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方劑名稱:梔子甘草豉湯
本文目錄
主治功效
傳統服藥法
上以水4升,先煮梔子、甘草,取2升半,納豉,煮取1開半,去滓,分2服,溫進1服。得吐者止後服。
梔子豉湯(《千金》卷二十四)、梔子仁散(《醫方類聚》卷五十三引《神巧萬全方》)、梔子仁湯(《普濟方》卷三六九)、梔子豉加甘草湯(《溫病條辨》卷二)。
方劑組成解釋
《傷寒論》經方條文
- 傷寒論(宋本)
發汗後,水藥不得入口,爲逆;若更發汗,必吐下不止。發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若劇者,必反復顛倒,心中懊憹,梔子豉湯主之。若少氣者,梔子甘草豉湯主之;若嘔者,梔子生薑豉湯主之。
梔子豉湯方
梔子十四個,擘 香豉四合,綿裹
右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梔子得二升半,內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爲二服,溫進一服。得吐者,止後服。
梔子甘草豉湯方
梔子十四個,擘 甘草二兩,炙 香豉四合,綿裹
右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梔子、甘草取二升半,內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溫進一服。得吐者,止後服。
梔子生薑豉湯方
梔子十四個,擘 生薑五兩,切 香豉四合,綿裹
右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梔子、生薑取二升半,內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溫進一服。得吐者,止後服。 - 傷寒論(宋本)
梔子甘草豉湯方:於梔子豉湯方內,加入甘草二兩,餘依前法。得吐,止後服。
相同名稱方劑
梔子甘草豉湯, 出處:《傷寒論》。 組成:梔子14個(擘),甘草2兩(炙),香豉4合(綿裹)。 主治:發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若劇者,必反復顛倒,心中懊憹,少氣者;石毒,因食宿飯、陳臭肉及羹宿等發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梔子豉湯
相似度 80%
防腐湯
相似度 80%
豉梔湯
相似度 80%
枳殼梔子湯
相似度 80%
鴨通湯
相似度 75%
推廣乾葛湯
相似度 75%
黃連清肺飲
相似度 66%
增損皇甫梔子湯
相似度 66%
甘桔加梔子湯
相似度 66%
梔子生薑豉湯
相似度 66%
梔子厚朴湯
相似度 66%
梔子柏皮湯
相似度 66%
聖湯
相似度 66%
三效散
相似度 66%
桃柳心湯
相似度 66%
桔梗甘草梔子湯
相似度 66%
五味沙棘散
相似度 66%
鼠矢湯
相似度 66%
鼠屎梔子豉湯
相似度 66%
枳實梔子豉湯
相似度 66%
梔子石膏湯
相似度 66%
梔子石膏香豉湯
相似度 66%
梔子薤豉湯
相似度 66%
茵陳梔子豆豉湯
相似度 66%
梔子飲子
相似度 60%
七味三黃湯
相似度 60%
柴胡梔子豉湯
相似度 60%
麥冬導赤散
相似度 57%
蔥白豉湯
相似度 57%
桂枝梔子湯
相似度 57%
泄肝散
相似度 57%
甘草茵陳湯
相似度 57%
大麻子膏
相似度 57%
芍藥梔豉湯
相似度 57%
梔連戊己湯
相似度 57%
小三黃湯
相似度 57%
洗心飲子
相似度 57%
家秘黃芩湯
相似度 57%
玉芝飲
相似度 57%
浴腸湯
相似度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