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cient Disease Acupuncture Treatment

中醫古典籍記載「不食」的經絡穴道清單(附原文)

不食

不食是指患者不吃不喝,是一種急性消化道疾病。中醫認為,不食多由飲食不節、情志不遂、外感邪毒等因素引起,主要病機為脾胃受損、津液耗傷。臨床表現為患者面色蒼白、神疲乏力、口乾舌燥、不思飲食、大便乾燥,甚至出現脫水、電解質紊亂等危重症狀。

治療

不食的治療以扶正祛邪、健脾和胃為主。可選用香砂六君丸、參苓白朮散、保和丸等中成藥治療。此外,還可配合針灸、推拿、按摩等外治方法,以促進消化、改善症狀。

預防

不食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 飲食要清淡、易消化,不吃生冷、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 注意飲食衛生,不吃腐爛變質的食物。
  • 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情緒激動。
  • 適當鍛鍊,增強體質。

注意事項

不食患者應及早就醫,以免延誤病情。在治療期間,應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飲食上要以流食或半流食為主,少食多餐,並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如果患者出現脫水、電解質紊亂等危重症狀,應立即送醫治療。相關經絡穴道清單及中醫典籍原文如下:

三陰交

三陰交

  • 1.《針灸聚英》:「嗜臥不言膈俞應。不得臥兮治太淵。公孫隱白陰陵泉。並治三陰交穴上。通宵得寢期安然。支滿不食治肺俞。振寒不食衝陽宜。胃熱不食下廉穴。胃脹不食水分宜。心中恍惚天井上。再兼巨闕與心俞。心喜笑兮陽谿中。陽谷神門大陵同。列缺魚際復溜上。再兼肺俞與勞宮。胃痛太淵與魚際。

下廉

下廉

  • 1.《針灸聚英》:「嗜臥不言膈俞應。不得臥兮治太淵。公孫隱白陰陵泉。並治三陰交穴上。通宵得寢期安然。支滿不食治肺俞。振寒不食衝陽宜。胃熱不食下廉穴。胃脹不食水分宜。心中恍惚天井上。再兼巨闕與心俞。心喜笑兮陽谿中。陽谷神門大陵同。列缺魚際復溜上。再兼肺俞與勞宮。胃痛太淵與魚際。

大陵

大陵

  • 1.《針灸聚英》:「嗜臥不言膈俞應。不得臥兮治太淵。公孫隱白陰陵泉。並治三陰交穴上。通宵得寢期安然。支滿不食治肺俞。振寒不食衝陽宜。胃熱不食下廉穴。胃脹不食水分宜。心中恍惚天井上。再兼巨闕與心俞。心喜笑兮陽谿中。陽谷神門大陵同。列缺魚際復溜上。再兼肺俞與勞宮。胃痛太淵與魚際。

公孫

公孫

  • 1.《針灸聚英》:「嗜臥不言膈俞應。不得臥兮治太淵。公孫隱白陰陵泉。並治三陰交穴上。通宵得寢期安然。支滿不食治肺俞。振寒不食衝陽宜。胃熱不食下廉穴。胃脹不食水分宜。心中恍惚天井上。再兼巨闕與心俞。心喜笑兮陽谿中。陽谷神門大陵同。列缺魚際復溜上。再兼肺俞與勞宮。胃痛太淵與魚際。
  • 2.《針灸聚英》:「瘧疾百會與經渠。前谷三穴實相宜。溫瘧中脘大椎穴。乃若痎瘧治腰俞。假如瘧疾發寒熱。合谷液門商陽別。痰瘧寒熱後谿穴。兼治合谷隨即歇。瘧疾振寒治上星。丘墟陷谷得安寧。頭痛脘骨神效得。寒瘧三門治之精。假如心煩治神門。寒瘧不食治公孫。內庭厲兌共三穴。久瘧中渚商陽焚。
  • 3.《針灸大成》:「久瘧不食:公孫內庭厲兌。
  • 4.《針灸逢源》:「公孫,在足大指內側。本節後一寸。內踝前陷中。正坐合足掌取之。足太陰絡別走陽明(針四分灸三壯)治痰壅胸膈寒瘧不食。心疼積塊。婦人氣蠱。
  • 5.《神應經》:「寒瘧不食:公孫,內庭,厲兌
  • 6.《針灸集成》:「主治寒瘧不食,癇氣好太息,多寒熱,汗出,喜嘔,卒面腫,心煩多飲,膽虛腹虛,水腫,腹脹如鼓,脾冷胃痛。○治腹脹心疼,可灸七壯(神農經)。治肚疼,須兼內關相應(席弘賦)。脾冷胃疼,瀉公孫而立愈(標幽賦)。兼照海治傷寒四日太陰經,再行內關(攔江賦)。
  • 7.《針灸問答》:「答:公孫節後一寸取,足太陰絡走陽明,三壯四分主何病,厥氣上逆霍亂尋。(注:公孫穴,在足大趾本節後一寸,足太陰絡,別走陽明。三壯,四分。主治寒瘧不食,癇氣好太息,多寒熱,汗出,病至則嘔,嘔已乃衰,頭面腫起,煩心狂言,膽虛厥氣上逆,霍亂。實則腸中切痛,瀉之;虛則鼓脹,補之。)
  • 8.《經脈圖考》:「公孫:在足大指內側,本節後一寸,內踝前陷中,正坐,合足掌相對取之。太陰絡,別走陽明。(主治寒瘧不食,癇氣,好太息,多寒熱,汗出,喜嘔,卒面腫,心煩,多飲,膽虛,腹虛,水腫,腹脹如鼓,脾冷胃痛。刺四分,留七呼,灸三壯。《截法》云:能治心肝脾肺腎胃膽俱瘧,及諸黃疸。)
  • 9.《針方六集》:「公孫二穴,治脾虛不食,好太息,癇氣,霍亂,寒瘧,面腫,煩心狂言,多飲,膽虛氣逆,腹脹食積,病至喜嘔,嘔已病衰,實則腸中切痛,宜瀉;虛則鼓脹,宜補。如本節紅腫者,宜出血。諸病宜下不下者,取此穴。公孫為八法之一,以其合衝脈會陰維於心胸也。

