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用粹

《證治彙補》~ 卷之五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2)

1. 喘病

大意

諸病喘滿。皆屬於熱。(內經)故病寒則氣衰而息微。病熱則氣盛而息粗。(河間)盛則為喘。減則為枯。(華佗)盛者肺中之火邪盛也。減者肺中之元氣衰也。(匯補)

內因

肺居五臟之上。升降往來。無過不及。或六淫七情之所傷。或食飽礙氣之為病。由是呼吸之氣。不得宣暢而生喘。(匯補)

外候

氣喘者。呼吸急促。無痰而有聲。痰喘者。喘動有痰而有聲。火喘者。乍進乍退。得食則減。食已大發。水喘者。轆轆有聲。怔忡浮腫。此有餘之喘也。氣虛喘者。呼吸急促。不能接續。胃虛喘者。抬肩擷肚。飲食不進。陰虛喘者。氣從臍下直衝清道。此不足之喘也。(匯補)

喘分虛實

虛者。氣乏身涼。冷痰如冰。實者。氣壯胸滿。身熱便硬。(入門)

短氣分辨

若夫少氣不足以息。呼吸不相接續。出多入少。名曰氣短。氣短者。氣微力弱。非若喘症之氣粗奔迫也。(匯補)

死候

發汗如油。汗出如珠。抬肩擷肚。直視譫語。鼻煽口開。及胸前高起。脈絡散張。手足厥冷。脈散及數者死。(入門)

脈法

脈滑手足溫者生。脈澀四肢寒者死。脈宜浮遲。不宜急數。(脈經)上氣脈數。身熱不得臥者死。上氣面浮。脈浮大者死。右寸脈實而緊。為肺感寒邪。亦有六脈沉伏者。並宜發散。則熱退喘止。(匯補)

治法

外邪則散之。氣鬱則開之。痰則豁之。火則清之。停飲者吐之。脾虛者溫之。氣虛而火入於肺者。補氣為先。陰虛而火來乘金者。壯水為亟。水寒火不歸經者。導龍入海。腎虛水邪泛溢者。逐水下流。(匯補)

用藥

主以大棗。加桔梗枳殼蘇子等。寒鬱。加麻黃杏仁。風痰。加南星。火痰。加黃連、山梔。水氣。加豬苓澤瀉。胃虛。四君子湯。腎經陰虛。六味地黃湯。陽虛。安腎丸。婦人產後。及跌撲損傷。瘀血入肺喘者。二味參蘇飲。脾腎兩虛。觀音應夢散。或參胡湯、八味丸。凡喘盛。不可用苦寒。以火盛故也。

喘病選方

二陳湯,統治喘病。為其能順氣和中化痰也。(方見痰症)

安腎丸,治腎虛水涸。氣孤陽浮致喘者。

肉桂(五兩),破故紙山藥石斛白朮茯苓肉蓯蓉萆薢,巴戟,蒺藜,桃仁(各十五兩),川烏(炮去皮臍五兩)

蜜丸。空心。溫酒或鹽湯服。

二味參蘇飲,治產後瘀血入肺。咳嗽喘急。

人參(一兩),蘇木(二兩)

若口鼻氣急黑色者。加附子救之。如愈後。即服六君子湯為妙。

三拗湯,治風寒鬱閉。喘促不得息。

麻黃(一錢),杏仁(七粒),甘草(五分)

水煎。熱服取汗。

應夢散,治腎氣煩冤。喘促不得臥。

人參(一兩),胡桃肉(二枚連衣),生薑(五片),大棗(二枚)

水煎。臨臥服。

千緡湯,治風痰上喘。

半夏(七枚),皂莢(一寸),甘草(一寸)

導痰湯同煎更效。

蘇子降喘湯

蘇子(炒搗碎),杏仁,桑皮,前胡橘皮,半夏,桔梗(各一錢),甘草(四分)

水煎。

五味子湯,治胃虛喘促。脈伏而數者。

五味子(二錢),人參,麥冬,杏仁,陳皮(各二錢半),生薑(三片),大棗(三枚)

水煎服。

君子湯,治胃虛氣弱。水氣上乘作喘。(方見中風)

參胡湯,治喘急隨絕者。余屢用之有效。功不可盡述。

人參(二錢),胡桃肉(二枚不去衣膈)

水煎服。

八味丸(方見中風),越婢加半夏湯(方見咳嗽)

華蓋散,治風寒致哮。

麻黃,紫蘇,杏仁,桑皮,赤茯苓橘紅,甘草

加姜煎。

參蘇溫肺湯

人參,肉桂,甘草,木香,五味,陳皮,半夏,桑皮,白朮,紫蘇(各五錢),茯苓(三分)

冬月加麻黃。

劫法

椒目研極細末。薑湯調下二錢。未效再服。俟喘止後。分痰分火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