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沈括

《蘇沈良方》~ 卷第九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九 (1)

1. 治癰瘡瘍久不合

僕嘗讀《本草》,露蜂房蛇蛻反,亂髮,各燒灰,每味取一錢匕,酒調服,治瘡久不合神驗,僕屢試之。燒灰略存性,治癰疽,忍冬嫩苗一握,葉尖圓莖生,莖葉皆有毛,生田野籬落,處處有之,兩葉對生。春夏新葉梢尖,而色嫩綠柔薄,秋冬即堅厚,色深而圓,得霜則葉卷而色紫,經冬不凋。

白話文:

我曾讀過《本草》,露蜂房、蛇蛻反、亂髮,各燒成灰,每味取一錢匕,以酒調和服用,治療瘡瘍久不癒合,非常神效,我多次試過驗證。燒灰略微保留其藥性,治療癰疽,忍冬嫩苗一握,葉尖圓莖生,莖葉皆有毛,生長在田野籬笆附近,到處都有,兩葉對生。春夏之際,新葉梢尖,顏色嫩綠柔薄,秋冬即堅厚,顏色深沉而圓,經過霜凍後,葉子捲縮,顏色變紫,整個冬天都不凋謝。

四月開花,極芬,香聞數步,初開色白,數日則變黃。每黃白相間,故一名金銀花。花開曳蕊數莖如絲,故一名老翁須,一名金釵股。冬間葉圓厚,似薜荔枝,一名大薜荔,可移根庭檻間,以備急。花氣可愛,似茉莉、瑞香、甘草。(生用半兩)

白話文:

四月份開花,開花時非常香,花香在數步外就能聞到,剛開始花是白色,幾天後就變成黃色。花開的時候,絲狀花蕊多數數莖從花朵伸出,所以有個名字叫老翁須,另一個名字叫金釵股。冬天葉子圓形肥厚,像薜荔的葉子,所以又叫大薜荔,可以移植到庭院和窗臺之間,以備不時之需。花香宜人,跟茉莉、瑞香、甘草的香味一樣。(生用半兩)

上忍冬爛研,同甘草,入酒一斤半,沙瓶中,塞口煮兩食頃,溫服。予在江西,有醫僧鑑清,善治發背疽,得其方,用老翁須,予頗神秘之。後十年過金陵,聞醫王琪亦善治瘍,其方用水楊藤,求得觀之,乃老翁須也。又數年,友人王子淵曰,言得神方,嘗活數人,方用大薜荔。

白話文:

把忍冬草搗碎,和甘草一起放入一斤半的酒中,用沙鍋將瓶口塞住,煮兩個多小時,溫服。我在江西時,有個醫僧叫鑑清,他善於治療發背疽,我從他那裡得到了這個偏方,用老翁鬚草。我覺得很神奇。十年後,我經過金陵,聽說醫王琪也擅長治療瘡瘍,他的偏方是用水楊藤,我請求看一看,原來就是老翁鬚草。又過了幾年,我的朋友王子淵說,他得到了一個神方,曾救活了幾個人,這個偏方是用大薜荔。

又過歷陽,杜醫者治瘍,常以二萬錢活一人,用千金藤。過宣州寧國尉王子駁,傳一方,用金銀花。海州士人劉純臣,傳一方,用金釵股,此數君皆自神其術。求其草視之,蓋一物也。予以《本草》考之,乃忍冬也。古人但為補藥,未嘗治疽。其用甘草煮飲之法,制方皆同。

白話文:

我經過歷陽時,那裡的醫生杜某治療瘡瘍,常常花費兩萬錢醫治一個人,所用的藥是千金藤。經過宣州的寧國時,太尉王某的兒子把一個方子傳給我,方子中用的藥叫金銀花。海州的讀書人劉純臣,也把一個方子傳給我,方子中用的藥叫金釵股。這幾個人都很注重自身醫術的隱私。我到處求藥並查看了這些藥,發現它們其實都是一味藥。我查閱了《本草》,發現這些藥都是忍冬。古代的人只把忍冬用作補藥,沒有用它治療瘡瘍的記載。但這些藥方中把忍冬和甘草一起煮後服用,治療瘡瘍的方法都是一樣的。

若倉卒求不獲,只用干葉為散,每服三方寸匕,甘草方寸匕,酒煮服之亦可,然不及生者。

2. 小還丹

治背疽癰癤,一切膿腫。

膩粉,水銀,硫黃(各一分同研),大巴豆肉(十四個)

白話文:

  • 膩粉:一種由珍珠、滑石粉、鉛粉等混合製成的化妝品。

  • 水銀:一種有毒的重金屬元素。

  • 硫黃:一種黃色的固體元素。

  • 大巴豆肉:一種具有瀉下作用的中藥材。

將膩粉、水銀、硫黃各取一分,研磨成細粉。

再加入十四個大巴豆的果肉,一同研磨成細粉。

上將巴豆單覆排銚底,以三物按上巴豆令平,以甕器盞蓋之,四面濕紙,勿令氣泄,炭火四面緩緩燒,時於冷水中蘸銚底。少時又燒頻蘸為善,其盞上底內,滴水一點如大豆,干則再滴,以三滴乾為度。候冷,研陳米飲,丸作二十三丸,每服一丸,熟水吞下,疏下惡物,以白粥補之。

白話文:

取上等的巴豆單獨覆蓋在瓷製藥罐底部,用三樣事物按壓巴豆使之平整,再用陶製茶杯的蓋子蓋上,四面用濕紙圍好,不要讓藥氣洩漏出來,四面用炭火慢慢烤著,時不時地將藥罐底部蘸一下冷水。過一會兒又烤一會兒再蘸一下冷水,這樣反覆進行很好,茶杯蓋子的內底部,一滴水滴在上面,大小像黃豆一樣,水滴幹了就再滴,以滴上三滴水滴乾為度。等冷卻後,研磨成陳米湯,做成二十三粒藥丸,每次服用一粒,用溫水吞下,將體內有害物質排出,然後用白粥來滋補身體。

予族父藏此方,未易與人,吳中人往往知此藥,莫能得真方。一丸活一人,曾無死者,才取下,即時不痛,其瘡亦干。

白話文:

我的族父珍藏著這個藥方,不肯輕易告訴給別人。吳中的人常常知道這個藥,但沒有人能得到真正的藥方。一丸藥能救活一個人,從來沒有人因此死亡。只要吃了藥,立刻不痛,瘡口也會乾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