天井

天井

  • 1.《針灸聚英》:「嗜臥不言膈俞應。不得臥兮治太淵。公孫隱白陰陵泉。並治三陰交穴上。通宵得寢期安然。支滿不食治肺俞。振寒不食衝陽宜。胃熱不食下廉穴。胃脹不食水分宜。心中恍惚天井上。再兼巨闕與心俞。心喜笑兮陽谿中。陽谷神門大陵同。列缺魚際復溜上。再兼肺俞與勞宮。胃痛太淵與魚際。

太淵

太淵

  • 1.《針灸聚英》:「嗜臥不言膈俞應。不得臥兮治太淵。公孫隱白陰陵泉。並治三陰交穴上。通宵得寢期安然。支滿不食治肺俞。振寒不食衝陽宜。胃熱不食下廉穴。胃脹不食水分宜。心中恍惚天井上。再兼巨闕與心俞。心喜笑兮陽谿中。陽谷神門大陵同。列缺魚際復溜上。再兼肺俞與勞宮。胃痛太淵與魚際。

心俞

心俞

  • 1.《針灸聚英》:「嗜臥不言膈俞應。不得臥兮治太淵。公孫隱白陰陵泉。並治三陰交穴上。通宵得寢期安然。支滿不食治肺俞。振寒不食衝陽宜。胃熱不食下廉穴。胃脹不食水分宜。心中恍惚天井上。再兼巨闕與心俞。心喜笑兮陽谿中。陽谷神門大陵同。列缺魚際復溜上。再兼肺俞與勞宮。胃痛太淵與魚際。
  • 2.《普濟方·針灸》:「心。神門心俞掌後尋。惡寒心痛不食中。身熱嘔血多癇病。下針得刺有神功。

水分

水分

  • 1.《針灸聚英》:「嗜臥不言膈俞應。不得臥兮治太淵。公孫隱白陰陵泉。並治三陰交穴上。通宵得寢期安然。支滿不食治肺俞。振寒不食衝陽宜。胃熱不食下廉穴。胃脹不食水分宜。心中恍惚天井上。再兼巨闕與心俞。心喜笑兮陽谿中。陽谷神門大陵同。列缺魚際復溜上。再兼肺俞與勞宮。胃痛太淵與魚際。

巨闕

巨闕

  • 1.《針灸聚英》:「嗜臥不言膈俞應。不得臥兮治太淵。公孫隱白陰陵泉。並治三陰交穴上。通宵得寢期安然。支滿不食治肺俞。振寒不食衝陽宜。胃熱不食下廉穴。胃脹不食水分宜。心中恍惚天井上。再兼巨闕與心俞。心喜笑兮陽谿中。陽谷神門大陵同。列缺魚際復溜上。再兼肺俞與勞宮。胃痛太淵與魚際。

列缺

列缺

  • 1.《針灸聚英》:「嗜臥不言膈俞應。不得臥兮治太淵。公孫隱白陰陵泉。並治三陰交穴上。通宵得寢期安然。支滿不食治肺俞。振寒不食衝陽宜。胃熱不食下廉穴。胃脹不食水分宜。心中恍惚天井上。再兼巨闕與心俞。心喜笑兮陽谿中。陽谷神門大陵同。列缺魚際復溜上。再兼肺俞與勞宮。胃痛太淵與魚際。

肺俞

肺俞

  • 1.《針灸聚英》:「嗜臥不言膈俞應。不得臥兮治太淵。公孫隱白陰陵泉。並治三陰交穴上。通宵得寢期安然。支滿不食治肺俞。振寒不食衝陽宜。胃熱不食下廉穴。胃脹不食水分宜。心中恍惚天井上。再兼巨闕與心俞。心喜笑兮陽谿中。陽谷神門大陵同。列缺魚際復溜上。再兼肺俞與勞宮。胃痛太淵與魚際。
  • 2.《針灸大成》:「支滿不食:肺俞。
  • 3.《灸法秘傳》:「五勞者,煩冗勞心,謀慮勞肝,過思勞脾,過憂勞肺,色欲勞損。七傷者,久視傷血,久行傷筋,久坐傷肉,久臥傷氣,久立傷骨,房勞思慮傷心腎也。至於骨蒸勞熱,藥石乏效者,先灸大椎,並灸膽俞。久嗽勞熱者,灸肺俞。久虛不食者,灸上脘。真氣虛弱者,灸氣海。男子血損者,灸天樞。
  • 4.《神應經》:「支滿不食:肺俞

神門

神門

  • 1.《針灸聚英》:「嗜臥不言膈俞應。不得臥兮治太淵。公孫隱白陰陵泉。並治三陰交穴上。通宵得寢期安然。支滿不食治肺俞。振寒不食衝陽宜。胃熱不食下廉穴。胃脹不食水分宜。心中恍惚天井上。再兼巨闕與心俞。心喜笑兮陽谿中。陽谷神門大陵同。列缺魚際復溜上。再兼肺俞與勞宮。胃痛太淵與魚際。
  • 2.《針灸聚英》:「瘧疾百會與經渠。前谷三穴實相宜。溫瘧中脘大椎穴。乃若痎瘧治腰俞。假如瘧疾發寒熱。合谷液門商陽別。痰瘧寒熱後谿穴。兼治合谷隨即歇。瘧疾振寒治上星。丘墟陷谷得安寧。頭痛脘骨神效得。寒瘧三門治之精。假如心煩治神門。寒瘧不食治公孫。內庭厲兌共三穴。久瘧中渚商陽焚。
  • 3.《普濟方·針灸》:「心。神門心俞掌後尋。惡寒心痛不食中。身熱嘔血多癇病。下針得刺有神功。

