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念祖

《金匱方歌括》~ 卷二 (6)

回本書目錄

卷二 (6)

1. 近效朮附湯

治風虛頭重眩。苦極不知食味。暖肌補中。益精氣。

白朮(二兩。),附子(一枚半。炮去皮。),甘草(三兩。炙。)

白話文:

白朮(二兩。),附子(一個半。用火烤熟後去掉皮。),甘草(三兩。用火烤熟。)

上三味銼。每五錢匕。生薑五片。大棗一枚。水盞半。煎七分。去滓溫服。

白話文:

以上三味藥材(甘草、生薑、大棗)切碎,各取五錢匕(大約15克)。再加入五片生薑和一顆大棗,用一杯半的水煎煮至七分左右,過濾掉渣滓,趁溫熱時服用。

歌曰,一劑分服五錢匕。五片生薑一棗餌。枚半附子鎮風虛。二術一草君須記。

喻嘉言云。此方全不用風藥。但以附子暖其水臟。朮、草暖其土臟。水土一暖。則濁陰之氣盡趨於下。而頭重苦眩及食不知味之證除矣。

白話文:

喻嘉言說,這個方子完全不用祛風藥物。而只是用附子溫暖水臟,用朮和草溫暖土臟。水土一旦溫暖,渾濁的陰寒之氣就會全部流向下方,從而消除頭重、頭暈、食不知味等症狀。

2. 崔氏八味丸

治腳氣上入少腹不仁。(即腎氣丸。見婦人雜病。)

3. 千金越婢加朮湯

(歌見水氣病。),治肉極熱。則身體津脫。腠理開而汗大泄。厲風氣。下焦腳弱。

麻黃(六兩。),石膏(半斤。),甘草(二兩。),生薑(三兩。),白朮(四兩。),大棗(十二枚。)

白話文:

  • 麻黃:六兩。

  • 石膏:半斤。

  • 甘草:二兩。

  • 生薑:三兩。

  • 白朮:四兩。

  • 大棗: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黃。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分溫三服。惡風。加附子一枚。

白話文:

選擇上方的六種藥物,以六升水煎煮。先煮麻黃,去除浮沫。然後加入其他藥物,煎煮至三升。分三次溫服。如果怕風寒,可以加入一枚附子。

元犀按。方中朮、甘、薑、棗。所以維正氣之根。不使陽隨汗出。陰隨熱化也。惡風加附子者。所以預防其亡陽也。

白話文:

元犀的註解。處方中的朮、甘草、生薑、大棗。這些藥物可以扶助正氣的根本。不使陽氣隨著汗液外出。陰氣隨著熱邪化解。如果惡寒加附子,這是為了預防陽氣散失。

4. 黃耆桂枝五物湯

治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狀。

黃耆,芍藥,桂枝(各三兩。),生薑(六兩。),大棗(十二枚。)

白話文:

黃耆、芍藥、桂枝各三兩,生薑六兩,大棗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溫服七合。日三服。

歌曰,血痹如風體不仁。桂枝三兩芍耆均。棗枚十二生薑六。須令陽通效自神。

元犀按。內經云。邪入於陰則為痹。然血中之邪。以陽氣傷而得入。亦必以陽氣通而後出。上節云。宜針引陽氣。此節而出此方。此以藥代針引之意也。又按。此即桂枝甘草之緩。加黃耆之強有力者。於氣分中調其血。更妙倍用生薑以宣發其氣。氣行則血不滯而痹除。此夫倡婦隨之理也。

白話文:

元犀按:《黃帝內經》中說,邪氣進入陰中則成為痹症。但是血中的邪氣,因為陽氣受傷而進入,也必須依靠陽氣暢通才能排出。上一節說,應該針灸引導陽氣。這一節中列出這個藥方,這是用藥物代替針灸引氣的意思。又按,這個藥方就是桂枝去甘草的緩和,加上黃耆的有力強大,在氣血中調理血液,更妙的是加倍使用生薑來宣發其元氣。氣血運行,則血液不淤滯,痹症就會消除。這就像丈夫帶頭,妻子跟隨的道理一樣。

5. 桂枝加龍骨牡蠣湯

治失精家少腹弦急。陰頭寒。目眩發落。脈極虛芤遲。為清穀亡血失精。脈得諸芤動微緊。男子失精。女子夢交。此湯主之。

桂枝,芍藥,生薑(各三兩。),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龍骨牡蠣(各三兩。)

白話文:

桂枝、芍藥、生薑(各18公克),甘草(12公克),大棗(12枚),龍骨、牡蠣(各18公克)。

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歌曰,男子失精女夢交。坎離救治在中爻。桂枝內加龍牡。三兩相勻要細敲。

小品云。虛弱浮熱汗出者。除桂加白薇一兩五錢。附子一兩。名曰二加龍骨湯

白話文:

小品方說,身體虛弱、浮熱而汗出者,除桂枝外,再加入白薇一兩五錢,附子一兩。這個方子叫做「二加龍骨湯」。

徐氏云。桂枝湯。外證得之能解肌去邪氣。內證得之能補虛調陰陽。加龍骨、牡蠣者。以失精夢交為神精間病。非此不足以斂其浮越也。

白話文:

徐氏說,桂枝湯,在外面能解肌驅邪氣,在裡面能補虛調節陰陽,加上龍骨和牡蠣,是因為失精夢交是精神之間的疾病,使用這些藥物才能收斂它浮越的現象。

元犀按。徐忠可以龍骨、牡蠣斂其浮越四字括之。未免以二味為澀藥。猶有人之見存也。吾於龍之飛潛。見陽之變化莫測。於海之潮汐。見陰之運動不窮。龍骨乃龍之脫換所遺。牡蠣乃海之精英所結。分之為對待之陰陽。合之為各具之陰陽。亦為互根之陰陽。難以一言盡也。其治效無所不包。余亦恐舉一而漏萬。惟能讀本經、內經、仲景書者。自知其妙。

白話文:

元犀註解:徐忠可以「龍骨、牡蠣」這四個字,概括上述的「斂其浮越」。但是,這難免會讓人覺得龍骨牡蠣只有收斂的作用。然而,有些人還是有不同的看法。我從龍的飛行潛伏中,看到了陽氣的變化無常;從海水的潮起潮落中,看到了陰氣的運行不息。龍骨是龍脫換下來的遺骨,牡蠣是海水精華凝聚而成的。分開來看,它們是相對的陰陽;合在一起看,它們又是各自具備陰陽的整體。也可以說,它們是相互依存的陰陽。這很難用一句話說清楚。它們的治療效果無所不包。我也擔心只舉一例就忽略了其他。只有能夠通讀《本經》、《內經》、《仲景書》的人,才能體會到其中的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