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儀洛

《成方切用》~ 卷三下 (2)

回本書目錄

卷三下 (2)

1. 參蘆散

治虛弱人痰涎壅盛。

人參蘆,為末,水調一二錢,或加竹瀝和服。(滑痰)服後,以物微探吐之。(如不探,亦未必吐也。)

白話文:

人參蘆,磨成細末,以水調和一至二錢,或加入竹瀝拌勻服用。(滑痰)服用後,以羽毛等細小物品輕輕刺激喉嚨,引發嘔吐。(如果不刺激,不一定會嘔吐。)

病人虛羸,故以參蘆代藜蘆瓜蒂。宣猶帶補,不致耗傷元氣也。(丹溪曰:人參補陽中之陰,蘆反瀉太陰之陽。亦猶麻黃苗能發汗,根能止汗也。)

白話文:

病人體虛贏弱,所以用人參和蘆根來代替藜蘆和瓜蒂。蘆根具有宣瀉的作用,但同時也帶有補益的功效,不會耗傷元氣。(丹溪說:人參可以補益陽中之陰,蘆根反而瀉泄太陰之陽。這就像麻黃苗能發汗,而麻黃根能止汗一樣。)

2. 梔子豉湯

(仲景),治傷寒汗吐下後,虛煩不眠,劇者反復顛倒,心中懊憹。及大下後,身熱不退,心下結痛,或痰在膈中。(汗吐下後,正氣不足,邪氣乘虛,結於胸中,故煩熱懊憹。煩熱者,熱而煩擾。懊憹者,懊惱憹悶也。晝動為陽,夜臥主陰。陽熱未散,陰氣未復,故不得眠。

白話文:

(中醫聖人)仲景認為,治療傷寒病之後,會出現汗吐下之後,出現虛煩不眠,嚴重的會反復出現顛倒錯亂的現象,心中懊惱煩悶。以及大便之後,身體發熱不退,心下疼痛,或痰積在膈中。(汗吐下之後,正氣不足,邪氣乘虛,結於胸中,所以煩熱懊憹。煩熱指的是感到發熱而煩躁不安。懊憹指的是煩惱憂愁煩悶。白天活動屬於陽氣,夜晚睡眠主導陰氣。陽熱未散,陰氣未復,所以不得入眠。

身熱去而心結痛者,熱盡入里,則為結胸。熱不去而結痛者,客熱散漫為虛煩,熱仍在表,故當越之。)

梔子(十四枚),淡豉(四合),服令微吐。

煩為熱勝。梔子苦寒,色赤入心,故以為君。淡豉苦能泄熱,腐能勝焦。(腎氣為腐,心氣為焦。豉蒸窨而成,故為腐。)助梔子以吐虛煩,故以為臣。酸苦湧泄為陰也。此吐無形之虛煩,若膈有實邪。當用瓜蒂散。(海藏曰:煩,氣也。躁,血也。煩出於肺,躁出於腎。故用梔子治肺煩,香豉治腎躁。

白話文:

煩熱是熱邪盛造成的。梔子味苦性寒,色赤入心,所以用它作為君藥。淡豉味苦,可以瀉熱;腐豉能勝焦熱。(腎氣為腐,心氣為焦。豉經過蒸窨而成,所以稱作腐豉。)幫助梔子吐出虛煩之氣,所以用它作為臣藥。酸苦味湧泄而降是陰的特性。這種方法是用來吐出無形的虛煩之氣,如果有實邪鬱結在膈,應該用瓜蒂散來治療。(海藏曰:煩躁的症狀是氣;躁動的症狀是血。煩躁出於肺,躁動出於腎。所以用梔子治肺的煩熱,用淡豉治腎的躁動。)

亦用作吐藥,以邪在上焦,吐之則邪散,經所謂在上者因而越之也。或問煩躁皆心為之,何謂煩出於肺,躁出於腎?曰:熱則煩,熱甚則躁。煩為陽,躁為陰。大抵皆心火為病。火旺則金燥而水虧,惟火獨在,故肺腎合而為煩躁。仲景曰:病人舊微溏者,不可與服。喻嘉言曰:舊微溏,則大腑易動,服此方不能上湧,反為下泄矣。

白話文:

這藥方也可以催吐,因為邪在上焦,吐出邪氣則邪氣就會散開,正如《內經》所說:「在上者,因而越之」。有人問:煩躁都是由心引起的,為什麼煩出於肺,躁出於腎呢?回答說:熱則煩,熱盛則躁。煩為陽,躁為陰。總的來說都是心火為病。火旺則金燥而水虧,只有火獨在,所以肺腎合而為煩躁。仲景說:病人素來有輕微腹瀉的,不可服用。喻嘉言說:素來有輕微腹瀉的,則大腸容易動,服用此方不能上湧,反而會導致腹瀉。

緣內經有先泄而後生他病者治其本,必先調之,後乃治其他病,故此示戒。又曰:諸梔豉一法,證顯實煩虛煩之不同,要皆可用以湧其餘熱。乃因汗吐下後,胸中陽氣不足。最虛之處,便是容邪之處,正宜因其高而越之爾。若謂津液內竭,正氣暴虛,餘邪不盡,則仲景原有炙甘草湯一法,寧敢妄湧以犯虛虛之戒耶!)