陰陵泉

陰陵泉

  • 1.《針灸聚英》:「嗜臥不言膈俞應。不得臥兮治太淵。公孫隱白陰陵泉。並治三陰交穴上。通宵得寢期安然。支滿不食治肺俞。振寒不食衝陽宜。胃熱不食下廉穴。胃脹不食水分宜。心中恍惚天井上。再兼巨闕與心俞。心喜笑兮陽谿中。陽谷神門大陵同。列缺魚際復溜上。再兼肺俞與勞宮。胃痛太淵與魚際。
  • 2.《針灸大成》:「腹寒不食:陰陵泉(灸)。
  • 3.《神應經》:「腹寒不食:陰陵泉

魚際

魚際

  • 1.《針灸聚英》:「嗜臥不言膈俞應。不得臥兮治太淵。公孫隱白陰陵泉。並治三陰交穴上。通宵得寢期安然。支滿不食治肺俞。振寒不食衝陽宜。胃熱不食下廉穴。胃脹不食水分宜。心中恍惚天井上。再兼巨闕與心俞。心喜笑兮陽谿中。陽谷神門大陵同。列缺魚際復溜上。再兼肺俞與勞宮。胃痛太淵與魚際。

勞宮

勞宮

  • 1.《針灸聚英》:「嗜臥不言膈俞應。不得臥兮治太淵。公孫隱白陰陵泉。並治三陰交穴上。通宵得寢期安然。支滿不食治肺俞。振寒不食衝陽宜。胃熱不食下廉穴。胃脹不食水分宜。心中恍惚天井上。再兼巨闕與心俞。心喜笑兮陽谿中。陽谷神門大陵同。列缺魚際復溜上。再兼肺俞與勞宮。胃痛太淵與魚際。

復溜

復溜

  • 1.《針灸聚英》:「嗜臥不言膈俞應。不得臥兮治太淵。公孫隱白陰陵泉。並治三陰交穴上。通宵得寢期安然。支滿不食治肺俞。振寒不食衝陽宜。胃熱不食下廉穴。胃脹不食水分宜。心中恍惚天井上。再兼巨闕與心俞。心喜笑兮陽谿中。陽谷神門大陵同。列缺魚際復溜上。再兼肺俞與勞宮。胃痛太淵與魚際。

陽谷

陽谷

  • 1.《針灸聚英》:「嗜臥不言膈俞應。不得臥兮治太淵。公孫隱白陰陵泉。並治三陰交穴上。通宵得寢期安然。支滿不食治肺俞。振寒不食衝陽宜。胃熱不食下廉穴。胃脹不食水分宜。心中恍惚天井上。再兼巨闕與心俞。心喜笑兮陽谿中。陽谷神門大陵同。列缺魚際復溜上。再兼肺俞與勞宮。胃痛太淵與魚際。

膈俞

膈俞

  • 1.《針灸聚英》:「嗜臥不言膈俞應。不得臥兮治太淵。公孫隱白陰陵泉。並治三陰交穴上。通宵得寢期安然。支滿不食治肺俞。振寒不食衝陽宜。胃熱不食下廉穴。胃脹不食水分宜。心中恍惚天井上。再兼巨闕與心俞。心喜笑兮陽谿中。陽谷神門大陵同。列缺魚際復溜上。再兼肺俞與勞宮。胃痛太淵與魚際。

衝陽

衝陽

  • 1.《針灸聚英》:「嗜臥不言膈俞應。不得臥兮治太淵。公孫隱白陰陵泉。並治三陰交穴上。通宵得寢期安然。支滿不食治肺俞。振寒不食衝陽宜。胃熱不食下廉穴。胃脹不食水分宜。心中恍惚天井上。再兼巨闕與心俞。心喜笑兮陽谿中。陽谷神門大陵同。列缺魚際復溜上。再兼肺俞與勞宮。胃痛太淵與魚際。

隱白

隱白

  • 1.《針灸聚英》:「嗜臥不言膈俞應。不得臥兮治太淵。公孫隱白陰陵泉。並治三陰交穴上。通宵得寢期安然。支滿不食治肺俞。振寒不食衝陽宜。胃熱不食下廉穴。胃脹不食水分宜。心中恍惚天井上。再兼巨闕與心俞。心喜笑兮陽谿中。陽谷神門大陵同。列缺魚際復溜上。再兼肺俞與勞宮。胃痛太淵與魚際。
  • 2.《針灸資生經》:「凡腹滿痛不得息。正仰臥。屈一膝申一腳。並氣衝針入三寸。氣至瀉之。(千)大鐘、主腹滿便難。陷谷、(見噫。)懸鐘、主腹滿。(千云小兒腹滿不食。)陰市、主腹中滿。痿厥少氣。太陰郄、主腹滿積聚。衝門、主寒氣腹滿。腹中積聚痛。隱白、主腹滿喜嘔。三里、行間、曲泉、主腹䐜滿。

上星

上星

  • 1.《針灸聚英》:「瘧疾百會與經渠。前谷三穴實相宜。溫瘧中脘大椎穴。乃若痎瘧治腰俞。假如瘧疾發寒熱。合谷液門商陽別。痰瘧寒熱後谿穴。兼治合谷隨即歇。瘧疾振寒治上星。丘墟陷谷得安寧。頭痛脘骨神效得。寒瘧三門治之精。假如心煩治神門。寒瘧不食治公孫。內庭厲兌共三穴。久瘧中渚商陽焚。

大椎

大椎

  • 1.《針灸聚英》:「瘧疾百會與經渠。前谷三穴實相宜。溫瘧中脘大椎穴。乃若痎瘧治腰俞。假如瘧疾發寒熱。合谷液門商陽別。痰瘧寒熱後谿穴。兼治合谷隨即歇。瘧疾振寒治上星。丘墟陷谷得安寧。頭痛脘骨神效得。寒瘧三門治之精。假如心煩治神門。寒瘧不食治公孫。內庭厲兌共三穴。久瘧中渚商陽焚。
  • 2.《灸法秘傳》:「五勞者,煩冗勞心,謀慮勞肝,過思勞脾,過憂勞肺,色欲勞損。七傷者,久視傷血,久行傷筋,久坐傷肉,久臥傷氣,久立傷骨,房勞思慮傷心腎也。至於骨蒸勞熱,藥石乏效者,先灸大椎,並灸膽俞。久嗽勞熱者,灸肺俞。久虛不食者,灸上脘。真氣虛弱者,灸氣海。男子血損者,灸天樞。

