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體醫話》~ 願體醫話良方 (1)

回本書目錄

願體醫話良方 (1)

1. 願體醫話良方

人之嗜好,各有不同。余每遇裝金塑像,心知好事而踴躍不前。見疾病之人,則周旋圖救,而富厚者,雖得沉疴,不甚關切,遇貧寒者,縱系微疾,儼如身受。蓋富厚者,延醫有資,購藥有力,主病有人,驅使有僕,何難拯救。至若貧人,以身覓食,一朝染病,不但醫藥無資,甚且饘粥莫繼,病愈沉重,心愈焦勞,往往延挨莫救,興言及此,為之墮淚。但恨力薄,不能施濟,聊繼前志,延醫診脈送方,揚城施藥,不乏其人。

白話文:

每個人的喜好都不一樣。我每次遇到裝飾金箔的雕塑像,明明知道是好事,卻忍不住興奮地上前。看到生病的人,就會想盡辦法救治,而富貴的人,即使身患重病,我也不是很關心。遇到貧窮的人,即使是小病,我也會像自己生病一樣著急。因為富貴的人,請得起醫生,買得起藥,有專人照料,有僕人使喚,很容易就能得到救治。至於窮人,靠賣力氣賺錢吃飯,一旦生病,不僅沒有錢醫治,甚至連吃飯都成問題。病情加重,心急如焚,往往延誤治療,無法挽救。每當說到這裡,我都會忍不住流下眼淚。只恨自己能力有限,無法濟世救人。勉強承接前人的志向,請醫生診脈送藥方,在揚城施藥,這樣的人也不少。

然或詩書子弟,素封后人,一時落魄,而故舊滿目,體面猶存,不肯入藥局當施捨二字,隱忍而不赴局者有之。余設法體貼,使雅俗咸宜。常署其門曰:「人之最苦,無如疾病,呻吟痛楚,非藥莫愈。夫病不患無良藥,而患無良方,每見藥餌誤投,反增其病。愚久懷送藥之心,因無送藥之力,數年以來,自五月起至九月止,延請名醫,分暇半日,診病切脈,內外大小,對證立方奉送。但諸公就視,非為省其醫資,庶可免於錯誤。

白話文:

如果你願意賞光前來,每天上午都可以來找我求診。」我將這個消息刊印出來,張貼在人來人往的街道上。另外,我擔心真正貧窮的人得到藥方後卻無法取得藥材,於是製作了一些丸劑、散劑和膏藥。如果觀察到衣著單薄、面容飢餓的人,我會依情況給予適當的幫助。我只遺憾自己無法親自為他們敷藥、煎藥。家人笑我費心過度,不知疲倦。我說:「這不是費心過度,而是應當如此。」

如肯惠然而來,每日午前接教。」將此刊刷,偏貼通衢又慮真正貧人,得方不能措藥,乃制丸散膏藥數種,再察其衣不蔽體而帶飢容,多寡量助,惟恨不能親為吮疽煮藥耳。家人哂余婆心過切,不憚勞苦。余曰不然。

人無貴賤同歸土,吾非斯人之徒之而誰與?如丁巳年間,揚境瘟疫甚行,一時當事以及好義者,多捐資施藥,余因慨嘆就醫者,皆兩城附近之人,其窮鄉僻壤,何能遠涉,縱或父兄子弟代為取討,無論未經切脈,不無有誤,且有並無親人之鰥寡孤獨,以及舉室染病之家,湯水無人接遞、況遠來求藥乎!近日風俗日澆,每遇時疫,輒慮傳染,雖骨肉亦有視如陌路者。

白話文:

無論貧富貴賤,最終都將歸於塵土。我不屬於這些逃避責任的人,那麼我能和誰同心協力呢?就像丁巳年期間,揚州地區瘟疫肆虐,當時的官員和樂善好施的人,紛紛捐錢施藥。我感嘆那些前來求醫的,都是兩城附近的人。那些偏遠鄉村的人,怎麼可能跋山涉水前來?即使有父母、兄弟、子女代為求藥,但他們不懂醫術,難免出錯。還有那些沒有親人的鰥寡孤獨,以及全家染病的家庭,連一碗湯水都無人送去,更別提遠行求藥了!近年來,風俗日益敗壞。每逢疫病流行,人們只顧慮傳染,即使是親人也會視如陌路。

余聞之憤激,邀醫同行,令僕從肩藥,並帶藥引等類,每至一村,幾無煙火,推柴扉虛掩,守犬空鳴,召人診視,方扶攜而至,皆蓬頭垢面,蹙額呻吟。全家病者,即就臥榻切脈,撮藥各置枕下,以錢呼鄰,煩其煎服,日涉數十里,然余固無恙也。有相愛者,謂余太輕身,余因曰嗜好不同,吾亦行吾之所好耳。

