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六十二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六十二 (2)

1. 治瘭疽諸方

凡瘭疽者。肉中忽生點子如豆粒。小者如米粟。劇者如梅李。或赤黑青白不定。一種其狀有根。不浮腫。痛瘮應根。深至肌少分。使四面悉腫。疱點紫黑色。能爛壞筋骨也。南方名為榻著毒。厚肉處即割去之。亦燒鐵烙卻。或令焦如炭。亦灸百壯。飲葵根汁。及藍青汁。若犀角汁。

白話文:

凡是得瘭疽的人,肉中突然長出如豆粒大的小紅點。小的像小米粒,嚴重的像李子和梅子。顏色不定,或紅、黑、青、白。一種瘭疽的形狀有根,不浮腫。疼痛感應到根部。深入到肌肉淺層,使四周都腫脹。腫泡呈現紫黑色,能腐蝕筋骨。南方稱之為榻著毒。長在肥厚部位的,就切除它。也可以用燒紅的鐵烙燙。或者將它灼燒成焦炭。還可以用艾灸百次。服用葵根汁、藍青汁或犀角汁。

升麻汁。竹瀝。及黃龍湯。諸單方療。折其熱爾。其病亦喜著指。故與代指相似。人不識之。呼作代指。不急療之。亦遂脈上入臟殺人。西方人得之。皆截去指。疽發初。指頭先作點。後如腫赤黑。疼痛入心是也。後有惡肉。病者身上。忽有肉如豆粒突出。便長。推出如牛馬乳

白話文:

升麻汁、竹瀝和黃龍湯等單方療法,可以減緩熱症。這種疾病的症狀容易出現在手指上,因此與「代指」相似。許多人不認識這種疾病,稱之為「代指」。如果不緊急治療,就會沿著脈絡進入內臟,危及生命。西方人得了這種疾病,通常會截去手指。疽病發作初期,手指尖會先出現一個小點,之後腫脹發紅發黑,疼痛會深入心臟。後期會出現惡肉,病人的身上會突然長出像豆粒一樣突出的肉塊,然後迅速增大,長得像牛馬的乳房一樣。

上如雞冠狀。不療自長出。不入痛癢。此春冬時受惡風。入肌脈中久。變成此疾。療之。宜服漏蘆湯。外燒烙。日日為之。令焦盡。兼以膏敷之。積日乃瘥。

白話文:

像雞冠一樣。不治療它也會自己長出來。不痛不癢。這是春天冬天的時候受了惡風。進入肌膚經脈中久了。變成這種病。治療它。應該服用漏蘆湯。外面用火烙它。每天都做。讓它燒焦了。再外加藥膏敷。累積幾天就會好了。

治瘭疽。皮肉中忽生點子如麻豆。或大如桃李。腫痛不可忍。射干散方。

射干(一兩),川升麻(一兩),枳實(一兩麩炒微黃),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麝香(一分細研),前胡(一兩半去蘆頭),犀角屑(三分),羚羊角屑(三分),甘草(一兩半銼)

白話文:

材料:

  • 射干:1 兩
  • 川升麻:1 兩
  • 枳實:1 兩(麩炒至微黃)
  • 川大黃:1 兩(切碎,微炒)
  • 麝香:0.1 兩(研磨成細粉)
  • 前胡:1.5 兩(去除蘆頭)
  • 犀角屑:0.3 兩
  • 羚羊角屑:0.3 兩
  • 甘草:1.5 兩(切碎)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入麝香令勻。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瘭疽。疼痛徹心。四肢壯熱。漏蘆散方。

漏蘆(一兩),白蘞(一兩),黃芩(一兩),麻黃(一兩去根節),枳實(一兩麩炒微黃),川升麻(一兩),赤芍藥(一兩),甘草(一兩炙微赤銼),川大黃(一兩半銼碎微炒)

白話文:

  • 漏蘆:1 兩
  • 白蘞:1 兩
  • 黃芩:1 兩
  • 麻黃:1 兩(去除根節)
  • 枳實:1 兩(麩炒至微黃)
  • 川升麻:1 兩
  • 赤芍藥:1 兩
  • 甘草:1 兩(炙至微赤,並切碎)
  • 川大黃:1.5 兩(切碎,微炒)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瘭疽。毒氣不散。皮肉黯黑。疼痛不可忍。枳實散方。

枳實(一兩麩炒微黃),射干(一兩),川升麻(一兩),生乾地黃(一兩),犀角屑(一兩),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前胡(一兩半去蘆頭),麝香(一分細研)

白話文:

枳實(一兩,麩炒至微黃),射干(一兩),川升麻(一兩),生乾地黃(一兩),犀角屑(一兩),川大黃(一兩,切碎炒至微黃),前胡(一兩半,去掉蘆頭),麝香(一分,研磨細緻)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入麝香令勻。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瘭疽。消毒止痛。丹砂膏方。

丹砂(一兩細研),犀角屑(二兩),射干(三兩),生乾地黃〔一(十)兩〕,川大黃(二兩),芎藭〔三(五)兩〕,川升麻(三兩),前胡(三兩去蘆頭),沉香(三兩),黃芩(三兩),麝香(半兩細研),木香(一兩)

白話文:

丹砂(一兩,磨成細粉) 犀牛角粉(二兩) 射干(三兩) 生地黃(十兩,生曬) 大黃(二兩) 紅花(五兩) 川升麻(三兩) 前胡(三兩,去掉蘆頭) 沉香(三兩) 黃芩(三兩) 麝香(半兩,磨成細粉) 木香(一兩)

上件藥。細銼。以醋半升。拌令濕。經一縮。以豬脂二升。微火煎。候大黃赤色。綿濾去滓。後入丹砂麝香末。攪令勻。收瓷盒中。不計時候。以溫水調下半匙。

白話文:

上述藥物研磨成細粉。加入半升醋攪拌均勻,放置一段時間。再加入二升豬油,用小火煎煮,直到大黃變成赤色。用棉布過濾去除渣滓。最後加入丹砂和麝香粉末,攪拌均勻。裝入瓷盒保存。服用時不限時間,用溫水稀釋半匙服用。

治瘭疽。散毒氣。麝香摩膏方。

麝香(半兩細研),莽草(一兩),川升麻(三兩),寒水石(二兩),黃芩(二兩),羚羊角屑(三兩),射干(三兩)丹砂(一兩細研),芎藭(二兩),川大黃〔二(三)兩〕,雞舌香(二兩),生地黃汁(二升),羊脂(一斤),木香〔一(二)兩〕

白話文:

麝香(半兩研成細粉) 莽草(一兩) 川升麻(三兩) 寒水石(二兩) 黃芩(二兩) 羚羊角碎屑(三兩) 射干(三兩) 丹砂(一兩研成細粉) 芎藭(二兩) 川大黃(二兩到三兩) 雞舌香(二兩) 生地黃汁(兩升) 羊脂(一斤) 木香(一兩到兩兩)

上件藥。細銼。以豬脂二斤。入生地黃汁。羊脂諸藥。煎候黃芩黑色。綿濾去滓。入麝香丹砂末。攪令勻。收瓷盒中。頻頻以摩瘡上。

白話文:

上述藥物,研磨成細末。用豬油兩斤,加入生地黃汁及羊脂等藥材,煎熬直到黃芩煎成黑色。用棉花過濾去除渣滓。加入麝香、丹砂粉末,攪拌均勻。收納在瓷盒中。經常取用塗抹在瘡口上。

治瘡疽。浸淫廣大。焮赤黑爛成瘡。甘草膏方。

甘草(二兩生用),川大黃(一兩),胡粉(一兩細研),羊髓(二兩),豬脂(二合)

白話文:

甘草(生用,二兩),川大黃(一兩),胡粉(一兩,細研),羊骨髓(二兩),豬油(二合)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鐺中。與脂髓同煎三五沸。膏成。下胡粉。攪令勻。收瓷盒中。每用。可瘡塗之。

治瘭疽浸淫。欲作未成。如桃核。或如雞子。赤腫焮熱。宜拓甘草湯方。

甘草(一兩),黃芩(一兩),川大黃(一兩),黃連(一兩),當歸(一兩),川芒硝〔三(二)兩〕

白話文:

甘草:1 兩 黃芩:1 兩 川大黃:1 兩 黃連:1 兩 當歸:1 兩 川芒硝:2 兩

上件藥。細銼。以水六升。煮至三升。去滓。還鐺中。納芒硝令小沸。將帛於藥汁中浸。以拓腫上。數用之效。

治瘭疽。十指頭焮赤癢。豬蹄湯漬之方。

豬蹄(一具治凡食法),芎藭(半兩),川大黃(半兩),當歸(半兩),白芷(半兩),甘草(半兩),莽草(半兩),細辛(半兩),黃芩(半兩),黃連(半兩),藁本(半兩)

白話文:

豬蹄(一具,可以作平常食物) 芎藭(半兩) 川大黃(半兩) 當歸(半兩) 白芷(半兩) 甘草(半兩) 莽草(半兩) 細辛(半兩) 黃芩(半兩) 黃連(半兩) 藁本(半兩)

上件藥。細銼。先以水五升。煮豬蹄至三升。去滓。納諸藥。更煮至二升。去滓。稍溫漬瘡良。

治瘡疽。浸淫多日。漸大。宜敷胡粉散方。

胡粉(二兩),黃連〔二兩去須〕,甘草(二兩),䕡茹(二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以粉瘡上。

治卒得瘭疽。一名爛瘡。宜敷黃連散方。

黃連(一兩去須搗皮),胡粉(一兩)

上件藥相和。研令勻細。以油調塗之。此瘡初起。作癮疹疼痛焮赤。宜用生鐵燒赤。二七遍注水中。日二三度。以洗之。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混和後研磨成細粉。用油調和後塗抹於患處。若傷口剛發作,出現發癢、疼痛、發紅、發熱的情況。建議使用生鐵燒紅後,放入水中冷卻七次。每天洗兩到三次。

又方。

上燒牛糞作灰。細研。用油調塗之。

治瘭疽無頭腦。出在指甲上。宜用此方。

獨頭蒜(一兩),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

上件藥相和。爛研。炒令熱。敷瘡上。以軟帛系之。數易神驗。

治瘭疽著手足。累如米豆。刮之汁出。急療之方。

蔓荊子(二兩炒熟)

上搗細羅為散。以豬脂和敷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