中渚

中渚

  • 1.《針灸聚英》:「瘧疾百會與經渠。前谷三穴實相宜。溫瘧中脘大椎穴。乃若痎瘧治腰俞。假如瘧疾發寒熱。合谷液門商陽別。痰瘧寒熱後谿穴。兼治合谷隨即歇。瘧疾振寒治上星。丘墟陷谷得安寧。頭痛脘骨神效得。寒瘧三門治之精。假如心煩治神門。寒瘧不食治公孫。內庭厲兌共三穴。久瘧中渚商陽焚。

中脘

中脘

  • 1.《針灸聚英》:「瘧疾百會與經渠。前谷三穴實相宜。溫瘧中脘大椎穴。乃若痎瘧治腰俞。假如瘧疾發寒熱。合谷液門商陽別。痰瘧寒熱後谿穴。兼治合谷隨即歇。瘧疾振寒治上星。丘墟陷谷得安寧。頭痛脘骨神效得。寒瘧三門治之精。假如心煩治神門。寒瘧不食治公孫。內庭厲兌共三穴。久瘧中渚商陽焚。
  • 2.《針灸集成》:「腹滿不食,中脘,針絕骨下三里。
  • 3.《經脈圖考》:「梁門:在承滿下一寸,去中行二寸,對中脘。(主治積氣脹滿,腸鳴切痛,泄痢不食,走氣俠臍急痛,痎瘧振寒,遺溺,灸五壯。)
  • 4.《勉學堂針灸集成》:「_腹滿不食_,中脘針,絕骨、下三里。

內庭

內庭

  • 1.《針灸聚英》:「瘧疾百會與經渠。前谷三穴實相宜。溫瘧中脘大椎穴。乃若痎瘧治腰俞。假如瘧疾發寒熱。合谷液門商陽別。痰瘧寒熱後谿穴。兼治合谷隨即歇。瘧疾振寒治上星。丘墟陷谷得安寧。頭痛脘骨神效得。寒瘧三門治之精。假如心煩治神門。寒瘧不食治公孫。內庭厲兌共三穴。久瘧中渚商陽焚。
  • 2.《針灸大成》:「久瘧不食:公孫內庭厲兌。
  • 3.《灸法秘傳》:「內庭穴(足次指三指歧骨陷中。足陽明)。凡水腫、厥逆、咽喉痛、久瘧不食、惡聞人聲、口歪、齒齲,針兩穴。
  • 4.《神應經》:「寒瘧不食:公孫,內庭,厲兌

丘墟

丘墟

  • 1.《針灸聚英》:「瘧疾百會與經渠。前谷三穴實相宜。溫瘧中脘大椎穴。乃若痎瘧治腰俞。假如瘧疾發寒熱。合谷液門商陽別。痰瘧寒熱後谿穴。兼治合谷隨即歇。瘧疾振寒治上星。丘墟陷谷得安寧。頭痛脘骨神效得。寒瘧三門治之精。假如心煩治神門。寒瘧不食治公孫。內庭厲兌共三穴。久瘧中渚商陽焚。

合谷

合谷

  • 1.《針灸聚英》:「瘧疾百會與經渠。前谷三穴實相宜。溫瘧中脘大椎穴。乃若痎瘧治腰俞。假如瘧疾發寒熱。合谷液門商陽別。痰瘧寒熱後谿穴。兼治合谷隨即歇。瘧疾振寒治上星。丘墟陷谷得安寧。頭痛脘骨神效得。寒瘧三門治之精。假如心煩治神門。寒瘧不食治公孫。內庭厲兌共三穴。久瘧中渚商陽焚。

百會

百會

  • 1.《針灸聚英》:「瘧疾百會與經渠。前谷三穴實相宜。溫瘧中脘大椎穴。乃若痎瘧治腰俞。假如瘧疾發寒熱。合谷液門商陽別。痰瘧寒熱後谿穴。兼治合谷隨即歇。瘧疾振寒治上星。丘墟陷谷得安寧。頭痛脘骨神效得。寒瘧三門治之精。假如心煩治神門。寒瘧不食治公孫。內庭厲兌共三穴。久瘧中渚商陽焚。

前谷

前谷

  • 1.《針灸聚英》:「瘧疾百會與經渠。前谷三穴實相宜。溫瘧中脘大椎穴。乃若痎瘧治腰俞。假如瘧疾發寒熱。合谷液門商陽別。痰瘧寒熱後谿穴。兼治合谷隨即歇。瘧疾振寒治上星。丘墟陷谷得安寧。頭痛脘骨神效得。寒瘧三門治之精。假如心煩治神門。寒瘧不食治公孫。內庭厲兌共三穴。久瘧中渚商陽焚。

商陽

商陽

  • 1.《針灸聚英》:「瘧疾百會與經渠。前谷三穴實相宜。溫瘧中脘大椎穴。乃若痎瘧治腰俞。假如瘧疾發寒熱。合谷液門商陽別。痰瘧寒熱後谿穴。兼治合谷隨即歇。瘧疾振寒治上星。丘墟陷谷得安寧。頭痛脘骨神效得。寒瘧三門治之精。假如心煩治神門。寒瘧不食治公孫。內庭厲兌共三穴。久瘧中渚商陽焚。

液門

液門

  • 1.《針灸聚英》:「瘧疾百會與經渠。前谷三穴實相宜。溫瘧中脘大椎穴。乃若痎瘧治腰俞。假如瘧疾發寒熱。合谷液門商陽別。痰瘧寒熱後谿穴。兼治合谷隨即歇。瘧疾振寒治上星。丘墟陷谷得安寧。頭痛脘骨神效得。寒瘧三門治之精。假如心煩治神門。寒瘧不食治公孫。內庭厲兌共三穴。久瘧中渚商陽焚。