白話文:

我聽聞情況緊急,便邀請同行醫者前去。我命令僕人扛著藥材,同時攜帶藥引等物。每到一個村莊,幾乎都沒有人煙。我推開虛掩的柴門,看門狗空吠。我叫人來診視,病人只能互相攙扶著出來,他們都蓬頭垢面,皺著眉頭呻吟。一家人都有病的,我就當場在病牀前切脈,抓藥放在每個人的枕頭下,再用錢請鄰居煎服。每天都跋涉數十里路,但我自己卻安然無恙。有愛我的人說我太不愛惜自己的身體,我回答說喜好不同,我還是做自己喜歡的事吧。

雖然天下不無同此志者,幸勿惑於傳染之妄言而廢其初心,即以余驗之,可知其妄矣。

俞桂庭曰:天下第一好事,莫如救人之命,醫者存心濟世,即為救命之人。救窮人一命,功勝救宮人十倍。蓋富者原是養尊處優之體,而窮人趁工度日,病一日,則少一日柴米之資,焉能有餘錢以延醫服藥乎!故誤藥以殺窮人,其罪亦浮於誤藥以殺富人。富人雖死,其家尚溫飽也。

白話文:

俞桂庭說:世上最美好的事情,莫過於挽救他人生命;行醫治病的人心懷濟世情懷,就是救死扶傷的人。救助窮人的性命,功德比救治富人的十倍還要大。因為富人本來就享有優渥的生活條件,而窮人則依賴勞動維持生計。一旦生病,就會損失一天的收入,根本沒有多餘的錢來請醫買藥。因此,如果誤用藥物導致窮人死亡,其罪過也比誤用藥物導致富人死亡更重。雖然富人死了,但是他的家人仍然衣食無憂。

窮人死後,必致父母無養,妻兒離散,醫者不察,往往視貧病而疏忽,見富貴而慎重,殊不知貧病尤須慎重也。措臣先生之話,真藹然仁者之言,切中時弊之論,惟望有力者,仿其夏秋設局,如遇時疫流行之歲,齎藥赴鄉,沿門施診,更望為醫者實心詳慎,出心與出力,陰德相侔。

白話文:

窮人去世後,必定導致父母無人奉養,妻子兒女離散。醫生不明白這個道理,往往輕視窮人和有病的人,而對富有的人格外重視。殊不知,窮人和有病的人更需要重視。措臣先生的話,真是仁慈之人的肺腑之言,切合時弊的見解。只希望有能力的人都能效仿他,在夏秋兩季設立處所,遇上流行病盛行的時候,帶著藥物前往鄉村,沿門診治。更希望醫生們能用心體察,盡心盡力,陰德積善相符。

吾鄉向有常年施診之局,而延請名醫,務宜祟實,勿圖修俸之廉,勿尚虛名之輩,當求實有學識而敦品行者,庶不虛其利濟之功。若當道者,能身先倡率,廣為勤募,妥立章程,行諸遐邇,仁民之政,端在斯歟。

白話文:

我們家鄉一向都有長期施診的組織,我們聘請名醫的時候,務必要重視能力,不要想方設法增加薪俸,也不要推崇虛有其名的醫生。應該找品德高尚、學識淵博的醫生,這樣才能發揮治病救人的作用。如果主管的人能夠率先垂範,廣泛地募捐,制定完善的章程,讓施診活動推廣到遠方,那麼仁德愛民的政績就在這裡了。

一病有一藥可治,一證有一方可療。常見有病者而難遇其方,有方者而不遇其病。余謂天下奇方,頗多經驗者,縱有濟世之心,焉能逢人說項。吾意擇一廟字,書其門曰:施藥不如施方。凡有效驗藥方,勸其抄寫明白,實貼廟內,使有方者得以利濟,而有病者可免沉疴。久而秘方彙集,人人皆知某處有方,對證檢用,未必非恤人疾痛之一端耳。

白話文:

每種疾病都有對應的藥物可以治療,每種症狀都有相應的藥方可以療癒。常見到有人生病卻難以找到適合的藥方,有些人有藥方卻沒有對應的疾病。我認為世間有許多奇特的藥方,有些經驗豐富的人雖然有濟世之心,但怎麼可能一一向人說明。我想找一間廟宇,在門口寫上:施藥不如施方。凡是有驗證過的藥方,建議將其抄寫清楚,張貼在廟中。如此一來,有藥方的人可以幫助他人,有病的人也能免於疾病纏身。久而久之,祕方便能匯集一處,人人皆知某處有方,對照症狀使用,這也不失為一種關懷他人疾病的途徑。

