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面色黧黑」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面色黧黑

面色黧黑是指面部皮膚呈現灰黑色,多見於老年人。中醫認為,面色黧黑多由氣血不足、陰陽失調、痰濕內蘊等原因引起。

  • 氣血不足:氣血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氣血不足會導致面色蒼白、無光澤。
  • 陰陽失調:陰陽是人體陰陽兩種氣的統稱,陰陽失調會導致面色晦暗、無光澤。
  • 痰濕內蘊:痰濕是人體內的一種病理產物,痰濕內蘊會導致面色黧黑、皮膚粗糙。

面色黧黑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 補氣血:可用四物湯、八珍湯等中藥方劑進行治療。
  • 調理陰陽:可用六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等中藥方劑進行治療。
  • 化痰祛濕:可用二陳湯、三子養親湯等中藥方劑進行治療。

面色黧黑患者平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 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情緒激動。
  • 適當增加運動,增強體質。
  • 多吃新鮮蔬果,補充維生素。
  • 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 戒菸戒酒。

如果面色黧黑的症狀較為嚴重,應及時到醫院就診。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黃耆建中湯

  • 1.《雜病廣要》:「黃耆建中湯,加半夏曲、生乾薑、五味子同煎,空心吞安腎丸,治腎經虛寒,咳嗽痰唾,面色黧黑,小腹動氣作痛。(《直指》)

四物湯

  • 1.《醫學正傳》:「(丹溪活套)云:勞極之證,五臟必歸重於一經。假如足脛痠疼,腰背拘急,遺精白濁,面色黧黑,耳輪焦枯,脈沉細數,知其邪在腎也,宜以四物湯加知母、黃柏、五味子、麥門冬、天門冬、澤瀉、杜仲、肉桂之類煎,入童便、韭汁、竹瀝服。

吳茱萸湯

  • 1.《証治準繩‧雜病》:「濕痰,脈緩面黃,肢體沉重,嗜臥不收,腹脹而食不消,白朮丸,《局方》防己丸。氣痰,脈澀面白,氣上喘促,灑淅寒熱,悲愁不樂,玉粉丸,《局方》桔梗湯。寒痰,脈沉面色黧黑,小便急痛,足寒而逆,心多恐怖,薑桂丸、《局方》胡椒理中丸、《金匱》吳茱萸湯。心下痞悶,加枳實五錢。

六味地黃丸

  • 1.《醫辨》:「下消者,病在下焦,初發為膏淋,謂淋下如膏油之狀,至病成,煩躁引飲,面色黧黑,形瘦而耳焦,小便濁而有脂液,治宜養血以分其清濁而自愈矣,以六味地黃丸主之。
  • 2.《醫碥》:「下消者,煩渴引飲,小便如膏,面色黧黑,耳輪焦枯,兩腿消瘦,此腎熱也,又名腎消,六味地黃丸(見虛損。)主之。多因色欲過度,服金石藥,腎水涸竭,虛陽上炎,不交精出,小便淋濁,陽道常堅,古謂之強中也。

木防己湯

  • 1.《蘭臺軌範》:「_木防己湯_(《金匱》),膈間支飲,其人喘滿,心下痞堅,面色黧黑,其脈沉緊,得之數十日,醫吐下之不愈,此湯主之。虛者即愈,實者三日復發,復與不愈者,宜此湯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湯主之。
  • 2.《經方例釋》:「_木防己湯方_(《金匱要略》),治喘滿,心下痞堅,面色黧黑,脈沉緊,曾經吐下者。
  • 3.《退思集類方歌註》:「治膈間支飲,喘滿,心下痞堅,面色黧黑,其脈沉緊,得之數十日,醫吐下之不愈者。
  • 4.《曹氏傷寒金匱發微合刊》:「**膈間支飲,其人喘滿,心下痞堅,面色黧黑,其脈沉緊,得之數十日,醫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湯主之。虛者即愈,實者三日復發,復與不愈者,宜木防己湯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湯主之。**
  • 5.《金匱懸解》:「膈間支飲,其人喘滿,心下痞堅,面色黧黑,其脈沉緊,得之數十日,醫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湯主之。虛者即愈,實者三日復發,復與不愈者,宜木防己湯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湯主之。
▼ 展開更多

交泰丸

  • 1.《惠直堂經驗方》:「上製為末。酒糊丸。梧子大。硃砂為衣。每服五七十丸。淡鹽湯或酒下。隨吃乾物壓之。此藥能治五臟真氣不足。下元冷憊。二氣不調。榮衛不和。保神守中。降心火。益腎水。男子絕陽無嗣。女人絕陰不育。及面色黧黑。神志惛憒。寤寐恍惚。自汗盜汗。煩勞多倦。遺精夢泄。

十補丸

  • 1.《雜病廣要》:「治腎臟虛弱,面色黧黑,足冷足腫,耳鳴耳聾,肢體羸瘦,足膝軟弱,小便不利,或多或少,腰脊疼痛,用八味丸加鹿茸、五味子,名十補丸。(《保元》)
  • 2.《嚴氏濟生方》:「治腎臟虛弱,面色黧黑,足冷足腫,耳鳴耳聾,肢體羸瘦,足膝軟弱,小便不利,腰脊疼痛,但是腎虛之證,皆可服之。
  • 3.《濟世全書》:「一治腎臟虛弱,面色黧黑,足冷足腫,耳鳴耳聾,肢體羸瘦,足膝軟弱,小便不利或多或少,腰脊疼痛,用八味丸加鹿茸、五味子,名十補丸。

地黃飲子

  • 1.《續名醫類案》:「薛立齋治舉人於尚之,素腎虛積勞,足痿不能步履,復舌喑不能言,面色黧黑,謂此腎氣虛寒,不能運及所發,用地黃飲子治之而愈。後不慎調攝而復作,或用牛黃清心丸之類,小便秘澀,口舌乾燥,仍用前飲,及加減八味丸漸愈。又用補中益氣湯而痊。

大菟絲子丸

  • 1.《証治準繩‧類方》:「_大菟絲子丸_(《和劑》),治腎氣虛損,五勞七傷,腳膝痠疼,面色黧黑,目眩耳鳴,心忡氣短,時有盜汗,小便滑數。

菟絲子丸

  • 1.《証治準繩‧類方》:「_菟絲子丸_(《和劑》),治腎氣虛損,五勞七傷,腳膝痠疼,面色黧黑,目眩耳鳴,心忡氣短,時有盜汗,小便滑數。
  • 2.《三因極一病證方論》:「治腎氣虛損,五勞七傷,小腹拘急,四肢痠疼,面色黧黑,唇口乾燥,目暗耳鳴,心忪氣短,夜夢驚恐,精神困倦,喜怒無常,悲憂不樂,飲食無味,舉動乏力,心腹脹滿,腰膝緩弱,小便滑數,房室不舉,股內濕癢,水道澀痛,小便出血,時有遺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