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思集類方歌注》~ 退思集類方歌注 (29)

回本書目錄

退思集類方歌注 (29)

1. 梔子豉湯

治發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反覆顛倒,心中懊憹者。

梔子(十四枚生用擘),香豉(四合綿裹),以水四升,先煮梔子得二升半,納豉,煮取升半,去滓,分為二服,溫進一服。得吐,止後服。

白話文:

梔子(十四顆,生的,剖開)、香豉(四杯用綿布包起來),加上四升水,先煮梔子,煮到剩下二升半,再放入香豉,繼續煮到只剩下一升半,過濾掉渣滓,分成兩份,溫熱後喝下一份。如果喝了想吐,就不喝第二份了。

2. 梔子生薑豉湯

梔子豉湯證中,若加嘔者,此湯主之。

梔子豉湯原方加生薑五兩。先煮梔子、生薑,余如前法。

白話文:

梔子豉湯的原方裡再加入生薑五兩。先將梔子、生薑一起煮,其餘的照原來的方法一樣。

3. 梔子甘草豉湯

梔子豉湯證中,若少氣者主之。

梔子豉湯原方加炙甘草二兩。先煮梔子、甘草,余如前法。

白話文:

梔子豉湯原本的方劑再加炙甘草兩兩。先煮梔子、甘草,其餘與前法相同。

4. 梔子乾薑湯

治傷寒,醫以丸藥大下之,身熱不去微煩者。

梔子(十四枚),乾薑(二兩),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溫進一服。得吐,止後服。

白話文:

梔子(14枚),乾薑(2兩),用水加入3.5升,煮至1.5升,過濾雜質後,分兩次服用,溫熱後喝一杯。如果服下後感到嘔吐,嘔吐後再繼續服用。

5. 梔子厚朴枳實湯

治傷寒下後,心煩腹滿,臥起不安者。

梔子(十四枚),厚朴(四兩姜炙),枳實(四枚水浸去瓤炒),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溫進一服。得吐,止後服。

白話文:

梔子(十四顆),厚朴(四兩,用薑汁浸泡後烘烤),枳實(四枚,用水浸泡後,去除果瓤,再炒乾),加入三升半的水,煮到剩下一升半,去除渣滓,分成兩份服用,溫熱後服用一份。如果服用後嘔吐,嘔吐停止後再服用另一份。

6. 枳實梔子豉湯

治大病瘥後勞復者。

枳實(三枚),梔子(十四枚),豉(一升),以清漿水七升,空煮(又一煮法。漿水即淘米之泔水,久貯味酸為佳。)取四升,納枳實、梔子,煮取二升,下豉,更煮五六沸,去渣,溫分再服。覆令微似汗。若有宿食者,加大黃如博棋子大五六枚。

白話文:

枳實(三枚)、梔子(十四枚)、豉(一升),先以清水七升煮沸,再取四升,加入枳實、梔子,煮沸取二升,放入豉,再煮五六次,去渣,溫熱分兩次服用。服藥後蓋好被子,微出汗為宜。如果有宿食,加入如博棋子大小的六枚大黃。

7. 梔子大黃湯

治酒疸,心中懊憹或熱痛者。

梔子(十四枚),大黃(一兩),枳實(五枚),豉(一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溫三服,取微利。(此不取吐而取下)

白話文:

梔子(十四顆),大黃(一錢),枳實(五顆),豉(一碗),加入六碗水,煎煮到剩兩碗,分三次溫服,取輕微通便的效果。(這個方子不取吐而是取下)

8. 梔子柏皮湯

治傷寒身黃髮熱者。

梔子(十五枚),甘草(一兩),黃柏(二兩),水四升,煮一升半,去滓,分溫再服。

白話文:

半夏(十五克),甘草(一兩),黃柏(二兩),水四升,煮成一升半的藥液,過濾沉渣,分成兩次溫服。

9. 〔附〕豉薤湯

(汪訒庵《醫方集解》引張文仲方),治傷寒下利,如爛肉汁赤滯,伏氣腹痛。

梔子豉湯原方加薤白一兩。

豉湯治陽明表,(太陽之表證當溫散,陽明之表證當清泄。葛根湯治太陽傳入陽明之表而無汗者,桂枝加葛根湯治太陽傳入陽明之表而有汗者,升麻葛根湯治陽明自病之表而無汗者,此梔豉湯治陽明自病之表而有汗者。)脈浮緊而咽口燥,發熱汗出不惡寒,氣喘胸滿心懊憹,(以上皆陽明表證,非因誤治而得者。)虛煩反覆不得眠,胸中窒痛舌胎皓。

白話文:

梔豉湯治療陽明經的表證,(太陽經的表證應該溫散、發散,陽明經的表證應該清瀉。葛根湯治療太陽經傳入陽明經的表證且無汗者,桂枝加葛根湯治療太陽經傳入陽明經的表證且有汗者,升麻葛根湯治療陽明經自己生病引起的表證且無汗者,這裡的梔豉湯治療陽明經自己生病引起的表證且有汗者。)脈象浮緊而咽喉、嘴巴乾燥,發熱出汗但不畏寒,氣喘、胸悶、心中煩悶憂鬱,(以上都是陽明經的表證,不是因為誤治而得的。)虛煩反覆,無法入眠,胸中疼痛,舌苔白潤。