陷谷

陷谷

  • 1.《針灸聚英》:「瘧疾百會與經渠。前谷三穴實相宜。溫瘧中脘大椎穴。乃若痎瘧治腰俞。假如瘧疾發寒熱。合谷液門商陽別。痰瘧寒熱後谿穴。兼治合谷隨即歇。瘧疾振寒治上星。丘墟陷谷得安寧。頭痛脘骨神效得。寒瘧三門治之精。假如心煩治神門。寒瘧不食治公孫。內庭厲兌共三穴。久瘧中渚商陽焚。
  • 2.《針灸資生經》:「凡腹滿痛不得息。正仰臥。屈一膝申一腳。並氣衝針入三寸。氣至瀉之。(千)大鐘、主腹滿便難。陷谷、(見噫。)懸鐘、主腹滿。(千云小兒腹滿不食。)陰市、主腹中滿。痿厥少氣。太陰郄、主腹滿積聚。衝門、主寒氣腹滿。腹中積聚痛。隱白、主腹滿喜嘔。三里、行間、曲泉、主腹䐜滿。
  • 3.《普濟方·針灸》:「治腹滿及治小兒腹滿不食。穴陷谷,懸鐘

經渠

經渠

  • 1.《針灸聚英》:「瘧疾百會與經渠。前谷三穴實相宜。溫瘧中脘大椎穴。乃若痎瘧治腰俞。假如瘧疾發寒熱。合谷液門商陽別。痰瘧寒熱後谿穴。兼治合谷隨即歇。瘧疾振寒治上星。丘墟陷谷得安寧。頭痛脘骨神效得。寒瘧三門治之精。假如心煩治神門。寒瘧不食治公孫。內庭厲兌共三穴。久瘧中渚商陽焚。

腰俞

腰俞

  • 1.《針灸聚英》:「瘧疾百會與經渠。前谷三穴實相宜。溫瘧中脘大椎穴。乃若痎瘧治腰俞。假如瘧疾發寒熱。合谷液門商陽別。痰瘧寒熱後谿穴。兼治合谷隨即歇。瘧疾振寒治上星。丘墟陷谷得安寧。頭痛脘骨神效得。寒瘧三門治之精。假如心煩治神門。寒瘧不食治公孫。內庭厲兌共三穴。久瘧中渚商陽焚。

厲兌

厲兌

  • 1.《針灸聚英》:「瘧疾百會與經渠。前谷三穴實相宜。溫瘧中脘大椎穴。乃若痎瘧治腰俞。假如瘧疾發寒熱。合谷液門商陽別。痰瘧寒熱後谿穴。兼治合谷隨即歇。瘧疾振寒治上星。丘墟陷谷得安寧。頭痛脘骨神效得。寒瘧三門治之精。假如心煩治神門。寒瘧不食治公孫。內庭厲兌共三穴。久瘧中渚商陽焚。
  • 2.《針灸大成》:「久瘧不食:公孫內庭厲兌。
  • 3.《神應經》:「寒瘧不食:公孫,內庭,厲兌
  • 4.《針方六集》:「厲兌二穴,治屍厥口噤,狀如中惡,面目腫,喉痹齒痛,鼻不利,口喎唇胗,頸腫,腹脹不食,胸、乳、氣街、伏兔循引而痛,膝胻足跗皆痛,多驚好睡,水腫,熱病汗不出,寒瘧,癲狂,黃疸,消穀善飢,溺黃。

中庭

中庭

  • 1.《針灸逢源》:「步廊,在神封下一寸六分陷中。中庭旁二寸仰取之。(針三分。灸五壯)治胸脅滿痛。咳逆喘息。嘔吐不食。
  • 2.《勉學堂針灸集成》:「_步廊_,在中庭旁二寸。針三分,灸五壯。主治胸脅滿痛,鼻塞、少氣咳逆不得息,嘔吐不食,臂不得舉。

步廊

步廊

  • 1.《針灸逢源》:「步廊,在神封下一寸六分陷中。中庭旁二寸仰取之。(針三分。灸五壯)治胸脅滿痛。咳逆喘息。嘔吐不食。
  • 2.《勉學堂針灸集成》:「_步廊_,在中庭旁二寸。針三分,灸五壯。主治胸脅滿痛,鼻塞、少氣咳逆不得息,嘔吐不食,臂不得舉。

神封

神封

  • 1.《針灸逢源》:「步廊,在神封下一寸六分陷中。中庭旁二寸仰取之。(針三分。灸五壯)治胸脅滿痛。咳逆喘息。嘔吐不食。

懸鐘

懸鐘

  • 1.《針灸逢源》:「懸鐘(一名絕骨),在外踝上三寸動脈中。尋摸尖骨者乃是絕骨兩分間。為足三陽之大絡。按之陽明脈絕乃取之。為髓之會。(針六分。灸五壯)治心腹脹。胃熱不食。喉痹頸項痛。虛勞咳逆。腳氣膝胻痛。
  • 2.《針灸資生經》:「凡腹滿痛不得息。正仰臥。屈一膝申一腳。並氣衝針入三寸。氣至瀉之。(千)大鐘、主腹滿便難。陷谷、(見噫。)懸鐘、主腹滿。(千云小兒腹滿不食。)陰市、主腹中滿。痿厥少氣。太陰郄、主腹滿積聚。衝門、主寒氣腹滿。腹中積聚痛。隱白、主腹滿喜嘔。三里、行間、曲泉、主腹䐜滿。
  • 3.《普濟方·針灸》:「治腹滿及治小兒腹滿不食。穴陷谷,懸鐘

上脘

上脘

  • 1.《灸法秘傳》:「五勞者,煩冗勞心,謀慮勞肝,過思勞脾,過憂勞肺,色欲勞損。七傷者,久視傷血,久行傷筋,久坐傷肉,久臥傷氣,久立傷骨,房勞思慮傷心腎也。至於骨蒸勞熱,藥石乏效者,先灸大椎,並灸膽俞。久嗽勞熱者,灸肺俞。久虛不食者,灸上脘。真氣虛弱者,灸氣海。男子血損者,灸天樞。