此謬竭一得之愚,不過休慼相關之念,儻有同心,設法舉行,亦惠而不費之事也。

俞佳庭曰:搢臣濟世之心,可謂無微不至矣。如此求方,其法甚妥,而最可鄙者,得一良方,秘而不露,忍使靈丹湮沒,坐看奇病危亡,昧理喪心,無逾此極,更有藉此謀利,需索重酬,市井之徒,固不足怪,號為儒者,亦爾效尤。富病尚可求生,貧病使之待斃,撫心自問,罪可逃乎!宜鑑斯言,亟為造福,紀文達公云:南皮瘍醫某,藝頗精,然好陰用毒藥,勤索重資,不饜所欲,則必死。蓋其術詭秘,他醫不能解也。

白話文:

俞佳庭說:顧松年的救世之心,可說是無微不至。像他這樣請求藥方,方法很妥當,但最可鄙的是,得了良方卻祕而不傳,忍心讓靈丹妙藥埋沒,坐視奇難雜症患者死去,昧著良心喪失人性,沒有比這更過分了。更有甚者,還藉此謀利,索要重酬。市井小民的行為不足為奇,但自稱儒生的也效仿這種做法。有錢有勢的病人還能求得生存,貧窮的病人卻只能等死。捫心自問,這種罪過能逃得掉嗎?應該以此為鑑,及時造福世人。紀文達公說:南皮縣有一個醫治瘡瘍的醫生,醫術很精湛,但是喜歡暗地裡使用毒藥,勤於索要重金,如果滿足不了他的要求,病人必定會死去。因為他的醫術詭祕,其他醫生都無法解救。

一日其子雷震死,今某尚在,亦無敢延之者矣。或謂某殺人至多,天何不殛其身而殛其子,有佚罰焉。夫罪不至極,刑不及孥,惡不至極,殃不及世,殛其子,所以明禍延後嗣也。又云:歙人蔣紫垣,善解砒毒,因秘其方以索重價,致遭冥譴,皆可為醫鑑也。

白話文:

有一天他的兒子突然被雷擊而死。如今他仍然在世,但卻沒有人敢請他看病了。有人說他殺人無數,為何上天不懲罰他的身體,反而懲罰他的兒子,真是懲罰不當。如果罪過不嚴重,刑罰是不會牽連子孫的;如果惡行不極端,災禍是不會殃及後代的。上天懲罰他的兒子,是為了表明他的報應會延後到他的後代身上。另外還有一說:歙縣人蔣紫垣精通解砒毒的方法,卻把配方藏起來要價很高,因此遭到上天的懲罰。這兩個案例都可以作為醫生的借鑑。

嘗聞有是病,即有是藥,但些小之恙,自可藥到病除,一遇疑難之證,認為寒者,投熱而不應,認為熱者,投寒而不應,認為虛者,投補而不應,認為實者,投瀉而不應,雖廣延諸醫,而主見各異,此際吉凶反掌,令人茫無適從,萬不得已,惟有不服藥一著,聽其自然,看其動靜,再為斟酌。然又孰肯坐視不救,而竟委之大數哉?勢必朝秦暮楚,遇藥則投,直至氣絕入亡而後已。

白話文:

我經常聽說,每種疾病都有對應的藥物。對於小毛病,服藥後就能痊癒。但是,一旦遇到疑難雜症,醫生可能會認為是寒證而用熱藥,但症狀卻不見改善;或者認為是熱證而用寒藥,但仍然無效;認為是虛證而用補藥,但也不見效;認為是實證而用瀉藥,卻依然無效。即使廣求多位醫師意見,他們也各持己見。此時患者的吉凶生死岌岌可危,讓人感到無所適從。萬般無奈之下,只能選擇不服用藥物,順其自然,觀察病情變化,再做後續的評估。但是,又有誰願意眼睜睜看著患者受苦而不施以援手,把它完全交給命運呢?因此,患者往往會不斷換藥,直到氣息全無、死亡才能罷手。

興言及此,不勝扼腕,有飾其詞曰:古人渾樸,其疾顯淺易治。今人尖巧,病證幻出難圖。余曰不然,從古及今,醫聖醫賢,無理不闡,無書不備,總由後人學識未到,審證未真,若肯以外貌應酬之工,用於內求誦讀之際,推尋奧妙,研究精微,審醫案,搜脈理,一思百慮,感而遂通,則鮮有不能取效之證。今僭創一議,無論內外大小,一年之中,豈無一、二奇證。

