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希雍

《神農本草經疏》~ 卷二十七 (2)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七 (2)

1. 白冬瓜

味甘,微寒。主除小腹水脹,利小便,止渴。

疏:,白冬瓜內稟陰土之氣,外受霜露之侵,故其味甘,氣微寒,而性冷利,無毒。水屬陰,瓜性亦屬陰,氣類相從,故能利小便,除小腹水脹也。甘寒解胃中之熱,故又能止渴也。弘景:止消渴煩悶,解毒。孟詵:益氣耐老,除心胸滿,去頭面熱。大明:消熱毒癰腫,切片摩疿子。蘇頌:利大小腸,壓丹石毒。皆得其旨者也。

主治參互

孟詵《食療》:積熱消渴。白冬瓜去皮,每食後嚼二三兩,五七度良。《古今錄驗》:產後痢渴,久病津液枯竭,四肢浮腫,口舌乾燥。用冬瓜一枚,黃土泥厚五寸煨熟,絞汁飲良。亦治傷寒痢渴。《楊氏家藏方》:十種水氣浮腫喘滿。用大冬瓜一枚,切蓋去瓤,以赤小豆填滿,蓋合簽定,以紙筋泥固濟,日乾,用糯糠兩大籮,入瓜在內,煨至火盡,取出切片,同赤豆焙乾為末,水糊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煎冬瓜子湯下,日三服,小便利為度。

冬瓜仁,味甘寒,能開胃醒脾。同橘紅石斛竹茹枇杷葉白芍藥、蘆根汁、人參、白茯苓,治胃虛嘔吐。同人參、茯神竹瀝、白茯苓、黃耆甘草、白芍藥、酸棗仁,治小兒慢脾風。

簡誤

冬瓜性冷利,凡臟腑有熱者宜之。若虛寒腎冷,久病滑泄者,不得食。未經霜者,不宜多食。九月後食之乃佳。

2. 白芥

味辛,溫,無毒。主冷氣,色白。甚辛美。

子:主射工,及疰氣,上氣,發汗,胸膈痰冷,面黃。

疏:,芥稟火金之氣以生,而白芥則又得金氣之勝,故味辛氣溫無毒。辛溫入肺而發散,故有溫中除冷,發汗辟邪,豁痰利氣之功。朱震亨云:痰在脅下及皮裡膜外,非白芥子莫能達。古方控涎丹用之,正此義爾。

主治參互

韓𢘅《醫通》云:凡老人,苦於痰氣喘嗽,胸滿懶食,不可妄投燥利之藥,反耗真氣。因有人求治其親,遂制三子養親湯治之,隨試隨效。用白芥子紫蘇子、白萊菔子,各微炒研破,看所主為君,每劑不過三四錢,用絹袋盛,入湯煮飲之。勿煎大過,則味苦辣。若大便素實者,入蜜一匙。

冬月加姜一片。蘇恭:主疰氣發無常處,及射工毒。以芥子丸服之。或搗末醋和塗之,隨手有驗。

簡誤

白芥子,味極辛,氣溫,能搜剔內外痰結,及胸膈寒痰,冷涎壅塞者殊效。然而肺經有熱,與夫陰火虛炎,咳嗽生痰者,法在所忌。其莖葉煮食,動風動氣,有瘡瘍痔疾便血者,咸忌之。

3.

味辛,溫,無毒。歸鼻。主除腎邪氣,利九竅,明耳目,安中。久食溫中。

疏:,芥所稟與白芥同。今人以醋椒同芥心作辣薤食之,則腦額酸楚,淚涕俱出,即歸鼻利竅,明耳目之驗也。辛溫能利氣消痰,開胃闢寒,故主安中,及久食溫中也。其主除腎邪氣者,辛能潤腎,溫能暖水臟故也。

子:功用與白芥子相同,力稍不逮。

主治參互

治肺癰,用百年芥菜滷,久窨地中者。飲數匙立效。其義以芥菜辛溫,得鹽水久窨之氣,變為辛寒,辛寒能散痰熱,芥菜主通肺氣,所以治肺癰,真良法也。

簡誤

與白芥子同。其主利九竅,明耳目者,蓋言辛散走竄,豁痰引涎,暫用一時,使邪去而正自復,非謂其真能利竅明耳目也。用者詳之。

4. 萊菔(音蔔)

根味辛、甘,溫,無毒。散服及炮煮服食,大下氣,消穀,去痰癖,肥健人。生搗汁服,主消渴,試大有驗。

疏:萊菔根稟土金之氣以生。《本經》:味辛甘,氣溫無毒。孟詵云:性冷。《大明》云:平。詳其功用,應是生者味辛性冷,熟者味甘溫平。故《本經》:下氣,消穀,去痰癖,肥健人,及溫中補不足,寬胸膈,利大小便,化痰消導者,煮熟之用也。止消渴,制面毒,行風氣,去邪熱氣,治肺痿吐血,肺熱痰嗽,下痢者,生食之用也。大抵入手足太陰,手足陽明經。故所主皆脾、肺、腸、胃之病。

子:味辛過於根。生研汁服,吐風痰。同醋研,消腫毒。炒熟,下氣定喘,消食除脹,止氣痛。以其性辛甚,故升降之功亦烈於根也。朱震亨云:萊菔子治痰,有推牆倒壁之功。是矣!

主治參互

《醫學集成》:齁喘痰促,遇厚味即發者。用蔔子淘淨,蒸熟曬研,薑汁浸,蒸餅綠豆大。每服三十丸,以口津嚥下,日三服。治年遠脾泄,百藥不效。單煮白萊菔,終日啖之,不輟必瘥。

簡誤

萊菔根葉皆可食,生熟皆宜,乃蔬中之至賤,而能止渴充飢者。歉歲,農人種之最有利益,但性專下氣,復能耗血,故多食則髭發早白。服地黃、何首烏者,不可食。

子,消痰下氣更速,凡虛弱人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