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陽通陰湯

FA YANG TONG YIN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辨證錄》卷三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心經 18%
肝經 16%
腎經 13%
肺經 13%
胃經 5%
三焦經 4%
心包經 3%
大腸經 3%
膽經 1%
脾經
心經
肝經
腎經
肺經
胃經
三焦經
心包經
大腸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發陽通陰湯」,主要成分有人參、茯苓、白朮、黃耆、肉桂、熟地黃、當歸、白芍、柴胡、甘草、白芥子、荊芥,主治功效為陽氣虛弱,氣機閉塞導致耳鳴。

1. 人參

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生津止渴、補血、健脾胃等功效。

2. 茯苓

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3. 白朮

性溫,味苦甘,歸脾、胃經。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4. 黃耆

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5. 肉桂

性溫,味辛甘,歸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

6. 熟地黃

性溫,味甘,歸肝、腎經。具有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等功效。

7. 當歸

性溫,味甘,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8. 白芍

性微寒,味苦酸,歸肝、脾經。具有平肝息風、養血柔肝、斂陰止汗、養血潤燥、涼血止痛、養血安神等功效。

9. 柴胡

性微寒,味苦,歸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清熱瀉火、平肝息風、補陽、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等功效。

10. 甘草

性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11. 白芥子

性溫,味辛,歸肺、胃經。具有溫補陽氣、溫化寒痰、補益脾胃、行氣通絡、利水消腫等功效。

12. 荊芥

性微溫、味辛,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發陽通陰湯」具有補氣、活血、溫陽、利水消腫等功效,適用於陽氣虛弱,氣機閉塞導致耳鳴的患者。

傳統服藥法


人參2錢,茯苓3錢,白朮2錢,黃耆3錢,肉桂5分,熟地5錢,當歸2錢,白芍3錢,柴胡1錢,甘草5分,白芥子2錢,荊芥(炒黑)1錢。
水煎服。

方劑組成解釋


發陽通陰湯由人參、茯苓、白朮、黃耆、肉桂、熟地黃、當歸、白芍、柴胡、甘草、白芥子、荊芥等中藥組成。其中,人參、黃耆、肉桂、熟地黃、當歸、白芍等中藥具有補益氣血、溫陽散寒的作用;茯苓、白朮、甘草等中藥具有健脾益氣、利水滲濕的作用;柴胡、白芥子、荊芥等中藥具有疏散風寒、通絡止痛的作用。這些中藥合用,可以起到溫陽散寒、通絡止鳴的作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發陽通陰湯是一張溫陽散寒、通絡止鳴的中藥方劑,但是它不宜長期服用。如果長期服用,可能會導致上火、口乾舌燥等副作用。

相關疾病


耳鳴鼻咽惡性腫瘤(鼻咽癌)耳朵痛

相同名稱方劑


發陽通陰湯, 出處:《辨證錄》卷三。 組成:人參2錢,茯苓3錢,白朮2錢,黃耆3錢,肉桂5分,熟地5錢,當歸2錢,白芍3錢,柴胡1錢,甘草5分,白芥子2錢,荊芥(炒黑)1錢。 主治:陽虛氣閉耳鳴。耳痛雖癒,耳鳴如故,用祛風散火藥,耳鳴更甚,以手按耳,則耳鳴稍息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