白話文:

談到這個問題,我忍不住感到遺憾,有些人粉飾太平地說:古人生活簡單,他們的疾病淺顯易治。現代人不夠淳樸,疾病症狀千變萬化,很難治療。我不同意這種說法。自古至今,醫學大師和醫術高明者,沒有不探討道理的,也沒有不撰寫書籍的。總的來說,是後人學識不到位,沒有真正審查症狀。如果把用於應酬的外在功夫用於內在的學習和閱讀,探求奧妙,研究精微,分析醫案,探究脈理,經過反覆思考,就會有感悟而貫通,這樣,很少有不能見效的症狀。現在我冒昧提出一個建議,無論是內傷病還是外傷病、大病還是小病,一年之中,難道不會有一兩個奇特的症狀嗎?

若懷之胸臆,則近於秘道不傳。若登之棗梨,又礙於少難成帙,何不於三五知己中,每於歲底,各出所治奇病,現何證,服何藥,如何療,如何愈,共成一卷,以為醫案。每年增廣,亦是不朽之舉。庶使後人有跡可循,而無認識不真之憾,其功不在盧扁下也。然近日又有一種時弊,凡遇疾病危險,諸醫會集,其中學術平常者,不過輕描淡寫而已。

白話文:

假如把醫術藏在心裡,那就接近祕而不宣了。假如寫在棗梨上,又受限於難以編成書籍。為什麼不在三五個好友之間,每到年底,大家拿出自己治療好的疑難雜症,記載出現了哪些症狀,服了哪些藥物,如何治療,如何痊癒,共同編製成一本醫案。每年補充擴充,也是一件不朽的事業。這樣後人就有跡可循,不會有認識不全的遺憾,其功績不亞於扁鵲和華佗。但是最近又有一種流弊,凡是遇到危及生命的疾病,許多醫生都會羣集會診,其中醫術平庸者,只會敷衍了事。

識見高明者,若欲另立意見,惟恐招人妒忌,萬一不效,又慮損名,瞻前顧後,亦是大同小異了事。殊不念上天賦我聰明才智,若臨證之際,不費一番思索,不用一番心血,代天宣化,救濟蒼生,止於此中求富貴,顧聲名,以他人性命、痛癢無關,生死聽天,清夜思之,能無自愧!

白話文:

見識高明的人,如果想提出不同的見解,會害怕招致別人的嫉妒。一旦自己的方法無效,又擔心損害名聲。他們瞻前顧後,最終還是和大家想法差不多,敷衍了事。殊不知,上天賦予我們聰明才智,如果在看病時,不花費一番心思,不傾注一番心血,為上天宣揚醫術,拯救患者,只是追求富貴和聲名,對病人的生死痛苦置之不理,聽天由命,在深夜裡反省,難道不會感到愧疚嗎?

俞桂庭曰:王載韓云:前醫用藥未效,後之接手者,多務翻案以求勝之,久寒則用熱,久熱則用寒,久瀉則用補,久補則用瀉,以為取巧出奇之計,然而脈與因故在也。苟據脈審因,確見前醫識力未到,自當改弦易轍,以正其誤,若不據脈審因,而妄生歧論,只圖求異於人而網其利,竟置病人吉凶於度外,其居心不可問矣。

白話文:

俞桂庭說:王載韓說,前面醫生用的藥沒有效果,後面接手治療的人,大多想辦法推翻前面的治療來顯示自己的厲害,時間長了生病受寒的用熱藥,生病發熱的用寒藥,拉肚子時間長的用補藥,補藥吃時間長的用瀉藥,認為這樣可以投機取巧,用奇計治病。但是,病人的脈象和病因仍然存在。如果根據脈象和病因,確實發現前面的醫生沒有認識到病情,自然應該改變治療方法,糾正錯誤。如果沒有根據脈象和病因,就胡亂提出不同的意見,只為了跟別人不一樣,爭取利益,卻置病人生死吉凶於不顧,這種居心是不能苟同的。

又按古云不服藥為中醫,不遇良醫莫若弗藥,蓋醫理深微,非上智不能討究,以百人習醫,無十人成就,成就之中,無一人精通,得一明醫,談何容易,然事在人為,貴乎自立,如王甥孟英之銳志於醫也。足不出戶者十年,手不釋卷者永夜,邇年在婺,屢起危疴,藉有聲名,後生可畏,余每聞而喜躍,所有歷年治驗,曾令其須存底稿,而措臣先生亦有此話,可謂先得我心。世之為醫者,遵史氏之格言,效吾甥之苦志,出而問世,必可加人一等也。

