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一 (4)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 (4)

1. 辨陰陽脈法

脈有陰陽之法何謂也。然呼出心與肺。吸入腎與肝。呼吸之間。脾受穀味也。其脈在中。浮者陽也。沉者陰也。故曰陰陽。心肺俱浮。何以別之。然浮而大散者心也。浮而短澀者肺也。腎肝俱沉。何以別之。然牢而長者肝也。按之沉軟。舉指來疾者腎也。脾者中州。故其脈在中。是陰陽之脈也。

白話文:

脈象有陰陽之分,這是什麼意思呢?呼氣時與心、肺相應,吸氣時與腎、肝相應。在呼吸之間,脾臟會吸收食物中的營養。脾臟的脈象位於中間,浮現的脈象是陽氣,沉伏的脈象是陰氣。所以稱為陰陽。心肺的脈象都浮現,如何區分呢?浮現而脈象寬大鬆散的是心;浮現而脈象短促緊澀的是肺。腎肝的脈象都沉伏,如何區分呢?脈象穩固而脈搏細長的是肝;按壓時感覺沉軟,抬手指離時脈搏跳動快速的腎。脾臟位於人體的中間,所以它的脈象也位於中間,是陰陽之脈。

脈有陽盛陰虛。陰盛陽虛何謂也。然沉之損小。浮之實大。故曰陽盛陰虛。浮之損小。沉之實大。故曰陰盛陽虛。是陰陽虛實之意也。

白話文:

脈象中有陽盛陰虛和陰盛陽虛的區別。什麼是陰盛陽虛?就是浮脈較弱而沉脈較強,因此稱為陽盛陰虛。什麼是陰盛陽虛?就是浮脈較弱而沉脈較強,因此稱為陰盛陽虛。這是指陰陽虛實的意義。

陽脈見寸口浮而實大。今輕手按之更減損小。故言陽虛。重手按之反更實大。故曰陽實也。

脈有一陰一陽。一陰二陽。一陰三陽。有一陽一陰。一陽二陰。一陽三陰。凡此六脈者。謂沉浮長短滑澀也。凡脈浮滑長者陽也。沉澀短者陰也。所言一陰一陽者。謂脈來沉而滑也。一陰二陽者。謂脈來沉滑而長也。一陰三陽者。謂脈來浮滑而長。時一沉也。所云一陽一陰者。

白話文:

脈象有六種:一陰一陽、一陰二陽、一陰三陽、一陽一陰、一陽二陰、一陽三陰。這六種脈象指的是脈的深浮、長短、滑澀。凡是浮而滑、脈長的,都屬於陽脈;凡是沉而澀、脈短的,都屬於陰脈。所謂一陰一陽,是指脈象沉而滑;一陰二陽,是指脈象沉滑而長;一陰三陽,是指脈象浮滑而長、時而沉一下。所謂一陽一陰,是指脈象浮而澀;一陽二陰,是指脈象浮澀而長;一陽三陰,是指脈象沉澀而長、時而浮一下。

謂脈來浮而澀也。一陽二陰者。謂脈來長而沉澀也。一陽三陰者。謂脈來沉澀而短。時一浮也。各以其經所在。言病之逆順也。

白話文:

浮脈而澀,是指脈搏浮在表面,摸起來粗糙不順。

一陽二陰,是指脈搏長而沉,摸起來粗糙不順。

一陽三陰,是指脈搏沉而短,摸起來粗糙不順,有時會浮現。

這些脈象的特徵,根據對應的經絡位置,可以判斷疾病的逆順變化。

凡脈浮大數動滑。陽也。沉澀弱弦微。陰也。長者為陽。短者為陰。陽病見陰脈者。逆也。陰病見陽脈者。順也。關前為陽。關後為陰。陽數即吐。陰微即下。陽弦即頭痛。陰弦即腹痛。

白話文:

如果脈搏:

