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金匱懸解》~ 卷八 (2)

回本書目錄

卷八 (2)

1. 吐衄下血一

寸口脈弦而大,弦則為減,大則為芤,減則為寒,芤則為虛,寒虛相摶,此名曰革,婦人則半產漏下,男子則亡血。

白話文:

寸口脈搏緊繃且粗大,緊繃表示陽氣衰弱,粗大表示虛弱,陽氣衰弱表示寒證,虛弱表示氣血不足,寒證和虛弱互相影響,這稱為革脈。如果是女性,表示會有流產或漏下;如果是男性,表示會出血。

此段見「虛勞」中。亡血之病,無不由於虛寒,虛寒之原,無不由於中氣之敗。其亡於吐衄,非無上熱,上熱者,火烈金燔而不降,其中下則虛寒也。其亡於便溺,非無下熱,下熱者,水冷木鬱而不升,其中上則虛寒也。

白話文:

失血的疾病,都是由於身體虛弱寒冷引起的,而身體虛弱寒冷的根本原因,都是由於中氣衰敗造成的。

吐血鼻血的患者,雖然會有上熱的症狀,但這上熱是因為火氣旺盛,金氣灼傷而無法下降,所以導致中下部虛寒。

大便小便失禁的患者,雖然會有下熱的症狀,但這下熱是因為水氣寒冷,木氣鬱滯而無法上升,所以導致中上部虛寒。

中氣者,升降水火之樞軸,樞軸不轉,則火浮而水沉,此亡血之原也。中氣虛寒,陽明不降而辛金逆,郁為上熱而沸湧,太陰不升而乙木陷,郁為下熱而注泄,外證以弦大之脈,毫不露虛寒之形,此所以後世方書專事清涼,千手雷同,萬不一生也。不知弦則為減,減則為寒,大則為芤,芤則為虛,於弦大之中而得虛寒之義,則金逆於上而寸大者,上熱而非下熱也,木陷於下而尺弦者,下熱而非上熱也。

白話文:

中氣是人體升降水火(即人體物質和能量運動)的樞紐。如果樞紐不運轉,那麼火氣就會上升,水氣就會下降,這就會導致失血。中氣虛寒,陽明之氣不能下降,辛金之氣會反逆,積聚在上焦(胸部以上)化為上熱而沸騰。太陰之氣不能上升,乙木之氣會陷落,積聚在下焦(腹部以下)化為下熱而泄瀉。外在表現為脈搏弦大,完全看不出是虛寒的樣子。這就是後世醫書專門用清涼的藥物治療,千篇一律,萬人不見得有一人能治好。不知道「弦」脈代表的是衰減,衰減代表的是寒;「大」脈代表的是脹大,脹大代表的是虛;在弦大之脈中體現出虛寒的症狀,那麼金氣在上面反逆,出現寸部脈大,這是上熱而不是下熱;木氣在下面陷落,出現尺部脈弦,這是下熱而不是上熱。

2. 吐衄下血二

病人面無色,無寒熱,脈沉弦者,衄,煩咳者,必吐血,浮弱,手按之絕者,下血。

肝藏血而主色,面無色者,血鬱欲脫,而不外華也。無寒熱者,病系內傷,無外感表證也。腎脈沉,肝脈弦,脈沉而弦者,水寒不能生木,木鬱於水而不升也。腎肝之陰,沉實於下,不能上吸陽氣,金逆而不降,故血外溢而上衄。加以煩躁咳嗽,肺胃沖逆,必吐血也。心肺之脈俱浮,浮弱而手按之絕者,金火雙敗,不能歸根,陽氣升泄而不降也。

白話文:

肝臟儲藏血液,並主導面部的氣色。如果面部沒有血色,表示血液瘀積即將耗盡,而沒有外在的表徵。如果沒有寒熱症狀,說明疾病是內傷引起的,而不是外感導致的表證。腎脈沉伏,肝脈弦緊,這表明寒水無法滋養肝木,導致肝木被寒水抑制而不能升發。腎和肝的陰氣沉實於下,無法向上吸納陽氣,金氣(肺)逆行而不下降,導致血液外溢,向上流出而鼻衄。再加上煩躁和咳嗽的症狀,說明肺和胃氣逆衝,必定會吐血。心脈和肺脈都浮出於表,浮弱且按上去會中斷,說明金氣(肺)和火氣(心)都衰敗,無法回歸根源,導致陽氣升散而不下降。

心肺之陽,浮虛於上,不能下呼陰氣,木陷而不升,故血內溢而下泄。

血之在下,則藏於木,血之在上,則斂於金,而總統於土,《靈樞》: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謂血。其亡於吐衄者,陽明之不降也,脫於便溺者,太陰之不升也,太陰、陽明之不治,中氣之敗也。

