王肯堂

《証治準繩‧幼科》~ 集之三·心臟部一 (21)

回本書目錄

集之三·心臟部一 (21)

1. 舌白苔

〔丹溪〕云:舌上生如微粒,桑白皮汁敷之,三兩次妙。

2. 舌上瘡

《本草》治小兒舌上瘡,飲乳不得。以白礬雞子置醋中,塗足底,二七即愈。《千金方》以蜂房燒灰、屋間塵各等分,和勻,敷之。又以桑白汁塗乳,與兒飲之。又以羊蹄骨中生體和胡粉敷之。《外臺·小品》以烏賊魚骨燒末,雞子黃和,塗之。《嬰孺》燒葵根為灰,每日少許敷之。《張雞峰方》野薔薇根,銼碎,

白話文:

《本草》記載,如果小兒舌頭上有瘡,喝奶的時候會感到疼痛。可以用白礬和雞蛋調勻,然後放在醋中浸泡。然後再塗抹在小兒的腳底,連續塗抹兩到七次,就可以治癒。

《千金方》記載,可以用蜂巢燒成的灰和屋子裡面的灰塵,各取等分,混合均勻後,敷在小兒的舌頭上。另外,也可以用桑白汁塗抹小兒的乳頭,然後讓小兒吮吸。還可以把羊蹄骨裡面的骨髓和胡粉混合在一起,敷在小兒的舌頭上。

《外臺·小品》記載,可以用烏賊魚的骨頭燒成灰,然後和雞蛋黃混合在一起,塗抹在小兒的舌頭上。

《嬰孺》記載,可以用葵花的根部燒成灰,每天取少量敷在小兒的舌頭上。

《張雞峯方》記載,可以用野薔薇的根部,搗碎成末,然後敷在小兒的舌頭上。

每用一匙頭,以水二盞,煎至六分,去滓,熱含,冷即吐了。治口舌生瘡,久不瘥。

3. 舌上血出

《千金翼》治舌上黑,有數孔出血如湧泉,此心臟病也方。

戎鹽,黃芩黃柏大黃(各五兩),人參,桂心(各二兩),甘草(一兩,炙)

白話文:

戎鹽、黃芩、黃柏、大黃(各250公克),人參、桂心(各100公克),甘草(50公克,先炙過)

上七味,末之,煉蜜丸,如梧子。每服十丸,日三服。仍燒鐵烙之。

4. 諸失血證

〔曾〕小兒九道出血,何為而然?蓋人之所有者,血與氣也,心者,血之主,肺者,氣之主,氣主呴之,血主濡之,榮養百骸,灌溉絲脈,升降上下,榮衛諧和,自然順適,一或不調,疾由生矣,或外為六淫所侵,內因七情所沮,氣乃留而不行,血乃壅而不濡,內外抑鬱,不能流注以榮於身,必有妄動之患。

白話文:

〔曾〕小孩子出現九種從口鼻出血的情形,是為什麼原因引起的?人體內部擁有的,只有血液和氣體,心是血液的主人,肺是氣體的主人,氣體主管呼出,血液主管滋潤,滋養全身的骨骼,灌溉全身的脈絡,上下升降,氣血調理和諧,自然順利適應,一旦不協調,疾病就會產生,或者外部因六種自然環境的不宜侵襲,內部因七種感情的情境受損害,氣體運行滯留而不流動,血液壅閉而不滋潤,內外抑鬱,不能在體內流動滋潤全身,就一定會出現妄動的疾病。

叔和以芤脈為失血之義,在七表屬陽故也,陽明主乎多氣多血,未有不因熱而得,蓋氣血俱熱,熱鬱內逼,失其常度,是以妄行。有在襁褓患此證者,固非七情所傷,皆因乳母執著,不自寬釋,及啖辛辣之物,流於乳絡,兒飲之後,停滯不散,鬱蒸於內,亦能動血。或居重幃暖閣,火氣熏逼,不令常見風日,積溫成熱,熱種則湧泄,或吐或衄,或大小腑亦多血來者。

白話文:

叔和認為芤脈是失血造成的,因為在七表屬陽,陽明主乎多氣多血,沒有不是因為熱而得的。蓋氣血俱熱,熱鬱內逼,失其常度,所以妄行。有在襁褓中患此病的,固然不是七情所傷,都是因為乳母執著,不自寬釋,及啖辛辣之物,流於乳絡,小孩飲用後,停滯不散,鬱蒸於內,也能動血。或居重幃暖閣,火氣燻逼,不令常見風日,積溫成熱,熱種則湧泄,或吐或衄,或大小腑亦多血來者。

有氣虛而邪熱乘之,則血不得循流故道,滲於諸經,亦生走失之證,其面㿠白,脈沉微,血淡紫,口氣緩,是也。又況嬰孩脆弱,易虛易實,因熱內攻,血隨氣行,或壅而上逆,或下而忘返,遂有吐血、衄血、瀉血、溺血之證,然而血不苟動,因氣使之,風不自生,因熱而起,由是而論,可以類推。治法,先明虛實,審得病源,隨經施治,藥餌無瘥,則不失其機要。

