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一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 (2)

1. 辨九候法

黃帝曰:余聞九候於夫子。眾多博大。不可勝數。余願聞要道。以屬子孫。傳之後世。著之骨髓。藏之肝肺。歃血而受。不敢妄泄。令合天道。必有終始。上應天光星辰曆紀。下副四時五行貴賤。更立冬陰夏陽。以人應之奈何。願聞其方。岐伯曰:妙乎哉問也。此天地之至數。

白話文:

黃帝說:「我從夫子那裡聽到了九候的理論。內容眾多龐雜,不可勝數。我只想聽聽最重要的精要,以便傳授給後代子孫,讓他們世世代代銘記於心,深入骨髓,永藏肝肺。我會歃血發誓,不敢輕易洩露。一定會遵循天道的法則,必定有始有終。上應天光星辰曆法紀元,下合四時五行貴賤之理。冬至時陰盛而夏至時陽盛,這些如何與人體相應呢?請您告訴我具體的方法。」岐伯說:「你的問題問得好。這是天地之間最重要的法則。」

帝曰:願聞天地之至數。岐伯曰:始於一終於九焉。一者天。二者地。三者人。因而三之。三三者九。以應九野。故人有三部。部有三候。以決死生。以處百病。以調虛實。而除邪疾。帝曰:何謂三部?岐伯曰:有下部。有中部。有上部。部各有三候。三候者。有天有地有人也。

白話文:

黃帝說:我想聽聽天地之間極致的數字。

岐伯說:從一到九。一代表天,二代表地,三代表人。三再乘三就是九,這與九個地區相呼應。所以人體有三個部位,每個部位有三個時段,可以判斷生死、治療各種疾病、調節虛實,並排除邪惡疾病。

黃帝說:什麼是三個部位?

岐伯說:有下部、中部、上部,每個部位有三個時段,這三個時段分別與天地人相關。

必指而導之。乃以為真。故下部之天以候肝。地以候腎。人以候脾胃之氣。帝曰:中部之候奈何?岐伯曰:亦有天。亦有地。亦有人。天以候肺。地以候胸中之氣。人以候心。帝曰:上部以何候之?岐伯曰:亦有天。亦有地。亦有人。天以候頭角之氣。人以候耳目之氣。地以候口齒之氣。

白話文:

必須用手指點明,才能導引他。於是就認為是真的。所以下部的氣候用來觀察肝氣,地氣用來觀察腎氣,人的氣候用來觀察脾胃之氣。皇帝說:中部之氣候怎樣觀察呢?岐伯說:中部也有氣候。同樣也有天、地、人。天氣用來觀察肺氣,地氣用來觀察胸中之氣,人氣用來觀察心氣。皇帝說:上部的氣候用什麼觀察呢?岐伯說:上部也有氣候。同樣也有天、地、人。天氣用來觀察頭角之氣,人氣用來觀察耳目之氣,地氣用來觀察口齒之氣。

三部各有天。各有地。各有人。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合則為九。九分為九野。九野為九臟。故神臟五。形臟四。合為九臟。五臟已敗。其色必夭。夭必死矣。帝曰:以候奈何?岐伯曰: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調其氣之虛實。實則瀉之。虛則補之。必先去其血脈。

白話文:

天、地、人各有一個。三個合起來就成了天、地、人。身體的各個部位也是如此,合起來才構成一個整體。合起來就是九,九分為九個區域,就成了身體的九個臟腑。因此,有五臟六腑。五臟虛弱,面色就會發黃,發黃就意味著死亡即將來臨。

黃帝問道:「要怎麼樣才能預測病情?」岐伯回答:「必須先觀察病人的體型胖瘦,以此來調整其氣的虛實。實的話就瀉,虛的話就補。必須先通暢其血脈。」

而後調之。無問其病。以平為期。帝曰:決死生奈何?岐伯曰:形盛脈細。少氣不足以息者危。形瘦脈大。胸中氣多者死。形氣相得者生。參伍不調者病。三部九候皆相失者死。上下左右之脈相應。如參舂者病甚。上下左右相失。不可數者死。中部之候雖獨調。與眾相失者皆死也。

