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杖仙

《吳氏醫方彙編》~ 第四冊 (1)

回本書目錄

第四冊 (1)

1. 淋洗

夫人之氣血,喜暖而惡寒。又謂遇寒則結,遇熱則散。況瘡乃肌肉破綻之病,若不御風寒,最為易襲。凡著瘡時,冬要柴火逼盡余寒,夏宜明窗淨几,亦庶幾外風不入後,乃可以揭膏。先以淨水洗去舊藥,隨用藥湯淋洗瘡上,併入孔內,輕手捺淨,庶敗腐宿膿隨湯而出,再以軟絹重重疊之,勿令太乾,帶湯覆於瘡上,輕手旋按,片時帛溫,再換。如此數次,使氣血疏通,瘀滯易散,延蔓易收,腐肉易脫,疼痛易減。

此手上之要法,大瘡不可缺也。

2. 針法

鑱針、砭石,出自《內經》,則刀針之制,由來尚矣。而世人迎合病情,謂膿不必針,俟其自潰,往往致毒氣內攻,虧損氣血。輕症變重,重症變險,良可悲也。不知膿硬無膿、其根深固者,用針點入寸許,以瀉其毒,其症自輕。或陽毒膿成,用針開瀉,免生他患。

或皮厚口小,膿出不快,非針開通何以能瀉郁毒?或瘍氣黑陷,因而外疔不化,非去惡肉何以能生新肌?丹毒片片似云,非瀉惡血何以能收其散漫?可見毒遂刀解,膿由針透,安得謂之無功乎!然亦有毒深針淺,惡氣不瀉,以致血敗;毒淺針深,誤傷良肉,以致腐爛者,乃粗工之咎,豈刀針之禍與!至若氣癭,腫而棉軟不痛者;血瘤,腫而內成痞癗,以及頑毒久聚、皮膚有紫紅絲纏繞者,誤用刀針,其危立待,當為深戒耳!

以竹熰成此式,寬五分,長六寸余,銼磨托滑方妥。其次,用白銅者,去其非稜。將舌壓住,以便整理咽喉。

用單紅貼一個,以戥杆捲成此式,兩頭剪齊,入喉吹藥,勝如金竹蘆等筒。

以銀絲為之,長三四寸,如大針粗,兩頭俱焊以疙瘩,一如鳳仙子大,一如葵花子大,入瘡內即知深淺,以便入藥。

用棉紙剪豎條,大小隨症,捻作細繩。孔內串一棉線亦捻為繩,黏藥入於瘍內,留線於外,易藥以便取出。

此針以馬銜鐵中加熟鋼三頁打成,寬如韭葉,尖頭兩刃,柄長三寸,不宜太薄。

此鉤用挑線針,或按鑱針,以燈火燒紅,灣一小鉤,鼻中串棉線一條,捻作疙瘩,取其攝之得力。

此針亦著覓針打成之法。頭似馬蹄,柄拿其灣式,刃常向內迴轉,則不妨良肉矣。須得二把,以便循環,恐毒甚而不利耳。

此鑷即頭號眉鑷,口內銼橫紋數道,鉗取敗物、腐爛之物,則不能脫滑而還矣。

此針照覓針打法,形似月牙,針頭長五分,中寬二分,其柄長二寸五六分,不宜太薄。

此針以三四成金打成。此式長四五寸余,按三回九轉之式,以便補瀉。如用好金,軟而易曲,則不適用。

頭若芒大麥相似,柄長六寸余。其柄上圓下方,入喉方妥。

此針以銀為之,池作三稜,不過一分寬,上下一樣粗。惟針頭磨為利鋒開瘍,取其不覓針;頂要圓形如棗核,燒紅烙疔,取其不能深入而傷良肉。

用竹筒一段,長二寸五六分,如建蓮子粗,刮去皮,兩頭打一小箍。上口內以臥刀鏇之,與箍外口相近,以便去藥;下口用生絹一塊,以立扁圈撐住,如張羅同意,上藥方能均勻。

此式以青銅打成,堅而無鏽,塞砑升胎,方能密固。

長三寸余,一頭圓勺如豌豆大,一頭腰子形如蓮實大。

以骨角為之。切銼此式,攤敷軟膏,方能如意。

膏藥要攤圓合均勻。以熟銅打作此式,長五六寸許,攤膏方能如法。

自大寒起初氣。

初氣風木,大寒

二氣君火,春分

三氣相火,司天,小滿

四氣濕土,大暑

五氣燥金,秋分

六氣寒水,在泉,小雪

3. 瘡久成漏

骨碎補丸

骨碎補,故紙,熟地當歸續斷石楠葉黃耆石斛,牛膝,杜仲萆薢,(以上各二兩)附子(一兩,炮),白芍川芎,菟絲,沙參羌活防風獨活天麻(各兩半)

此方與大僂方相表裡,前桂枝拾遺,後有木瓜、菟絲子、白朮。上為末,煉蜜丸,空心鹽湯下。

神應膏

宋褚防禦治理宗久漏瘡,諸方不效,獨此膏愈之。如腸毒、胃毒,為丸,服之神效。

當歸(一兩一錢),赤芍大黃(各兩半),杭芷,官桂(一兩),元參(一兩三錢),川續斷(一兩二錢),莪朮(一兩),生地(一兩二錢)

上九味細銼,用真香油二斤浸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入鍋內,以文武火煎令黑色,濾去渣。如熱天,用黃丹二十兩;冷天十五兩,緩緩下丹,不住手攪,試水中為度。不可令婦女雞犬見。如漏有孔者,以膏送入孔內,以膏攤貼之。

烏金散

貼惡瘡、惡肉、疳瘻。

橡斗二個,一實黃丹,一實白礬末相合定,用黑俏麻皮纏了火內燒,研細,加麝少許。洗淨瘡,貼之。

取朽骨法

治瘡久,內生腐肉。

烏骨雞上段脛骨,用黃丹實之,鹽泥固濟,火煅通紅取出,置土地上去火毒,去泥用骨,研細末,飯丸粟米大,以紙送入竅內,更用膏貼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