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五十六 (13)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五十六 (13)

1. 治鬼魅諸方

夫鬼魅者。是鬼物所魅。則好悲。或心亂如醉。如狂言驚怖。面壁悲啼。夢寐喜魘。或與鬼神交通。病苦。乍寒乍熱。心腹滿。短氣不能食。此魅之所致也。

白話文:

鬼魅,就是被鬼物迷惑了,表現為:

  • 經常感到悲傷
  • 心思混亂,像喝醉了一樣
  • 胡言亂語,容易受到驚嚇
  • 面對牆壁悲傷地哭泣
  • 夜晚做夢,被噩夢纏繞
  • 精神恍惚,與鬼神有所接觸
  • 身體不適,時而發冷時而發熱
  • 心腹脹滿
  • 呼吸急促,吃不下飯

這些症狀都是鬼魅作祟造成的。

治五臟六腑。氣少。亡魂失魄。五臟不安。忽喜忽悲。恐怖如有鬼物。皆發於大驚。及當風。從高墮下落水所致。悉治之。雄黃散方。

雄黃(一兩細研),黃芩(半兩),黃連(一分去須),黃柏(一分銼),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黃耆(半兩銼),桂心(半兩),細辛(半兩),黃環(半兩),澤瀉(半兩),山茱萸(半兩),蒲黃(一分),麻黃(半兩去根節),人參(半兩去蘆頭)

白話文:

  • 雄黃(1 兩,研磨成細粉)
  • 黃芩(半兩)
  • 黃連(1 分,去除鬚根)
  • 黃柏(1 分,切碎)
  • 川大黃(半兩,切碎並微炒)
  • 黃耆(半兩,切碎)
  • 桂心(半兩)
  • 細辛(半兩)
  • 黃環(半兩)
  • 澤瀉(半兩)
  • 山茱萸(半兩)
  • 蒲黃(1 分)
  • 麻黃(半兩,去除根節)
  • 人參(半兩,去除鬚根)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溫酒調下一錢。日三服。不瘥。稍增至二錢服。

絕一切魑魅魍魎。大殺鬼丸方。

虎頭骨〔三十兩(三兩)〕,雄黃(一兩細研),鬼臼(一兩去須),天雄(一兩去皮臍),皂莢(一兩去皮及子),蕪荑(一兩),藜蘆(六兩去蘆頭)

白話文:

  • 老虎頭骨 30 兩(實際使用 3 兩)
  • 雄黃 1 兩 (研磨成細末)
  • 鬼臼 1 兩 (去除花須)
  • 天雄 1 兩 (去除皮和臍部)
  • 皂莢 1 兩(去除皮和種子)
  • 蕪荑 1 兩
  • 藜蘆 6 兩 (去除蘆頭)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杏核大。主伏屍惡為患者。燒一丸安室四角。熱疾時氣。燒一丸安床頭邊。牛馬疫疾。一丸安鼻中。

白話文:

上述藥方:將藥材搗碎成粉末,用蜂蜜拌勻搓成丸劑,大小如杏核。

用途:

  • 伏屍惡臭:將一丸燒在屋內四角。
  • 時疫發熱:將一丸燒在牀頭。
  • 牛馬疫病:將一丸塞入鼻孔。

治狂邪鬼魅。妄語狂走。恍惚不識人。殺鬼丸方。

硃砂(一兩細研),雄黃(一兩細研),白龍骨(一兩),犀角屑(半兩),鬼臼(一兩去須),赤小豆〔半(一)兩〕,鬼箭羽(一兩),芫青(二十枚),桃仁(五十枚)

白話文:

硃砂(一兩,研磨成細粉) 雄黃(一兩,研磨成細粉) 白龍骨(一兩) 犀角屑(半兩) 鬼臼(一兩,去除須根) 赤小豆(半兩或一兩) 鬼箭羽(一兩) 芫青(二十枚) 桃仁(五十枚)

上件藥。搗羅為末。更研令勻。以蠟和丸。如彈丸大。絳囊盛之。係臂上。男左女右。小兒系項頸下。合藥之時。勿令婦人雞犬見。

白話文:

把上方的藥材磨成粉末,再研磨得更均勻。用蠟和粉末製成丸劑,大小如同彈丸。用紅色布袋盛放,掛在手臂上。男性掛在左手臂,女性掛在右手臂,小孩掛在脖子上。配藥時,不要讓婦人、雞或狗看到。