白話文:

血液在身體下部時,儲藏在肝臟(屬木);在身體上部時,收斂在肺臟(屬金);由脾臟(屬土)總管。《靈樞》中說:中焦吸收食物中的水分,經過轉化後變成紅色,這就是血液。血液從口鼻吐出是陽明經氣不下降造成的;從大便和小便中排出是太陰經氣不上升造成的;太陰、陽明兩經氣血失和,是中氣紊亂導致的。

3. 衄血三

師曰:尺脈浮,目睛暈黃,衄未止。暈黃去,目睛慧了,知衄今止。

金性收斂,木性疏泄,衄血之病,木善泄而金不斂也。其原總由於土濕,土濕而陽明不降,則辛金上逆而失其收斂,太陰不升,則乙木下陷而行其疏泄。木生於水,尺脈浮者,木陷於水,郁動而欲升也。肝竅於目,目睛暈黃者,土濕而木鬱也。肝主五色,入脾為黃,(《難經》語。

白話文:

五行中金屬性具有收斂作用,木屬性具有疏泄作用。流鼻血的病症,是因為木屬性過於疏泄,而金屬性無法收斂所致。病根往往在於脾胃濕盛,濕氣阻滯陽明經脈氣血運行,導致辛金之氣逆行而失去收斂作用。同時,太陰經脈氣血不升,導致乙木之氣下陷,加劇疏泄作用。

木屬性生於水,尺脈浮動,表示木氣陷於水,鬱結激動而想要上升。肝臟與眼睛相通,眼白發黃,說明脾胃濕盛,導致木氣鬱結。肝臟主司五色,與脾臟相應為黃色。(《難經》所說)

)木鬱而剋土,黃為土色,土敗故色隨木現。暈者,日外雲氣,圍繞如環,白睛,肺氣所結,手太陰從濕土化氣,濕氣上淫,溢於辛金之位,故白睛黃氣,如日外之環暈,遮蔽陽光,黯淡不清。濕氣堙郁,肺金失其降斂之性,是以病衄。暈黃既去,雲霧消而天光現,故目睛慧了。

白話文:

肝氣鬱結會剋制脾胃氣,黃色是脾胃的顏色,脾胃虛弱後,眼睛顏色就會隨著肝氣而顯現。暈環,指眼睛外圍像雲氣一樣,圍繞著眼睛形成一個圓環,眼白的部分是肺氣凝聚所成,手太陰經從濕土中生成濕氣,濕氣過度上升,侵犯到肺金的部位,所以眼白會呈現黃色,就像太陽外的暈環,遮蔽陽光,導致眼睛黯淡不清。濕氣積聚過多,肺金失去斂氣的功能,於是會出現鼻出血的症狀。暈黃消失後,雲霧散開,天光重現,所以眼睛會變得明亮。

此其濕邪已退,木達風清,金斂政肅,是以衄止也。

4. 衄血四

又曰:從春至夏衄者,太陽。從秋至冬衄者,陽明。

衄者,陽經之病,《靈樞·百病始生》:卒然多食飲,則腸滿,起居不節,用力過度,則絡脈傷,陽絡傷則血外溢,血外溢則衄血,陰絡傷則血內溢,血內溢則後血。陽絡者,陽經之絡,即太陽、陽明之絡也。少陽半表半裡,陰陽相平,故無衄證(傷寒衄證,獨在陽明、太陽二經)。

白話文:

鼻出血是因為陽經出了問題。

《黃帝內經·靈樞·百病始生》記載:突然過量飲食,導致腸胃脹滿;或者起居作息不規律,用力過度,都會損傷絡脈。陽絡受傷,血就會從體外滲出,引起鼻出血;陰絡受傷,血會從體內滲出,造成痔瘡出血。

這裡的陽絡,是指陽經的絡脈,包括太陽經和陽明經的絡脈。而少陽經既有表又有裡,陰陽平衡,所以通常不會出現鼻出血(傷寒引起的鼻出血,只會發生在陽明和太陽兩經)。

《素問·陰陽離合論》:太陽為開,陽明為闔,開主表中之表,故春夏之衄,屬之太陽,闔主表中之裡,故秋冬之衄,屬之陽明。

白話文:

《素問·陰陽離合論》:太陽經象徵「開」,陽明經象徵「合」,「開」主導人體表層的外部,「合」主導表層的內部。因此,春夏季節發生的鼻出血,屬於太陽經的病變;秋冬季節發生的鼻出血,屬於陽明經的病變。