白話文:

之後再調整。不問他的病症,以平衡為目標。皇帝說:怎麼判斷是否會死或活?岐伯說:體格健壯而脈搏細,呼吸微弱不足以喘息的,危險。體格消瘦而脈搏大,胸中氣息旺盛的,會死。體格氣息相協調的,會活。參比對照不調整的,會生病。三部九候全部都失調的,會死。上下左右的脈相應對起來像舂米的節奏,病情很嚴重。上下左右的脈失調,無法計數的,會死。中部的脈候雖然獨自調整,但與其他脈候失調的,都會死。

接下來再進行調理。這時先不要詢問他的具體病症,而是以平衡作為目標。皇帝問:要怎麼判斷一個人是會死還是會活?岐伯回答說:體格健壯而脈搏細弱,呼吸微弱不順暢,這種情況很危險。相反地,體格消瘦而脈搏強大,胸中氣息過於旺盛,這種情況會致命。體格和氣息協調一致的,能夠存活。參照對比後,不加調整的,會生病。三部的九個部位的脈搏全部失調的,會死。上下左右的脈搏像舂米一樣的節奏,病情很嚴重。上下左右的脈搏失調,無法計數的,會死。中部的脈搏雖然自己調整了,但與其他脈搏失調的,都會死。

2. 辨兩手五臟六腑脈所主法

肝心出左。脾肺出右。腎與命門俱出尺部。魂魄穀神皆見寸口。左主司官。右主司府。左大順男。右大順女。關前一分。人命之主。左為人迎。右為氣口。神門決斷。兩在關後。人無二脈。病則不愈。諸經減損。各隨其部。左手寸口。心與小腸脈之所出也。關上者。肝與膽脈之所出也。

白話文:

肝臟和心臟的脈象出現在左手。脾臟和肺臟的脈象出現在右手。腎臟和命門脈象都出現在尺部脈位。魂魄和神氣都表現在寸口脈位。左手掌管官員,右手掌管內外官署。左氣脈旺盛順暢的人多生男孩,右氣脈旺盛順暢的人多生女孩。關前脈分寸深刻,主掌人的生命。左手寸口脈位為人迎穴,右手尺寸關脈位為氣口穴。在關後有神門穴,掌管決斷。人體有兩條脈道,如果其中一條脈道出問題,疾病就難以痊癒。如果各條經絡脈象出現衰減,會影響它們的對應部位。左手的寸口脈位,是心臟和小腸脈搏的起始位置。關上部位,是肝臟和膽臟脈搏的起始位置。

尺中者。腎與膀胱脈之所出也。關前一分者。人迎之位也。關後一分者。神門之位也。

右手寸口者。肺與大腸脈之所出也。關上者。脾與胃脈之所出也。尺中者。命門三焦脈之所出也。關前一分者。氣口之位也。關後一分者。神門之位也。凡五臟之脈併為陰。陰脈皆沉。六腑之脈併為陽。陽脈皆浮。假令左手寸口脈浮者。小腸脈也。沉者心之脈也。余皆仿此。

白話文:

右手寸脈:肺和大腸經脈的起始點。 右關脈:脾和胃經脈的起始點。 尺脈(尺中):命門、三焦經脈的起始點。 關脈前一分:氣口的所在位置。 關脈後一分:神門的所在位置。 所有五臟的經脈都屬於陰脈,因此脈位都較深。所有六腑的經脈都屬於陽脈,因此脈位都較淺。 例如,左手寸脈脈位浮者,是小腸經脈。脈位沉者,是心經的脈。其餘的脈位判斷以此類推。

3. 辨五臟六腑經脈所合法

肝脈曰足厥陰。與膽脈曰足少陽合。心脈曰手少陰。與小腸脈曰手太陽合。脾脈曰足太陰。與胃脈曰足陽明合。肺脈曰手太陰。與大腸脈曰手陽明合。腎脈曰足少陰。與膀胱脈曰足太陽合。手心主。與三焦脈曰手少陽及命門合。手心主有名而無臟。三焦有位而無形。故二經以為表裡也。