天樞

天樞

  • 1.《灸法秘傳》:「五勞者,煩冗勞心,謀慮勞肝,過思勞脾,過憂勞肺,色欲勞損。七傷者,久視傷血,久行傷筋,久坐傷肉,久臥傷氣,久立傷骨,房勞思慮傷心腎也。至於骨蒸勞熱,藥石乏效者,先灸大椎,並灸膽俞。久嗽勞熱者,灸肺俞。久虛不食者,灸上脘。真氣虛弱者,灸氣海。男子血損者,灸天樞。

氣海

氣海

  • 1.《灸法秘傳》:「五勞者,煩冗勞心,謀慮勞肝,過思勞脾,過憂勞肺,色欲勞損。七傷者,久視傷血,久行傷筋,久坐傷肉,久臥傷氣,久立傷骨,房勞思慮傷心腎也。至於骨蒸勞熱,藥石乏效者,先灸大椎,並灸膽俞。久嗽勞熱者,灸肺俞。久虛不食者,灸上脘。真氣虛弱者,灸氣海。男子血損者,灸天樞。

膽俞

膽俞

  • 1.《灸法秘傳》:「五勞者,煩冗勞心,謀慮勞肝,過思勞脾,過憂勞肺,色欲勞損。七傷者,久視傷血,久行傷筋,久坐傷肉,久臥傷氣,久立傷骨,房勞思慮傷心腎也。至於骨蒸勞熱,藥石乏效者,先灸大椎,並灸膽俞。久嗽勞熱者,灸肺俞。久虛不食者,灸上脘。真氣虛弱者,灸氣海。男子血損者,灸天樞。

伏兔

伏兔

  • 1.《針灸問對》:「氣膺伏兔䯒外廉。足跗中趾俱痛徹。有餘消穀溺黃色。不足身前寒振慄。胃房脹滿不消食。氣盛身前熱似蒸。此是胃經之病真。脾經氣盛而血衰。是動其病氣所為。食入即吐胃脘痛。更兼身體痛難移。腹脹善噫舌本強。得食與氣快然衰。所生病者舌腫痛。體重不食亦如之。
  • 2.《針灸資生經》:「)膻中、華蓋、主短氣不得息。不能言。步郎、安都、主鬲上不通。呼吸少氣。喘息。大包、主大氣不得息。廉泉、療咳嗽少氣。喘息。嘔沫。噤齦。風門、療氣短不安。(見風勞。)肝俞、(見中風。)療短氣不食。伏兔、療腹脹少氣。肝俞、(明下)療氣短。短氣灸肓井二百壯。
  • 3.《針方六集》:「厲兌二穴,治屍厥口噤,狀如中惡,面目腫,喉痹齒痛,鼻不利,口喎唇胗,頸腫,腹脹不食,胸、乳、氣街、伏兔循引而痛,膝胻足跗皆痛,多驚好睡,水腫,熱病汗不出,寒瘧,癲狂,黃疸,消穀善飢,溺黃。

內關

內關

  • 1.《針灸集成》:「主治寒瘧不食,癇氣好太息,多寒熱,汗出,喜嘔,卒面腫,心煩多飲,膽虛腹虛,水腫,腹脹如鼓,脾冷胃痛。○治腹脹心疼,可灸七壯(神農經)。治肚疼,須兼內關相應(席弘賦)。脾冷胃疼,瀉公孫而立愈(標幽賦)。兼照海治傷寒四日太陰經,再行內關(攔江賦)。

照海

照海

  • 1.《針灸集成》:「主治寒瘧不食,癇氣好太息,多寒熱,汗出,喜嘔,卒面腫,心煩多飲,膽虛腹虛,水腫,腹脹如鼓,脾冷胃痛。○治腹脹心疼,可灸七壯(神農經)。治肚疼,須兼內關相應(席弘賦)。脾冷胃疼,瀉公孫而立愈(標幽賦)。兼照海治傷寒四日太陰經,再行內關(攔江賦)。

肝俞

肝俞

  • 1.《針灸資生經》:「風池、療大患風者。先補後瀉。少可患、以經取之。(明)肝俞、療中風支滿。短氣不食。食不消。吐血。目不明。閉塞。陰蹺、療偏枯不能行。大風暴不知人。臥驚視如見星。臨泣、治卒中風不識人。(銅)解谿、治風面浮腫顏黑。厥氣上衝。腹脹。大便下重。瘈驚。膝股䯒腫轉筋。
  • 2.《針灸資生經》:「)膻中、華蓋、主短氣不得息。不能言。步郎、安都、主鬲上不通。呼吸少氣。喘息。大包、主大氣不得息。廉泉、療咳嗽少氣。喘息。嘔沫。噤齦。風門、療氣短不安。(見風勞。)肝俞、(見中風。)療短氣不食。伏兔、療腹脹少氣。肝俞、(明下)療氣短。短氣灸肓井二百壯。
  • 3.《普濟方·針灸》:「治中風支滿。短氣不食。食不消。吐血。目不明。閉塞。穴肝俞
  • 4.《普濟方·針灸》:「治短氣不食。穴肝俞

風池

風池

  • 1.《針灸資生經》:「風池、療大患風者。先補後瀉。少可患、以經取之。(明)肝俞、療中風支滿。短氣不食。食不消。吐血。目不明。閉塞。陰蹺、療偏枯不能行。大風暴不知人。臥驚視如見星。臨泣、治卒中風不識人。(銅)解谿、治風面浮腫顏黑。厥氣上衝。腹脹。大便下重。瘈驚。膝股䯒腫轉筋。

太衝

太衝

  • 1.《針灸資生經》:「泄注腹滿。喉痹。頸項強。腸痔逆氣。痔血陰急。鼻衄。骨痛。大小便澀。鼻中干。煩滿狂走易氣。凡二十二病。皆灸絕骨五十壯。凡上氣冷發。腹中雷鳴轉叫。嘔逆不食。灸太衝、不限壯數。從痛至不痛。從不痛至痛止。上氣厥逆。灸胸堂百壯。穴在兩乳間。嘔吐上氣。灸尺澤。
  • 2.《普濟方·針灸》:「治上氣。冷發。腹中雷鳴。轉叫。嘔逆不食。穴太衝。灸不限壯數。從痛至不痛。從不痛至痛止。