白話文:

有氣虛而邪熱乘之,則血不得循流故道,滲於諸經,也生走失之證,其面㿠白,脈沉微,血淡紫,口氣緩,是也。再況嬰孩脆弱,易虛易實,因熱內攻,血隨氣行,或壅而上逆,或下而忘返,遂有吐血、衄血、瀉血、溺血之證,然而血不苟動,因氣使之,風不自生,因熱而起,由是而論,可以類推。治法,先明虛實,審得病源,隨經施治,藥餌無瘥,則不失其機要。

有氣虛而邪熱乘之,則血不得循流故道,滲於諸經,亦生走失之證,其面㿠白,脈沉微,血淡紫,口氣緩,是也。再況嬰孩脆弱,易虛易實,因熱內攻,血隨氣行,或壅而上逆,或下而忘返,遂有吐血、衄血、瀉血、溺血之證,然而血不苟動,因氣使之,風不自生,因熱而起,由是而論,可以類推。治法,先明虛實,審得病源,隨經施治,藥餌無瘥,則不失其機要。

如果有氣虛而邪熱乘之,則血不得循流故道,滲於諸經,也生走失之證,其面㿠白,脈沉微,血淡紫,口氣緩,是也。再況嬰孩脆弱,易虛易實,因熱內攻,血隨氣行,或壅而上逆,或下而忘返,遂有吐血、衄血、瀉血、溺血之證,然而血不苟動,因氣使之,風不自生,因熱而起,由是而論,可以類推。治法,先明虛實,審得病源,隨經施治,藥餌無瘥,則不失其機要。

實則小柴胡湯生地黃、絲茅根,或苦參亦好,並用水煎服。或㕮咀五苓散五和湯,亦加絲茅根、苦參、水煎,及投消毒飲。次用《局方》雞蘇丸三黃丸、間服。虛則理中湯,及人參芎歸湯皆可服。間有醫者見其血盛,以為熱極,過投涼劑,遂使血寒不能歸源而妄流,其色紫黯而凝滯,或成小片,當服姜附之劑以溫之,自然流暢,毋致妄行為佳。

白話文:

可以用小柴胡湯加上生地黃,絲茅根,或者苦參,並且用水煎服。或者嚼碎五苓散混合五和湯,並加絲茅根、苦參,用水煎服,然後服用消毒飲。之後還可以服用《局方》的雞蘇丸、三黃丸,間隔服用。如果身體虛弱,則可以服用理中湯,以及人參芎歸湯。有時候,有些醫生看見病人血氣旺盛,誤以為是熱極,過度服用寒涼的藥劑,便會導致血液因寒冷而無法回歸原處,而胡亂流動,血液顏色變為紫黑而凝滯,或者凝結成小片,這時應該服用姜附類的藥劑來溫暖身體,自然就能使血液流暢,避免胡亂流動,這樣纔是最好的。

柴胡湯(潮熱),五苓散(驚),五和湯(裡熱),消毒飲(喉痹),《局方》雞蘇丸(大吐血),三黃丸(裡熱),理中湯(吐瀉)

白話文:

  • 小柴胡湯(潮熱):這是一種用於治療潮熱和肝鬱氣滯等症狀的中藥湯劑。

  • 五苓散(驚):這是一種用於治療驚嚇和心悸等症狀的中藥散劑。

  • 五和湯(裡熱):這是一種用於治療內熱和口渴等症狀的中藥湯劑。

  • 消毒飲(喉痹):這是一種用於治療喉嚨疼痛和腫脹等症狀的中藥飲劑。

  • 《局方》雞蘇丸(大吐血):這是一種用於治療大吐血和貧血等症狀的中藥丸劑。

  • 三黃丸(裡熱):這是一種用於治療內熱和口瘡等症狀的中藥丸劑。

  • 理中湯(吐瀉):這是一種用於治療嘔吐和腹瀉等症狀的中藥湯劑。

人參芎歸湯,治九道血妄行。

人參(去蘆),川芎當歸(酒洗。各半兩),荊芥(二錢半)

白話文:

人參(去蘆):半兩

川芎:半兩

當歸(用酒洗滌過):半兩

荊芥:二錢半

上每服二錢,水一盞,煎七分,溫服,無時。

黃芩丸,治小兒衄血、吐血、下血。

上,以黃芩為末,煉蜜、丸如雞頭大。三歲一丸,濃鹽湯下。柏葉、石榴花,為末吹鼻,治衄血吐血。一方,定州瓷器末,治嘔血,破血止血。

白話文:

上等黃芩研成細末,加入蜂蜜,製成雞蛋大的丸子,三歲以下的兒童服用一粒,用濃鹽湯送服,柏樹的葉子和石榴花搗成細末,用鼻子吸入,可以治療鼻出血和吐血。另一種方法是使用定州瓷器的細末,可以治療嘔吐出血,化瘀止血。

茅花湯,治鼻衄不止,吐血下血。

用茅花一大把,水三盞,煎濃汁一盞,分二服,即瘥。無花,根梗代之。兼治血痢黑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