  • 浮起、強壯、快速、滑動。這些都是陽脈的特徵。
  • 下沉、澀滯、微弱、弦細。這些都是陰脈的特徵。
  • 長的脈搏是陽脈。短的脈搏是陰脈。
  • 陽性疾病卻出現陰脈。這是逆證。
  • 陰性疾病卻出現陽脈。這是順證。
  • 關脈之前出現陽脈的特徵。
  • 關脈之後出現陰脈的特徵。
  • 陽脈滑數,會引起嘔吐。
  • 陰脈微弱,會引起腹瀉。
  • 陽脈弦緊,會引起頭痛。
  • 陰脈弦緊,會引起腹痛。

2. 辨營衛經脈與漏刻相應度數法

凡人營衛之氣與經脈。漏刻相應。陰氣為營。營者血也。行於經脈之中。陽氣為衛。衛者氣也。行於經脈之外。人一日一夜。凡一萬三千五百息。脈行五十周於身。漏水下一百刻。營衛之氣行陽二十五度。行陰二十五度。為一周也。凡人一呼脈行三寸。一吸脈行三寸。呼吸定息。

白話文:

一般人的營氣和衛氣運行在經脈中,與時辰相對應。陰氣稱為營氣,在經脈中運行就像血液。陽氣稱為衛氣,在經脈外運行就像氣。一個人一天一夜,呼吸一萬三千五百次,脈氣在體內運行五十週。滴漏一百刻,營氣和衛氣運行陽氣二十五度,運行陰氣二十五度,是一個周天。一個人一呼,脈氣運行三寸;一吸,脈氣運行三寸。呼吸與脈搏的運行息息相關。

脈行六寸。謂之一息也。凡一息六寸。百息六丈。千息六十丈。萬息六百丈。一萬三千五百息。合為八百一十丈。凡二百七十息。計行一十六丈二尺。是名一周身。漏水下二刻。故一萬三千五百息。脈行五十周。即漏水下一百刻。脈行八百一十丈。此即一日一夜營衛氣行。與漏刻相應之數也。

白話文:

脈搏行進六寸,稱為一息。每一息行進六寸,一百息行進六丈,一千息行進六十丈,一萬息行進六百丈,一萬三千五百息一共行進八百一十丈。而二百七十息行進十六丈二尺,稱為周身一週。水漏滴下兩刻的時間,脈搏就運行五十週,也就是水漏滴下一百刻的時間。脈搏運行八百一十丈,這是一個晝夜之間營衛之氣行進的距離,與水漏滴刻的次數相一致。

3. 辨脈虛實法

人有三虛三實者。謂有脈之虛實。有病之虛實。有診之虛實也。脈有虛實者。脈來濡者為虛。緊牢者實。病有虛實者。出者為虛。入者為實。言者為虛。不言者為實。緩者為虛。急者為實也。有診之虛實者。濡者為虛。牢者為實。癢者為虛。痛者為實。外痛內快。為外實內虛。內痛外快。為內實外虛。故曰虛實也。

白話文:

人體有脈象虛實、病情虛實和診斷虛實之分。脈象虛實指脈搏來勢濡弱的是虛,緊而有力的就是實。病情虛實指疾病外露出來的是虛,內斂隱藏的為實。患者言語外露的為虛,不言不語的為實。病情緩慢發展的為虛,急促發展的為實。診斷虛實指脈象濡弱的是虛,緊牢的是實。皮膚搔癢的是虛,疼痛的是實。身體外痛內部舒暢,為外實內虛。身體內痛外部舒暢,為內實外虛。所以說病情有虛實之分。

又邪氣盛則實。精氣脫則虛。何者是重實大熱病。氣熱脈滿者是也。浮之損小。沉之實大。名曰陰盛陽虛。沉之損小。浮之實大。名曰陽盛陰虛。

白話文:

強大的病邪侵襲身體就會形成實症。精氣虛脫則會形成虛症。哪種情況是重實大熱病?氣息灼熱,脈象強盛的便是。浮按損傷小,沉按損傷大。這種情況叫陰盛陽虛。沉按損傷小,浮按損傷大。這種情況叫陽盛陰虛。

脈盛。皮熱。腹脹。前後不通。悶瞀。為五實。

脈細。皮寒。氣少。泄痢前後。飲食不入。為五虛。

4. 辨損至脈法

脈有損至。何謂也。然至之脈。一呼再至曰平。三至曰離經。四至曰奪精。五至曰困。六至曰命絕。何謂損。一呼一至曰離經。二呼一至曰奪精。三呼一至曰困。四呼一至曰命絕。此損之脈也。至脈從下上。損脈從上下也。損脈之為病奈何。然一損損於皮毛。則皮聚而毛落。

白話文:

脈有損至

什麼是「損至」?