白話文:

古人說:「不吃藥是中醫的最高境界,如果遇不到好醫生寧可不吃藥。」這是因為中醫理論深奧微妙,不是智慧超羣的人無法探究。往往一百個人學醫,只有不到十個人能有所成就,而那些成就之人,也未必有誰能精通透徹。找到一位醫術高明的醫生,談何容易啊!不過,凡事在於人為,關鍵在於自身的決心和努力,就如同我的外甥王孟英對醫學的執著追求。他十年足不出戶,夜以繼日地鑽研醫書,近幾年在婺州名聲鵲起,屢屢挽救危難病患,年輕一代不可小覷,我每次聽到他的事跡都深感欣慰。他多年來積累的治病驗方,我曾請他保存下來,措臣先生也曾有同樣的提議,可謂不謀而合。世上的醫者,如果都能遵循薛史的格言,效法我外甥的苦心孤詣,勇於濟世救人,必定能夠超羣出眾。

一本草雖有別名,而取用貴乎通俗,若圖務博矜奇,令人模糊費解,危急之際,誤事不淺,且書有「急救良方」,「簡便奇方」之稱,皆欲速取其效以救也。若反用疑難名色,豈不與救急之意相悖乎。

白話文:

一本草書雖然可以有多種別名,但是取用名稱時應考慮通俗易懂,如果追求知識廣博,標榜罕見奇特,會讓人迷糊難以理解,在危急時刻誤事不小。況且這本書有「急救良方」、「簡便奇方」之稱,都是為了快速取得療效而設。如果反而使用難以辨識的名稱,豈不是與緊急救治的本意相違背了嗎?

余謂不獨字義務要淺近,而藥品之似是而非者,亦當辯別,即如象貝類川貝,薑黃鬱金之類,難以悉舉,更為偽雜,如採樹枝充桑寄,升樟腦冰片,染松脂以代血竭,煉白鹽以亂秋石之類,若不察真偽,而誤服之,豈能療病?又如藥引中生薑幾片,燈草幾莖之類,余意須下分兩為是,蓋片有厚薄,莖有短長,過與不及,均難取效。

白話文:

我認為不只藥材名稱要淺顯易懂,對於相似的藥材也應該加以辨別,像象貝和川貝、薑黃和鬱金等,一時之間難以列舉完。更重要的是,有些藥材會被偽造或摻雜,例如用樹枝冒充桑寄、加入樟腦製成冰片、用松脂染色冒充血竭、煉製白鹽冒充秋石等。如果無法辨別真偽,誤服了這些偽藥,還能治病嗎?此外,像藥引中的生薑幾片、燈草幾莖等,我認為必須說明具體的重量,因為每片的厚薄、每根的長短不同,用量過多或不足都會影響效果。

再如煎藥,宜各藥各銚,不可同他人混雜,恐彼煎攻伐,我煎補益,彼煎溫熱,我煎清涼,豈不大有相反,譬如酒壺沖茶,雖不醉人,難免酒氣。又《本草蒙詮》云:醫藥貿易,多在市家,諺云:「賣藥者兩眼,用藥者一眼,服藥者無眼」。可不慎歟!

白話文:

就像煎藥一樣,不同藥物應該使用不同的容器,不能和別人的藥物混在一起,因為有的藥物是攻伐的,有的藥物是滋補的,有的藥物是溫熱的,而有的藥物是清涼的。如果混在一起,這豈不是大相徑庭嗎?這就像用酒壺沖泡茶,雖然不會醉人,但還是免不了帶有酒氣。

《本草蒙詮》中說,藥品買賣多在集市上進行,有句諺語說:「賣藥的看得見,用藥的看得見,而吃藥的卻看不見」。這難道不是需要謹慎嗎?

俞桂庭曰:陳文恭公云:史君飽諳世故,曲體人情,其言質直而透切,智愚易曉。余謂惟有大學問,故能曲體人情,凡是大文章,無不智愚易曉。顧雨田亦云:國家徵賦,單曰易知,良將用兵,法云貴速,我濟有工於草書者,醫案人或不識,所繫尚無重輕,至於藥名,則藥肆中人豈能盡識草書乎?孟浪者,約略撮之而貽誤,小心者,往返詢問而羈延。凡我同人,書方之字,必須清爽,庶免他虞。

白話文:

酒能傷害身體,可是嗜酒的人,總是把勸誡當成迂腐的說法。我觀察戰國時代的信陵君,得罪了魏國,害死了趙國,知道自己難逃一死,於是整日沉溺於醇酒和女色,求個早點解脫。由此可見,古人借酒自毀,酒能傷人的道理不言而喻。

酒能傷人,好飲者,每每視為迂說,余觀戰國信陵君,得罪於魏亡趙,度不能自兔,終日飲醇酒、近女色,以求速殞,可見古人籍酒自敝,其為傷人可知。今人不察,終日酕釀,夙酒未醒,新卮又進,漏盡方休,午余復集,甚至廢寢忘餐,腹中惟有糟粕,其不為腐腸之藥也幾希!

