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鶴亭

《神仙濟世良方》~ 下卷 (28)

回本書目錄

下卷 (28)

1. 治脫肛方

劉仙曰:妙極。吾擇一方,治脫肛者,久則澀痛,人以為腸虛下陷,誰知是陽氣之衰,不能升提乎。夫脫肛半成於脾瀉,多亡陰必至下墜,下墜之甚,則氣亦下陷,而腸中濕熱之汙穢反不能速去,為快反用力虛努,而腸隨下矣。治之法,必須升提而少佐之去濕去熱補氣之品,潤腸之味兼用為妙也。

白話文:

劉仙說:「妙極了。我選擇一方,治療脫肛,時間久了就會變澀變痛,人們都以為是腸道虛弱下陷,誰知道是陽氣衰敗,不能升提啊。脫肛有一半是脾瀉造成的,陰氣不足必然導致下墜,下墜嚴重,則氣也下陷,而腸道中的濕熱汙穢反而不能及時排出,用力過猛反而傷氣無力,腸子就隨之下墜了。治療的方法,必須是升提為主,輔以祛濕、清熱、補氣的藥物,兼用潤腸的藥物,這樣妙不可言。」

方用:人參三錢,黃耆五錢,當歸三錢,白芍一兩,升麻一錢,白茯苓三錢,槐米一錢,薏仁五錢。水煎。連服四劑而漸入,再四劑可痊愈也。

白話文:

藥方:人參三錢、黃耆五錢、當歸三錢、白芍一兩、升麻一錢、白茯苓三錢、槐米一錢、薏仁五錢。加入水煮成湯藥。連續服用四劑藥後逐漸好轉,再服用四劑藥就可以痊癒了。

2. 論脫肛方

柳仙曰:最妙。然亦有不大便而脫肛者,人以為氣虛下陷也,誰知是大腸之火奔迫而出。大腸屬金,畏火也。火性炎上,如何返下逼,而逼腸之脫乎?夫肛乃魄門也,原屬肺,肺與大腸為表裡,有唇齒之相關,大腸火氣之炎燒,而肺居膈上,遠不可救,乃下走肛門也。此等之症用升提之法,全然不效,反增其苦。

白話文:

柳仙說:非常妙。然而也有大便沒有便出,但肛門脫出的人,人們以為這是氣虛下陷引起的,誰知道這是大腸之火奔向肛門,而造成脫肛。大腸屬金,畏火。火性炎上,怎麼可能會反過來向下壓迫,而壓迫大腸脫出呢?肛門是魄門,原本屬肺,肺與大腸表裡相關,有脣齒相依的關係,大腸火氣炎熱灼燒,而肺居膈上,遠遠不能救助,於是火向下走,到達肛門。這種症狀使用升提的方法,完全沒有效果,反而加重痛苦。

治之法,宜多瀉其腸中之火,火息而金生,而金自安矣。方用:元參一兩,石膏三錢,熟地一兩,陳皮三錢,地榆三錢,當歸三錢,槐花三錢(炒黑),荊芥三錢。水煎服。一劑而痛安,再劑而腸升,三劑而痊愈也。此方胃腎同治,兼清大腸之火,水源不斷,火氣自消,故園有可歸之途,有不急返者乎,此必然之理也。

白話文:

治療這種病的方法,應該多瀉去腸中的火氣,火氣消除後,金氣就會生長,金氣安穩了,疼痛也就自然消失了。所用的藥方如下:元參一兩,石膏三錢,熟地一兩,陳皮三錢,地榆三錢,當歸三錢,槐花三錢(炒黑),荊芥三錢。用水煎服。服用一劑,疼痛就會減輕;服用兩劑,腸鳴的現象就會消失;服用三劑,就會痊癒了。這個藥方可以同時治療胃和腎,兼清大腸之火,水源不斷,火氣自然消除,所以病原就有可歸之途,沒有什麼好急著回去的,這是必然的道理。

3. 治兩足紅腫方

蓮池大士擇,人忽得兩足紅腫而發熱作癢作痛,誰知是腳氣之症。傷寒中原有腳氣之門,然而腳氣非傷寒也,或溫熱先感於下,傷寒感於上,傷寒乃陽症,腳氣乃陰症也。濕熱下感宜從下治,若用風藥散之,而濕邪上行,反致上犯,陰邪犯心,必至於死也。治腳氣之病,斷不可以傷寒法治之。

白話文:

蓮池大士選擇,人突然兩隻腳紅腫並且發熱,並且伴隨著瘙癢和疼痛,看一看就知道了,這是腳氣的症狀。傷寒的原病中就有腳氣這一個項目,然而腳氣與傷寒不同,有可能是溫熱病先在下面感應,傷寒則在上面感應,傷寒是陽症,腳氣是陰症。濕熱病邪向下感應,治療時應該從下部入手,如果使用風邪藥物來疏散,那麼濕邪就會向上運行,反而會導致腳氣犯上,陰邪侵犯心臟,必定會導致死亡。治療腳氣的疾病,絕對不可使用治療傷寒的方法來治療。

宜下消濕熱,而身熱自解矣。方用:茯苓一兩,茵陳一錢,防己一錢,炒山梔一錢,薏仁一兩,澤瀉三錢,木瓜一錢。水煎服。一劑而小便利,二劑而身熱解,再二劑而腳腫消,又二劑而痊愈也。斷不可用風藥,則引陰濕而入於陽分,反成不治之症,甚矣。散邪之藥亦斷不可用,腳氣之病即生於冬月,尚不可用散邪之藥,何況春夏秋令哉。

白話文:

應當先消解濕熱,這樣,身體發熱的症狀自然就會消失。藥方如下:茯苓一兩、茵陳一錢、防己一錢、炒山梔子一錢、薏仁一兩、澤瀉三錢、木瓜一錢。水煎服。服用一劑,小便就通暢了,服用二劑,身體發熱的症狀就消除了,再服用二劑,腳腫消除了,再服用二劑,就痊癒了。一定不能用風藥,否則會引動陰濕進入陽性部分,反而會變成無法治癒的疾病,非常嚴重。散邪的藥物絕對也不能用,腳氣病是發生在冬天的,尚且不可用散邪的藥物,何況是春夏秋三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