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梓

《本草徵要》~ 第三卷 (3)

回本書目錄

第三卷 (3)

1. 款冬花

味辛,性溫,無毒。入肺經。杏仁為使。惡玄參。畏貝母、辛夷、麻黃黃耆連翹甘草黃芩。蜜水炒。

化痰則喘嗽無憂,清肺則癰痿有賴。

雪積冰堅,款花偏豔,想見其純陽之稟,故其主用,皆辛溫開豁也,卻不助火,可以久任。

此藥溫而不燥,乃溫潤之品。急症喉風之嗆咳而氣息不平者,可用射干麻黃湯細辛治之。久咳難止,可用蜜拌款冬,燃煙燻吸有效。

2. 枇杷葉

味苦,性平,無毒。入肺、胃二經。刷去背上毛,治胃病,薑汁塗炙。治肺病,蜜水塗炙。

走陽明則止嘔下氣,入太陰則定咳消痰。

長於降氣,氣降則火清痰順,但去毛不淨,射入肺中,作咳難療。

胃寒嘔吐,及風寒咳嗽者忌之。

3. 旋覆花

一名金沸草。味鹹、甘,性微溫,無毒。入肺、大腸二經。去蒂,焙。

老痰堅硬,結氣留飲。風氣濕痹,利腸通脈。具宣行肺胃之功,噫氣不除,賴其辛散。有斡旋胸中之力,肝邪痹著,藉以溫通。

咸能軟堅,故能祛老痰結積,風濕燥結之療,溫能解散,咸可潤下也。

丹溪云:「走散之藥,虛者不宜多服,冷利大腸,虛寒人禁之。」

4. 百部

味甘,性微溫,無毒。入肺經。

肺寒咳嗽,傳屍骨蒸。殺蛔蟲寸白,除蠅蝨蟯蚊。

天門冬形相類,而用相仿,故名野天門冬,但天門冬治肺熱,此治肺寒為別也。

脾胃虛人,須與補藥同用,恐其傷胃氣,又恐其滑腸也。

5. 天門冬

味甘,性寒,無毒。入肺、腎二經。地黃、貝母為使。

鯉魚。去心用。

定喘定嗽,肺痿肺癰,是潤燥之力也。益精益髓,消血消痰,非補陰之力歟。善殺三蟲,能通二便。

甘寒養陰,肺腎虛熱之要藥也。

天門冬性寒而滑,若脾虛而泄瀉、惡食者大非所宜。即有前證,亦勿輕投。

6. 川貝母

味辛、苦,性微寒,無毒。入心、肺二經。厚朴為使。

秦艽。反烏頭。去心,糯米拌炒,米熟為度。

消痰潤肺,滌熱清心。喘咳紅痰要矣。心中鬱結神哉。

辛宜歸肺,苦宜歸心,大抵心清氣降,肺賴以寧,且潤而化痰,故多功於西方也。

汪機曰:俗以半夏燥而有毒,代以貝母,不知貝母治肺金燥痰,半夏治脾土濕痰,何可代也。脾為濕土,故喜燥;肺為燥金,故喜潤。若痰在脾經,誤用貝母之潤,投以所惡,反增病勢,故寒痰、濕痰、風痰、食積痰、腎虛水泛為痰,均非川貝所司也。

7. 白前

味甘,性平,無毒。入肺經。甘草湯泡,去須,焙。

療喉間喘呼欲絕,寬胸中氣滿難舒。

感秋之氣,得土之味,清肺有神,喉中作水雞聲音,服之立愈。

白前,性無補益,肺實邪壅者宜之,否則忌也。

8. 葶藶子

味辛,性寒,無毒。入肺經。榆皮為使。酒炒。

疏肺下氣,喘逆安平,消痰利水,理脹通經。耳中積水,用之甚靈。

十劑云:泄可去閉,葶藶大黃之屬,但性利,不可混服。有甜苦二種,甜者力稍緩也。

9. 桑根白皮

味甘,性寒,無毒。入肺經。續斷、桂心、麻子為使。

刮去粗皮,蜜水炙。有涎出,不可去也。

瀉肺金之有餘,止喘定嗽。疏小腸之閉滯,逐水寬膨。降氣散瘀血,止渴消燥痰。

瀉肺降氣,是其職專,利便去水者,兼瀉子之法也。

桑白皮瀉火,肺虛無火,因風寒而嗽者,勿服。桑椹子:雖能補血,脾胃虛滑者勿服。

10. 馬兜鈴

味苦,性寒,無毒。入肺經。焙。

清金有平咳之能,滌痰有定喘之效。

體性輕揚,有功於至高之臟,根名青木香,塗諸毒熱腫。

肺虛挾寒者,畏之如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