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遵

《集驗方》~ 卷第十一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一 (2)

1. 治產後無乳及陰道不閉方

治乳無汁方。

取栝蔞根切一升,酒四升,煮三沸,去滓,服半升,日三。(《醫心方》卷二十三)

下乳汁方。

栝蔞子淘洗控干,炒令香熟,瓦上㩉令白色,為末,酒調下一匕,合面臥少時。(《證類本草》卷八)

治婦人產後冷,玉門開不閉,硫黃洗方

石硫黃(研),蛇床子(各四分),菟絲子(五分),吳茱萸(六分)

白話文:

  • 石硫黃:研成粉末

  • 蛇牀子:取四分之一

  • 菟絲子:取五分之一

  • 吳茱萸:取六分之一

上四味,搗散,以湯一升,投方寸匕,以洗玉門,瘥止。(《外臺》卷三十四)

2. 治婦人帶下、漏下及癥瘕方

治婦人帶下赤白色方。

益母草花開時採,搗為末,每服二錢,食前溫湯調下。(《證類本草》卷六)

治婦人女子忽暴崩中,血不斷,或如鵝鴨肝者方。

小薊根(六兩),阿膠(炙),當歸,芎藭,續斷,青竹茹(各三兩),灶中黃土地榆根(各四兩),生地黃(八兩),赤馬通(汁一升)

白話文:

小薊根(180公克),阿膠(經過炙過的),當歸,芎藭,續斷,青竹茹(各90公克),竈中黃土,地榆根(各120公克),生地黃(240公克),赤馬通(汁300公克)

上十味,切,以水八升,合馬通汁,煮取二升半,分為三服。未全止,服三、四劑後,服此丸方。

續斷,甘草(炙),鹿茸(炙),小薊根,丹參(各五分),乾地黃(十分),芎藭,阿膠(炙),赤石脂,當歸(各六分),地榆(六分),柏葉(四分熬),秦牛角䚡(炙黃),龜甲(各十二分炙令黑)

白話文:

續斷、甘草(炒過的)、鹿茸(炒過的)、小薊根、丹參(各五分),乾地黃(十分),川芎、阿膠(炒過的)、赤石脂、當歸(各六分),地榆(六分),柏葉(熬煮四次),秦牛角䚡(炒到黃色),龜甲(各十二分,炒到黑色)

上十四味,搗篩,蜜丸如桐子,以酒服十丸,日再,加至三十丸。(《外臺》卷三十四)

治婦人漏下不止散方。

鹿茸(三兩),當歸(二兩),蒲黃(一兩),阿膠(三兩),烏賊骨(二兩去甲)

白話文:

鹿茸(150克),當歸(100克),蒲黃(50克),阿膠(150克),烏賊骨(100克,去甲)

上五味,下篩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夜再。(《醫心方》卷二十一)

治婦人漏下病不斷,積年困篤方。

取鵲重巢柴合燒末,服方寸匕,日三。鵲重巢者,去年在巢中產,今歲更在其上覆作巢是也。(《醫心方》卷二十一)

白話文:

採集喜鵲曾經築過兩次巢穴的樹枝,將它們燒成灰末,每日服藥匙一匙,早中晚各一次。所謂喜鵲曾經築過兩次巢穴的樹枝,是指去年喜鵲在樹上築巢產卵後,今年又在原來巢穴上覆蓋再築一個巢。

治婦人臍下結堅,大如杯升,月經還通,寒熱往來,下痢羸瘦,此為症氣,不可治。未生症者可治方。

生地黃(三十斤取汁),乾漆(一斤熬)

上二味,搗漆為散,內生地黃汁中微火煎,令可丸,酒服桐子大三丸,至七、八丸,即止。(《外臺》卷三十四)

白話文:

要把這兩種藥搗成粉末,放入生地黃汁中用小火煎煮,然後撮成丸狀。用酒送服,每次3丸,最多服到7、8丸,就應該停止。

3. 治婦人陰脫及陰瘡、陰癢方

治婦人陰下脫散方。

當歸黃芩牡蠣(熬各二兩),芍藥(一兩半),蝟皮(一兩切熬)

白話文:

當歸、黃芩、牡蠣(各取重量為二兩並熬煮),芍藥(重量取為一兩半),蝟皮(重量為一兩並切碎後熬煮)

上五味,搗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禁舉重,良。(《外臺》卷三十四)

治婦人產後陰下脫方。

蛇床子一升,布裹炙熨之。亦治陰中痛。(《外臺》卷三十四)

治婦人陰下挺出方。

蜀椒,烏頭,白芨(各二分)

上三味,搗篩,以方寸匕綿裹內陰中,入三寸,腹中熱,明旦更著,瘥止。(《外臺》卷三十四)

治婦人陰中癢,脫下方。

取車釭膏敷之,即瘥。(《醫心方》卷二十一)

治婦人陰中痛生瘡方。

羊脂(一斤),當歸,杏仁(去皮尖),白芷,芎藭(各一兩)

白話文:

羊脂(一斤)、當歸、杏仁(去掉外皮和尖端)、白芷、芎藭(各一兩)。

上五味,細切,羊脂和,置甑中蒸之,藥成,取如大豆一枚,綿裹藥內陰中,日一度。(《外臺》卷三十四)

治女子陰瘡方。

末硫黃敷上。(《肘後方》卷五)

又方

雄黃、礬石各二分,麝香半分,搗敷。(《肘後方》卷五)

白話文:

雄黃和明礬各二分,麝香半分,搗碎混勻敷於患處。(《肘後備急方》卷五)

治男女陰蝕略盡方。

蝦蟆,兔矢

上二味,分等,搗篩,以敷瘡上。(《醫心方》卷二十一)

治婦人陰中癢,如蟲行狀方。

礬石(三分熬),芎藭(四分),真丹砂(少許)

上三物,下篩,以綿裹,內陰中,蟲自死。(《醫心方》卷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