白話文:

肝經:稱為足厥陰經。與膽經(足少陽經)相合。

心經:稱為手少陰經。與小腸經 (手太陽經)相合。

脾經:稱為足太陰經。與胃經 (足陽明經)相合。

肺經:稱為手太陰經。與大腸經 (手陽明經)相合。

腎經:稱為足少陰經。與膀胱經 (足太陽經)相合。

手心主經:有經脈名稱,但沒有實質臟器。三焦經 :有特定區域,但沒有具體形狀。因此,這兩條經脈被視為表裡關係。

4. 診五臟脈輕重法

初持脈如三菽之重。與皮毛相得者。是肺部也。如六菽之重。與血脈相得者。心部也。如九菽之重。與肌肉相得者。脾部也。如十二菽之重。與筋平者。肝部也。按之至骨。舉指來疾者。腎部也。

白話文:

一開始號脈的感覺像三粒豆子分量。跟皮膚相合的。是肺部。

像六粒豆子分量。跟血管相合的。是心部。

像九粒豆子分量。跟肌肉相合的。是脾部。

像十二粒豆子分量。跟筋骨相合的。是肝部。

按壓到骨頭。快速抬指離去的。是腎部。

5. 辨脈形狀

浮脈。按之不足。舉之有餘。但浮於指下。沉脈。舉之不足。按之有餘。重按乃得。澀脈。細而遲。往來難且散。或一止復來。一曰浮而短。一曰短而止。或如散。滑脈。往來前卻。流利展轉。替替然與數相似。一曰浮中如有力。一曰碌碌如欲脫。洪脈。極大在指下。細脈。

白話文:

浮脈:手指按下去,脈象微弱;抬起手指,脈象卻強盛,但脈浮於手指下方。

沉脈 :抬起手指,脈象微弱;按下去,脈象卻強盛,必須用力按才會出現。

澀脈 :脈象細小而緩慢,流動不暢且分散,或是一陣停滯後又出現。一種表現為浮而短,一種表現為短而停,或者像散亂的樣子。

滑脈 :脈象來去迅速流利,像滾珠一樣轉動,與數脈相似。一種表現為浮中帶力,一種表現為像滾珠要脫落一樣。

洪脈 :脈象極大,在手指下方脈動強烈。

細脈 :脈象極小。

小大於微。恆有但細爾。微脈。極細而軟。或欲絕。若有若無。弦脈。舉之無。按之如弓弦狀。緊脈。數如切繩。一曰如轉索。無常也。遲脈。呼吸三至。去來極遲。數脈。去來但促急。一曰一息六至。緩脈。去來亦遲。小駛於遲。一曰浮大而軟。弱脈。極軟而沉細。按之欲絕指下。

白話文:

小脈

比「微脈」稍大一些。總是微弱細小而已。

微脈

極其細小而柔軟。或若有若無,彷彿要斷了一般。

弦脈

用手指輕提脈搏時感覺不到,用力按壓則像拉緊的弓弦一樣。

緊脈

跳動頻繁,就像用刀切繩子一樣。又稱「轉索脈」,沒有固定的頻率。

遲脈

呼吸一次,脈搏才跳動三下。跳動非常緩慢。

數脈

跳動頻繁而急促。呼吸一次,脈搏跳動六次,或一秒鐘脈搏跳動九下。

緩脈

跳動較慢,比「遲脈」稍快。又稱「浮大而軟」。

弱脈

極其柔軟而沉細。用手指按壓,感覺脈搏微弱到幾乎斷了。

一曰按之乃得。舉之即無。動脈。見於關上。無頭尾。大如豆。厥厥然動。伏脈。極重指著骨乃得。一曰關上沉不出。名曰伏。芤脈。浮大而軟。按之中央空。兩邊實。一曰指下無。兩旁有。軟脈。極軟而浮細。曰軟。虛脈。遲大而軟。按之不足。隱指下豁豁然。曰虛。實脈。

白話文:

動脈:

  • 按壓才能感應到。
  • 提起來就消失了。
  • 出現在關脈的上方。
  • 沒有頭尾。
  • 大小如豆子。
  • 動個不停。

伏脈:

  • 極為沉重,用手指按到骨頭才感覺得到。
  • 關脈沉而不浮出。
  • 稱為「伏」。

芤脈:

  • 浮大而柔軟。
  • 按壓中間空虛。
  • 兩邊實。

軟脈:

  • 指下沒有,兩邊纔有。
  • 極為柔軟而浮細。
  • 稱為「軟」。

虛脈:

  • 遲緩、寬大而柔軟。
  • 按壓不足。
  • 隱藏在手指下,呈現出空虛感。
  • 稱為「虛」。

實脈:

大而長。微強。按之隱指愊愊然。曰實。促脈。去來皆疾。時止曰促。結脈。往來緩。時一止復來。脈結者生。代脈。動而中止。不能自還。因而復動。名曰代。不可治。散脈。大為散。散者氣實血虛。有表無里。革脈。有似沉伏。實大長微弦。

白話文:

大而長,微強。 脈象寬大而綿長,壓力稍強。

按之隱指愊愊然。曰實。 按壓時,有隱約的指壓感,稱為「實脈」。

促脈。去來皆疾。時止曰促。 脈象快速而短促,時而中斷,稱為「促脈」。

結脈。往來緩。時一止復來。脈結者生。 脈象緩慢而平穩,時而中斷後又恢復,脈象結實,主健康。

代脈。動而中止。不能自還。因而復動。名曰代。不可治。 脈象跳動後中斷,無法自我修復,後又重新跳動,稱為「代脈」,不吉。

散脈。大為散。散者氣實血虛。有表無裏。 脈象寬大而鬆散,主氣盛血虛,表證而已。

革脈。有似沉伏。實大長微弦。 脈象似沉伏,但實際上較大、較長且細弱,主疾病隱伏。

弦與緊相類。浮與芤相類。軟與弱相類。微與澀相類。沉與伏相類。緩與遲相類。革與實相類。滑與數相類。

6. 分別脈病形狀

凡診脈。視其人大小長短。及性氣緩急。脈之。皆如其人形性則吉。反之者則凶。

夫脈者血之府也。長則氣理。短則氣病。數則心煩。大則病進。上盛則氣高。下盛則氣脹。代則氣衰。細則氣少。

白話文:

脈絡是氣血的倉庫。

脈絡長,氣機通暢。 脈絡短,氣機不順。 脈搏跳動快,容易心煩。 脈搏大,病情加重。 上部脈絡飽滿,氣機上行。 下部脈絡飽滿,氣機下行。 脈搏斷續,氣機衰竭。 脈搏細,氣血不足。

短而急者病在上。長而緩者病在下。弦而沉者病在內。浮而洪者病在外。滑而微浮病在肺。下緊上虛病在脾。長而弦者病在肝。脈小血少病在心。大而緊者病在腎。脈實者病在內。脈虛者病在外。浮而大者風。浮而絕者氣。沉細疾者熱。遲緊者為寒。諸腑脈為陽。主熱。諸臟脈為陰。

白話文:

  • 脈搏短促且急,說明疾病在上半身。
  • 脈搏細長且緩慢,說明疾病在下半身。
  • 脈搏弦緊且沉,說明疾病在體內。
  • 脈搏浮而洪大,說明疾病在體表。
  • 脈搏滑而微微浮起,說明疾病在肺部。
  • 脈搏下部緊而上部虛,說明疾病在脾臟。
  • 脈搏長且弦,說明疾病在肝臟。
  • 脈搏細小而血液不足,說明疾病在心臟。
  • 脈搏大而緊,說明疾病在腎臟。
  • 脈搏實,說明疾病在體內。
  • 脈搏虛,說明疾病在體表。
  • 浮而大的脈搏是風證。
  • 浮而無力的脈搏是氣證。
  • 沉細而快的脈搏是熱證。
  • 緩慢而緊的脈搏是寒證。
  • 五臟(心、肝、脾、肺、腎)的脈象屬陽脈,主治發熱。
  • 五腑(膽、胃、小腸、大腸、膀胱)的脈象屬陰脈,不主治發熱。