尺澤

尺澤

  • 1.《針灸資生經》:「泄注腹滿。喉痹。頸項強。腸痔逆氣。痔血陰急。鼻衄。骨痛。大小便澀。鼻中干。煩滿狂走易氣。凡二十二病。皆灸絕骨五十壯。凡上氣冷發。腹中雷鳴轉叫。嘔逆不食。灸太衝、不限壯數。從痛至不痛。從不痛至痛止。上氣厥逆。灸胸堂百壯。穴在兩乳間。嘔吐上氣。灸尺澤。

大包

大包

  • 1.《針灸資生經》:「)膻中、華蓋、主短氣不得息。不能言。步郎、安都、主鬲上不通。呼吸少氣。喘息。大包、主大氣不得息。廉泉、療咳嗽少氣。喘息。嘔沫。噤齦。風門、療氣短不安。(見風勞。)肝俞、(見中風。)療短氣不食。伏兔、療腹脹少氣。肝俞、(明下)療氣短。短氣灸肓井二百壯。

風門

風門

  • 1.《針灸資生經》:「)膻中、華蓋、主短氣不得息。不能言。步郎、安都、主鬲上不通。呼吸少氣。喘息。大包、主大氣不得息。廉泉、療咳嗽少氣。喘息。嘔沫。噤齦。風門、療氣短不安。(見風勞。)肝俞、(見中風。)療短氣不食。伏兔、療腹脹少氣。肝俞、(明下)療氣短。短氣灸肓井二百壯。

華蓋

華蓋

  • 1.《針灸資生經》:「)膻中、華蓋、主短氣不得息。不能言。步郎、安都、主鬲上不通。呼吸少氣。喘息。大包、主大氣不得息。廉泉、療咳嗽少氣。喘息。嘔沫。噤齦。風門、療氣短不安。(見風勞。)肝俞、(見中風。)療短氣不食。伏兔、療腹脹少氣。肝俞、(明下)療氣短。短氣灸肓井二百壯。

廉泉

廉泉

  • 1.《針灸資生經》:「)膻中、華蓋、主短氣不得息。不能言。步郎、安都、主鬲上不通。呼吸少氣。喘息。大包、主大氣不得息。廉泉、療咳嗽少氣。喘息。嘔沫。噤齦。風門、療氣短不安。(見風勞。)肝俞、(見中風。)療短氣不食。伏兔、療腹脹少氣。肝俞、(明下)療氣短。短氣灸肓井二百壯。

膻中

膻中

  • 1.《針灸資生經》:「)膻中、華蓋、主短氣不得息。不能言。步郎、安都、主鬲上不通。呼吸少氣。喘息。大包、主大氣不得息。廉泉、療咳嗽少氣。喘息。嘔沫。噤齦。風門、療氣短不安。(見風勞。)肝俞、(見中風。)療短氣不食。伏兔、療腹脹少氣。肝俞、(明下)療氣短。短氣灸肓井二百壯。

大鐘

大鐘

  • 1.《針灸資生經》:「凡腹滿痛不得息。正仰臥。屈一膝申一腳。並氣衝針入三寸。氣至瀉之。(千)大鐘、主腹滿便難。陷谷、(見噫。)懸鐘、主腹滿。(千云小兒腹滿不食。)陰市、主腹中滿。痿厥少氣。太陰郄、主腹滿積聚。衝門、主寒氣腹滿。腹中積聚痛。隱白、主腹滿喜嘔。三里、行間、曲泉、主腹䐜滿。

曲泉

曲泉

  • 1.《針灸資生經》:「凡腹滿痛不得息。正仰臥。屈一膝申一腳。並氣衝針入三寸。氣至瀉之。(千)大鐘、主腹滿便難。陷谷、(見噫。)懸鐘、主腹滿。(千云小兒腹滿不食。)陰市、主腹中滿。痿厥少氣。太陰郄、主腹滿積聚。衝門、主寒氣腹滿。腹中積聚痛。隱白、主腹滿喜嘔。三里、行間、曲泉、主腹䐜滿。

行間

行間

  • 1.《針灸資生經》:「凡腹滿痛不得息。正仰臥。屈一膝申一腳。並氣衝針入三寸。氣至瀉之。(千)大鐘、主腹滿便難。陷谷、(見噫。)懸鐘、主腹滿。(千云小兒腹滿不食。)陰市、主腹中滿。痿厥少氣。太陰郄、主腹滿積聚。衝門、主寒氣腹滿。腹中積聚痛。隱白、主腹滿喜嘔。三里、行間、曲泉、主腹䐜滿。

氣衝

氣衝

  • 1.《針灸資生經》:「凡腹滿痛不得息。正仰臥。屈一膝申一腳。並氣衝針入三寸。氣至瀉之。(千)大鐘、主腹滿便難。陷谷、(見噫。)懸鐘、主腹滿。(千云小兒腹滿不食。)陰市、主腹中滿。痿厥少氣。太陰郄、主腹滿積聚。衝門、主寒氣腹滿。腹中積聚痛。隱白、主腹滿喜嘔。三里、行間、曲泉、主腹䐜滿。

陰市

陰市

  • 1.《針灸資生經》:「凡腹滿痛不得息。正仰臥。屈一膝申一腳。並氣衝針入三寸。氣至瀉之。(千)大鐘、主腹滿便難。陷谷、(見噫。)懸鐘、主腹滿。(千云小兒腹滿不食。)陰市、主腹中滿。痿厥少氣。太陰郄、主腹滿積聚。衝門、主寒氣腹滿。腹中積聚痛。隱白、主腹滿喜嘔。三里、行間、曲泉、主腹䐜滿。

