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又彭

《沈氏女科輯要》~ 卷上 (1)

回本書目錄

卷上 (1)

1. 第一節·經水

《素問》云: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

沈堯封曰:天癸是女精,由任脈而來;月事是經血,由太衝而來。經言二七而天癸至,緣任脈通。斯時太衝脈盛,月事亦以時下。一順言之,一逆言之耳!故月事不來、不調及崩,是血病,咎在衝脈,衝脈隸陽明;帶下是精病,咎在任脈,任脈隸少陰。蓋身前中央一條是任脈,背後脊裡一條是督脈,皆起於前後兩陰之交會陰穴。

白話文:

沈堯封說:天癸是女性的精血,由任脈而來;月經是經血,由太衝脈而來。經書上說,女子十四歲時天癸成熟,是因為任脈通暢。這時太衝脈也強盛,月經也按時來潮。從順序方面來說,月經是先天癸而後月事;從逆序方面來說,月經是先月事而後天癸。所以,月經不來、不調以及崩漏,是血病,原因在衝脈,衝脈隸屬於陽明經;帶下是精病,原因在任脈,任脈隸屬於少陰經。身前中央的一條經脈是任脈,背後脊椎裡的一條經脈是督脈,兩條經脈都起於前後兩陰交會的會陰穴。

《難經》明晰,《靈》、《素》傳誤。帶脈起於季脅,似束帶狀。人精藏於腎,腎繫於腰背。精欲下泄,必由帶脈而前,然後從任脈而下。故經言任脈為病,女子帶下。

白話文:

《難經》非常明確,但《靈樞》、《素問》卻誤傳。帶脈起源於季脅,就像是一條束腹之帶。人的精華儲藏在腎中,腎與腰背相連。精華想要往下流泄,必須經過帶脈,然後再從任脈而下。所以經書上說,任脈有病,女子就會帶下。

王孟英按:俞東扶云:經言男子二八而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若天癸即月水,丈夫有之乎?蓋男女皆有精,《易》謂男女構精可據。然指天癸為精,亦不妥。天癸為精,不當又云精氣溢瀉矣。後賢講受孕之道,有陽精陰血,先至後沖等說,亦謬。夫男女交接,曾見女人有血出耶!交接出血是病,豈能裹精及為精所裹哉?大約兩情酣暢,百脈齊到,天癸與男女之精偕至,斯入任脈而成胎耳。男胎女胎則由夫婦之天癸有強弱盈虛之不同也。

吾友徐亞枝曰:如沈氏說,一若天癸即精者;如俞氏說,一若血與精之外,別有一物所謂天癸者。竊謂天癸者,指腎水本體而言。癸者,水也。腎為水臟,天一生水,故謂腎水為天癸。至,謂至極也,猶言足也。女子二七、男子二八,腎氣始盛,而腎水乃足。蓋人身五臟,惟腎生最先,而腎足最遲,腎衰獨早。

白話文:

我的朋友徐亞枝說:就像沈氏所說,天癸就像精一樣;就像俞氏所說,血和精之外,還有一種叫做天癸的東西。我認為天癸是指腎水本身。癸是水。腎是水臟,天一生水,所以稱腎水為天癸。極限,是指極限,就好像足夠一樣。女子十四歲,男子十六歲,腎氣開始旺盛,而腎水才足夠。人體五臟,只有腎臟最早生長,而腎臟最晚足夠,腎臟衰退獨早。

故孩提能悲能喜,能怒能思,而絕無欲念。其有情竇早開者,亦在腎氣將盛,天癸將至之年。可見腎氣未盛,癸水未足,則不生欲念也。迨腎氣衰,癸水絕,則欲念自泯矣。解此段經文者,當云女子二七而腎水之本體充足,任脈乃通,太衝之脈始盛,月事因而時下矣。夫前陰二竅,溺之由水竅者無論矣。

其由精竅者,皆原於天癸者也。月水雖從衝脈下,謂為天癸之常可也。泄精成孕,是任脈之施受,謂為天癸之能可也。帶下乃任脈之失其擔任,謂為天癸之病可也。然則稱月水為天癸,似亦無不可也。前賢解此,皆重讀上二字,而略下一字,惟將「至」字當作「來」字看,遂致議論紛紜耳!

