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天益

《衛生寶鑑》~ 卷九 (6)

回本書目錄

卷九 (6)

1. 陰出乘陽治法方

一婦人三十餘歲。憂思不已。飲食失節。脾胃有傷。面色黧黑不澤。環唇尤甚。心懸如飢狀。飢不欲食。氣短而促。大抵心肺在上。行榮衛而光澤於外。宜顯而不藏。腎肝在下。養筋骨而強於內。當隱而不見。脾胃在中。主傳化精微以灌四臟。沖和而不息。其氣一傷。則四臟失所。

憂思不已。氣結而不行。飲食失節。氣耗而不足。使陰氣上溢於陽中。故黑色見於面。又經云。脾氣通於口。其華在唇。今水反來侮土。故黑色見於唇。此陰陽相反。病之逆也。上古天真論云。陽明脈衰於上。面始焦。始知陽明之氣不足。故用沖和順氣湯。此藥助陽明生髮之劑。

以復其色耳。

【沖和順氣湯】

葛根(一錢半),升麻防風白芷(各一錢),黃耆(八分),人參(七分),甘草(四分),芍藥,蒼朮(各三分)

上㕮咀。作一服。水二盞。姜三片。棗兩個。煎至一盞。去渣。溫服。早飯後、午前。取天氣上升之時。使人之陽氣易達故也。數服而愈。

內經曰。上氣不足。推而揚之。以升麻苦平。葛根甘溫。自地昇天。通行陽明之氣為君。人之氣以天地之疾風名之。氣留而不行者。以辛散之。防風辛溫。白芷甘辛溫。以散滯氣。用以為臣。蒼朮苦辛。蠲除陽明經之寒濕。白芍藥之酸。安太陰經之怯弱。十劑云。補可去弱。

人參、羊肉之屬是也。人參黃耆、甘草、甘溫。益正氣以為臣。至真要大論云。辛甘發散為陽。生薑辛熱。大棗甘溫。和榮衛。開腠理。致津液。以復其陽氣。故以為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