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儀洛

《成方切用》~ 卷七上 (5)

回本書目錄

卷七上 (5)

1. 六一散

(河間),治傷寒中暑,表裡俱熱,煩躁口渴,小便不通,瀉痢熱瘧,霍亂吐瀉,下乳,滑胎,解酒熱毒,偏主石淋。(暑熱皆陽邪,在表則發熱,在裡則瀉痢霍亂,在上則煩渴,在下則便秘,或熱瀉。火氣煎灼,精結成石,則為石淋。)

白話文:

(河間)用於治療傷寒中暑、表裡俱熱、神煩、口渴(煩躁口渴)、小便不通(小便不通)、腹瀉(腹瀉)、發熱(瘧疾)、霍亂、嘔吐、腹瀉、下乳、滑胎,並可解酒、熱毒,特別是石淋。(暑熱皆陽邪,在表則發熱,在裡則瀉痢霍亂,在上則煩渴,在下則便祕,或熱瀉。火氣煎灼,精結成石,則為石淋。)

滑石(六兩),甘草(一兩),為末,冷水或燈心湯調下。(丹溪曰:泄瀉及嘔吐,生薑湯下。)中寒者,加硫黃少許。滑石重能清降,寒能瀉熱,滑能通竅,淡能行水,使肺氣降而下通膀胱。(火退則肺氣下降。)故能祛暑住瀉,止煩渴而利小便也。(小便利,則大便實,而瀉自止。

白話文:

滑石(六兩)、甘草(一兩),研磨成粉末,用冷水或燈心草湯送服。(丹溪說:如果是由於泄瀉和嘔吐,可以用生薑湯送服。)如果是受了寒邪,可以加少許硫黃。滑石性涼重,能清降肺氣,寒能瀉熱,滑能通竅,淡能行水,使肺氣向下通降到膀胱。(火邪退去,肺氣就會下降。)所以滑石能祛除暑熱,止住泄瀉,止渴利尿。(小便通暢,則大便自然就會停止。)

)加甘草者,和其中氣,又以緩滑石之滑降也。其數六一者,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義也。(故又名天水散。劉河間曰:統治上下表里諸病,蓋取其能通除上下三焦濕熱也。然唯體盛濕多之人宜服之,以解暑利水,使濕熱從小便出。若無濕之人而服此,則反耗其津液,而渴轉甚矣,又當用生脈散

白話文:

加入甘草,可以和解中氣,又能緩解滑石的滑降之性。它的數量是六一,取自「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道理。(因此又稱為「天水散」)。醫家劉河間說:這味藥可以治療上下表裏各種疾病,因為它可以通除上下三焦的濕熱。但是,只有體質旺盛、濕熱較多的人才適合服用,可以解暑利水,使濕熱從小便排出。如果沒有濕熱的人服用這味藥,反而會耗損津液,使口渴更加嚴重,這時候就應該改用「生脈散」了。

清癯無濕之人,及肥人內夾虛寒,誤用六一散解暑驅濕,反促其臟腑氣絕者比比。)

白話文:

清癯無濕的人,以及肥胖的人內裡夾雜虛寒,誤用了六一散來解暑驅濕,反而促使臟腑之氣衰絕的人,經常可見。

加辰砂少許,名益元散。鎮心神,而瀉丙丁之邪熱也。(小腸為丙火,心為丁火。)加薄荷少許,(清肺)名雞蘇散。加青黛少許,(清肝)名碧玉散。加紅曲五錢,名清六丸,治赤痢。(赤屬血分受傷。紅曲能調六腑之血。)加乾薑五錢,名溫六丸,治白痢。(白屬氣分受傷。

白話文:

只需要加入少量辰砂,這叫做益元散。益元散有安撫心神,並且去處丙丁之邪熱的效果。(小腸屬丙火,心屬丁火。)再加入薄荷,稱之為雞蘇散,有清肺的功效。加入少量青黛,取名碧玉散,可以清肝。另外再加入五錢的紅曲,就叫做清六丸,可以治療赤痢。(赤痢是血分受損,紅曲能調養六腑之血。)加入五錢的乾薑,則稱為溫六丸,有治療白痢的效果。(白痢是氣分受傷。)

乾薑能散濕熱之氣。)加生柏葉生車前藕節,名三生益元散,治血淋。加牛黃,治虛煩不得眠。除甘草,加吳茱萸一兩,名吳萸六一散,治濕熱吞酸。除滑石,加黃耆六兩,大棗煎,熱服,名黃耆六一散。治諸虛不足,盜汗消渴。(凡渴證防發癰疽。宜黃耆六一散。吞忍冬丸

白話文:

乾薑可以散濕熱之氣。)加入生柏葉、生車前、生藕節,名叫三生益元散,治療血淋。加入牛黃,治療虛煩不能入睡。去掉甘草,加入吳茱萸一兩,名叫吳萸六一散,治療濕熱吞酸。去掉滑石,加入黃耆六兩,和大棗一起熬煮,趁熱服用,名叫黃耆六一散。治療各種虛不足,盜汗消渴。(凡是口渴症狀,預防發生癰疽。宜用黃耆六一散。服用冬蟲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