陰郄

陰郄

  • 1.《針灸資生經》:「凡腹滿痛不得息。正仰臥。屈一膝申一腳。並氣衝針入三寸。氣至瀉之。(千)大鐘、主腹滿便難。陷谷、(見噫。)懸鐘、主腹滿。(千云小兒腹滿不食。)陰市、主腹中滿。痿厥少氣。太陰郄、主腹滿積聚。衝門、主寒氣腹滿。腹中積聚痛。隱白、主腹滿喜嘔。三里、行間、曲泉、主腹䐜滿。

衝門

衝門

  • 1.《針灸資生經》:「凡腹滿痛不得息。正仰臥。屈一膝申一腳。並氣衝針入三寸。氣至瀉之。(千)大鐘、主腹滿便難。陷谷、(見噫。)懸鐘、主腹滿。(千云小兒腹滿不食。)陰市、主腹中滿。痿厥少氣。太陰郄、主腹滿積聚。衝門、主寒氣腹滿。腹中積聚痛。隱白、主腹滿喜嘔。三里、行間、曲泉、主腹䐜滿。

三間

三間

  • 1.《經穴匯解》:「以竹杖拄地度至臍取杖。度背脊灸杖頭隨年壯良。灸訖藏竹杖勿令人得之。丈夫痔下血。脫肛。不食。長泄痢。婦人崩中去血。帶下淋露。去赤白雜汁。皆灸之。此挾兩旁各一寸橫三間寸灸之。又諸書載。杖子至臍中截斷。卻回杖於背上當脊骨中杖盡處。即是十四椎命門穴也。

命門

命門

  • 1.《經穴匯解》:「以竹杖拄地度至臍取杖。度背脊灸杖頭隨年壯良。灸訖藏竹杖勿令人得之。丈夫痔下血。脫肛。不食。長泄痢。婦人崩中去血。帶下淋露。去赤白雜汁。皆灸之。此挾兩旁各一寸橫三間寸灸之。又諸書載。杖子至臍中截斷。卻回杖於背上當脊骨中杖盡處。即是十四椎命門穴也。

脾俞

脾俞

  • 1.《普濟方·針灸》:「治泄痢不食。食不生肌膚。穴脾俞
  • 2.《針灸學綱要》:「脾俞,十一椎下兩旁。相去脊中。各一寸五分。正坐取之。○主治泄痢不化。飲食不食。不肌膚。黃疸。脹滿。痞氣。

梁門

梁門

  • 1.《針灸問答》:「答:關門梁門下一寸,五壯三分何病醫,主治積病腸鳴痛,泄痢不食寒溺遺。(注:關門穴,在梁門下一寸,去胸中行各三寸。五壯,三分。主治善滿積氣,腸鳴卒痛,泄利不欲食,腹中氣走,俠臍急痛,身腫痰瘧,振寒,遺溺等症。)
  • 2.《經脈圖考》:「梁門:在承滿下一寸,去中行二寸,對中脘。(主治積氣脹滿,腸鳴切痛,泄痢不食,走氣俠臍急痛,痎瘧振寒,遺溺,灸五壯。)
  • 3.《勉學堂針灸集成》:「_關門_,在梁門下,去中行二寸,對建里。針八分,灸五壯。一云:五分,三壯。主治積氣脹滿,腸鳴切痛,泄痢不食,走氣夾臍急痛,痎瘧振寒,遺溺。

關門

關門

  • 1.《針灸問答》:「答:關門梁門下一寸,五壯三分何病醫,主治積病腸鳴痛,泄痢不食寒溺遺。(注:關門穴,在梁門下一寸,去胸中行各三寸。五壯,三分。主治善滿積氣,腸鳴卒痛,泄利不欲食,腹中氣走,俠臍急痛,身腫痰瘧,振寒,遺溺等症。)
  • 2.《勉學堂針灸集成》:「_關門_,在梁門下,去中行二寸,對建里。針八分,灸五壯。一云:五分,三壯。主治積氣脹滿,腸鳴切痛,泄痢不食,走氣夾臍急痛,痎瘧振寒,遺溺。

脊中

脊中

  • 1.《針灸問答》:「答:脊中十一椎下是,五分禁灸俯取之,風癇癲邪不嗜食,五痔積聚脫肛醫。(注:脊中穴,在十一椎下,俯取。五分,禁灸。主治風癇,癲邪,腹滿不食,五痔,積聚,下痢。小兒赤白痢,秋末脫肛,痛不可忍,灸之最效。)
  • 2.《針灸學綱要》:「脾俞,十一椎下兩旁。相去脊中。各一寸五分。正坐取之。○主治泄痢不化。飲食不食。不肌膚。黃疸。脹滿。痞氣。

承滿

承滿

  • 1.《經脈圖考》:「梁門:在承滿下一寸,去中行二寸,對中脘。(主治積氣脹滿,腸鳴切痛,泄痢不食,走氣俠臍急痛,痎瘧振寒,遺溺,灸五壯。)

關衝

關衝

  • 1.《經脈圖考》:「關衝:在手名指外側端,去爪甲角如韭葉。手少陽所出為井。(刺一分,留三呼,灸三壯。主治頭痛,口乾,喉痹,霍亂,胸中氣噎,不食,肘臂動不能舉,目昏昏。《乾坤生意》云:此為十井穴,治同肺經。)

建里

建里

  • 1.《勉學堂針灸集成》:「_關門_,在梁門下,去中行二寸,對建里。針八分,灸五壯。一云:五分,三壯。主治積氣脹滿,腸鳴切痛,泄痢不食,走氣夾臍急痛,痎瘧振寒,遺溺。

會陰

會陰

  • 1.《針方六集》:「公孫二穴,治脾虛不食,好太息,癇氣,霍亂,寒瘧,面腫,煩心狂言,多飲,膽虛氣逆,腹脹食積,病至喜嘔,嘔已病衰,實則腸中切痛,宜瀉;虛則鼓脹,宜補。如本節紅腫者,宜出血。諸病宜下不下者,取此穴。公孫為八法之一,以其合衝脈會陰維於心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