白話文:

精氣竅穴的形成,都是來自天癸。月經雖然是從衝脈流出,但也可以稱為天癸的正常運行。洩精成孕,是任脈的施予和接受,也可以稱為天癸的功能。帶下是任脈失去了正常的職責,可以稱為天癸的疾病。那麼,把月經稱為天癸,似乎也不是不可以。前人解釋這個問題,都只注重閱讀上面兩個字,而忽略了下面的字,只把「至」字當作「來」字看,所以才導致了眾說紛紜的局面。

王冰曰:男以氣運,故陽氣應日而一舉;女以血滿,故陰血從月而一下。

2. 第二節·月事不調

《素問》云:天地溫和,則經水安靜;天寒地凍,則經水凝泣;天暑地熱,則經水沸溢;卒風暴起,則經水波湧而隴起。(卒,讀猝然之猝。)

白話文:

《素問》說:天氣和地氣溫和,經血就會安靜;天冷地凍,經血就會凝結;天氣炎熱,經血就會沸騰外溢;忽然颳起大風,經血就會波動而隆起。(卒,讀為猝然)

褚澄曰:女子天癸既至,逾十年無男子合,則不調;未逾十年思男子合,亦不調。不調則舊血不出,新血誤行:或漬而入骨,或變而為腫,或雖合而難子。合多則瀝枯虛人,產乳眾則血枯殺人。

王孟英按:此論甚不盡然,存其意可也。惟產乳眾而血枯至死者頗多。然吾鄉吳醞香大令徐夫人,半產三次不計外,凡生十男四女,並已長成,而夫人年逾五旬,精力不衰,猶能操家政而撫馭群下也。(至死,今石印本《王氏十四種》作「卒死」,非是。)

白話文:

王孟英評論說:這番議論非常不全面的,只留存其用意罷了。只見那些產奶過多而血氣枯竭而死的人還不少呢。然而,我老家吳縣縣令徐夫人的妻子,除了三個半產的次數之外,還生了十個兒子和四個女兒,而且個個都已長大成人,而夫人年紀超過五十歲,精力不衰,仍然能夠料理家務並撫養晚輩。(《王氏十四種》中今石印本把「至死」作為「卒死」,這是不對的。)

方約之曰:婦人不得自專,每多忿怒,氣結則血亦枯。

王孟英按:此至言也。氣為血帥,故調經必先理氣。然理氣不可徒以香燥也,蓋鬱怒為情志之火,頻服香燥,則營陰愈耗矣。

白話文:

王孟英按:這是一句非常正確的話。元氣是血液的統率,因此調整經脈氣血,必須先調整元氣。然而,想調整元氣不能只使用芳香和燥性藥物,因為鬱怒的情緒會化作火氣,如果頻服芳香和燥性藥物,那麼身體的情志陰分會更虛耗。

趙養葵曰:經水不及期而來者,有火也,宜六味丸滋水;如不及期而來多者,加白芍柴胡海螵蛸;如半月或十日而來,且綿延不止者,屬氣虛,宜補中湯。如過期而來者,火衰也,六味加艾葉;如脈遲而色淡者加桂。此其大略也。其間有不及期而無火者,有過期而有火者,不可拘於一定,當察脈視稟,滋水為主,隨證加減。

白話文:

趙養葵說:月經來潮早於預定的時間,這是因為體內有火氣,應該服用六味丸來滋補身體。如果月經來潮早於時間且量多,則可以另外添加白芍、柴胡和海螵蛸。如果月經來潮時間為半個月或十天,並且綿延不止,則通常是氣虛所致,應該服用補中湯。如果月經來潮晚於預定的時間,這是因為火氣衰弱,可以將六味丸與艾葉搭配服用;如果脈搏遲緩並且面色淡白,則可以添加桂花。這些是治療月經不調的大致原則。期間有部分患者月經來潮早於時間,但體內卻沒有火氣;部分患者月經來潮晚於時間,但體內卻有火氣。因此,不能拘泥於一定的治療方案,應該根據患者的脈象和症狀,以滋補身體為主要目的,靈活地增減藥物。

王孟英按:婦人之病,雖以調經為先,第人稟不同,亦如其面。有終身月汛不齊而善於生育者,有經期極准而竟不受孕者。雄於女科,閱歷多年,見聞不少,始知古人之論,不可盡泥;無妄之藥,不可妄施也。

白話文:

王孟英認為:婦女的病症,雖然以調節經期為優先,但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就像人的面貌各異一樣。有月經終身都不規律但卻能順利生育的人,也有經期極其準時卻始終無法懷孕的人。我在婦科領域鑽研多年,見聞不少,才明白古人的理論不能完全拘泥,不能隨意使用沒有根據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