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金匱懸解》~ 卷十 (2)

回本書目錄

卷十 (2)

1. 水氣六

趺陽脈當伏,今反緊,本自有寒,疝瘦,腹中痛,醫反下之,即胸滿短氣。趺陽脈當伏,今反數,本自有熱,消穀,小便數,今反不利,此欲作水。

白話文:

趺陽脈原本應該微弱,現在卻變得很緊。這表示體內原本就有寒氣,導致疝氣、消瘦和腹痛。如果醫生誤用瀉藥,就會導致胸悶和氣短。

趺陽脈原本應該微弱,現在卻跳動頻繁。這表示體內原本就有熱氣,導致食物消化不良和小便頻繁。如果小便不通暢,這表示有可能形成水腫。

趺陽脈當伏,今反緊,緊則為寒,本自當有寒,疝瘕,腹中疼痛,醫不用溫,而反下之,土敗胃逆,即胸滿而短氣也。趺陽脈當伏,今反數,數則為熱,本自當有內熱,消穀,小便數,今反小便不利,此欲作水也。

白話文:

趺陽脈本該隱伏,現在反而緊促,緊促表示有寒氣,本來就應該有寒氣,導致疝氣、腹中疼痛,醫生卻不用溫熱的藥物治療,反而用瀉下的方法,導致脾胃虛弱逆亂,引起胸悶和氣喘。跌陽脈本該隱伏,現在反而跳動頻繁,跳動頻繁表示有熱氣,本來就應該有內熱,導致消化不良、小便頻繁,現在反而小便不通暢,這是將要出現水腫的徵兆。

蓋素有伏氣者,趺陽脈亦當有伏留之象,而伏氣有寒熱之不同,寒伏則脈緊,此當有寒,疝瘕,腹中痛,醫反下之,即胸滿而短氣,熱伏則脈數,此當有積熱,消水穀而便數,今反不利,此水穀不消,內原無熱,欲作水也。

白話文:

通常有內伏之氣的人,趺陽脈也會顯現出內伏的徵象。內伏之氣有寒熱之分,寒伏則脈象緊繃,此時應當有寒症,例如疝痛、 腹中疼痛等。如果醫生誤下瀉藥,則會導致胸悶氣短。熱伏則脈象數快,此時應當有積熱,導致消水排便頻繁。現在反而不利便,說明水穀未消化,內裡原本沒有熱氣,卻想變成水氣。

2. 水氣七

寸口脈浮而遲,浮脈則熱,遲脈則潛,熱潛相摶,名曰沉,趺陽脈浮而數,浮脈即熱,數脈即止,熱止相摶,名曰伏,沉伏相摶,名曰水,沉則絡脈虛,伏則小便難,虛難相摶,水走皮膚,即為水矣。

白話文:

寸口脈搏浮又遲緩,浮脈代表熱,遲脈代表隱潛,熱與隱潛交雜,稱為沉脈。趺陽脈搏浮且頻快,浮脈代表熱,頻脈代表阻滯,熱與阻滯交雜,稱為伏脈。沉脈和伏脈交雜,稱為水脈。沉脈表示絡脈虛弱,伏脈表示小便困難,虛弱和困難交雜,水液就會外滲,形成水腫。

寸口脈浮而遲,浮脈即為陽盛而上熱,遲脈即為陰盛而下潛,上熱與下潛相摶,是陰氣不升,其名曰沉。趺陽脈浮而數,浮脈即為陰虛而上熱,數脈即為陽盛而上止,上熱與上止相摶,是陽氣不降,其名曰伏。陰之下沉與陽之上伏相摶,則陰中無陽而水不化氣,其名曰水。陰升於上,是謂清陽,水升而化陽氣,故絡脈充滿,陰沉而不升,則絡脈虛。

白話文:

寸口的脈搏浮起而遲,浮脈表示陽氣旺盛而發熱,遲脈表示陰氣旺盛而沉潛,發熱和沉潛相交合,這是因為陰氣不能上升,稱為沉脈。趺陽脈浮起而數,浮脈表示陰氣虛弱而發熱,數脈表示陽氣旺盛而停止上升,發熱和停止上升相交合,這是因為陽氣不能下降,稱為伏脈。陰氣在下沉,陽氣在上浮相交合,就會導致陰中沒有陽氣,水不能化為氣,稱為水脈。陰氣上升,稱為清陽,水上升而化為陽氣,所以絡脈充盈,陰氣沉滯而不能上升,則絡脈虛弱。

