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冠仙醫案》~ 十四、張偉堂治效

回本書目錄

十四、張偉堂治效

1. 十四、張偉堂治效

張偉堂二兄,吾鄉南張榜眼公嫡派。先居城南塞上,太夫人患瘧,服涼藥太多,病劇。其戚嚴嘉楨素信予,薦診。知其本體虛寒,始以溫解,繼以溫補而愈。嗣遷居揚州,十餘載不相往來。道光五年十二月十九日,忽接嚴嘉兄信,據云偉堂病已垂危,諸醫朝至以為暮必死,暮至以為朝必死。惟病者忽憶當日母病,系兄挽救,思得一診,雖死瞑目,務懇屈降,死生均感等語。

因其言直諒不欺,二十日渡江,下晝到張府。即上樓診視,見其痰湧氣急,坐伏茶几,一人兩手扶其頭,不能俯仰,十餘日不得一臥矣。人事昏沉,不能言語,診其脈滑數而大,雖已空象,而尺部尚覺有根。遍閱諸方,自八月服起,皆作外感治,盡用發散消導。月餘後,想覺人虛,易而為補,總以人參為主。

後想因痰多氣阻,又改用化痰順氣。又或疑外感,加用疏解。現在諸醫皆云不治,無藥可用。惟一朱醫與偉堂至好,一日數至,以二陳湯作丸與服。見症愈壞,束手流淚而已。予乃曰:「此腎氣上衝症也。諸氣以下行為順,今肺不清降,腎反上衝,氣降則痰降,氣升則痰升,故痰湧氣急不能俯仰。且其脈象甚數,似雜濕熱,陰虛濕熱不化,亦隨腎氣而上衝。

若能納氣歸腎,氣降痰降,濕熱亦降,可以安臥,可以調理,症雖重,無妨也。」於是用六味為君,以都氣法原本六味,而六味地黃古稱為治痰聖藥,且稱為下焦濕熱之聖藥,有三善焉,而皆合乎此症,故特用之。

熟地八錢、山萸肉四錢、懷山藥四錢、粉丹皮三錢、福澤瀉三錢、雲苓三錢,外加北沙參四錢、杏仁泥三錢,以潤肺降氣;胡桃肉三錢,以助納氣;福橘皮一錢,取其順氣而不燥。開方後,予往候九峰先生,因即止宿。次日復請,予至。詎料其尚未服藥,問:「因何不服?」曰:「朱醫堅稱熟地不可服故耳。

」又請上樓診脈,太夫人曰:「昨方因有熟地不敢服,今懇另訂良方。」予曰:「熟地乃此症要藥,吾方君藥,舍此更有何法?且聞所請先生不少,朝稱夕死,夕稱朝死,無藥可治。今服熟地不合,亦不過死。況予尚許君家不死耶,此症服熟地則生,不服則死。服與不服,悉聽君家,予無他方。

」下樓予即欲行。嚴嘉兄曰:「今已將午,不及到鎮,此地有好浴堂,陪兄一浴何如?」予曰:「甚好。」正欲偕行,忽一人出,告曰:「老爺過去矣。」嘉兄彷徨欲上,予笑曰:「予診脈未久,豈有死在頃刻而不知者耶?此不過痰厥,片時即蘇。其尺部根本尚在,保無慮也。

」特拉嘉翁出浴。浴罷而歸,曰醒久矣。至是伊家因予言有準,方肯服藥,而尚止服一半,並能仰矣。遷延太甚,已二鼓後,復請予看診。脈亦漸平,偉堂並能說話。謂予曰:「藥真如神,但尚不能平臥,君能令我一臥,則快甚矣。」予曰:「惜君家不肯早服予藥耳,昨肯服藥,今日安眠矣。

雖然,明日保君安睡無慮也。」次日依方再進,傍晚服藥,旋即能臥,臥則熟寐,三更始寤。以後聽予用藥,而予總本初方略為加減,地黃則始終未解分毫。八劑後,其症大全(痊),予乃辭歸。次年復請診理,煎方膏方悉本原方。蓋偉堂素嗜蝦油,每食不撤,其濕熱甚重。

因熱生痰,因痰致咳。取用辛散,既誅伐無過,取用人參,亦助熱錮痰。因咳致喘,腎氣上衝,猶以二陳丸治痰,豈不去題千里乎。惟六味地黃,三補可保腎氣,三瀉兼治濕熱,於偉堂最宜,況痰之本在腎,腎安痰亦自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