(此因汗下之後,虛其正氣,而邪熱仍擾於上焦,故胸中滿者,變為窒痛,心中懊憹者,變為虛煩不得眠,然仍不出陽明之表,觀舌胎白,邪熱在上焦可知。)以上皆宜梔豉療,(《本經》:梔子清胃中熱氣。《綱目》:豉能調中下氣。)便溏勿與當參考。(按:梔子豉湯清泄上焦熱邪,與腸胃亦無大害,而《傷寒論》云「病人舊微溏者,不可與服」,未知何故。想因大腸之氣滑脫者,肺氣不可更泄也。

白話文:

因為藉由流汗而耗掉正當的元氣,而邪熱仍然纏擾在陽明經的部位,所以會覺得胸中滿悶、心情煩躁、睡不好等症狀,但仍然沒有超出陽明經的範圍。觀察舌苔呈現白色,邪熱在陽明經的部位這一點可以知道。上述這些狀況都適合用梔豉湯來治療。根據《本經》記載,梔子可以清除胃中的熱氣;《綱目》記載,豉可以調節中下的元氣。但是,如果患者大便太過稀溏的話,就不適合服用梔豉湯。

根據《傷寒論》記載:「病人原本就有腹瀉的症狀,不適合服用梔豉湯。」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可能的原因是,大腸的元氣容易滑脫,而肺的元氣不宜再流失了。

)此治溫邪之的方,(按:溫邪上受,首先犯肺,肺與胃近,故溫邪之證,初起便在陽明,不似傷寒之必始於太陽而後及陽明也。夫溫則宜清宜泄,而葉天士《溫熱論》未出主方,但云「挾風加入薄荷牛蒡之屬,挾濕加入蘆根滑石之流」,試思加入何方之內,當知主治不出此方矣。

白話文:

這是治療溫熱邪氣的藥方。(按:溫熱邪氣侵犯人體,首先侵犯肺部,肺和胃靠得很近,所以溫熱邪氣的證候,一開始就出現在陽明胃經,不像傷寒病必定先出現在太陽經,然後才波及陽明胃經。溫熱邪氣的治療原則是清熱解毒、瀉熱通便,葉天士的《溫熱論》沒有提出主方,只是說「夾雜風邪時加入薄荷、牛蒡等藥材,夾雜濕邪時加入蘆根、滑石等藥材」,仔細想想加入哪種藥方之中,就知道主治的範圍不出這張藥方了。

但世俗治時證,不辨傷寒、溫熱,不分有汗、無汗,開手輒用梔、豉,則又大失制方之義矣。)清泄陽明是其要。(旭高謂梔子豉湯是陽明清泄之法,不是上湧之劑,觀《傷寒論》梔豉湯證數條,並未言及「吐」字,但云「病人舊微溏者不可與」,則梔子之性可明矣。

白話文:

然而,世俗在治療時令病症時,不辨別傷寒和溫熱,不區分有汗和無汗,隨便就用梔子、豉湯,這就大大違背了辨證施治的原則。清泄陽明是關鍵所在。(徐旭高認為,梔子豉湯是陽明清泄的方法,而不是上湧的藥劑。在《傷寒論》中,梔豉湯的證據有好幾條,但都未曾提到「吐」這個字,只說「病人有久瀉的毛病,不能服用梔子豉湯」,這就說明瞭梔子的性質。)

至其方末之「得吐止後服」一句,焉知非衍文錯簡,編書者誤收之耶!柯韻伯謂梔子之性,苦寒泄熱,並非吐藥,惟豉之腐氣,上熏心肺,能令人吐,以瓜蒂散取用豉汁和服為證據。不知瓜蒂本為吐藥,其用豉汁和服者,以豉能調中下氣,恐過吐傷其中氣耳,非瓜蒂必得豉而吐也。

白話文:

一直到這段方子的最後「吐完了再服用」這句話,我不知道是不是多餘的文字或錯誤的簡化,編寫這本書的人錯誤地收錄了這句話。柯韻伯說梔子的性質苦寒,能瀉熱,並不是吐藥,只有腐臭的豆豉氣味,能夠往上燻心肺,讓人嘔吐,瓜蒂散的用法就是用豆豉汁混合服用為證據。不知道瓜蒂原本就是吐藥,用豆豉汁混合服用的原因,是因為豆豉能夠調中下氣,恐怕嘔吐太多會損傷中氣,並不是瓜蒂一定要用豆豉才能吐。

按:瓜蒂散證,心下痞硬而煩,欲食不食,欲吐不吐,是寒食並結於胸中,故引而越之;梔豉湯證,心中懊憹虛煩,與舌胎頭汗,是濕熱鬱蒸於心下,故苦以泄之。一屬有形而可吐,一屬無形而不可吐,何得混同為吐劑哉!試令單煮瓜蒂服必吐,但服香豉則不吐,不辨可知矣。余義見卷四《雜說》。

白話文:

瓜蒂散的證狀是,心下部堅硬而且煩悶,想吃東西卻又吃不下,想嘔吐卻又嘔吐不出來,這是寒性和食物同時凝聚在胸中,所以引出並越過它;梔豉湯的證狀是,心中懊惱煩悶,舌頭和頭部出汗,這是濕熱壅積在心下,所以用苦寒的藥物來宣泄它。一種屬於有形而可以吐出來的東西,一種屬於無形而不能吐出來的東西,怎麼能混同為吐劑呢?試著單獨煮瓜蒂服用一定會吐出來,但只服用香豉就不會吐,不加比較辯證就可以知道了。我的論述見於卷四《雜說》。

)前證(懊懷、虛煩、舌胎等證。)兼嘔加生薑,(名梔子生薑豉湯)若然少氣加甘草。(名梔子甘草豉湯,嘔則加生薑以止嘔,少氣便加甘草以益氣,見證施治,古人每不出此。)梔子乾薑湯去豉,下後微煩熱不了。(下後寒氣留中,故用乾薑。身熱微煩,故用梔子。不懊懷,故去豉。

白話文:

)之前的症狀(懊惱不安、煩躁不安、舌苔等症狀。)兼有嘔吐的症狀,則加入生薑。(稱為梔子生薑豉湯)如果伴有氣短的症狀,則加入甘草。(稱為梔子甘草豉湯,嘔吐則加入生薑來止嘔,氣短則加入甘草來益氣,根據症狀施治,古人總是遵循此原則。)梔子乾薑湯去掉了豉,下瀉後身體稍微煩熱而無法消退。(下瀉後寒氣留在體內,因此使用乾薑。身體發熱煩躁,因此使用梔子。沒有懊惱不安的症狀,因此去掉了豉。

)又有梔子樸實湯,下後心煩(梔子)腹滿飽。(厚朴枳實以泄腹滿。)枳實梔豉(湯)勞復宜,(勞復乃病後氣虛,餘邪猶未清楚,因勞即發,其證不一,故不著其病形,惟輕清泄卻上焦之邪足矣。後人以補為治,反致變證百出。)食復再加大黃討。(此指食復之重者言耳。

白話文:

)另外有梔子樸實湯,下焦有煩躁,腹中滿脹(應該使用梔子)。(厚朴和枳實可以消除腹滿脹的情形。)枳實、梔子、豉湯適用於勞復的治療。(勞復是指患病後出現氣虛,餘邪尚未除盡,因為勞作而引發,症狀不一,所以不記載疾病的具體症狀,只要用輕清之藥,排除上焦的邪氣就足夠了。後人使用補藥進行治療,反而導致各種病變紛起。)飲食復發後,再添加大黃治療。(這裏說的是飲食復發嚴重的患者。)

若宿食不甚,枳實已能為效。)酒疸心中熱(痛)懊懷,梔子大黃湯亦好。(治疸之法甚多,此治心中懊憹熱痛者。)傷寒發熱身為黃,梔子柏皮甘草妙。(名梔子柏皮湯,梔子、柏皮以寒勝熱,以苦燥濕,已得治黃之要,而乃緩以甘草者,黃必內合太陰之濕化,若發熱者,熱已不瘀於裡,有出表之勢,汗下皆所不必,但當奠安脾土,使濕熱分解,其黃自除。梔子厚朴湯言熱,梔子乾薑湯言寒,治皆在裡,此章之治則在表也。

白話文:

如果積食不太多,枳實已經可以起到作用。)喝酒過量後心中煩熱(疼痛)、憂悶煩躁,梔子大黃湯也很好。(治療黃疸的方法有很多,這種治療針對的是心中煩悶、燥熱疼痛的黃疸。)傷寒發熱,全身皮膚變黃,梔子、柏皮和甘草妙不可言。(這個藥方叫做梔子柏皮湯,梔子、柏皮性寒,所以可以戰勝燥熱,性苦,所以可以燥濕,這就抓住了治療皮膚發黃的要點。但是,這個藥方中還緩和地加入了甘草。皮膚發黃,一定與太陰體內的濕氣化合在一起了,如果要發熱,就表示燥熱不會瘀積在體內,而是有往外發散的跡象,所以沒有必要發汗、瀉下,只要專注穩固安撫脾土,讓濕熱分解,皮膚發黃自然就會消除。梔子厚朴湯說燥熱,梔子乾薑湯說燥寒,治療方法都在體內,而這章所說的治療方法則在體表。

)張文仲方豉薤梔,下利穢臭用之效。(薤白辛通滑利,上能開胸痹,下能泄大腸氣滯,蓋肺與陽明藥也。前云「舊微溏者不可服梔子」,是指脾虛寒滑者言;此下利穢臭如爛肉汁,是為熱邪,故可用也。)

白話文:

張文仲的豉薤梔湯,用於治療下痢穢臭的疾病,效果很好。(薤白味辛,性滑利,上能開胸中的痹症,下能洩除大腸的氣滯,是最為普遍的能同時治療肺與陽明經藥物。前面說「大便稍稀者不可服用梔子」,是指脾虛寒滑的人;此下痢穢臭如爛肉汁,是因熱邪引起的,因此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