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敬等20餘人編寫

《新修本草》~ 卷第十三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三 (2)

1. 枳實

味苦、酸,寒、微寒,無毒。主大風在皮膚中如麻豆苦癢,除寒熱熱結,止痢。長肌肉,利五臟,益氣,輕身。除胸脅淡癖,逐停水,破結實,消脹滿、心下急、痞痛、逆氣、脅風痛,安胃氣,止溏泄,明目。生河內川澤。九月、十月採,陰乾。

白話文:

藥物嚐起來是苦的、酸的,性質是寒涼的或微寒,無毒。主治皮膚中如麻豆般的大風廯,去除寒冷和熱結,止瀉痢。可以增長肌肉,利於五臟,增強元氣,使身體輕盈。消除胸脅之間淡黃色的偏癖,排出停滯的水,消除結塊,消散脹滿、心下急、痞痛、逆氣、脅風痛等症狀,安撫胃氣,止瀉,明目。生長在河內川澤,於九月或十月採摘,曬乾備用。

今處處有,採破令乾。用之除中核,微炙令香,亦如橘皮,以陳者為良。枳樹枝莖及皮,療水脹、暴風、骨節疼急。枳實俗方多用,道家不須也。

白話文:

現在處處都有枳實,採摘後曬乾。將它用來去除中核,略微炙烤讓它有香氣,類似於橘皮,越陳的越好。枳樹的枝幹和樹皮可以治療水腫、暴風、骨節疼痛劇烈。枳實俗方中用到很多,道家卻不需要。

〔謹案〕枳實,曬乾乃得,陰便濕爛也。用當去核及中瓤乃佳。今云用枳殼乃爾。若稱枳實,須合核瓤用者,殊不然也,誤矣。

白話文:

**謹案:**枳實,曬乾後才能使用,否則會陰虛濕爛。使用時應去除果核和果瓤。現今使用「枳殼」,就是指這個意思。如果稱呼「枳實」,必須連果核果瓤一起使用,這是不正確的,是錯誤的說法。

2. 山茱萸

味酸,平、微溫,無毒。主心下邪氣,寒熱,溫中,逐寒濕痹,去三蟲,腸胃風邪,寒熱,疝瘕,頭腦風,風氣去來,鼻塞,目黃,耳聾,面皰,溫中,下氣,出汗,強陰,益精,安五臟,通九竅,止小便利。久服輕身,明目,強力,長年。一名蜀棗,一名雞足,一名思益,一名鬾實。生漢中山谷及琅玡、宛朐、東海承縣。九月、十月採實,陰乾。

白話文:

酸味,性質平和微微溫暖,無毒。主治胸口和腹部邪氣,寒熱,使胃部溫暖,去除寒濕痹症,驅除體內的寄生蟲,腸胃受風邪引起的病症,感冒發燒,疝氣、腫塊,頭部疼痛、風氣反覆發作,鼻子不通氣,眼黃,耳聾,臉上長皰,使胃部溫暖,排出體內濁氣和汗水,補益陰精,安撫內臟,疏通九竅,止住排尿或排便次數太頻繁。長期服用可以減輕體重,明目,增強體力,長壽。別名有蜀棗、雞足、思益、鬾實。生長在中山谷及琅玡、宛朐、東海承縣。在九月、十月採集果實,在陰涼處曬乾。

蓼實為之使,惡桔梗防風防己。今出近道諸山中大樹,子初熟未乾,赤色,如胡頹子,亦可啖。既干後,皮甚薄,當合核為用也。

白話文:

蓼實(蓼子)是它的佐藥,它討厭桔梗、防風和防己。現在從近路進入諸山裡採集大樹,果子剛成熟還未乾,果色是紅色,就像胡椒,也可以食用。果皮幹後很薄,應該連殼一起使用。