白話文:

《內經》上說,如果先拉肚子,再產生其他疾病,治療時必須先調理拉肚子,之後才治療其他疾病。所以這件事用來作為戒惕。又說:梔子、豉子這個方法,可以明顯地驗證實熱煩躁和虛熱煩躁的不同,總之都可以用來去除其餘的熱。所以,汗吐下之後,胸中陽氣不足。最虛弱的地方,就是容易被邪氣侵犯的地方,正是應該乘虛而入。如果說津液內竭,正氣暴虛,餘邪未盡,那麼仲景原先就有炙甘草湯這個方法,豈敢任意用湧法來犯虛虛之戒呢?

甘草,名梔子甘草豉湯,(仲景)治前證少氣者。(劉宏璧曰:少氣,則加甘草以和中,人皆知之。然既少氣。謂是誤後中虛,雖邪氣未退,敢用梔豉以湧吐之乎?乃知此證之少氣,緣外邪內陷,洵是熱傷元氣,而不與但內弱者同,此甘草所以不炙而用也。)加生薑,名梔子生薑豉湯

白話文:

加入甘草,命名為梔子甘草豉湯,(仲景藥方)治療上述證狀而伴隨氣虛的人。(劉宏璧說:氣虛,則加入甘草來調和中氣,人人都知道。然而既然氣虛,那意味著是誤後中虛,即使邪氣尚未退去,敢用梔豉來催吐嗎?得知這個證狀的氣虛,是因為外邪內陷,確實是熱邪損傷元氣,與單純的內虛不同,因此甘草不炙而用。)加入生薑,命名為梔子生薑豉湯。

(仲景)治前證兼嘔者。(辛以散逆。)除淡豉,加乾薑,名梔子乾薑湯。(仲景)治傷寒醫以丸藥大下之,身熱不去,微煩者。(喻嘉言曰:丸藥大下,徒傷其中,而不能盪滌其邪,故梔子合乾薑用之,亦溫中散邪之法也。)除淡豉,加厚朴枳實,名梔子厚朴湯。(仲景)治傷寒下後,心煩腹滿,臥起不安者。

白話文:

(仲景)治療前面的症狀,兼有嘔吐的。(辛藥來散發邪氣。)去掉淡豉,加入乾薑,命名為梔子乾薑湯。(仲景)治療傷寒,用丸藥大劑量瀉下,(但)身體發熱不去,微煩躁的。(喻嘉言說:丸藥大劑量瀉下,只會傷害身體的內部,而不能清除邪氣,因此梔子合乾薑一起使用,也是溫暖脾胃、驅散邪氣的方法。)去掉淡豉,加入厚朴、枳實,命名為梔子厚朴湯。(仲景)治療傷寒瀉下後,心煩、腹部脹滿,臥起不安的。

(喻嘉言曰:滿而不煩,即里證已具之實滿。煩而不滿,即表證未罷之虛煩。合而有之,且臥起不安。明是邪湊胸表腹裡之間,無可奈何之象,故取梔子以快湧其邪。而合厚朴枳實以泄腹中之滿,亦表裡兩解之法也。)加枳實大黃,名梔子大黃湯。(仲景)治酒疸發黃,心中懊憹,或熱痛,亦治傷寒食復。

白話文:

喻嘉言說:滿而不睏倦,也就是內臟病症已經具有的實滿。睏倦而不滿足,也就是外感病症還沒有消除的虛弱睏倦。兩種症狀都同時存在,而且還臥牀不起,坐立不安。顯然是邪氣聚集在胸部、腹部之間,沒有辦法奈何的現象,所以用梔子來快速湧出邪氣。而結合厚朴、枳實來宣洩腹中的滿脹,也是表裡兩方面同時解決的方法。再加入枳實和大黃,稱之為梔子大黃湯。(出自仲景的醫書)用來治療酒疸發黃,心中煩悶,或者發熱疼痛,也治療傷寒後飲食不節制而復發的病症。

(輕則消導,重乃攻下。)加枳實,名枳實梔子豉湯。(仲景)治傷寒勞復。(大病瘥後,起居作勞,復生餘熱,為勞復。傷食者,為食復。)加薤白,名豉薤湯。(張文仲)治傷寒下利,如爛肉汁,赤滯下,伏氣腹痛諸熱證。(梔豉苦寒,能升能散。薤白辛溫,能開胸痹,及大腸氣滯。

白話文:

症狀較輕則幫助消化排泄,嚴重的則攻下瀉。再加入枳實,就是枳實梔子豉湯。(出自仲景)用來治療傷寒勞復。(大病康復後,起居飲食起居操勞,又發生了餘熱,叫做勞復。傷食的,叫做食復。)再加入薤白,就是豉薤湯。(出自張文仲)用來治療傷寒下利,大便像爛肉汁,赤色粘滯的下痢,以及伏氣腹痛等熱證。(梔子豉子苦寒,能升能散。薤白辛溫,能解除胸悶和胸悶,還能治癒大腸氣滯。)

)加犀角大青,名犀角大青湯。治斑毒熱甚,頭痛。

白話文:

加入犀角與大青,稱為犀角大青湯。用於治療毒熱嚴重,頭痛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