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嗣紀要》~ 卷之一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1. 卷之一

全嘗著《廣嗣紀要》,一曰修德,以積其慶;二曰寡欲,以全其真;三曰擇配,以昌其後;四曰調元,以卻其疾;五曰協期,以會其神。遵而行之,有子之道也。若山水之靈,祈禱之應。必有德無欲者,天地交感,志意潛通,可茀無子而獲孔釋抱送之祥矣。否則徼福於冥冥之中,其不為天地厭之者,幾希?

2. 修德篇第一

巢氏云:夫人無子者,蓋有三焉:一者墳墓不嗣,二者夫婦年命相剋,三者夫疾婦病。皆令無子。若夫疾婦病,可以服藥而後能有子,余者皆不可治也。

密齋著修德積慶之銘曰:民之有生,宗祀攸系。不生不育,人道乃熄。天不棄人,惟人自棄。厥動匪彝,自求禍戾。無高不摧,無升不墜。盛衰相乘,四時之序。積善之家,慶流不匱。栽者培之,造化之秘。謹按人之乏嗣者,或氣數將窮,脈絡當絕;或驕奢已極,福澤少減;或殘忍太甚,罪業難逃。苟非省躬悔過,積功崇德,則不能轉禍為福也。

故曰君子修之吉。

太上感應篇十種利益:

一、收街市遺棄嬰兒,倩人看養。俟年十五,願識認者,還歸父母團圓。

二、每冬十一月初三為始,收六十以上、十五以下乞丐、貧人,入本家養濟院,每日給米一升,錢十五文。至來年十一月初三日,滿一年,令其自便求趁。

三、普施湯藥,應驗救人病苦。

四、施棺木,周給無力津送之家。

五、使女長大,不計身錢,量給衣資,聽其適人。

六、專一戒殺,救護眾生,遇有飛走物命,買贖放生。

七、每遇荒歉之年,其糧貴糴賤糶,賑濟貧民。

八、應有寺觀損壞者,修理之;聖像剝落者,為裝飾之;或橋梁道路溝渠不通者,咸為治焉。

九、有遠鄉士夫、客旅流落者,酌量遠近,以助裹糧而周急還鄉。

十、居權司,凡遇冤枉,必與辨明。

密齋云:十種利益,如收養乞丐、貧人一條,惟公侯宰相之家得為之,不如遇有飢寒者即周急之。如施棺木一條,所濟有限,不如見路旁之死人,暴露之枯骨,即倩人掩埋之。如放禽獸一條,不可為例,恐有捉捕來求利者,未免反傷其生也。如貴糴賤糶一條,不如豐歉平糶,勿論貴賤。如修理寺觀,裝飾神像,必親監視之,恐被欺罔虛報也。

昔東京有一焦公,三世無嫡嗣,遂為商旅,遊玩名山,尋訪至人,問其因果。及至京都,見一老僧,聲清而遠,目視精光,數與談論,語言甚異,故就席而坐。僧曰:有何所論?焦曰:貧家三世無嫡嗣,奈何?僧曰:無嗣者有三:一、宗祖無德,自己無行;二、夫婦年命,恐犯禁忌;三、精神不守舍,妻妾血寒。有何法術?焦再拜告曰:願聞一言。

僧曰:不難。先修德,後修身,三年之後,可到五臺山,當授異方。說畢,忽不見。焦自遇老僧之後,時時行方便,種種積陰功。遇人臨難者,效觀音之救苦;見物垂死者,體太上之好生。行恩布德,如此三年,竟往五臺山尋訪老僧。數日不見,乃忽見行童手持一書言曰:老師傳語,大夫功成行滿,回宅合藥,志誠服之,富貴子孫,隨念降生。焦公曰:但得嫡子足矣,何望貴子乎!於是生焦員外。

後員外養子不肖,嘆曰:有何損德如是。忽遇一道人云:汝有憂色,何不往五臺山見老僧?焦氏頓首,遂往五臺山決其因果。至五臺山不見老僧,只見行童曰:老師昨日言員外今日到山,令行相接也。再三傳語,何必來問,但依父行,愚者自賢爾,後必生賢德子孫。焦氏曰:豈愚者反賢乎?行童曰:昔竇氏五子皆不全形,後行恩布德,皆拜科第。

焦氏拜謝而歸。

密齋云:修德莫如悔過,過而不悔,則累其德矣。禱之於天,不若反求諸己,反身不誠,則獲罪於天矣,此無子之報應也。

《良方論》云:分野異域,則所產有多寡之宜;吉事有祥,則所夢各達其類。是故荊揚多女,雍冀多男。熊羆男子之祥,虺蛇女子之祥。是皆理之可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