主寒。陽微則汗。陰浮自下。陽數則口瘡。陰數則惡寒。陽芤則吐血。陰芤則下血。

脈與肌肉相得。久持之至者。可下之。弦小緊者。可下之。弦遲者。宜溫藥。緊數者。可發汗。

寸口脈浮大而疾者。名曰陽中之陽。病苦煩滿。身熱。頭痛。腹中熱。

寸口脈沉細者。名曰陽中之陰。病苦悲傷不樂。惡聞人聲。少氣。時時汗出。陰氣不通。兩臂不舉。

尺脈沉細。名曰陰中之陰。苦兩脛痠疼。不能久立。陰氣衰。小便餘瀝。陰下濕癢。

尺寸脈牢而長。關中無。此為陰乾陽。苦兩脛重。小腹引腰痛。

寸口脈壯大。尺中無。此為陽干陰。苦腰背痛。陰中傷。足脛寒。

尺脈浮而大。為陽干陰。苦小腹痛滿。不能溺。溺即陰中痛。大便亦然。寸口脈緊者中風。風攻頭痛。

夫瘧脈自弦。弦數多熱。弦遲多寒。初持脈如躁之狀。久久按之細而牢。苦腰腹相引痛。不能食。足脛重。

脈來乍大乍小。乍短乍長。為禍祟。脈來但實者。為心勞。脈來洪大嫋嫋者。禍祟。寸口脈弦。中手短者。頭痛。脈來過寸口入魚際者。遺尿。脈來中手弦長者。腰疼。足脛痛。脈來中手弦。從上緊者。肩背痛。脈但數。心下結。熱盛。脈盛滑緊者。痛在外。脈小實緊者。痛在內。

白話文:

脈搏出現時而大時而小的情況。時而短時而長的現象。為災禍的徵兆。脈搏只出現飽滿的情況。為心臟勞累。脈搏來勢洶湧,餘韻悠長。為災禍的徵兆。寸口脈弦緊。中手脈較短。頭痛。脈搏超過寸口的位置,進入魚際穴。遺尿。脈搏在中手部位弦緊而長。腰痛。足脛疼痛。脈搏在中手部位弦緊。從上緊至下。肩背疼痛。脈搏僅表現為跳動較快。心下有結塊。熱盛。脈搏強盛、滑動而緊繃。疼痛在體表。脈搏細小、飽滿而緊繃。疼痛在體內。

脈小弱而浮滑。久病。脈澀浮而疾。新病。脈沉而弦者。其人有痃。腹內痛。脈來緩滑者。熱在胃中。脈來盛緊者。腹脹。脈弦急。疝瘕。小腹痛。脈出魚際。逆氣喘急。脈來伏者。霍亂。脈來弦急疾者。癖病。脈來大堅疾者。癲病。脈浮而緩。皮膚不仁。風寒入肌肉。脈沉而緊。

白話文:

  • 脈搏細小、虛弱且浮滑。久病所致。
  • 脈搏澀澀、浮浮且急促。新病所致。
  • 脈搏沉伏而弦長。此人有腹瀉、腹痛。
  • 脈搏緩慢而滑利。胃中發熱。
  • 脈搏有力而緊。腹脹。
  • 脈搏弦急。疝氣、腫塊。小腹疼痛。
  • 脈搏出現在魚際穴位。逆氣、喘急。
  • 脈搏隱約。霍亂。
  • 脈搏弦急而快。癖病。
  • 脈搏強大、堅硬、快速。癲癇。
  • 脈搏浮浮且緩慢。皮膚無知覺。風寒侵入肌肉。
  • 脈搏沉伏且緊。

下焦寒。得冷即大小便痛。脈來遲而澀。胃中寒。有癥結。脈來快而緊。有積聚。擊痛。脈沉而細。下焦寒。小便數。苦㽲痛。下重痢。脈滑而浮散者。有風。脈短而滑者。病酒。脈緊而滑者。吐逆。脈遲而緩者。脾胃有寒。脈弦而鉤。脅下如刀刺。狀如飛屍。至困而不死。