所謂的「至」,是指脈搏在一次呼氣中跳動的次數。

  • 一呼一跳,叫做「平脈」。
  • 一呼兩跳,叫做「離經」。
  • 一呼三跳,叫做「奪精」。
  • 一呼四跳,叫做「困脈」。
  • 一呼五跳,叫做「命絕」。

什麼是「損」?

  • 一呼跳動一次,叫做「離經」。
  • 兩呼跳動一次,叫做「奪精」。
  • 三呼跳動一次,叫做「困脈」。
  • 四呼跳動一次,叫做「命絕」。

這些都是「損脈」。

至脈與損脈的區別

至脈是從下往上跳動的,而損脈是從上往下跳動的。

損脈導致的疾病

損脈導致的疾病會根據損傷部位的不同而表現出不同的症狀:

  • 如果損傷到皮毛,就會出現皮肉聚集和毛髮脫落。

二損損於血脈。血脈虛少。則不能營於五臟六腑。三損損於肌肉。肌肉消瘦。則食飲不為肌膚。四損損於筋。筋緩則不能自收持。五損損於骨。骨萎則不能起於床。反此者至於敗病也。從上下者。骨萎不能起於床者死。從下上者。皮聚而毛落者死。損至之法奈何。然損於肺者益其氣。

白話文:

  1. **血脈損傷:**氣血不足,無法滋養五臟六腑。
  2. **肌肉損傷:**肌肉消瘦,無法包裹身體。
  3. **筋脈損傷:**筋脈鬆弛,無法收縮。
  4. **骨骼損傷:**骨骼萎縮,無法起身。
  5. **反方向損傷:**從上到下,骨骼萎縮無法起身而死亡;從下到上,皮膚緊縮脫落而死亡。

損傷到極致的徵象:

  • 從肺部損傷的,先彌補其氣。

損於心者調其營衛。損於脾者調其飲食。適其寒溫。損於肝者緩其中。損於腎者益其精。此損至之法也。

5. 辨奇經八脈法

脈有奇經八脈者何謂也。然有陽維有陰維。有陽蹺有陰蹺。有沖。有督。有任。有帶之脈。凡此八脈皆不拘於經。故曰奇經八脈也。經有十二。絡有十五。凡二十七氣相隨上下。何獨不拘於經也。然聖人圖設溝渠。通利水道。以備不然。天雨降下。溝渠溢滿。當此之時。霶霈妄行。

白話文:

中醫經典中所提到的奇經八脈是什麼?指的是陽維、陰維、陽蹺、陰蹺、沖脈、督脈、任脈、帶脈。

奇經八脈之所以稱為「奇經」,是因為它們不同於一般的經脈,不受經絡固定的循行路線所限制。經脈有十二條,而絡脈有十五條,總共有二十七條氣行於其中,互相連通上下。

奇經八脈為何不受經絡的限制呢?因為聖人就像建造溝渠一樣,設置了這些經脈,以疏通氣血運行,預防意外情況。當天降大雨時,溝渠就會溢滿,而此時,氣血也會不受經絡的約束,自由運行。

聖人不能復圖。此經脈滿溢。諸經不能復拘也。奇經者。奇由異也。此之八脈與十二經不相拘制。別道而行。與正經有異。故曰奇經。其數有八。故曰八脈也。奇經八脈者。既不拘於十二經。皆何起何系。然督脈者。起於下極之俞。並於脊裡。上至風府。入屬腦。夫督脈者陽脈之海。

白話文:

聖人不能重新制訂這本經脈書,這是因為經脈已經充滿了。所有的經脈都不能再約束了。奇經是因為它不同而得名。這八條脈絡與十二經脈互不制約,它們分道而行,與正經不同。所以稱它們為奇經。奇經的數量有八,所以稱為八脈。奇經八脈既然不受十二經脈的約束,它們是如何發生的呢?督脈開始於下身的俞穴,沿著脊椎上升到風府穴,進入腦部。督脈是陽脈的海洋。