3. 吳茱萸

味辛,溫、大熱,有小毒。主溫中下氣,止痛咳逆,寒熱,除濕血痹,逐風邪,開腠理,去痰冷,腹內絞痛,諸冷、實不消,中惡,心腹痛,逆氣,利五臟。根殺三蟲。根白皮殺蟯蟲,療喉痹咳逆,止泄注,食不消,女子經產余血。療白癬。一名藙。生上谷川谷及宛朐。九月九日採,陰乾。

白話文:

  • 味道辛辣,溫和、大熱,有微毒。
  • 主要作用是溫暖中部、降低呼吸道氣體、止痛咳嗽、調節寒熱、消除濕氣、血瘀、驅邪風、打開毛孔、祛除痰液和寒冷、腹內絞痛、各種寒冷、實物不消、食物中毒、心腹痛、逆氣、緩解五臟壓力。
  • 根部可以殺死三種蟲子。
  • 根部白皮可以殺死蟯蟲、治療喉嚨痹症、咳嗽、止瀉、消化不良、婦女經產後血氣不足。
  • 治療白癬。
  • 另一個名稱是藙。
  • 生長在上谷川谷和宛朐。
  • 在九月九日採摘,陰乾。

蓼實為之使,惡丹參、硝石、白堊,畏紫石英。此即今食茱萸。《禮記》亦名藙,而俗中呼為蠜子,當是不識藙字,藙字似蔱字,仍以相傳。其根南行、東行者為勝。道家去三尸方亦用之。

白話文:

蓼實做為它的引經藥,它厭惡丹參、硝石、白堊,害怕紫石英。這便是如今我們食用的茱萸。《禮記》中也稱它為藙,而民間俗稱它為蠜子,這想必是不認識藙字,藙字形似蔱字,便沿用相傳。它的根朝南生長、朝東生長的為佳。道家消除三尸的藥方中也用到了它。

〔謹案〕《爾雅·釋木》云:椒榝醜梂。陸氏《草木疏》云:椒榝屬亦有榝名,陶誤也。

白話文:

【謹按】《爾雅·釋木》記載:「椒樧醜梂。」陸璣《草木疏》解釋:「椒樧屬也有樧的名稱,陶弘景寫錯了。」

4. 秦皮

味苦,微寒、大寒,無毒。主風寒濕痹,洗洗寒氣,除熱,目中青翳白膜。療男子少精,婦人帶下,小兒癇,身熱。可作洗目湯。久服頭不白,輕身,皮膚光澤,肥大有子。一名岑皮,一名石檀。生廬江川穀及宛朐。二月、八月採皮,陰乾。

白話文:

味道苦澀,稍微寒涼,無毒。主治風寒濕痹,洗去身體中的寒氣,去除熱毒,眼睛中的青翳白膜。治療男子精子少,婦人帶下,小兒驚風,身體發熱。可用作洗眼睛的藥湯。服用時間長了頭髮不會變白,身體輕盈,皮膚光澤,肥壯有子息。別名岑皮,別名石檀。生長在廬江川穀及宛朐。二月、八月採集樹皮,在陰涼處曬乾。

大戟為之使,惡吳茱萸。俗云是樊⿱艹規皮,而水漬以和墨,書青色不脫,徹青,且亦殊薄,恐不必爾。俗方惟以療目。道術家亦有用處。

白話文:

大戟能擔任輔助藥物,忌用吳茱萸。常言大戟是樊 σω餘皮,浸泡在水中以便和墨汁一起使用,寫出來的字青色不掉色,透明的青色,而且很薄,恐怕不一定是這樣。民間偏方只用來治療眼疾。養生之道也用得到。

〔謹案〕此樹似檀。葉細,皮有白點而不粗錯。取皮水漬便碧色,書紙看皆青色者是。俗見味苦,名為苦樹,亦用皮,療眼有效。以葉似檀,故名石檀也。

白話文:

它木質類似檀香,葉子細長,樹皮有白色斑點,但形狀不規則。將樹皮浸泡在水中,就會變成綠色,用來寫字紙張上是青色。通常見到的苦樹,皮呈現苦味,也被用在治療眼疾方面。因為它的葉子像檀香的葉子,所以又叫做石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