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球

《本草經解》~ 附余 (2)

回本書目錄

附余 (2)

1. 葳蕤

本經主中風暴熱。不能動搖。跌筋結肉諸不足。久服去面黑䵟。好顏色。潤澤。輕身不老。解要主別錄也。綱目云。治諸不足。用代參耆。不寒不燥。大有殊功。解要內同漆葉方。即華佗漆葉青黏散。青黏世無能識。或云黃精之正葉者。或云即葳蕤也。然吾鄉有兩老儒。先後服此方皆致殞。

白話文:

《本經》主要治療中風、風熱,不能移動,筋骨扭傷、肌肉諸不足,長期服用可以消除臉上的黑斑和痘痘,使皮膚好顏色,滋潤、輕盈且永葆青春。

解說要點,主要引述《別錄》,《綱目》雲:治療諸不足,可以用來代替參、耆,不寒不燥,有很大的療效。

解說要點,內文提到漆葉方,就是華佗的漆葉青黏散,青黏是世人無法辨認的,有人說它是黃精的正葉,或說就是葳蕤草。但我的家鄉有兩位老儒者,先後服用了這個方子,都因此喪命。

或云漆葉乃五茄皮葉。本經名豺漆也。里有兵子臂痛不能挽弓。或教用葳蕤一斤五加皮四兩浸酒飲。盡一卣。健旺勝常。豈古方正爾。綱目殆誤附漆樹下耶。漆本有毒。本經久服輕身。即抱朴子云通神長生。皆難信。綱目謂因貨漆人雜桐油。故多毒。亦非。有割漆人誤覆漆。

白話文:

有人說漆葉就是五茄皮葉。本經中稱之為豺漆。有個村子裡有人手臂疼痛,無法彎弓射箭。有人教他用葳蕤一斤、五加皮四兩浸泡酒喝,喝完一甕酒後,身體變得比以前更健康強壯。難道古代的方劑就這麼有效嗎?難道綱目將其附於漆樹下有誤嗎?漆樹本身是有毒的。本經說長期服用可以減輕體重。抱朴子說可以通神長生。這些都難以置信。綱目說由於漆油商將桐油混入漆油中,所以漆油纔有毒。這也不是事實。有割漆的人不小心觸碰到了漆樹。

遍體瘡至莫救。向在中山親見。況服食乎。弘景雲。生漆毒烈是也。古無用葉者。故氣味缺。綱目殆因古方。臆立主治耳。

白話文:

全身都是瘡怎麼辦?原來是在中山親眼見到的。況且如果吞食呢。弘景說:生漆是毒性很烈的東西。古代沒有應用其葉的。所以氣味不夠。綱目大概是因為古方,臆測地立出主治罷了。

2. 芍藥

本經不分赤白。東垣云。赤者利小便下氣。白者止痛散氣血。俗云。白補赤瀉。綱目云。白芍益脾。能於土中瀉木。赤芍散邪。能行血中之滯。產後氣血已虛。不可更瀉。故禁用。非僅以其酸寒也。日華子謂主女人一切病。並及產後用宜酒炒。愚意不若勿用為穩。

白話文:

《本經》裡不區分赤芍和白芍。東垣說,赤芍利小便、下氣;白芍止痛、散氣血。民間俗稱白芍補益,赤芍瀉下。《綱目》說,白芍益於脾,能於土中瀉木;赤芍能散邪氣,行血中之滯。生產後的婦女,氣血本已虛弱,再用赤芍瀉下,對身體十分不利,所以不能服用赤芍。不使用赤芍,不僅僅是因為它性微酸寒。日華子認為,赤芍能治療婦人的各種疾病,並認為產後女性用赤芍應該用酒炒過比較好。愚以為,還是不要服用比較妥當。

3. 石斛

名醫別錄稱生六安山谷。蘇頌謂廣南者佳。綱目謂蜀中者勝。今真石斛乾者色正黃。形如蚱蜢髀。所謂金釵石斛也。其生者高不及寸。極似矮小瓦松。叢生連根。種之磁盤。亦堪愛玩。然六境罕有。產英邑深山中。峭壁千尋。可望而不可即。採者自巔頂縋巨絙而下及山腰。用器極力搜剔。

白話文:

中醫學家稱生長在六安山谷的名醫別錄。蘇頌認為產於廣南的比較好。綱目認為產於蜀中的更好。

如今正宗的石斛幹品,顏色是正黃色。形狀像蚱蜢的大腿,就被稱為金釵石斛。它生的時候,株高不足一寸。非常像矮小的瓦松,一叢叢的連著根。種在磁盤裡,也很值得欣賞。但是,在六安境內很少有,只能產在英邑深山中。那裡的峭壁千尋,只能望而興歎。採摘的人從山巔頂端垂下巨大的繩索,才能到達山腰。然後竭盡全力用工具搜索採集。

令紛紛墜落。始就澗谷檢取。亦至危險矣。且每斤幹才數兩。故採者絕少。今地誌誤為合肥方物。好事者間向徵求。李虛舟大令云。境無崇山。何由得此。每用為笑。近友人歸自粵西。偶及三七。云彼地亦甚貴。以上官熬膏。需索無厭也。取之銖錙。用之土苴。吾鄉玉面金芽。

白話文:

讓它們紛紛落下,然後就去澗谷中撿取,也是很危險的。而且每斤幹品才只有幾兩,所以採集的人很少。現在地方誌誤以為它是合肥的特產,愛好此物的人偶爾向我索取。李虛舟大令說,本地沒有高山,怎麼會有這種東西呢,每次都以此為笑料。最近,一個朋友從廣西回來,偶然談到三七,說那裡也很貴,上面的人用它熬膏,索取無厭。採集時要一點一滴的積累,但使用時卻像泥土一樣隨意丟棄,真是太可惜了。我們家鄉的玉面金芽也是這樣。

尤物非幸。其不及此。猶喜未有讀本草者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