白話文:

下焦寒

  • 受了寒氣,大小便時會疼痛。
  • 脈搏緩慢而遲滯。

胃中寒

  • 胃裡有塊狀物阻塞。
  • 脈搏快速而緊繃。

有積聚

  • 有積聚物,造成劇烈疼痛。
  • 脈搏沉穩而細弱。

下焦寒

  • 小便頻繁。
  • 小便有澀痛感。
  • 腹脹下墜,腹瀉。
  • 脈搏滑動而浮散,表示有風氣。

脈短而滑

  • 得了酒癮。

脈緊而滑

  • 有嘔吐的症狀。

脈遲而緩

  • 脾胃受寒。

脈弦而鉤

  • 肋骨下方有劇痛,像刀子刺一樣。
  • 面色發青,像快死了一樣,但實際上還沒有死。

脈沉而遲。腹藏有冷病。脈浮而細滑。傷於寒飲。脈沉而數。其人中水。冬時不治自愈。脈滑者。陽氣盛。脈微而緊者。有寒。脈澀細而緊者。痹病。脈沉而滑。為下重。背膂痛。脈短而數。心痛必煩。脈緊而數。寒熱俱發。必當下之乃愈。脈微弱者。有寒。少氣。脈實緊者。

白話文:

**脈沉而遲:**腹部有寒症。

脈浮而細滑: 受到寒涼飲品的傷害。

脈沉而數: 體內有水(例如水腫、腹水)。在冬天可能自行痊癒。

脈滑: 陽氣旺盛。

脈微而緊: 有寒氣。

脈澀細而緊: 痺病(關節疼痛、麻木等症狀)。

脈沉而滑: 下半身沉重、背部疼痛。

脈短而數: 心痛且煩躁。

脈緊而數: 寒熱交替發作,應當瀉下才能痊癒。

脈微弱: 有寒氣、氣虛。

脈實緊:

胃中有寒。苦不能食。時時利者。當難治。脈弦而緊。脅下痛。脈大細滑。中有短氣。脈微小者。血氣俱少。脈澀者。少血多氣。脈滑者。多血少氣。脈大者。氣血俱多。兩手脈前部陽絕者。苦心下寒。口中熱。脈洪大緊急。病在外。苦頭痛。發癰腫。脈細小緊急。病在中。

白話文:

胃中有寒氣

  • 肚子裡有寒氣。
  • 因為苦寒而不能進食。
  • 時常腹瀉。
  • 治療起來很困難。

脈象

  • 脈搏弦緊。
  • 肋骨下疼痛。
  • 脈搏強弱不一,而且滑利。
  • 呼吸短促。
  • 脈搏微弱細小。
  • 血氣不足。

脈象判斷

  • 脈搏澀滯。
  • 血氣不足,氣氣較旺。
  • 脈搏滑利。
  • 血氣較多,氣氣較少。
  • 脈搏強勁。
  • 氣血旺盛。

兩手脈象

  • 兩手脈搏前部陽氣消失。
  • 胃部寒氣較重。
  • 口中發熱。

脈象判斷

  • 脈搏洪大,急促。
  • 病症在體外。
  • 經常頭痛、發癰腫。
  • 脈搏細小,急促。
  • 病症在體內。

寒疝。瘕積聚。腹中痛。脈浮大。中風。頭重鼻塞。脈微浮。秋吉冬病。脈來疾者為熱。遲者為寒。滑為鬼疰。弦為切痛。脈沉重而直前絕者。病血在腹間。脈沉重而中散者。因寒食成症。脈沉而急。病傷暑暴發虛熱。脈來中散絕者。病痟渴。脈沉重。前不至寸口。徘徊絕者。

白話文:

