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中茯苓湯

LI ZHONG FU LI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4

寒性指數

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6%
心經 21%
肺經 21%
胃經 16%
腎經 10%
肝經 5%
脾經
心經
肺經
胃經
腎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4-01-30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理中茯苓湯」,主要成分是:白朮、乾薑、人參、茯苓、甘草,主治功效是:中焦寒濕。

中焦寒濕是指中焦(包括脾胃)受寒濕之邪侵襲而引起的證候。中焦寒濕的症狀包括:腹脹、腹痛、大便溏泄、嘔吐、厭食、噁心、口淡無味、四肢不溫、畏寒、舌苔白膩等。中焦寒濕的治療以溫中散寒、化濕健脾為主。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

人參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它能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人參味甘,性微溫,歸脾、肺經,具有生津止渴、補血、健脾胃等功效。

中藥方劑「理中茯苓湯」具有一定的臨牀療效,在臨牀上可以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辨證論治,並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傳統服藥法


赤茯苓1兩(去黑皮),犀角1兩(鎊),赤石脂1兩,黃連1兩(去須),龍骨1兩,厚朴1兩(去粗皮,生薑汁炙),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焙),人參1兩,乾薑(炮)1兩,桂2兩(去粗皮),甘草(炙)2兩。
上為粗末。
5-6歲兒每服1錢匕,水1盞,煎至4分,去滓溫服。
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茯苓湯」。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白朮、乾薑、人參、茯苓、甘草組成。白朮健脾燥濕,乾薑溫中散寒,人參益氣健脾,茯苓利水滲濕,甘草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溫中健脾,利水滲濕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同名稱方劑


理中茯苓湯, 出處:《東垣試效方》卷四。 組成:白朮3錢,乾薑3錢,炙甘草3錢,人參3錢,茯苓3錢。 主治:中焦寒濕。

理中茯苓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七五。 組成:赤茯苓1兩(去黑皮),犀角1兩(鎊),赤石脂1兩,黃連1兩(去須),龍骨1兩,厚朴1兩(去粗皮,生薑汁炙),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焙),人參1兩,乾薑(炮)1兩,桂2兩(去粗皮),甘草(炙)2兩。 主治:小兒腹虛脹,脾氣不調。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