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沈括

《蘇沈良方》~ 卷第一 (7)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 (7)

1. 論稷米

稷,乃今之穄也。齊晉之人,謂稷皆曰祭,是其土音,無他義也。《本草注》云,又名糜子。糜子乃黍屬。詩云:維秬維秠。維糜維芑,秬秠糜芑皆黍屬。以色為別,丹黍謂之糜,糜音門。今河西人用糜字,(音縻)。

白話文:

稷,就是現在的大米。齊國和晉國的人,都把稷叫做祭,這是他們的地方口音,沒有其他意思。《本草注》中說,稷又名糜子。糜子是黍類。詩經中說:「有黏黍和秔黍。有糜子與莠草,秬秠糜芑都是黍類。用顏色區分,紅色的黍叫糜,糜的發音是「門」。現在河西地區的人使用「糜」字,發音為「靡」。

2. 論苦躭

苦躭,即本草酸漿也。《新集本草》,又重出苦躭一條:河西番界中,酸漿有盈丈者。

白話文:

苦躭就是本草中的酸漿。在《新集本草》一書中,又記載了一條關於苦躭的內容:河西走廊一帶的蕃人地區有酸漿,高度可達一丈。

3. 論蘇合香

今之蘇合香,如堅木赤色。又有蘇合油,如𥻿膠,今多用之為蘇合香。按《劉夢得傳信方》,用蘇合香多薄葉,子如金色,按之則少,放之則起,良久不定,如蟲動,氣烈者佳也。如此則全非今所用者,更當精考之。

白話文:

現在的蘇合香,像堅硬的木頭一樣呈紅色。另外有一種蘇合油,像膠水一樣,現在大多用它來代替蘇合香。《劉夢得傳信方》中記載,蘇合香多為薄葉,子如金色,按壓它則會變少,放開後又會起來,長時間後才穩定下來,像蟲子在動一樣,氣味濃烈的為佳品。這樣一看,現在所用的蘇合香完全不是同一種了,更應該仔細考證。

4. 論薰陸香

薰陸,即乳香也,本名薰陸。以其滴下如乳頭者,謂之乳頭香。熔塌在地上者,謂之塌香。如蠟茶之有滴乳白乳之品,豈可各是一物。

白話文:

薰陸,就是乳香,它的原名稱為薰陸。因為它滴而下就像乳頭,所以又稱它為乳頭香。熔化而攤在地上凝固後,就是塌香。就像蠟茶有滴乳白乳的品類,難道說乳頭香和塌香是不同的東西嗎?

5. 論山豆根

山豆根極苦。《本草》言味甘者,大誤也。

6. 論青蒿

蒿之類至多,如青蒿一類。自有兩種,有黃色者,有青色者,《本草》謂之青蒿,亦恐有別也。陝西綏銀之間,有青蒿叢,或間有一兩株,迥然青色,土人謂之香蒿。莖葉與常蒿悉同,但常蒿色綠。而此蒿色青翠,一如松檜之色。至深秋,余蒿並黃,此蒿尤青,氣頗芬芳。恐古人所用,以此為勝。

白話文:

像艾草這類植物很多,比如青蒿。它本身有兩種,一種是黃色的,一種是青色的。《本草綱目》中稱之為青蒿,恐怕也有區別。陝西綏銀一帶,有一片青蒿叢林,偶爾會有一兩株青蒿,顏色明顯是青色的,當地人稱之為香蒿。香蒿的莖葉與普通的艾草完全相同,但普通艾草的顏色是綠色的。而香蒿的顏色青翠,就像松樹和柏樹的顏色一樣。到了深秋時節,其他艾草都變黃了,只有香蒿依然青翠,而且香氣濃鬱。恐怕古人所用的就是這種艾草。

7. 論文蛤海蛤魁蛤

文蛤即吳人所食花蛤也。魁蛤即車螯也。海蛤今不識,其生時,但海岸泥沙中得之。大者如棋子,細者如油麻粒,或黃或赤相雜,蓋非一類。乃諸蛤之房,為海水礲礪光瑩,都非舊質。蛤之屬其類至多,房之堅久瑩潔者皆可用。不必指一物,故通謂之海蛤耳。

白話文:

蛤蜊指的是吳地人愛吃的花蛤。魁蛤就是車螯。海蛤現在已經無法確認為何物了。海蛤在自然生長的時候,都是在海岸的泥沙之中取得。大顆的像圍棋棋子一樣大,小顆的像油麻粒一樣小。有黃色的,有紅色的,參差不齊,似乎不止一種。其實都是各種蛤蜊的殼,被海水研磨得閃閃發光,完全不像是原來的材質了。蛤蜊の種類非常多,殼堅硬、持久,潔淨光滑的都可以用來入藥。不必拘泥於某一種,所以通常都統稱為海蛤。

8. 論漏蘆

今方家所用漏蘆,乃飛廉也。飛廉一名漏蘆,苗似苦芙,根似牛蒡,綿頭者是也,採時用根。今閩中所用漏蘆,莖如油麻,高六七寸。秋深枯黑如漆,時用苗。《本草》自有一條,正謂之漏蘆。

白話文:

現在醫家使用的漏蘆,其實是飛廉。飛廉別名漏蘆,它的幼苗像苦芙蓉,根部像牛蒡,絮結粗糙的纔是漏蘆,採摘時要用根部。現在福建中部的漏蘆,莖部像芝麻,高六七寸。秋天深了,枯萎後變成黑色像漆一樣,這時使用它的幼苗。《本草》中有一條獨立的記載,正是指的漏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