督之言都也。是人陽脈之督綱也。人脈比於水。故云陽之海。此奇經之一脈也。

任脈者起於中極之下。以上毛際。循腹裡。上關元。至咽喉。夫任者妊也。此是人之生養之本。故曰任脈中極之下。長強之上也。此是奇經之二脈也。

白話文:

任脈從腹部中央肚臍下方開始,向上經過肚臍上方的毛際。沿着腹部內側上行,到達關元穴。再向上行至喉嚨處。任脈的意思是「妊娠」,是人體生育的根本,因此稱作任脈。任脈的起點在中極穴下方,長強穴上方。這是奇經八脈中的兩條經脈之一。

衝脈者。起於氣衝。並陽明之經。夾臍上行。至胸中而散。夫衝脈者陰脈之海也。沖者通也。言此脈下至於足。上至於頭。通受十二經之氣血。故曰沖焉。此奇經之三脈也。

白話文:

衝脈,源於氣衝,與陽明經並行,夾著肚臍向上走,到達胸中後分散開來。衝脈是陰脈的海洋。衝,意為貫通,說明這條經絡從腳下到頭部都能貫穿,接收身體十二條經絡的氣血。因此稱為衝脈。這是奇經中的三條經脈之一。

帶脈者。起於季脅。回身一周。夫帶者。言束也。言總束諸脈。使得調柔也。季脅在肋下。下接髖骨之間是也。回。繞也。繞身一周。猶如腰帶焉。此奇經之四脈也。

白話文:

帶脈這條經絡,起始於兩側肋骨下方的季脅部位。它繞身一週,就像一條腰帶一樣。所謂「帶」,是指束縛的意思,表示帶脈能總束全身各條經脈,使它們保持調和柔順。季脅位於肋骨下方,靠近髖骨的部位。回,指的是繞行。帶脈繞身一週,就像一條腰帶一樣。帶脈是人體奇經的四條經絡之一。

陽蹺脈者。起於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風池。夫蹺者捷疾也。言此脈是人行走之機要。動足之所由也。故曰蹺脈焉。此奇經之五脈也。

白話文:

陽蹺脈:

從腳後跟中間開始,沿著外腳踝往上行,進入風池穴。

「蹺」字表示快速和靈敏,意指此脈絡是人體行走時的主要樞紐,是足部運動的關鍵。

因此,它被稱為「蹺脈」。這是奇經八脈中的第五條。

陰蹺脈者。亦起於跟中。循內踝。上行至咽喉。交貫衝脈。其陰蹺義與陽蹺同。此奇經之六脈也。

陽維陰維者。經絡於身溢蓄。不能環流溉灌諸經者也。故陽維起於諸陽會也。陰維起於諸陰交也。夫維者維持之義也。言此脈為諸脈之綱維。故曰維脈焉。此是陰陽二脈。是為奇經之八脈也。比於聖人圖設溝渠。溝渠滿溢。流於深湖。故聖人不能拘通也。而人脈隆盛。入於八脈。

白話文:

陽維脈和陰維脈,就像是流淌在身體裡的蓄水池。它們不能像其他經絡那樣循環灌溉全身上下。因此,陽維脈起始於所有陽經交會的地方,而陰維脈起始於所有陰經交會的地方。「維」的意思是維持,這裡指的是這兩條經脈是其他經脈的網狀支架。它們是兩條陰陽脈,屬於八條奇經之一。

就像聖人規劃溝渠,溝渠的水滿溢出來,流入深湖一樣。所以聖人不能限制水流。而人體的經脈也會茂盛,融入這八條經脈之中。

而不環周。故十二經脈亦不能拘之。其受邪氣。蓄則腫熱。砭射之也。凡九州之內。有十二經水。以流泄地氣。人有十二經脈以應之。亦所以流灌身形。猶若氣血以養生身。故比之於溝渠。

白話文:

而不環繞身體。因此十二經脈也不能只侷限於身體。這些經脈一旦受邪氣侵襲,就會積蓄導致腫脹發熱,這時就需要砭(針灸)射(拔罐)治療。九州大地內有十二條經水,用於疏導地氣。人體也有十二條經脈與之相應,也用於疏導身體。就像溝渠用於灌溉滋養作物,經脈也用於灌溉滋養人體。因此,經脈可以比喻成溝渠。

