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涵(日敦)

《奉時旨要》~ 卷三 木屬 (5)

回本書目錄

卷三 木屬 (5)

1. 怔忡驚恐湯頭

七福飲用棗仁歸,遠志參甘地術為。

大補元煎參熟山,萸杞當歸杜仲甘。

理陰煎用炙草歸,熟地乾薑肉桂

定志丸用參朮菖,硃砂茯遠麥牛黃

外臺茯苓飲參朮,生薑陳皮枳實

薑朮湯治寒飲,桂夏苓甘大棗等。

秘旨安神參棗仁,半夏當歸與茯神橘紅炙草五味子生薑湯下鎮神魂。

硃砂安神能治心,生地歸甘黃連真。

十全大補八珍齊,再添肉桂與黃耆

天王補心丹,參苓味遠玄,棗仁天麥梗,柏子地歸丹。

酸棗仁湯遠苓神,參耆蓮肉草歸陳。

2. 不寐

《經》云:衛氣晝行於陽,夜行於陰。今衛氣不得入於陰,而常留於陽。使陽氣滿,則陽蹻盛而陰氣虛,故目不瞑矣。飲以半夏湯而臥。又曰:不得臥而息有音者,是陽明之逆也,故胃不和則臥不安。又曰:肺者,臟之蓋也。肺氣盛,則脈大不得偃臥。又曰:壯者肌肉滑,氣道通,營衛之行,不失其常,故晝精而夜瞑;老者肌肉枯,氣道澀,營氣衰少,而衛氣內伐,故晝不精,夜不瞑。其飲濃茶而不寐,心有事而不寐者,以心氣之被伐也。

蓋心藏神,衛主氣,衛氣入陰則靜而寐,正以陽有所歸,故神安而寐也。而濃茶以陰寒之性,制其元陽,則神索不安。心為事擾,則神動而不靜,故不得寐也。大凡寐主乎神,神安則寐,神不安則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氣之擾,一由營氣之不足耳。如風寒瘧疾之不寐,外邪之擾也。

痰火、水氣、食積。忿怒之不寐,內邪之擾也。舍此則凡思慮,勞倦,驚恐、憂疑,及年老體弱之不寐者,總屬真陰精血之不足,陰陽不交,而神不安其宅耳。邪者去之,虛者養之,治法無餘蘊矣。

筆花氏曰:《經》云:胃不和則臥不安。又云:犯賊風虛邪者,陽受之,則入六腑,身熱不時臥,上為喘呼。可見外而風寒邪熱,暑氣乘心,內而飲食濕痰,水飲滯胃,皆使不寐,宜各去其病因而神自定矣。更有思慮太過,心血空虛,怵惕為常,夢魂驚悸,此因水火失濟,神不能藏,惟宜大養元陰,兼培正氣,庶幾神安其室,而一覺黑甜,飄飄乎不知所止矣。

3. 不寐湯頭

半夏湯用長流水,秫米半夏同煮美。

4. 癲狂

《經》云:邪入於陽則狂,邪入於陰則痹。搏陽則癲,搏陰則瘖。《本神篇》云:肝悲哀動中則傷魂,狂忘不精。肺喜樂無極則傷魄,狂而意不存人。又云:足陽明之脈病,甚則棄衣而走,登高而呼,妄言罵詈,不避親疏,不欲食。又云:重陽者狂,重陰者癲。

癲即癇也,與狂不同。癲疾始生,先不樂,頭重痛,目赤心煩,忽然僵仆,常昏多倦而靜。狂病始生,先自悲,少臥,不飢,笑歌詈詈,妄見妄聞,常醒多怒而暴,此陰陽寒熱之辨也。

癲病多由痰氣壅閉心竅,倏病修已。若氣滯,宜四磨飲牛黃丸蘇合丸等。痰甚用清膈煎抱龍丸硃砂安神丸等。狂病多因肝火,邪乘於心,則神魂不守;乘於胃,則橫暴剛強,宜抽薪飲服蠻煎白虎湯涼膈散等、或鐵落飲亦佳。

其有癡呆症,平素無痰,因鬱結不遂,而言辭顛倒,舉動不經,皆心與肝膽氣有不清而然,若壯實者,以服蠻煎治之。

丹溪治癲狂以行痰為主,用黃連、南星,瓜蔞半夏等隨症而治。有熱,以涼藥清其心,有痰,必用吐法。狂邪太甚,研苦參為丸治之。癇症眩僕喎斜,作五畜聲,定癇丸治之,愈後河車丸

筆花氏曰:癲者神呆,狂則躁妄。而癇則昏暈吐涎,總不外乎痰迷心絡。然癲屬陰靜,不免神志之虛。狂屬陽動,必挾升陽之火。宜清宜補,未可混施。若癇則顯屬痰鬱,發為五畜之聲,古人聽其聲以別五臟,亦不過取其意耳。全在初發時及早開痰,扶正,加意圖治收功。若延日久,痰固結而病沉錮,不可為己。

《脈要精微論》云:衣被不斂,言語善惡不避親疏者,此神明之亂也,門人韓之畿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