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銳

《雞峰普濟方》~ 卷第七 (23)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七 (23)

1. 杏子湯

杏仁乾薑細辛甘草(各半兩)、五味子、桂(各三錢去皮)

白話文:

  • 杏仁:半兩

  • 乾薑:半兩

  • 細辛:半兩

  • 甘草:半兩

  • 五味子:三錢,去皮

  • 桂枝:三錢,去皮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棗一個,煎至一盞,去滓溫服。痰多濁涕者,加半夏半兩。

白話文:

外敷的藥物粗糙偏重,每服五錢,加水二杯,加一個紅棗,煎煮到只剩一杯,去渣滓,溫熱喝下。如果痰多帶濁涕,再加半夏半兩。

2. 鍾乳丸

鍾乳(一兩,銀石器內甘水煮一伏時,研一伏時) 紫菀 桂 款冬花 黃耆(各半兩) 桑白皮(一分)

白話文:

鍾乳石(一兩,用銀石器內裝甘水煮一夏天的時間,再研磨一夏天的時間) 紫菀 桂花 款冬花 黃耆(各半兩) 桑白皮(一分)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食前。

3. 天門冬湯

天門冬(半兩) 知母 紫菀(各一兩) 桑白皮 五味子 桔梗(各半兩)

白話文:

  • 天門冬(半兩):甘,微苦,寒。歸肺、胃經。具有滋陰潤燥、清熱生津、養胃生津、清肺定喘的作用。

  • 知母(一兩):苦,微寒。歸肺、胃、腎經。具有滋陰降火、生津止渴、清熱解毒、化痰止咳的作用。

  • 紫菀(一兩):甘,微苦,溫。歸肺、腎經。具有潤肺止咳、化痰平喘、活血化瘀的作用。

  • 桑白皮(半兩):甘,寒。歸肺、肝經。具有清肺止咳、化痰平喘、清熱涼血的作用。

  • 五味子(半兩):酸,甘,微溫。歸肺、腎、心經。具有益氣生津、補腎固精、收斂固澀的作用。

  • 桔梗(半兩):辛,微苦,溫。歸肺、胃經。具有宣肺止咳、祛痰平喘、利咽消腫的作用。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有血者加阿膠半兩,大便澀而喘者加葶藶半兩。

白話文:

上等的藥,每次服用五錢,加水二碗,煎至一碗,去除藥渣後溫熱服用。有出血症狀的,加入阿膠半兩;大便乾燥而喘息的,加入葶藶半兩。

4. 附子細辛湯

平養肺氣

人參(一兩) 附子 細辛(各半兩) 菖蒲(一兩) 五味子(二兩) 甘草(二分)

白話文:

人參(6克) 附子、細辛(各3克) 菖蒲(6克) 五味子(12克) 甘草(1.2克)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5. 射干湯

若肝咳惡風脈浮宜此射干湯,惡寒脈弦緊宜五味子煎,惡熱目赤脈頭眩宜百部丸。(五味子百部丸方並在後)

白話文:

  • 如果肝臟咳嗽並且怕風,脈搏浮動,宜用此射干湯。

  • 如果怕冷,脈搏細而緊,宜用五味子煎。

  • 如果怕熱,眼睛發紅,脈搏頭暈,宜用百部丸。 ( 五味子煎和百部丸的藥方在後面)

射干 麻黃(各半兩) 五味子 半夏(各一兩) 款冬花(二兩) 甘草(半兩)

白話文:

射干、麻黃(各30克)、五味子、半夏(各60克)、款冬花(120克)、甘草(30克)

上為細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生薑三片,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6. 麻黃厚朴湯

若脾咳惡風,脈浮緩,宜麻黃厚朴湯。口中如含霜雪,中脘陰陰冷,惡寒,脈緊弱,宜溫中丸。大便堅,從腹上至頭頸發熱,宜茯苓丸。(溫中丸方在後)

白話文:

  1. 脾咳怕風邪,脈象浮緩,宜用麻黃厚朴湯。

  2. 口中像含著霜雪,中腹部陰冷,怕冷,脈象緊弱,宜用溫中丸。

  3. 大便乾燥,從腹部到頭頸都發熱,宜用茯苓丸。(溫中丸的藥方在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