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念祖

《金匱方歌括》~ 卷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

1. 栝蔞桂枝湯

治太陽病。其症備。身體強。𠘧𠘧然。脈反沉遲。此為痙病。此湯主之。

栝蔞根,桂枝生薑(切。),芍藥(各三兩。),甘草(二兩。炙。),大棗(十二枚。擘。)

白話文:

栝蔞根、桂枝、生薑(切片)。芍藥(各三兩。),甘草(二兩。烤炙。),大棗(十二枚。掰開。)

上六味㕮咀。以水九升。微火煮取三升。溫分三服。微汗。汗不出。食頃啜熱粥發。

歌曰,太陽症備脈(反)沉遲。身體𠘧𠘧欲痙時。三兩蔞根薑桂芍。二甘十二棗枚宜。

元犀按。痙是血虛筋燥為病。言濕者。是推其未成痙之前。濕氣挾風而鬱成內熱也。本條云。太陽症備脈反沉遲者。此沉遲乃血虛所致。非臟寒症也。故以桂枝和營衛以祛風。加栝蔞根。則清氣分之熱。而大潤太陽既耗之液。則經氣流通。風邪自解。濕氣自行。筋不燥而痙愈矣。

白話文:

元犀認為,痙攣是因為血虛筋燥而引起的。他說濕氣是指痙攣未形成之前,濕氣夾雜風邪鬱結在體內而化為內熱。這條說法是,太陽病證候俱全,但脈搏卻反沉遲的,這種沉遲是血虛引起的,不是臟寒證。所以用桂枝調和營衛以祛風,再加入栝蔞根,就可以清熱潤燥,濡養太陽經因熱耗傷的津液,使經氣流通,風邪自然會消散,濕氣也會自行消散,筋不燥痙攣也就治癒了。

又按。方中薑、桂合甘、棗為辛甘化陽。芍藥合甘、棗為苦甘化陰。陰陽和則得微汗而邪解矣。啜粥則又資陽明之穀氣以勝邪。更深一層立法。但項背𠘧𠘧脈浮數者。為風淫於外而內之津液未傷。故加葛根以宣外。脈沉遲者。為風淫於外而內之津液已傷。故加栝蔞根以滋內。

白話文:

另外根據古法,方子中的薑和桂,和甘草與紅棗搭配,屬於辛甘化陽。芍藥和甘草、紅棗搭配,屬於苦甘化陰。陰陽調和,就能產生微汗,邪氣也就能夠得以消除。喝粥,就能夠補充陽明經的穀氣來抵抗病邪。這又屬於更深一層的治療方法。然而,項背部有發緊和脈象浮數的人,是風邪侵犯在外,體內的津液還沒有受到損傷。所以加入葛根來宣散外感。脈象沉遲的人,是風邪侵犯在外,體內的津液已經受到損傷。所以加入栝蔞根來滋補體內。

以栝蔞根苦寒潤燥之功大也。內經云。肺移熱於腎。傳為柔痙。龐安常謂此方栝蔞根不主項強𠘧𠘧。其意以肺熱不令移於腎也。此解亦超。

白話文:

方劑以栝蔞根苦寒潤燥功效顯著,內經說肺部熱氣轉移到腎臟,會表現為柔痙,龐安常稱這個方劑的栝蔞根不是主要治療項強的藥物,他的意思是指肺熱不會轉移到腎臟。這種解釋也很拔尖。

2. 葛根湯

(歌見長沙方歌括。),治太陽病無汗而小便反少。氣上衝胸。口噤不得語。欲作剛痙。此湯主之。

葛根麻黃甘草,芍藥,桂枝生薑大棗

白話文:

  1. 葛根:葛根具有解肌退熱、生津止渴、透疹解毒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發燒、麻疹、風疹、痢疾等疾病。

  2. 麻黃:麻黃具有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腫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發燒、咳嗽氣喘、水腫等疾病。

  3. 甘草:甘草具有益氣補中、清熱解毒、調和諸藥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咳嗽氣喘、咽喉腫痛等疾病。

  4. 芍藥:芍藥具有養血和血、鎮痛平肝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月經不調、痛經、產後血虛等疾病。

  5. 桂枝:桂枝具有發汗解表、溫經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發燒、頭痛身痛、月經不調等疾病。

  6. 生薑:生薑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化痰止咳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發燒、嘔吐腹瀉、咳嗽氣喘等疾病。

  7. 大棗:大棗具有補氣養血、健脾益胃、潤肺生津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氣血虛弱、脾胃虛弱、肺虛咳嗽等疾病。

元犀按。無汗例用麻黃。然惡其太峻。故於桂枝加麻黃以發汗。君葛根以清經絡之熱。是發表中。寓養陰之意也。又此方與前方皆是太陽中兼陽明之藥。以陽明主宗筋也。

白話文:

元犀大夫說。沒有流汗的病症就用麻黃。但他不喜歡它的藥性太過猛烈。所以他在桂枝湯裡加麻黃,來讓病患發汗。再以葛根清解經脈的熱氣。這樣在讓患者發汗的同時,也滋養了陰。另外,這個藥方和前面的湯方,都是太陽經中同時兼顧陽明經的藥物。因為陽明經主宗筋。

3. 大承氣湯

(歌見長沙方歌括。),治痙病胸滿口噤。臥不著席。腳攣急。必齘齒。可與此湯。

白話文:

  • 大黃:又名苦參、苦菜,是一種草本植物,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攻下積滯的功效。

  • 厚朴:又名厚皮、白厚、香厚,是一種落葉喬木,具有理氣寬中、下氣降逆、溫中止瀉的功效。

  • 枳實:又名枸杞、枸杞子,是一種落葉灌木,具有健脾消食、理氣解鬱、破氣除脹的功效。

  • 芒硝:又名膽礬、膽鹼,是一種天然礦物,具有瀉下通便、清熱消炎、解毒消腫的功效。

元犀按。胸滿口噤腳攣急齘齒等證。皆熱甚灼筋。筋急而甚之象。以此湯急下而救陰。

齘牙藥不能進。以此湯從鼻中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