現在的人不瞭解這一點,整天飲酒作樂,前一天的酒還沒醒,新酒又端了上來,一直喝到天亮才罷休。中午醒來又繼續喝,甚至連飯都忘了吃,肚子裡裝的只有酒渣,酒不變成腐蝕腸胃的藥纔怪!

俞桂庭曰:宋劉元城先生云:余初到南方,有一高僧教余,南方地熱而酒性亦熱,今嶺南煙瘴之地,更加以酒,必大發疾。故余過嶺即閤家斷飲,雖偏歷水土惡劣,他人必死之地,余閤家十口皆無恙,今北歸十年矣,無一患瘴者,此其效也。蘇文忠亦云:器之酒量無敵,今不復飲矣。

白話文:

俞桂庭說:宋朝劉元城先生講述:我剛到南方時,一位高僧教導我,南方天氣炎熱,酒的性質也偏熱。如今在瘴氣瀰漫的嶺南地區,再飲酒必定會大發疾病。因此,我越過嶺南之後就讓全家戒酒,即使經過水土惡劣、別人必死之地,我家十口人卻都安然無恙。如今我已回到北方十年,家人中沒有一個人染上瘴氣,這就證明瞭戒酒的功效。蘇東坡也說:我的酒量驚人,但現在也不再喝酒了。

按此,則酒惟北方或嚴冬之令,可略飲以禦寒氣,世人誤謂可以闢瘴疫,是抱薪救火矣。又凡造酒糵者,必取諸草汁以和米糵而成,其草初出之兩葉尖者屬陽,性烈而味辛,可以造麴。初出之兩葉圓者屬陰,性涼而味或酸或苦,皆不中也。故酒性純陽,大冷不冰,有助欲火、灼真陰、昏神明、釀濕熱之四大弊。

白話文:

根據這段文字,喝酒只有在北方或嚴寒的冬天,纔可以使用少量禦寒。一般人誤以為喝酒可以預防疫病,這無異於抱著柴火取暖。另外,釀酒用的麴,必須使用特定草藥的汁液與米麴混合製成。該草藥初生的兩片葉子尖銳的屬於陽性,性質猛烈、味道辛辣,可以製作麴。初生的兩片葉子圓形的屬於陰性,性質涼爽、味道可能是酸或苦,都不適合。因此,酒的性質純陽,極冷也不會結冰,具有助長慾火、灼傷真陰、損害神智、釀成濕熱等四種大弊端。

又《吹劍錄》云:《易》惟四卦言酒,而皆在險難。《需》:需於酒食;《坎》:樽酒簋貳;《困》:困於酒食;《未濟》:有孚於飲酒。可見酒乃人生之至險也,不可不戒哉!

白話文:

《吹劍錄》中記載:《易經》中只有四個卦辭中提到酒,而且都與危險困境有關。《需卦》:等待著食物和酒水;《坎卦》:帶著美酒和盛器的筵席;《困卦》:困頓於食物和酒水;《未濟卦》:喝著美酒,表示誠信。由此可見,喝酒是人生中極大的危險,不能不戒除啊!

焚香品茶,稱為韻事。余按本草,茶性苦寒,銷厚味,解宿醒,有克無補,故能化積滯、膏粱之輩。原宜藉以宣清,藜藿之腸,曷以當其鋒鏑,伐胃傷脾,久飲必傷元氣,馴至飯食漸減,胸腹虛膨,積飲停痰,漸成錮疾,深沉日久,無藥可瘳。在西北之地,以茶療疾,因貴重而飲之者甚少。

白話文:

焚香品茶,被稱為雅事。我翻閱本草綱目,茶性苦寒,能去除油膩,醒酒,但只消耗不補充,所以能化解肥胖飲食者的積滯。原本用茶來健胃,而消化不良的人,卻拿它來傷胃脾,長期飲用必然會傷元氣,逐漸減少飲食,胸腹變虛腫,積聚形成痰飲,慢慢積成隱疾,時間久了,無藥可治。在西北地區,用茶來治病,因為茶葉珍貴,所以喝茶的人很少。

