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渫藥丁香散

LIN XIE YAO DING XIA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4

寒性指數

9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9%
脾經 16%
腎經 15%
胃經 12%
心經 12%
肺經 7%
膀胱經 5%
心包經 4%
膽經 3%
大腸經 1%
三焦經 0%
肝經
脾經
腎經
胃經
心經
肺經
膀胱經
心包經
膽經
大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淋渫藥丁香散

組成藥材

  • 白芷:發汗解表、祛風除溼、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溼、排膿、止咳化痰。
  • 花椒:溫中止瀉、殺蟲解毒、祛寒止痛、溫中散寒、健脾止瀉、溫腎壯陽、補陽、壯命門火、止嘔、壯陽、通經絡、清熱利尿、祛風除溼、破血消癥、溫裏溫中、健脾胃、止咳平喘、止瀉、活絡止痛、通乳。
  •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溼、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
  • 丁香:溫裏溫中、降逆止嘔、健脾胃、溫肺止咳、解毒消腫。
  • 狗脊:補陽、補氣、止血、祛風除溼、補益肝腎、補血養肝。
  • 藿香:燥溼、芳香化溼、止嘔、止咳化痰、祛風除溼、健脾胃。
  • 木香: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
  • 肉桂: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溼、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裏溫中。
  • 山茱萸:固澀收斂、澀精止遺、補益肝腎、補血養肝、益精。
  • 蛇牀子:止癢、祛風除溼、驅蟲殺蟲、壯陽活絡止痛、燥溼。
  • 吳茱萸: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
  • 細辛: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溼、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
  • 香附:辛散苦降、能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
  • 芫花:清熱解毒、涼血散瘀、消腫止痛、活血化瘀、利水消腫、驅蟲殺蟲、清熱利尿、止咳化痰。
  • 紅豆:健脾益氣、利水消腫、清熱解毒、活血化瘀、通經。
  • 葶藶子: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
  • 巴戟天:補腎壯陽、祛風除溼、補氣、散風寒、止咳化痰、降氣、強筋骨。

主治功效

腎氣虛弱,陰囊多汗或冷,腫痛不消,或牽拉少腹部時發作疼痛。

傳統服藥法


紫稍花半兩,丁香半兩,肉桂半兩,蛇床子半兩,吳茱萸半兩,細辛(去苗)半兩,紅豆1兩,川芎1兩,莨菪子1兩,黑狗脊1兩,藿香葉1兩,甘松1兩,山茱萸1兩,蜀椒(微炒)1兩,香附子3分,芫花3分,巴戟3分,木香3分,甜葶藶3分(炒),香白芷3分,槐子3分(炒),芸苔子3分,天雄(炮裂,不去皮)3分。
上為粗末。
每用酸漿水3升,藥末1兩,鹽少許,煎5-7沸,漸漸乘熱小浴下部,臨臥用之。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以紫梢花、丁香、肉桂、蛇床子、吳茱萸、細辛、紅豆、川芎、莨菪、狗脊、藿香、甘松、山茱萸、花椒、香附、芫花、巴戟天、木香、葶藶子、白芷、槐角、蕓苔子、天雄等中藥組成。紫梢花、丁香、肉桂、蛇床子、吳茱萸、細辛、紅豆、川芎、莨菪、狗脊、藿香、甘松、山茱萸、花椒、香附、芫花、巴戟天、木香、葶藶子、白芷、槐角、蕓苔子、天雄等中藥均具有溫腎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因此,本方具有溫腎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溫腎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但是,本方中含有蛇床子、細辛、紅豆、川芎、莨菪、狗脊、藿香、甘松、山茱萸、花椒、香附、芫花、巴戟天、木香、葶藶子、白芷、槐角、蕓苔子、天雄等中藥,這些中藥均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在使用本方時,應遵醫囑,並注意用量。

相關疾病


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嗜眠症(嗜睡症)腎盂腎炎尿道膿傷小便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淋渫藥丁香散, 出處:《禦藥院方》卷八。 組成:紫稍花半兩,丁香半兩,肉桂半兩,蛇床子半兩,吳茱萸半兩,細辛(去苗)半兩,紅豆1兩,川芎1兩,莨菪子1兩,黑狗脊1兩,藿香葉1兩,甘松1兩,山茱萸1兩,蜀椒(微炒)1兩,香附子3分,芫花3分,巴戟3分,木香3分,甜葶藶3分(炒),香白芷3分,槐子3分(炒),芸苔子3分,天雄(炮裂,不去皮)3分。 主治:腎氣虛弱,陰囊多汗或冷,腫痛不消,或牽引少腹時發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