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t hurts the lungs and stomach

熱傷肺胃的原因,症狀與經絡,運用穴道及中藥加以改善!

- 最後更新:2023-09-28

熱傷肺胃的傳統中醫證型介紹


同名證候:
疫毒侵襲肺胃肺胃陰虛肺胃津虧暑耗肺胃燥傷肺胃肺胃火毒肺胃津傷肺胃陰傷餘熱肺胃熱盛肺胃積熱肺胃鬱熱

燥熱傷肺胃證,是指外感熱邪或內有鬱熱,侵襲中醫的肺臟與胃腑,導致肺胃津液損傷的證候,主要症狀是:乾咳、口渴、口乾舌燥、便秘。

這主要溫病派的一種辨證,在外感溫熱病中,由於火熱燥氣侵襲人體,燥邪化熱,造成體內肺胃陰津受熱灼而造成。

外感熱邪之後最容易直接出現此證,從新冠疫情全球肆虐之後得以印證,可以說是一種「新冠後遺症」的其中一種證候。

熱傷肺胃,體內津液嚴重損傷
熱傷肺胃,體內津液嚴重損傷

由於夏天火熱嚴重,進入秋季之後天氣乾燥也會感到炎熱,多由燥邪侵襲肺胃,化熱傷津,表現為身熱、乾咳、咽乾鼻燥,口渴一直想喝水,舌紅苔光,脈細數等。最常運用「沙參麥冬湯」加以改善。 

由於燥邪易於化熱,熱邪易傷津,肺燥就會咳嗽,胃燥就會口渴,所以「咳嗽」與「口渴」是關鍵特點

燥熱傷肺胃證的患者尿液顏色通常呈深黃色,甚至呈琥珀色或茶色。這是因為燥熱邪氣侵犯肺胃,導致尿液濃縮所致。

而「燥傷肺胃證」病位在肺胃,除了肺部症狀之外,還會出現腸胃症狀,以滋養肺胃津液為主。

熱傷肺胃證最常見的就是咳嗽與口渴
熱傷肺胃證最常見的就是咳嗽與口渴

古代中醫認為「消渴病」也多由此證所引起。由於體內陰虛燥熱,往上熱灼肺部津液,往下熱灼胃部津液,出現口渴口乾,容易肚子餓、身體消瘦、大便乾結、頻尿,舌苔黃燥,脈數等,古人運用「玉女煎」加以改善。

國際知名期刊《刺絡針》在2022年3月就發表最新研究,針對18萬名受試者進行追蹤,發現康復患者罹患糖尿病,和使用血糖藥物風險明顯增加,糖尿病已經被視為新冠後遺症的一個組成部分

熱傷肺胃也可能是一種「內傷雜病」,例如情緒激動、生氣造成肝氣鬱結化熱燥,耗傷肺胃陰津所造成。

然而,有些人因為種種原因,形成一種「肺胃陰虛」體質,由於長期肺部燥熱,導致大腸燥結而出現大便乾結,胃燥津液陰虧,導致食慾不佳,乾嘔呃逆。

容易生氣鬱悶的人,體內容易化火
容易生氣鬱悶的人,體內容易化火

嚴重的「肺胃陰虛」會出現乾咳、咳出血、低熱、面紅、口乾、食慾不佳、夜間盜汗...等等症狀。

尤其是長期「低熱」不會退去,咳嗽聲音嘶啞,痰少或痰中帶血,咽喉乾燥或聲音嘶啞,口腔乾燥,舌頭乾燥,且感到口渴,體重下降,食慾不佳、大便乾結、舌紅少苔或無苔、脈細數或虛弱。嚴重的人甚至會出現癱瘓。

「燥傷肺胃證」常常與「燥熱傷肺證」、「肺陰虛」、「熱阻胸脤證」、「毒侵肺胃證」一起討論。

燥熱傷肺證主要影響的是肺部,出現症見發熱、咳嗽、氣喘、鼻咽乾燥、胸滿脅肋痛、心煩口渴...等等等症狀,治療上以「清肺潤燥」為主。

另帶一提的是「毒侵肺胃證」,這與「燥傷肺胃證」主要症狀類似,但毒侵肺胃證為溫毒壅結肺胃,上衝咽喉,既有溫毒犯肺的表象,又有熱毒犯胃的里證。

常見症狀是咽喉紅腫疼痛、甚至潰爛,皮膚紅疹、口渴、煩躁、便秘、舌紅、苔白或黃,脈弦數,必須運用瀉熱解毒法。

從經絡理解熱傷肺胃


https://static.cloudtcm.com/syndrome/IG%E7%86%B1%E5%82%B7%E8%82%BA%E8%83%832.jpg

造成熱傷肺胃的4種主要原因


載入中...

熱傷肺胃的舌相與脈相


舌相

舌苔乾燥(舌乾)舌頭鮮紅色

脈相

數脈細脈

熱傷肺胃的臨床症狀或疾病


面色發紅夜間盜汗流鼻血氣喘食慾不振噁心反胃嘔吐咳血身體發低熱容易飢餓食慾好大便秘結口乾口渴咳嗽發熱(發燒)鼻子乾燥咽喉乾燥眼睛乾澀身體消瘦乾燥症候群糖尿病

熱傷肺胃的相關證型


肺陰虛胃熱肝火犯胃

改善熱傷肺胃的常用方劑


改善熱傷肺胃的常用穴道


熱傷肺胃的可能經絡型態或現象


熱傷肺胃經絡型態,可觀察每年夏季及秋季(5-10月)常見的經絡現象,肺經、大腸經與三焦經實證的相關經絡型態,通常伴隨鐵三角經絡型態之變化型(鐵三角+胃經實證)。

以2022年6月為例,某會員回報在新冠確診後5天,就出現喉嚨乾癢、咽喉部嚴重乾燥,感覺有一點痰卻咳不出,喉嚨癢癢一直想要咳嗽,嚴重口渴,走路時明顯有感覺胸部微喘。服用麥門冬湯2天後,症狀消失90%以上。

在服用「麥門冬湯」前經絡現象分享如下,從圖上可以清楚看出「三焦經」與「胃經」實證,肺經與大腸經反而開始出現虛證。這種現象依照該會員描述,已經持續數天以上。

造成肺陰虛之經絡型態

類似經絡型態列出幾種如下:

載入中...

熱傷肺胃的相關典籍


  • 《醫門法律.肺潤肺疼門》:「肺疼者,......總由胃中津液不輸於肺,肺失所養,轉枯轉燥,然後成之。」
  • 《時病論.秋燥》:「總而言之,燥氣侵表,病在乎肺,入裡病在腸胃,其餘肝燥腎燥,血枯虛燥,皆屬內傷之病,茲不立論。」
  • 《溫病條辨.上焦篇》:「燥傷肺胃陰分,或熱或咳者,沙參麥冬湯主之。」「諸氣骯郁,諸疼喘嘔之因千燥者,喻氏清燥救肺湯主之。」
  • 《溫病條辨.中焦篇》:「燥傷胃陰,五汁飲主之,玉竹麥門冬湯亦主之。」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