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瀛

《仁齋直指方論》~ 卷之三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3)

1. 附:諸賢論

《病機機要》曰:治風須分在臟、在腑、在經之異。云風本為熱,熱勝則風動,宜以靜勝其燥,是養血也。治須少汗,亦宜少下。多汗則虛其衛,多下則損其營,宜治在經,雖有汗、下之戒,而有中臟、中腑之分。中腑者,多著四肢,有表證而脈浮,惡風,拘急不仁。中臟者,多滯九竅,唇緩失音,耳聾,鼻塞,目瞀,大便結閉。

白話文:

《病機機要》上說:治療風證,必須分清在臟、在腑、在經的不同。風本為熱,熱勝則風動,宜以靜勝燥,也就是養血。治療宜少汗,也宜少下。多汗則虛其衛,多下則損其營,宜治在經,雖然有汗、下之戒,但又有中臟、中腑之分。中腑者,多著四肢,有表證而脈浮,惡風,拘急不仁。中臟者,多滯九竅,脣緩失音,耳聾,鼻塞,目瞀,大便結閉。

中腑者宜汗之,中臟者宜下之,表裡已和宜治之在經,當以大藥養之。

白話文:

內臟有病的應該讓它出汗,內臟部分有病的應該讓它瀉下,表裡已調和的病情,應該按經絡治療,此時應以大藥來滋養身體。

《發明》云:中血脈則口眼喎斜,中腑則肢節廢,中臟則性命危,治各不同。中血脈,外有六經之形證,則從小續命加減;中腑,內有便溺之阻隔,宜三化湯等通利之;外無六經之形證,內無便溺之阻隔,宜養血通氣,大秦艽湯羌活愈風湯主之。

白話文:

《發明》一書中寫道:中血脈,則嘴脣和眼睛歪斜;中毒腑,則四肢關節勞累;中毒臟,則生命垂危,治療方法各不相同。中血脈,在外有六經的形證,用小續命的方藥加加減減治療;中毒腑,在內有通暢排便的阻礙,用三化湯之類的藥方通利它;在外沒有六經的形證,在內沒有通暢排便的阻礙,用養血通氣的方法治療,大秦艽湯、羌活愈風湯是主治藥方。

劉宗厚曰:按此分在表、在裡、在經之三證,立汗、下、調養之三法,可謂開後世之盲聾。但所用諸方,學者宜詳審之。

白話文:

劉宗厚說:依據將病症分在表、裡、經這三個證狀,建立出用藥發汗、用藥瀉下、調養身體的這三個方法,可以說是開了後世眼盲耳聾之人的眼界。但是,在使用各種方劑時,有志於學習者應該仔細研究。

河間曰:風病多因熱甚,俗云風者,言末而忘其本也。所以中風有癱瘓者,非謂肝木之風實,甚而猝中之也,亦非外中於風,良由將息失宜而心火暴甚,腎水虛衰,不能制之,則陰虛陽實,而熱氣怫鬱,心神昏冒,筋骨不用而猝倒無知也。多因喜、怒、悲、憂、恐五志過極,而猝中者,皆為熱甚故也。

白話文:

河間先生說:風病大多是因熱氣太盛體造成的,俗話所說的「風」,是指末梢,卻忘記了其根本。所以中風而癱瘓的,並不是指肝木之風成實體,突然中風了;也不是因為被外在的風邪所中,而實在是因為保養失宜,導致心火暴烈,腎水虛弱衰弱,不能制約心火,那麼陰虛陽實,就會導致熱氣鬱結,心神昏亂,筋骨不聽使喚,而突然倒下失去意識。大多是由於喜、怒、悲、憂、恐五志過於極端,而突然中風的,都是由於熱氣太盛的緣故。

若微,則但僵仆,氣血流通,筋脈不攣。緩者,發過如故,或熱氣大盛,鬱滯不通,陰氣暴絕,陽氣後竭而死。

痰涎者,由熱甚則水化制火而生。

偏枯者,由經絡一側得通,痞者痹而癱瘓也。

白話文:

翻譯:

輕微的(中風),只是昏厥倒下,氣血通暢,筋脈不拘攣。嚴重的(中風),病情發作後仍如故,或者熱氣大盛,鬱滯不通,陰氣突然斷絕,陽氣逐漸衰竭而死亡。

痰涎是由於熱氣過盛,水變化為液體以制約火氣而產生。

偏枯是由於經絡一側暢通,另一側被阻塞而癱瘓。

口筋噤急者,由風熱太甚,以勝水濕。又津液滯於胸膈,以為痰涎,則筋太燥,然燥金主於收斂,勁切故也。或筋反緩者,乃燥之甚,血液衰少也。諸筋攣易愈,諸筋痿難復,以見燥之微甚也。

白話文:

口筋僵硬不能張開,是因風熱太過,勝過水濕。津液阻塞在胸膈之間,形成痰涎,那麼筋就太乾燥,而乾燥的金主收斂,勁縮所以不能張開。如果筋反而鬆弛,是乾燥過度,血液衰少所致。諸筋攣縮容易痊癒,諸筋痿弱難以恢復,說明乾燥的程度有輕有重。

丹溪云:案《內經》以下,皆謂外中風邪,然地有南北之殊,不可一概而論。往劉守真作將息失宜,水不能制火,極是。由今而言之,西北二方,亦有真為風所中者,但極少爾。東南之人,多是濕土生痰,痰生熱,熱生風也。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風之傷人在肺臟為多。許學士謂:氣中者,亦有七情所傷。

白話文:

丹溪說:從《內經》以下,都說外感風邪。但是,各地有南北之分,不能一概而論。往昔劉守真說:將息失宜,水不能制火,很對。從現在來說,西北兩地,也有真正被風邪侵襲的人,但很少。東南地區的人,多是濕土生痰,痰生熱,熱生風。邪氣侵犯的地方,其氣必定虛弱。風邪侵犯人的肺臟最多。許學士說:因氣而生病的人,也有七情所傷。

脈微而數,或浮而緊、緩而遲必也。脈遲浮可治,大數而極者死。若果外中者,則東垣所謂中血脈、中腑、中臟之理。其於四肢不舉,亦有與痿相類者,當細分之。《局方》風、痿同治,大謬,《發揮》甚詳。子和用三法,如的系邪氣猝中、痰盛實熱者可用,否則不可。

白話文:

脈搏微弱而頻數,或者浮而且緊,或者緩慢而遲滯,一定是中風了。脈遲緩而浮的還可以治療,脈搏數大而極盛的就會死亡。如果真是傷到五臟六腑,那就是東垣所謂的「中血脈」、「中腑」、「中臟」的道理了。在四肢不能舉動方面,也有些與痿症相類似的症狀,應該仔細分辨。局方把風症、痿症同治,是大錯特錯的,發揮篇講得很詳細。子和用這三種方法,只能用在邪氣猝中、痰盛實熱的病人身上,否則不能用。

河間曰:中風之人,不宜用龍、麝、犀朱,譬之提鈴巡於街,使盜者伏而不出,益使邪入於骨髓,如油入而莫能出也,此之類焉。若痰潮不省,昏憒不知事,宜用藥下其痰涎。故風者,乃百病之長,雖審經意,故莫不有疑者也。籲!醫之不明運氣造化地理病機之微,而欲行通變之法者,難矣哉!

白話文:

河間說:中風之人,不宜使用龍骨、麝香、犀角、硃砂等藥物,就像在街道上提鈴巡邏,只能使盜賊躲藏不出,反而使邪氣侵入骨髓,就像油進去了卻出不來一樣。治療痰多昏迷,神志不清的患者,應該用藥物來清除痰液。因此,中風是各種疾病之首,即使是精通醫理的人也都會有疑惑。唉!醫者如果不明白運氣、造化、地理和病機的奧妙,想要應用通變之法,那可就太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