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微

《證類本草》~ 卷第九 (19)

回本書目錄

卷第九 (19)

1. 馬蘭

味辛,平,無毒。主破宿血,養新血,合金瘡,斷血痢,蠱毒,解酒疸,止鼻衄,吐血及諸菌毒。生搗敷蛇咬。生澤旁,如澤蘭氣臭,楚詞以惡草喻惡人。北人見其花呼為紫菊,以其花似菊而紫也。又山蘭,生山側,似劉寄奴,葉無椏,不對生,花心微黃赤,亦大破血,下俚人多用之。(新補,見陳藏器及日華子。)

圖經文具澤蘭條下。

2. 使君子

味甘,溫,無毒。主小兒五疳,小便白濁,殺蟲,療瀉痢。生交、廣等州。形如梔子,稜瓣深而兩頭尖,亦似訶梨勒而輕。俗傳始因潘州郭使君,療小兒多是獨用此物,後來醫家因號為使君子也。(今附)

圖經曰:使君子,生交、廣等州,今嶺南州郡皆有之,生山野中及水岸。其葉青,如兩指頭,長二寸。春莖作藤,如手指,三月生花,淡紅色,久乃深紅,有五瓣。七、八月結子如拇指,長一寸許,大類梔子而有五稜,其殼青黑色,內有仁,白色,七月採實。

衍義曰:使君子,紫黑色,四稜高,瓣深。今《經》中謂之稜瓣深。似令人難解。秋末冬初,人將入鼎、澧。其味如椰子肉。《經》不言用仁,為復用皮。今按文味甘即是用肉,然難得仁,蓋絕小。今醫家或兼用殼。

3. 乾薹

味鹹,寒。一云溫。主痔,殺蟲及霍亂嘔吐不止,煮汁服之。又心腹煩悶者,冷水研如泥,飲之即止。又發諸瘡疥,下一切丹石,殺諸藥毒。不可多食,令人痿黃少血色,殺木蠹蟲,納木孔中,但是海族之流,皆下丹石。(新補,見孟詵、陳藏器、日華子。)

4. 百脈根

味甘、苦,微寒,無毒。主下氣,止渴去熱,除虛勞,補不足。酒浸,若水煮,丸散兼用之。出肅州、巴西。

唐本注云:葉似苜蓿,花黃,根如遠志。二月、八月採根,日乾。(唐本先附)

5. 白豆蔻

味辛,大溫,無毒。主積冷氣,止吐逆反胃,消穀下氣。出伽古羅國,呼為多骨。形如芭蕉,葉似杜若,長八、九尺。冬夏不凋,花淺黃色,子作朵如葡萄,其子初出微青,熟則變白,七月採。(今附)

圖經曰:白豆蔻,出伽古羅國,今廣州、宜州亦有之,不及蕃舶者佳。苗類芭蕉,葉似杜若,長八、九尺而光滑,冬夏不凋,花淺黃色,子作朵如葡萄,生青熟白,七月採。張文仲治胃氣冷,吃食即欲得吐。以白豆蔻子三枚,搗篩更研細,好酒一盞,微溫調之,並飲三、兩盞佳。又有治嘔吐白朮六物湯,亦用白豆蔻,大抵主胃冷,即宜服也。

6. 地筍

溫,無毒。利九竅,通血脈,排膿治血,止鼻洪吐血,產後心腹痛,一切血病。肥白人、產婦可作蔬菜食,甚佳。即澤蘭根也。(新補,出陳藏器及日華子。)

7. 海帶

催生,治婦人及療風。亦可作下水藥。出東海水中石上,比海藻更粗,柔韌而長,今登州人干之以苴束器物。(新定)

8. 陀得花

味甘,溫,無毒。主一切風血。浸酒服,生西國,胡人將來,胡人採此花以釀酒,呼為三勒漿。(今附)

9. 翦草

涼,無毒。治惡瘡,疥癬,風瘙。根名白藥。(新分條,見日華子)

圖經曰:翦草,生潤州。味苦、平,有毒。主諸瘡疥痂瘻蝕,及牛馬諸瘡。二月、三月採,曝乾用。

陳藏器:翦草,味甚苦,平,無毒。主蟲瘡疥癬。浸酒服之。生山澤間,葉如茗而細,江東用之。治勞瘵方云:婺、台州皆有,唯婺州者可用。狀如茜草,又如細辛。每用一斤,淨洗為末,入生蜜二斤,和為膏,以器皿盛之。不得犯鐵器,九蒸九曝,日一蒸曝。病人五更起,面東坐,不得語,令匙抄藥,如粥服之,每服四兩,服已,良久用稀粟米飲壓之。藥冷服,粥飲亦不可太熱,或吐或下皆不妨,如久病肺損咯血,只一服愈。

尋常咳嗽,血妄行,每服一匙可也。有一貴人,其國封病瘵,其尊人嘗以此方畀之,九日而藥成。前一夕,病者夢人戒令翌日勿亂服藥。次日將服之,為屋上土墜器中,不可服。再合即成,又將服之,為籍覆器,又不得食。又再合未就,而夫人卒矣。此藥之異如此。若小小血妄行,一啜而愈矣。

一十種陳藏器余

10. 迷迭香

味辛,溫,無毒。主惡氣,令人衣香,燒之去鬼。《魏略》云:出大秦國。《廣志》云:出西海。

海藥云:味平,不治疾,燒之祛鬼氣。合羌活為丸散,夜燒之,闢蚊蚋。此外別無用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