惟江浙一帶,既為出產,人多好之,間有不飲者,即誚為俗人。而大戶女流,喜吃碗兒茶,汁未飲而渣先啖,上行下效,僕婦使女,不論老幼,盡皆酷嗜,以致面色如金,將潤澤容顏,變作焦黃面貌,豈非消耗脂膏之朋證乎!但人只知酒能困人,而不知茶亦能傷人,故戒茶之說,從來未有,余特敢為世告,願尊生者,知茶之為害,薄其味而不過飲。俾脾胃不傷。

白話文:

只有江浙一帶,既是茶葉產地,大部分人都喜歡喝茶,偶爾有不太愛喝的,還會被嘲笑為俗氣的人。而且大戶人家的女子,都喜歡吃碗兒茶(湯底較濃的茶),茶湯還沒喝完,就先把茶渣吃了。上層社會帶頭,連僕人和丫鬟,不分老幼,都非常嗜好喝茶,導致面色蠟黃,原本潤澤的容顏,變成了枯黃的面貌,不正是消耗體內油脂的證據嗎!但大家只知道酒會讓人上癮,卻不知道茶也會傷人,所以從來沒有關於戒茶的說法。我特別敢於向大家告知,希望重視身體健康的人,瞭解喝茶的危害,適可而止地喝,不要過量,才能避免脾胃受傷。

未必非保生之一法也。

俞桂庭曰:既稱韻事,僅可偶爾為之。人人而癖之,旦旦而飲之,有何韻哉?況其為用也,專為解渴,渴因於火,或暑熱之外爍,或五志之內爍,或膏粱之過度,或勞役之火升,藉以消煩,何妨暫飲,苟為耽嗜,後悔徒然。

白話文:

俞桂庭說:既然稱之為「隨興之事」,就只能偶爾為之。如果人人都沉迷於此,每天都喝,還有什麼趣味可言?更何況它的用途是為瞭解渴,而口渴是因為身體發熱,可能是外因暑熱的灼燒,可能是內在思慮過度的心火,可能是飲食過於肥甘厚味,也可能是勞累過度導致的虛火,喝茶可以暫時消解煩躁,並無不妥。但是如果沉迷其中,最終只會後悔莫及。

世間惟財與色,最是耗人精氣,速人死亡,而方士之言曰:金銀可點化以濟壽,少女可採補以延年。既快嗜欲,又得長生,何憚而不為耶!試以情理度之,恐無此太便宜事,不敢信也,不可惑也。

白話文:

世人認為財富和美色是消耗人精氣,加速死亡的兩大因素。然而,方士們卻說:金銀可以點化成仙丹妙藥,延長壽命;採補少女精氣可以延年益壽。既能滿足世俗慾望,又能長生不老,何樂而不為呢!但仔細分析,世上恐怕沒有這麼便宜的事,我不敢輕信,不要被迷惑了。

俞桂庭曰:死生有命,富貴在天,皆不能以人力謀也。既富貴矣,又欲長生,一念之貪,方士得以售其術,古來惑於爐火者,無不傾家,惑於採補者,無不喪命。愚夫接踵,可不哀哉!《呂氏春秋》云:所謂長生者,非能短而續之也。畢其數也。欲畢其數者,惟積德其庶幾乎!點化採補,皆損德之事,其得禍而速死也宜矣。

白話文:

俞桂庭說:人的生死命運和富貴榮華都是註定的,不是人能決定的。已經富貴了,還想長生不老,這是貪婪的念頭,讓那些方士得以兜售自己的法術。古代那些被煉丹術迷惑的人,無不傾家蕩產;那些被採補術迷惑的人,無不丟失性命。愚蠢的人一個接著一個被騙,令人哀嘆!《呂氏春秋》中說,所謂長生不老,不是把生命縮短了再延長,而是讓生命活得圓滿。想讓生命活得圓滿,只有積德才能做到啊!煉丹術和採補術都是損德的事,他們招致災禍和早死也是理所當然的。

獨宿之妙,不但老年,少壯時亦當如此。日間紛擾,心神散亂,全藉夜間安睡以復元氣。若日裡心猿意馬,控制不定,及至醉飽,又復恣情縱欲,不自愛惜,如泥水一碗,何時得清?

白話文:

獨自生活的妙處,不只適合老年人,年輕人也可如此。白天總是紛擾不斷,心神渙散,必須靠著夜晚安穩的睡眠來恢復元氣。如果白天的思緒無法控制,隨波逐流,等到喝得酩酊大醉、吃得飽足後,又放縱自己的慾望,不愛惜自己的身體,就像一碗泥水,何時才能澄清呢?

