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辨證錄》~ 卷之十三 (8)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三 (8)

1. 腰疽門(一則)

人有腰眼之間,忽長疽毒,疼痛呼號,似乎陽症,然腰腎乃至陰之地,未可作陽疽治之,若竟作陽症治,大不宜也。此症雖本於過忍其精,欲泄不泄以成斯毒,似乎純是陰分之過,但腰間雖不遠於內腎,火發而毒成,則陰中有陽,未可純以陰症治之,必須合陰陽並治之,化其毒則毒去如掃。倘不補陰而竟治其毒,則腎氣愈傷而毒難速化。

即補陰而不補陽,則陰無陽不生,毒且深藏於腎宮而不得外泄矣。方用兩治散

白朮(一兩),杜仲(一兩),當歸(一兩),金銀花(三兩),防己(一錢),豨薟草(三錢),水煎服。一劑而痛輕,二劑而痛止,三劑全愈。

此方用朮、杜仲以利其腰臍,氣通而毒自難結也,又得金銀花、當歸之類補中有散,而防己、豨薟直入腎宮,以祛其濕熱之毒。陰陽無偏勝之虞,邪正有解分之妙,自然一、二劑成功,非漫然僥倖也。

2. 擎疽門(一則)

人有手心之中,忽然紅腫高突,變成一疽,疼痛非常,晝夜無間,世人所謂擎疽也。人生此疽,多因冤家債主相尋。內外治療,往往不能收功,有流血而至死者,似乎不必治也。然而有病無方,又安見吾道之大乎。苟肯懺悔於臨時,怨艾於將死,安在不可救乎。況此疽之生,雖是菟孽,亦因病人有火熱之毒,乘機而竊發也。

故消其火熱之毒,何不可奏功耶。惟是火熱非起於一朝,而解毒難憑於小劑。蓋毒成於熱,而熱起於火,火之有餘,終是水之不足,不大料以滋水,惟小劑以滅火,安得取勝乎。治法必須大用補水之劑,而少佐解毒之味,則擎疽自愈矣。方用釋擎湯

玄參(二兩),生地(一兩),金銀花(二兩),當歸(一兩),紫花地丁(五錢),貝母(二錢),水煎服。

一劑而痛輕,二劑而痛止。已潰者再服四劑,未潰者再服一劑,無不全愈。愈後仍須懺悔,則無後患。苟遷善不誠,改過不勇,未必不變生他病,非此方之過也。

若論此方,滋水以治火,補正以解毒。自居於無過之地,又何擬議哉。

3. 腳疽門(二則)

人之腳指頭忽先發癢,已而作痛,指甲現黑色,第二日腳指俱黑,三日連足面俱黑,黑至腳上脛骨即死,此乃無名腫毒。得之多服春藥,是火熱之毒,非腳疽可比。若腳疽,止黑在腳指而不黑至腳面也。然腳疽最凶,雖不如無名腫毒之橫,而速殺人則一也。蓋腳為四餘之末,宜毒之所不到,何以及凶惡至此?正以毒所不到之處,而毒聚不散,反出於指甲之間,則毒盛非常,而治之轉不可輕視。然則用泄毒之藥順治之可矣,而孰知不然。

凡人身之氣盛,則周流於上下,毒斷不聚於一處。惟氣血大虧,不能遍行夫經絡,而火毒惡邪乃固結於骨節之際。腳疽之生,正氣血之虧,不能周到之故。然則,烏可單泄毒以重傷其氣血乎。治法必須大補氣血而加之泄毒之味,則全勝之道也。方用顧步湯

牛膝(一兩),金釵石斛(一兩),人參(三錢),黃耆(一兩),當歸(一兩),金銀花(三兩),水煎服。

一劑而黑色解,二劑而疼痛止,三劑全愈。若已潰爛,多服數劑,無不愈也。

此方用金銀花以解毒,非用牛膝、石斛則不能直達於足指,非用人參、歸、耆亦不能氣血流通以散毒也。故用此方治腳疽多效。即是無名腫毒,用此方治之亦可得生。世醫有用刀切去腳指,亦是治法。然不若用此方,於補中敗毒,起死為生,既無痛楚之傷,又有全活之妙也。

人有腳腿之上,忽然腫起一塊,其色如常,復又不痛,人以為癰疽也,孰知是氣虛之故乎。夫癰成於腫,未有腫而不變為癰者,予獨謂氣虛而非癰,人誰信之。嗟乎,氣所以行血者也,氣行則血行,氣血兩行,總有邪氣,斷難成腫。邪氣之盛,由於氣血之衰,其腫為癰,每每作痛,而色必變為紅赤也。

今既不痛,而色又不變,是有腫之名而無腫之實,全是氣虛而無以養,非邪盛而氣不能制也。治法止補氣以扶正,不須化毒以祛邪。方用補中益氣湯

人參(五錢),白朮(一兩),生黃耆(一兩),當歸(五錢),柴胡(一錢),升麻(五錢),陳皮(一錢),生甘草(二錢),半夏(二錢),茯苓(三錢),水煎服。十劑而腫自消。

補中益氣湯補氣之聖藥,非消毒之神劑,何以用之而腫消耶。蓋真氣奪則虛,邪氣盛則實。真氣既虛,邪氣益盛,不用補氣之藥,氣何以行而腫何以化耶。補中益氣湯善能補氣,所以即能消腫也。況又益以化痰去濕之品乎,故更易收功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