陽降於下,是謂濁陰,氣降而化陰水,故小便通利,陽伏而不降,則小便難。絡脈之虛與小便之難相摶,則水不滲於膀胱而逆走於皮膚,即為水矣。(摶者,合也。)

白話文:

陽氣下行到下焦,這就是所謂的「濁陰」。氣下行而轉化為陰性的水,所以小便通常會通暢。如果陽氣潛伏而不下行,那麼小便就會排不出來。如果經絡虛弱和小便排不出來的情況同時存在,那麼水液就不會滲透到膀胱,反而會逆流到皮膚上,這就形成了水腫。(「摶」的意思是「結合」。)

水病原於下寒,今陽氣伏止於上而不下交,陰氣沉潛於下而不上交,則水不能化氣而水道瘀塞,絡脈空虛,積水無下泄之路,盛滿莫容,則避實而走虛,遊溢於經絡而浸淫於皮膚,必然之勢也。

白話文:

水腫病的根源是身體下半身寒氣過盛。現在,體內的陽氣被壓制在上半身而無法下達,陰氣沉滯在下半身而無法上行。因此,水液無法轉化為氣體,水液通道受阻,經絡空虛。積水無處可排泄,積滿到無處可容,只好避開實處而走向虛處,在經絡中遊走溢出,浸潤皮膚。這是必然的結果。

3. 水氣八

寸口脈弦而緊,弦則衛氣不行,即惡寒,水不沾流,走於腸間。

弦為肝脈,緊為腎脈,寸口脈弦而緊,腎肝陰盛,營陰束其衛陽,衛氣不行,即見惡寒。陽氣敗沒,陰水氾濫,停瘀而不沾流,故走於腸間,瀝瀝有聲也。

白話文:

「弦」脈是肝脈,「緊」脈是腎脈。如果寸口的脈象又弦又緊,表示肝腎陰氣過剩,營陰束縛了衛陽之氣,衛氣無法運行,就會出現惡寒。陽氣衰敗,「陰水」氾濫,氣血停滯無法流通,因此流向腸道,發出滴瀝聲。

4. 水氣九

少陰脈沉而緊,緊則為痛,沉則為水,小便即難。

少陰脈沉而緊,陰旺而水寒也。緊則寒氣凝澀而為痛,沉則陰氣結凘而為水,水寒木鬱,膀胱不泄,小便即難也。

白話文:

少陰經脈的脈象沉而緊,表示陰氣太旺,導致水氣寒冷。緊脈表示寒氣凝結不通,引起疼痛。沉脈表示陰氣凝聚阻塞,形成水氣。水寒氣鬱結,膀胱功能受阻,小便難以排出。

5. 水氣十

脈得諸沉,當責有水,身體腫重。水病脈出者,死。

脈得諸沉,陰旺水寒,不能化氣,當責有水。水溢皮膚,身體腫重,是其證也。水病脈沉,若脈出者,陽根下斷,升浮無歸,法當死也。

白話文:

脈象顯示脈絡深沉,這是陰氣旺盛、水氣過寒的表現,無法使水氣化為津液。此時應當認定患者體內水濕過盛。水濕溢於皮膚表層,導致身體腫脹,這就是水病的症狀。如果水病患者的脈象深沉,但脈氣又冒出體表,說明患者的陽氣根源已經斷絕,陽氣無法升浮而無處歸納,這預示著患者即將死亡。

6. 水氣十一

夫水病人,目下有臥蠶,面目鮮澤,脈伏,其人消渴,病水。腹大,小便不利,其脈沉絕者,有水,可下之。

目下,陽中之陰位,水氣上溢,陰位先凝,故目下臃腫如臥蠶也。水氣浸潤,故面目鮮澤,所謂色鮮明者有留飲也(首卷「臟腑經絡」語)。脈伏者,伏留而不動也。消渴者,水泛而火逆,木鬱而風動也。如此,法當病水。若腹大而小便不利,其脈沉絕者,此為有水,可下之也。

白話文:

現在,在陽中的陰位上,水氣往上浮,陰位先凝結,所以眼睛下面腫脹起來像臥蠶一樣。水氣滲透,所以面部看起來鮮亮光澤。所謂面色鮮明,是因為有水停留在體內。脈搏沉伏,意思是水液滯留不動。消渴症,是因為水液過多而導致火氣上升,肝氣鬱結而引起風氣。這樣,治療方法就是祛除水濕。如果小腹膨大,小便不利,脈搏沉細或微弱,說明體內有水,可以使用瀉法。