又方。

虎爪,硃砂(細研),雄黃(細研),鱉爪,以上各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以松脂消和丸。如蓮子大。每夜堂中燒一丸。

治鬼魅方。

由跋根(一分),金牙(一分),防葵(一分),莨菪子(一分水淘去浮者水煮令出芽曝乾炒令黃黑色)

白話文:

跋根(一分重量) 金牙(一分重量) 防葵(一分重量) 莨菪子(一分重量,先用水淘洗去除浮在水面的雜質,再用清水煮沸使其發芽,晾乾後炒至呈黃黑色)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空心。以溫酒調下一錢。欲令病者見其鬼。增防葵一分服之。

治患鬼氣。出鬼毛方。

獨顆蒜〔十(一)枚〕,雄黃(一錢),杏仁(一分湯浸去皮尖雙仁)

上件藥。都研為丸。如麻子大。每日空心。以粥飲下三丸。靜坐少時。鬼毛自爪甲中出矣。

2. 治貓鬼諸方

夫貓鬼者。云是老貍野物之精。變為鬼惑。而依附女人。人蓄事之。如聚蠱也。以毒害人。其病狀。結心腹刺痛。蝕人五臟。吐利血而死也。

白話文:

所謂貓鬼,傳說是年老的野貓精怪所變。化身為鬼魅迷惑人,依附在女人身上。人們養育牠,就像聚集毒蟲一樣。牠會用毒害人。這種病的症狀是:腹部刺痛,侵蝕五臟,最後吐血拉痢而亡。

治貓鬼。眼見貓貍。及雜有所聞。相思丸方。

相思子(一枚),蓖麻子(一枚),巴豆(一枚去皮心),硃砂末(一字),蠟(一分)

白話文:

  • 相思子:1 枚
  • 蓖麻子:1 枚
  • 巴豆:1 枚(去掉外皮和內核)
  • 硃砂末:1 字(約 0.5 克)
  • 蠟:少量(約 0.5 克)

上件藥。合搗令熟。先取麻子許大含之。即以灰圍患人前頭。旋吐藥於灰中。吐盡即止。灰上作十字。其貓鬼皆死。

_治貓鬼野道病。歌哭不自由方。_

上以五月五日。自死赤蛇。燒作灰。研令細。平旦用井華水服二(一)錢。

_又方。_

上臘月豬脂。小兒頭髮灰相和。熱酒調下一錢。

3. 治熱暍諸方

夫夏月炎熱。人冒涉途路。熱毒入內。與五臟相併。客邪熾盛。郁瘀不宣。致陰氣卒絕。陽氣暴壅。經絡不通。故奄然悶絕。謂之暍。然此乃外邪所擊。真臟未壞。若便遇救療。氣宣則蘇也。夫熱暍不得太冷將息。得冷即困。此謂外卒以冷觸其熱。熱毒蘊積於內。不得宣發。故悶絕而死也。

白話文:

炎熱的夏季,人們在路上奔波勞累,熱毒就會侵入體內,與五臟相爭,病邪會變得非常旺盛,鬱積不通,導致陰氣突然消失,陽氣異常旺盛,經絡不通暢,所以會突然暈厥,稱為中暑。然而,這只是外邪侵襲,身體內髒並未受損。如果及時救治,氣血通暢,就能甦醒。中暑時不能用太冷的辦法救治。感到寒冷後反而會更嚴重,這是因為突然用寒冷刺激熱毒,導致熱毒積存於內部,無法發散,所以會導致氣絕身亡。

治熱暍心悶方

上以溫湯與飲之。亦可以橘皮甘草等分煮飲。稍稍咽之。勿頓使多。但以熱土。及熬熱灰土壅其臍上佳。

白話文:

可以用溫熱的湯水讓病人喝。也可以用橘子皮和甘草各取一份煮水給病人喝。讓病人慢慢喝下,不要一次喝太多。只要用熱土或炙熱的灰土敷在病人肚臍上方,這樣效果最好。

又方。

上濃煮蓼。取汁一大盞。分二服飲之。愈。

又方。

上生地黃汁一中盞。溫暖服之。

又方。

上取面一兩。以溫水一中盞。攪和服之。

又方。

上服地漿一盞即愈。

又方。

黃連(半兩去須)

上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