5. 衄血五

衄家,不可發汗,汗出必額上陷,脈緊急,直視不能眴,不得眠。

此段在《傷寒·不可汗》中(「汗下忌宜篇」)。衄家營血上流,陽氣升泄,汗之陽亡,必額上塌陷,經脈緊急,目睛直視,不能眴轉,不得眠睡。血所以灌經脈而滋筋膜,《素問·五臟生成論》:諸脈者,皆屬於目,肝受血而能視,血隨汗亡,筋脈枯燥,故脈緊直視,不能運轉。陽氣潛藏則善寐,陽根泄露而不藏,故不得眠。

白話文:

《傷寒論》中提到,鼻出血時營血上行,陽氣也升發外泄。如果此時發汗,陽氣就會損失,導致額頭凹陷、經脈緊繃、雙眼直視、不能轉動,而且無法入睡。

血可以灌溉經脈,滋養肌肉和筋膜。《素問·五臟生成論》說:「所有的經脈都與眼睛相連,肝臟有血才能視物。」如果血隨著汗液流失,筋脈就會乾枯,導致經脈緊繃,眼睛直視,不能轉動。

陽氣潛藏於體內,人才能安然入睡。如果陽氣外泄,無法潛藏,就會導致失眠。

精血,陰也,而內含陽氣,失精亡血之病,人知精血不失亡,而不知其所以泄者,陰中之陽氣也。是以失精亡血之家,脾腎寒濕,飲食不化者,陰中之陽氣敗也。氣所以熏膚而充身,額上塌陷者,陽分之氣脫也。

白話文:

精血是陰性的,但它包含著陽氣。失精亡血的疾病,人們都知道精血不會平白無故地丟失,卻不知道導致精血洩漏的原因,那就是陰中的陽氣。因此,失精亡血的人,脾腎虛寒濕,飲食不消化,這是因為陰中的陽氣衰竭。氣能溫暖皮膚,充盈全身,額頭塌陷的人,是陽氣脫離了。

6. 吐衄六

亡血家,不可發其表,汗出即寒慄而振。

此段見《傷寒·不可汗》中。汗釀於血而醞於氣,亡血家血亡氣泄,汗之再泄其氣,陽亡火敗,故寒慄而振搖,經所謂奪血者勿汗也。氣,陽也,而其涼肅而降斂者,精血滋生之本也,血,陰也,而其溫暖而升發者,神氣化育之原也,故氣降則水生,血升則火化。水盛則寒,而寒胎於肺氣之涼,火旺則熱,而熱胎於肝血之溫,亡血之家,名為亡陰,而實則亡陽,以亡其血中之溫氣也。再發其表,血愈泄而陽愈亡,是以寒慄而振也。

白話文:

汗液是由血液蒸發而產生,並在氣的運化下儲藏。如果失血,就會損傷血液和氣,再出汗就會再次消耗氣血。陽氣耗盡,元氣衰敗,所以會感到寒冷發抖。古籍中說,失血者不要發汗。

氣屬陽,具有收斂和下降的功能,是精血滋生的基礎。血屬陰,具有溫暖和上升的功能,是精神和氣化發育的源泉。所以氣下降就會產生水液,血上升就會產生火熱。水液過多就會寒冷,而寒氣來源於肺氣的收斂;火熱過旺就會發熱,而熱氣來源於肝血的溫熱。失血者,名義上是陰虛,但實際上是陽虛,因為失血會損傷血液中的溫氣。如果再次出汗,血會流失更多,陽氣會更加虛弱,所以會感到寒冷發抖。

7. 吐血七

夫吐血,咳逆上氣,其脈數而有熱,不得臥者,死。

吐血,咳逆上氣,肺金之逆也。其脈數而身熱,躁煩而不臥,則土敗陽亡,拔根而外泄,無復歸宿之望,是以死也。

白話文:

咳血、呼吸困難、氣喘吁吁,這是肺金過盛造成的。如果脈搏又快又急,身體發熱,心煩意亂不能入睡,這是因為脾土衰竭,陽氣耗散,根基被拔除而外洩,沒有了歸宿的希望,所以會死亡。

吐血之死,死於中氣困敗,陽泄而根斷也。後世庸工,以為陰虛火旺,而用清潤,其書連屋而充棟,其人比肩而接踵,遂使千古失血之家,盡死其手,此是幾許痛苦(《隋書》語),不可說也。

白話文:

吐血而死,是因為中氣衰敗,陽氣外泄,根基斷絕。後世的庸醫,誤以為是陰虛火旺,而使用清涼滋潤的藥物。他們的醫書堆積如山,他們的病人接踵而至,導致歷代以來因失血而死的人,都死於他們的錯誤治療。由此造成的痛苦,難以用言語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