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己

《校註婦人良方》~ 卷六 (3)

回本書目錄

卷六 (3)

1. 寡婦寒熱如瘧方論第四

《倉公傳》與褚氏論,皆雲師尼寡婦獨陰無陽,欲心萌而不遂,是以懨懨成病,以致乍寒乍熱,而類瘧狀,久則為勞。又有經閉白淫,痰逆頭風,膈氣痞悶,面䵟瘦瘠等證,皆寡婦之病。診其脈,獨肝脈弦,出寸口而上魚際,皆血盛而致。經云:男子精盛則思室,女人血盛則懷胎,觀其精血,思過半矣。

愚按:前症若肝脈弦出魚際,用生地黃丸。血虛,佐以四物湯。若兼怒動肝火而寒熱,佐以加味逍遙散。若虧損肝經而寒熱,佐以八珍湯。若虧損元氣而寒熱,佐以補中益氣湯。若郁傷脾氣而寒熱,佐以濟生歸脾湯

2. 附治驗

一寡婦不時寒熱,脈上魚際,此血盛之症,用小柴胡湯生地黃治之而愈,但畏風寒,此脾胃氣虛,用加味歸脾、補中益氣湯,兼服而止。

一婦人因夫久出經商,發寒熱,月經旬日方止,服降火涼血藥,內熱益甚,自汗盜汗,月經頻數。余曰:內熱自汗,乃脾氣虛弱也;月經頻數,乃血不歸脾也。用歸脾湯、六味丸而愈。

一室女寒熱,肝脈弦長而出寸口,用小柴胡湯加生地、烏梅治之而愈。既嫁而諸症悉痊。

一室女久患寒熱,月經失期,以小柴胡湯加生地治之少愈,更以生地黃丸而病痊。

地黃丸,許學士云:有一師尼惡風體倦,乍寒乍熱,面赤心煩,大小柴胡湯雜進,其病益劇。予診視之曰:三部脈無寒邪,但肝脈弦長而上魚際,服此丸而愈。

柴胡,秦艽黃芩(各半兩),生地黃(一兩,酒濕杵膏),赤芍藥(一兩)

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烏梅湯下,日三服。

3. 附方

補中益氣湯

四物湯(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

加味逍遙散

八珍湯

加味歸脾湯

歸脾湯(四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

小柴胡湯(方見二十四卷第二論)

六味丸(方見二十四卷第十一論)

4. 婦人惡寒方論第五

婦人惡寒,有陰陽二證。發熱而惡寒者,發於陽也;無熱而惡寒者,發於陰也。發於陽者,脈浮數,宜解表;發於陰者,脈沉細,宜溫里,凡惡寒不可過覆衣被,及近火熱,若寒熱相搏,令人寒甚。若寒氣入腹,血氣結聚,最難治療。

愚按:前症若怠惰嗜臥,灑淅惡寒,乃陽不能伸發,用升陽益胃湯。若勞傷形氣而惡寒,乃無陽以護衛,用補中益氣湯,若飲食傷脾胃而惡寒,乃元氣虛損,用六君子湯。若加煩躁妄言,或欲飲水,仍進前劑,但加薑、桂。若體倦煩渴,頭痛自汗,用補中益氣加五味、麥門。

東垣云:晝則發熱惡寒,是陰氣上溢於陽分也;夜中惡寒,是陰血自旺於陰分也。海藏云:六月大熱之氣,反得大寒之症,當舍時從症,治以薑、桂之類。丹溪云:久病惡寒,乃痰鬱於脾,抑遏陽氣,不得外泄,治當解鬱。

5. 附方

升陽益胃湯(方見三卷第九論)

補中益氣湯

六君子湯(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

6. 婦人血風煩悶方論第六

婦人血風煩悶,由勞傷氣虛,而風邪乘之,血氣不和,以致肢節熱疼,口乾不臥而煩悶也,當調補元氣為主。

愚按:前症多屬肝脾血虛發熱,當參照前寒熱方論主治。

赤芍藥散,治煩悶不食,體倦頭眩,身體疼痛等症。

赤芍藥(酒炒),白茯苓(各一錢),甘草(炒),柴胡(各五分)

上薑棗水煎。

7. 婦人血風攻脾不食方論第七

夫脾為中州,意智之臟也,諸經皆賴其養,與胃為表裡。胃主司納,脾主腐化,若勞傷真氣,外邪乘之,諸症生焉。

愚按:經云:胃乃脾之剛,脾乃胃之柔。傷胃則脾無所稟受,傷脾則不能為胃運化。是以脾胃為之表裡,藉飲食以滋養百脈者也。竊謂前症若飲食所傷,六君子湯;勞役所傷,補中益氣湯;風寒所傷,用人參理中湯;木旺乘土,六君加柴胡;嘔吐腹痛,或大便不實,前湯加木香;胸膈虛痞,或肚腹不利,六君子湯。鬱怒傷損肝脾,歸脾湯;命門火衰,八味丸

仍審諸經錯雜之症而治之。假如不能食而肌肉削,乃脾胃經本病。右關脈緩而弱。乃脾胃之本脈。若見弦緊,或四肢滿悶,淋溲,便難,轉筋,此肝之脾胃病也。若兼洪大,或肌熱煩熱面赤,此心之脾胃病也。若兼浮澀,或氣短而喘急,咳嗽痰盛,此肺之脾胃病也。若兼沉細,或善恐善欠,此腎之脾胃病也。

各當於本經藥中,加兼症之藥。此東垣先生之治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