7. 水氣十二

問曰:病下利後,渴而飲水,小便不利,腹滿因腫者何也?答曰:此法當病水。若小便自利及汗出者,當自愈。

病下利後,陽亡土濕,木鬱風動,渴而飲水,小便不利,腹滿因致胕腫者,此法當病水。若內而小便自利及外而汗出者,自當平愈,是以水病有發汗利水之法也。

白話文:

在腹瀉後,陽氣衰弱,脾臟受濕,肝氣鬱結,風邪作祟,患者口渴喝水,小便不暢,腹部脹滿導致肢體水腫,這種情況應治療水濕。如果內部小便自然通暢,外部出汗,自然會逐漸恢復,因此治療水濕有發汗利尿的方法。

8. 水氣十三

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氣,不得臥,煩而躁,其人陰腫。

心水者,水滅火也。陰盛陽虛,故身重而少氣。陽不根陰,故煩躁,不得臥寐。火種下絕,肝腎寒凝,故陰器腫大也。

白話文:

患有心水病的人,是身體裡的水元素過多,滅掉了火元素的功效。陰氣過於旺盛,陽氣虛弱,所以身體沉重而氣息微弱。陽氣不能滋養陰氣,所以煩躁不安,無法安然入睡。身體裡火氣的根基被斷絕了,肝臟和腎臟寒氣凝結成塊,因此私密部位腫脹。

9. 水氣十四

肝水者,其腹大,不能自轉側,脅下腹痛,時時津液微生,小便續通。

肝水者,水乘木也。木鬱賊土,是以腹大。肝脈自少腹而循脅肋,行身之側,脾脹肝鬱,經脈迫急,故不能轉側而脅腹時痛也。風木疏泄,故時時津液微生於上,小便續通於下也。

白話文:

肝水旺盛,就像水灌木一樣。肝氣鬱結,阻礙脾胃功能,所以腹部膨脹。肝經從下腹部循行兩肋,經過身體兩側。脾虛肝鬱,導致經絡閉塞,所以不能轉動身體,肋部和腹部時常疼痛。風木有疏通的特性,所以有時會產生少量的津液,使小便也能暢通。

10. 水氣十五

肺水者,其身腫,小便難,時時鴨溏。

肺水者,水乘金也。肺主氣,衛氣不行,故其身腫。氣生水,肺氣不化,故小便難。肺為太陰,化氣於濕土,下與大腸相表裡,大腸燥金,亦從濕化,收斂失政,故時時鴨溏。

白話文:

肺部積水是因為水氣侵犯了肺金。肺主呼吸,衛氣運行不暢,所以身體會浮腫。氣體會產生水液,肺氣不能轉化水液,所以小便困難。肺屬太陰,將氣化成濕土,與大腸表裡相通。大腸屬燥金,也從濕土中得到滋潤。如果收斂作用失調,就會經常感到尿液失禁。

11. 水氣十六

脾水者,其腹大,四肢苦重,津液不生,但苦少氣,小便難。

脾水者,水侮土也。脾為太陰濕土,水盛土濕,乙木不達,鬱怒而賊脾土,脾氣脹滿,是以腹大。脾主四肢,濕流關節,故四肢苦重。木鬱風動,肺津傷耗,故津液不生。脾土被賊,困乏衰倦,故苦少氣。土濕木鬱,不能泄水,故小便難。

白話文:

脾虛水盛,是水液過多侵犯脾土。脾臟屬濕土性質,水液過多導致脾土濕潤,乙木(肝膽之氣)不能通達,鬱結憤怒而侵害脾土,導致脾氣脹滿,所以腹部腫大。脾臟主掌四肢,濕氣隨之流向關節,因此四肢會感到沉重。乙木(肝膽之氣)鬱結導致風動,肺津(肺液)受傷耗損,所以津液無法產生。脾土受傷,虛弱疲倦,因此感到氣短。脾土濕潤,乙木(肝膽之氣)鬱結,無法排出水液,所以小便困難。

12. 水氣十七

腎水者,其腹大,臍腫,腰痛,不得溺,陰下濕,如牛鼻上汗,其足逆冷,面反瘦。

白話文:

