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本經逢原》~ 卷三 (41)

回本書目錄

卷三 (41)

1. 皂莢

一名皂角

辛鹹溫,小毒,入藥去皮弦子,酥炙用。

《本經》主風痹死肌,邪氣頭風淚出,利九竅,殺精物。

白話文:

ERROR

發明皂莢辛散屬金,治厥陰風木之病。觀《本經》主治風痹死肌,頭風淚出,皆取其去風拔毒、通關利竅,有破堅積,逐風痰,辟邪氣,殺蟲毒之功。吹之、導之則通上下之竅。煎之、服之則治風痰喘滿。塗之、擦之則散腫消毒,去面上風氣。熏之、蒸之則通大便秘結。燒煙燻之則治臁瘡、濕毒,即《本經》治風痹死肌之意,用之無不效驗。凡人卒中風昏昏如醉,形體不收,口角流涎者,急用稀涎散吐之。若南方類中由於陰虛火炎者,誤用湧劑,愈竭其津液矣,得不在所切禁乎。然治濕熱痰積,肺癰吐腥,及痰迷顛妄,千緡湯、皂莢丸來蘇膏等誠為聖藥,惟孕婦禁服。按:大小二皂所治稍有不同,用治風痰,牙皂最勝;若治濕痰,大皂力優。古方取用甚多,然入湯藥最少。有瘍醫以牙皂煎湯湧吐風痰,服後遍體赤痱,數日後皮脫,大傷元氣,不可不慎。至於鎖喉風證尤為切禁。常見有激動其痰,鎖住不能吐出,頃刻立斃者。其子燒灰存性,能治大腸風秘燥結,祛風逐穢之性可知。

白話文:

皁莢辛散屬金,可以用來治療厥陰風木病。根據《本經》的記載,皁莢可以治療風痹死肌、頭風和淚眼,因為它可以去除風毒、疏通孔竅,並有破堅積、逐風痰、辟邪氣和殺蟲毒的作用。可以用皁莢來吹或導,以打通上下竅穴,或煎服來治療風痰喘滿。塗抹或擦拭皁莢可以消腫並殺菌,去除臉上的風氣。燻蒸皁莢可以緩解大便祕結。燃燒並燻蒸皁莢煙霧可以治療臁瘡和濕毒,這就是《本經》中治療風痹死肌的原理,可以說皁莢是無往不利。凡是突然中風,昏昏沉沉像喝醉了酒,身體無法活動,口水從嘴角流出的病人,應立即給予稀涎散服用以催吐。如果南方類中風的患者是因為陰虛火炎,誤用湧劑,只會讓津液更加枯竭,因此此舉不可不小心。然而,皁莢在治療濕熱痰積、肺癰吐腥以及痰迷所致的顛狂時,千緡湯、皁莢丸和來蘇膏等確實是良藥,只是孕婦禁止服用。注意:大小皁莢的治療作用略有不同。用於治療風痰時,牙皁效果最佳;如果治療濕痰,大皁效果更佳。古方中經常使用皁莢,但很少用於湯劑。有外科醫生用牙皁煎湯催吐風痰,結果病人服藥後全身長滿紅疹,幾天后皮膚脫落,元氣大傷,不可不慎。至於鎖喉風症,使用皁莢尤其禁忌,常見因刺激痰液而使之阻塞,吐不出來,頃刻間死亡的病例。用牙皁燒成的灰燼,能治療大腸風祕燥結,由此可見其祛風逐穢的特性。

2. 皂角刺

辛溫無毒。去尖用,否則脫人鬚髮。

白話文:

性味辛溫,無毒。去除尖端後使用,否則會脫落人的鬍鬚和頭髮。

發明,皂角刺治風殺蟲,與莢略同,但其銳利直達病所為異。其治痘疹氣滯不能起頂灌膿者,功效最捷。而氣虛者慎勿誤用,恐透表過銳反生虛泡也。若血滯不能起頂灌膿,又需鯪鯉,當非角刺所宜。《丹方》治大風惡疾,眉落鼻崩,用皂角刺三斤燒灰為末,食後煎大黃湯調一匕服之,不終劑而愈。腫瘍服之即消,潰瘍服之難斂,以其性善開泄也。

白話文:

皁角刺具有治風殺蟲的功效,它與皁角的功效相近,但它的銳利能直接到達病所,這一點是不同的。皁角刺對於治療痘疹氣滯不能起頂灌膿,效果非常快。但是,氣虛的人應慎用,以免透表過銳反而生出虛泡。如果血滯不能起頂灌膿,又需要用鯪鯉,這個時候就不適合用皁角刺。《丹方》中記載,用皁角刺三斤燒成灰,然後研成細末,在飯後用大黃湯送服一匙,可以治療大風惡疾、眉落鼻崩等疾病。不用吃完一劑藥,就能痊癒。腫瘍服之即消,潰瘍服之難斂,這是因為皁角刺的性質善於開泄。

3. 肥皂莢

辛溫有毒。去皮弦子取淨肉用之。

白話文:

性質辛溫,有毒。去皮後的烏頭,取其淨肉使用。

發明,肥皂滌除頑痰垢膩,不減二皂,癡病勝金丹用之,亦取湧發不使砒性留於腸胃之意。其子亦治大腸風秘,須去硬殼及黃膜,但取其仁炒研用之,庶不致有傷腎氣耳。

白話文:

發明篇記載,肥皂具有清除頑痰、垢膩的功效,和二皁的功效一樣,治療癡症的效果更勝金丹,也是為了取其能促進排除的作用,以避免砒霜的毒性殘留在腸胃中。肥皂的種子也能治療大腸風祕,但必須去除硬殼和黃膜,只取仁炒研後使用,以免損傷腎氣。

4. 無患子

俗名鬼見愁

苦平無毒。

白話文:

苦、平性、無毒。

發明無患子言其辟邪之功也。浣垢去面䵟。喉痹研納喉中立開。又主飛屍,子中仁燒之闢除惡邪,煨食辟惡氣,去口臭。

白話文:

發明:無患子,取其有辟邪之用。它可以洗去污垢、去除臉上的黑頭。喉嚨腫痛時,可以研磨入喉服用,即可去除腫痛;又可以治療飛屍,將無患子核燒成灰,可以驅除邪氣。烤食用來辟邪氣,可以去除口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