寒疝:腹中疼痛,脈象浮大而有力。

瘕積聚 :腹中疼痛,脈象微浮而無力。

腹中痛 :脈象浮大。

中風 :頭重,鼻塞,脈象微浮且無力。

秋吉冬病 :脈象跳動速度快的是熱證,慢的是寒證。

滑脈 :鬼邪入侵。

弦脈 :劇烈疼痛。

脈沉重而直前絕 :血塊在腹中。

脈沉重而中散 :由寒食引起的疾病。

脈沉而急 :暑熱傷身,引發虛火。

脈來中散絕 :口渴。

脈沉重,前不至寸口,徘徊絕 :疾病危重。

病在肌肉遁屍。脈累累如貫珠不前至。有風寒在大腸。伏留不去。脈來累累而止。不至寸口。軟者結熱在小腸膜中。伏留不去。脈微。即陽氣不足。沾熱汗出。凡無陽即厥。無陰即嘔。陽微不能呼。陰微不能吸。呼吸不足。胸中氣促。前大後小即頭痛目眩。前小後大即胸滿短氣。

白話文:

疾病發生在肌肉和韌帶部位,脈象像串在一起的珠子一樣,前行遲緩。大腸中有風寒邪氣,侵襲並停滯不散。脈象前來一陣一陣停頓,達不到寸口。脈象較軟,表示小腸膜中有熱邪,侵襲並停滯不散。脈象微弱,說明陽氣不足。沾染熱邪就會出汗。陽氣虛弱就會脈厥(脈搏微弱或消失),陰氣虛弱就會嘔吐。陽氣微弱就會呼吸呼不出,陰氣微弱就會呼吸吸不進。呼吸不足就會胸中氣短。胸部前面氣血旺盛而後面氣血虛弱,就會頭痛目眩。胸部前面氣血虛弱而後面氣血旺盛,就會胸悶氣短。

上部有脈。下部無脈。其人當吐不吐者死。陽邪來。見浮洪。陰邪來。見沉細。水穀來。見實堅。浮而滑者宿食。洪大傷寒熱病。弦小者寒癖。浮滑之脈速疾者。食不消。脾不磨也。關脈堅而滑者。蛔(音回)蟲也。尺脈沉滑者。寸白蟲也。三部或至或不至。冷氣在胃中。故令脈不通也。

白話文:

上面有脈,下面沒有脈。這個人如果沒有嘔吐,就會死亡。陽邪到來,會出現浮脈洪大。陰邪到來,會出現沉脈細小。水穀到來,會出現脈象實而堅。

浮而且滑的脈象,是宿食。洪大而快的脈象,是傷寒發熱。弦細小的脈象,是寒性疾病。

浮滑的脈象速度快,說明食物不能消化,脾胃功能不佳。

關脈堅固而滑動,說明有蛔蟲。

尺脈沉滑,說明有寸白蟲。

三部脈象時有時無,說明胃中有寒氣,導致脈絡不通暢。

脈緊而急者。為遁屍。脈緊而長過寸口者。疰病。關脈浮。積熱在胃中。尺脈浮者。客熱在下焦。

諸浮。諸緊。諸弦。諸沉。諸澀。諸滑。若在寸口。膈以上病。若在關上。胃以下病。若在尺中。腎以下病。寸口脈沉。胸中短氣。若弦上寸口者。宿食頭痛。若有表無里者。邪之所止。得鬼病。何謂表裡?寸尺為表。關上為里。兩頭有脈。關中絕不至也。尺脈上不至關為陰絕。寸脈下不至關為陽絕。陰絕與陽絕。皆死。不可治也。

白話文:

各種浮脈、緊脈、弦脈、沉脈、澀脈、滑脈:

  • 如果這些脈象出現在寸口(手太陰肺經的脈位),表明膈以上(胸腔以上)有病。
  • 如果出現在關上(手陽明大腸經的脈位),表明胃以下(胸腔以下)有病。
  • 如果出現在尺中(手少陰心經的脈位),表明腎以下(腰以下)有病。

寸口脈沉細,表明胸中氣短。

寸口處出現弦脈,表明有宿食導致頭痛。

脈象有表而無裏,表示邪氣停留的部位。這時容易得鬼病。

何謂表裡?寸位和尺位是表。關位是裏。

兩頭有脈搏,而關位卻沒有脈搏,稱為陰絕。 寸位脈搏不傳到關位,稱為陽絕。

陰絕和陽絕都表示死亡,無法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