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赤白帶」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赤白帶是古代婦科常見的病症,主要表現為帶下量多、色黃或白,質地黏稠,有臭味,或伴有腰酸、下腹墜脹、陰部瘙癢等症狀。中醫認為,赤白帶的病因主要與濕熱、脾虛、肝鬱等因素有關。

濕熱下注:由於外感濕熱之邪,或內生濕熱,蘊結下焦,導致帶下量多、色黃、質地黏稠,有臭味。

脾虛濕盛:由於脾虛運化失常,水濕內停,下注帶脈,導致帶下量多、色白、質地稀薄。

肝鬱氣滯:由於肝氣鬱結,疏泄不暢,氣滯血瘀,導致帶下量少、色黃或暗紅,質地黏稠,有臭味。

赤白帶的治療,以清熱利濕、健脾益氣、疏肝理氣為主。常用方藥有:

  • 清熱利濕:如三黃片、龍膽瀉肝丸、茵陳蒿湯等。
  • 健脾益氣:如四君子湯、補中益氣丸等。
  • 疏肝理氣:如逍遙散、柴胡疏肝散等。

赤白帶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 保持外陰清潔,勤換內褲。
  • 避免不潔性交。
  • 注意飲食調理,避免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 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激動。

如果出現赤白帶的症狀,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四物湯

  • 1.《世醫得效方》:「手足痹,樟柳根浸酒。血海虛冷,大艾。腹脹不消,芝麻一合,炒薑、酒。月水不勻,當歸浸酒。女人血氣成塊,築心,銀子、燈心。血崩,赤白帶,真龍骨末,好紅酒調。血風中心,狂言亂語,渾身壯熱,桃柳枝七寸。血刺成塊不散,庵䕡。女人癖氣膈氣,炒茴香、酒。
  • 2.《濟陰綱目》:「_元戎四物湯_,治婦人赤白帶下,脈沉微腹痛,或陰中痛。
  • 3.《邯鄲遺稿》:「治赤白帶與痢同法,宜胃風湯、五苓散、四物湯。
  • 4.《古今醫統大全》:「_八珍益母丸_,專治氣血兩虛,脾胃並弱,飲食少思,四肢無力,月經違期,或先期而至;或腰疼腹脹,緩而不至;或愆期不收;或斷或續;或赤白帶下,身作寒熱,服之罔不獲效。一月之後,即可受胎。虛甚者用藥一斤,必能對期受孕。
  • 5.《方症會要》:「經行赤白帶屬濕熱四物湯合二妙散
▼ 展開更多

甘草湯

  • 1.《驗方新編》:「一痔漏,內則卷條插入,外則貼之。一婦人難產、逆生、胞衣不下,作丸熱酒送下七丸,立刻便產。產門、小腹煎甘草水瀕洗,不可服。一婦人赤白帶下,貼肚臍下及丹田,常服甘草湯。一血塊、痞疾、貼患處,體壯者服七丸即瀉出矣。一小兒驚風,作條塞鼻,並服七丸。一小兒諸般疳症貼肚臍,口疳貼牙床。
  • 2.《慈幼新書》:「女人赤白帶,當歸酒下,經水不通,甘草湯下。

五苓散

  • 1.《邯鄲遺稿》:「治赤白帶與痢同法,宜胃風湯、五苓散、四物湯。

十全大補湯

  • 1.《經驗選秘》:「_赤白帶下_,帶久不止者,專以補虛為主,宜服十全大補湯去地黃,加陳皮、半夏、乾薑,分兩隨酌,煎服。亦有諸藥不效,年久不愈,乃濕熱也。

二妙散

  • 1.《方症會要》:「經行赤白帶屬濕熱四物湯合二妙散

十棗湯

  • 1.《醫學綱目》:「〔丹〕赤白帶羅先生法:或十棗湯,或神佑丸,或玉燭散皆可用之。虛者不可峻攻,實者可行。血虛,加減四物湯。氣虛,以朮、參、陳皮間與之。赤屬血,白屬氣,主治燥濕為先。濕甚者,固腸丸。相火動者,諸藥中加炒黃柏。滑者加龍骨、赤石脂。滯者加葵花。(白者治白帶,赤者治赤帶。
  • 2.《女科經綸》:「朱丹溪曰:赤白帶,羅先生法,或十棗湯、神佑丸,或玉燭散,皆可用。但虛者不可峻攻,實者可行也。血虛加減四物,氣虛以參、朮、陳皮間用之。赤屬血,白屬氣。主治以燥濕為先,甚者固腸丸。若有相火動者,諸藥中加炒黃柏,滑脫加龍骨、赤石脂。婦人帶下,與男子夢遺同治之。

胃風湯

  • 1.《邯鄲遺稿》:「治赤白帶與痢同法,宜胃風湯、五苓散、四物湯。

升陽除濕湯

  • 1.《濟世全書》:「_升陽除濕湯_,治婦人諸虛百損,經水不調,赤白帶下。

固經丸

  • 1.《古今醫鑑》:「_固經丸_,治赤白帶下屬濕熱者。
  • 2.《古今醫鑒》:「_固經丸_,治赤白帶下屬濕熱者。

導痰湯

  • 1.《方症會要》:「經行赤白帶屬濕熱四物湯合二妙散

艾附暖宮丸

  • 1.《萬病回春》:「_艾附暖宮丸_,治婦人經水不調,小腹時痛,赤白帶下,子宮虛寒。

溫中散

  • 1.《本草約言》:「味辛、苦,氣溫,入手陽明經,無毒。主金瘡瘡敗,輕身不飢,耐老。宜心歸骨,菜芝也。除寒熱,去水氣,溫中散結,利病人,止久痢冷泄,赤白帶,通神安魂魄,益氣續筋骨,解毒,骨鯁食之即下。有赤白二種,白者補而美,赤者主金瘡風,苦而無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