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瀠

《身經通考》~ 通考後序

回本書目錄

通考後序

1. 通考後序

桐溪仲弘道開一父謹撰

方有二義,自夫子以立達為仁之方,則方為仁術,醫者遂以七方、十八劑之類,為醫之所自始;又矩所以為方,則方為定格,醫者又以君、臣、佐、使之道為醫之所自終。而不知方者,為醫之始終,而所以為方者,則非倚此為始終也。《易》之《繫辭》曰:「惟神無方,而易無體」。

又,《廣八卦》:「乾日為圓,不日為方」。醫也者,易之道也。准陰陽,酌剛柔,權衡乎水火燥濕,調劑乎消息盈虛,無一非易義也。故易書為伏羲、文王、周公、孔子之所作,醫書為神農、黃帝、歧伯之所成。明易者,止京焦程朱諸子;明醫者,止秦華劉李諸家。醫事不與易等,若欲執方以求醫,是猶□畫以求易也。

余不諳醫而嘗□易,李禹門先生則習易而又諳醫者也。明易醫通闡悉,甚至今《身經通考》一書,其為「答、問、圖、脈」諸說,莫不以一身之理,合全易之理。苟能按經切脈,照病施方,則分門別類之書,可以不載,而又何方選之有?而余則終以為道路間關,窮鄉僻邑,若論經論脈,而不論宣通補泄,是猶言變言動、而不言承乘比應也。易乎醫乎,均有未盡。

因於《局方》之外,蒐集異人所授,或即《局方》之中,留集祖方所傳,門類不必其備,藥品不必其多,精選若干方,余為匯而參之為一卷,以為一時□□之是□非□一時□故則仍俟之。按脈測病,按病立方,而未可倚乎紙上之規格也。若曰仁術所關,矩不可踰,則盈梁充棟之書,其方現在。

誠能神而明之、變而通之,庶幾神家、黃帝、歧伯之書,與伏羲、文王、周公、孔子之書,相為表裡也。

夫康熙歲次壬子正月穀旦書

仲弘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