奇經之為病何如。然陽維維於陽。陰維維於陰。陰陽不能相維。則悵然失志。容容不能自收持。夫悵然者其人驚。驚即病。維脈緩。故令人不能自收持。驚即失志。喜忘恍惚也。

白話文:

奇經發病時是怎樣的呢?陽維主司陽氣,陰維主司陰氣。陰陽不能互相協調,就會感到沮喪失意,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沮喪的人容易驚嚇,驚嚇就會生病。維脈運轉緩慢,導致人無法控制自己。驚嚇會讓人失去志向,感到喜悅時會健忘恍惚。

陽蹺為病。陰緩而陽急。陽蹺在外踝。病即其脈。當從外踝上急。內踝以上緩也。

陰蹺為病。陽緩而陰急。陰蹺在內踝。病即其脈。當從內踝以上急。外踝以上緩也。

衝脈之為病。逆氣而裡急。衝脈從關元至咽喉。故其脈為病。逆氣而裡急也。

督脈之為病。脊強而厥。督脈在脊。病則其脈急。故令脊強也。

任脈之為病。其內苦結。男子為七疝。女子為瘕聚。任脈起於胞門子戶。故其病結為七疝瘕聚也。

帶脈之為病。苦腹滿。腰容容若坐水中。帶脈者。迴帶人之身體。病即其脈緩。故令腰容容也。

陽維為病苦寒熱。陰維為病苦心痛。陽為衛。衛為氣。氣主肺。故寒熱。陰為營。營為血。血主心。故心痛。此奇經八脈之為病也。

白話文:

陽維經氣不調會導致寒熱症狀。陰維經氣不調會導致心痛。陽氣是衛氣,衛氣主掌肺部功能,因此會出現寒熱症狀。陰氣是營氣,營氣主掌血液循環,血液主掌心臟功能,因此會導致心痛。這是奇經八脈失調所導致的疾病。

又云:衝脈者起於關元。循腹裡。直上至咽喉中。任脈者起於胞門子戶。夾臍上行至胸中。二本雖不同。亦俱有所據。並可以依用也。

白話文:

另外,中醫典籍中說:衝脈起始於下腹部關元穴,循著腹腔內部往上直達咽喉。而任脈起始於女性子宮的戶口部位,沿著臍部往上行走到胸腔。這兩個經脈的主幹雖然不同,但都有相關的依據。可以互相依據來運用。

寸口脈。來大而漸小者。陰絡也。苦風痹癰時自發。

寸口脈。來小而漸大者。陽絡也。苦皮膚淫痛汗出惡寒。

寸口脈。來緊細而長至關者。任脈也。苦繞臍及橫有痛。

診得任脈。橫寸口遲遲者。苦腹中有氣上搶心。不得俯仰拘急也。

診得陽維浮者。暫起即目眩。陽氣盛實。苦肩息洒洒如寒。

診得陰維沉大而實者。苦胸中痛。脅下支滿心痛也。

診得陰維如貫珠者。男子兩脅實。腰中痛。女子陰中痛。如有熱也。

診得帶脈左右繞臍。腰脊痛。沖陰股也。

兩手脈浮。陰陽皆盛實者。此為沖督之脈也。沖督之脈者。十二經之道路。沖督用事者。十二經不復朝見於寸口。其人皆苦恍惚狂癡不定也。

白話文:

雙手的脈搏浮起,呈現陰陽都很強盛的現象。這是沖脈和督脈的脈象。沖脈和督脈是十二經脈的通途。如果沖督脈發揮作用,十二經脈就不會再在寸口處出現。這樣的人往往會感到恍恍惚惚、心神不定、行為失常。

兩手脈細微綿綿。陰脈亦微細綿綿。此為陰蹺陽蹺之脈。

尺寸俱浮直下。此為督脈。腰背強痛。不得俯仰。大人癲病。小兒風癇也。

診得陽蹺病則急。陰蹺病則緩。

尺寸牢。直上直下。為衝脈。胸中有寒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