腎水不足的人,腹部膨脹、肚臍腫脹、腰部疼痛,小便困難,下體潮濕,像牛鼻上出汗一樣,足部冰涼逆冷,臉色枯瘦。

腎水者,水自傷也。水盛而侮土,土濕木鬱,是以腹大,臍居上下之交,中氣所在,寒水侮土,中氣崩潰,是以臍腫,臍腫腹大,總緣土敗,所謂腎氣實則脹也。腰者,腎之府也,水旺木鬱,陷於腎部,盤塞不舒,是以腰痛。乙木不能疏泄,故不得溺。腎開竅於二陰,前陰者,宗筋之聚,肝之所司也,水寒土濕,肝木鬱陷,濕氣外蒸,故陰下濕,如牛鼻上汗。腎脈自足走胸,寒水下旺,經脈不升,故其足逆冷。

白話文:

腎中的水氣會自行傷害自己。水氣過多而侵犯脾土,脾土受濕,肝木鬱結,因此腹部腫大,臍位於上下交接處,是中氣所在部位,寒水侵犯脾土,會造成中氣潰敗,因此臍部腫脹。臍部腫脹、腹部腫大,總的原因都是脾土受損,這也就是中醫所說的「腎氣實則脹」。腰部是腎臟的住所,水氣過旺,肝木鬱結,陷於腎部,造成不通暢,所以腰會疼痛。肝木鬱結無法疏通,所以排不出尿液。腎臟在兩個陰部開竅,前面的陰部是宗筋聚集的地方,受肝臟控制,水氣寒濕,肝木鬱結陷落,濕氣蒸發到體外,所以陰部潮濕,像牛鼻子上流汗一樣。腎臟的經脈從足部往上走到胸部,寒水下盛,經脈無法上升,所以足部逆冷。

陽明行身之前,循面下項,陽明從燥金化氣,是為燥土。水侮土敗,太陰濕土之部,無不胕腫,而燥被濕奪,亦當腫及陽明之分。但陽明為三陽之長,首面又六陽之會,以燥土而居陽盛之地,是以面部不腫。陽明太陰,同主肌肉,水勝土負,肌肉消減,故面部不腫,反見其瘦也。

白話文:

在陽明經的循行路線開始前,經過臉部和頸部。陽明經由燥金化生的氣血,形成燥土。如果水液過多傷及燥土,影響太陰經濕土的區域,就會造成腫脹。而燥土被濕氣奪走,也會導致腫脹及波及到陽明經所掌管的區域。

但陽明經是三陽經中最強壯的,而頭面又是六陽經匯集之處。因此,燥土位於陽氣旺盛的位置,所以臉部不會腫脹。陽明經和太陰經都主宰肌肉。如果水液過多,就會損傷土氣,導致肌肉消瘦,因此臉部不會腫脹,反而會顯得消瘦。

《素問·陰陽別論》:三陰結,謂之水。三陰者,太陰也,手太陰肺不能行水,足太陰脾不能制水,陰氣凝結,是以水泛。究竟化水者脾肺,司水者腎也,然則太陰者水病之標,少陰者水病之本。手之少陰,是為丁火,足之少陰,是為癸水,丁火不根於癸水之中,此少陰水病所由作也。水盛則滅火而侮土,水凘土敗,堤防崩毀,水病既成,不可醫矣。

白話文:

《素問·陰陽別論》中說:三陰交結,稱為「水」。三陰是指太陰經脈,太陰肺經不能運行水液,太陰脾經不能控制水液,陰氣凝結,所以水液氾濫。產生水液的根本在於脾肺,掌管水液的是腎臟,因此太陰經脈是水病的外在表現,少陰經脈是水病的根源。手少陰經脈是丁火,足少陰經脈是癸水,丁火不能紮根於癸水中,這就是少陰經脈導致水病的原因。水液過盛會滅火(傷肺)並侵犯脾土,脾土受損後,水液泛濫就無法抑制,水病一旦形成,就難以醫治。

治法補火燥土,以制癸水,而橫流倒注,實因水竅不開,則條達厥陰,以通疏泄之路,不易之訣也。(厥陰風木,性主疏泄,汗溺皆司,汗孔,尿孔,水之去路也)

白話文:

治療方法是補火來乾燥水濕之土,以控制過多的癸水,水塞不通,導致水橫流倒灌。這是因為水竅(汗孔和尿孔)沒有打開,所以必須疏通厥陰經絡,打開排泄通道。這是不可變化的治療原則。(厥陰經屬風木,主疏洩,掌管汗液和尿液的排泄,汗孔和尿孔是水液排出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