俞桂庭曰:此從而卻病保生延壽之第一仙方也,此外並無丹藥。別求秘訣,皆是愚人。

服金石酷烈之藥,必至殞命,即坐功服氣,往往致疾損目。人能清心寡慾,無暴怒,無過思,自然血氣和平,卻疾多壽。譬如火爐,置風中則易滅,置靜室則難燼,此是定理。

白話文:

服用金屬和劇烈中藥,必定會致命;即使打坐服氣,也常常會導致疾病和視力損害。如果一個人能保持心境清淨,慾望寡淡,沒有暴怒,也不過度思考,就可以自然而然地使氣血平和,減少疾病,延年益壽。就像火爐一樣,放在風中容易熄滅,放在密閉的房間裡不容易熄滅,這是一個確定的道理。

俞桂庭曰:《閱微草堂筆記》云:金石燥烈,益以火力,亢陽鼓盪,血脈僨張,故筋力似倍加強壯,而消鑠真氣,伏禍亦深。觀藝花者,培以硫黃,則冒寒吐蕊,然盛開之後,其樹必枯。蓋鬱熱蒸於下,則精華湧於上,湧則立槁耳。《參同契》爐鼎鉛汞,皆是寓名,方士轉相附會,貽害無窮,而不知神仙惟有丹訣,無丹方也。觀此則《本草經》之長生不死云云,皆後人附會也。

白話文:

俞桂庭說:《閱微草堂筆記》寫道:金石性屬燥烈,加熱後更加亢盛,會導致陽氣過於旺盛,使血脈脹大。因此,雖然筋骨力量好像增加,但卻會消耗真氣,埋下禍患。觀察養花的過程,如果用硫磺培植,會冒著寒氣吐蕊,但是花盛開後,植株就一定會枯萎。這是因為鬱熱從根部蒸發,導致精華都湧到上面,所以才會很快枯萎。《參同契》中的爐鼎鉛汞都是借喻,道士們互相攀附,帶來無窮的禍害,卻不知道神仙只傳授丹訣,沒有丹方。從中可以看出,《本草經》中關於長生不死的說法,都是後人強加的。

人知參能補人,不知亦能害人。貴介之家,平日淫欲,事所時有,一當病發,即疑為虛,重投人參。大寒大熱伏在內,始而以參治病,既而用藥治參。病可治,參難治,是兩病也,雖有扁鵲,莫措其手,慎之慎之!

白話文:

人們都知道人參能補人,卻不知道它也可以害人。那些家境富裕的人,平日裡縱慾無度,一旦生病,便以為是自己身體虛弱,於是大量服用人參。殊不知,他們體內其實有大寒大熱潛伏著。一開始用人參治療疾病,後來又用其他藥物來治療人參引起的後果。疾病可以治癒,但人參引起的後果卻難以解決,這是兩種病症。就算有神醫扁鵲,也無計可施。大家一定要小心謹慎啊!

俞桂庭曰:藥之弊,莫甚於參、富貴之人不死於參者鮮矣!史君之話,可謂洞見癥結。

糞清值錢,不過以其歲月久耳。人多略而不置,使每年收貯數壇,待澄清之日,廣行利濟,在受者不慮其假,與者不傷其惠,亦何憚而不為耶?於是在小莊收藏數十壇,每年臘月,以新易舊,取用源源,不獨痘門熱證之要藥,更救一切服毒,以此推廣,不費之惠,豈止一端。今將《奉送金汁小引》附刻於後,願同志者仿而行之。

白話文:

糞便經過長年累月的發酵,就能轉變成價值不菲的藥物。許多人卻輕視它的功效而不重視它。如果每年收集並儲存多壇糞便,等到它澄清後,就能廣施濟眾。受惠者不必擔心它的來源,施贈者也不會對自己的善行感到負擔,何樂而不為呢?我在小莊收藏了數十壇糞便,每年臘月節都會用新的糞便取代舊的,取用不竭。糞便不僅是治療痘瘡和熱症的重要藥物,還能解救中毒者的性命。以此推廣下去,它的用途多不勝數。如今將《奉送金汁小引》附刻在後面,希望有志之士效仿我的做法。

引曰:金汁一種,痘熱證,在所必虛,服毒垂危,尤難猝辦,臨時即用,重價購求,尤恐真偽莫辨,難以取效,豈不誤事。無力之家,偏僻之處,更難剋期應用,不佞曾於小莊埋制數壇,願以濟世。凡遇貧而難覓者,幸為指引,以便相贈,但為數有限,望囑其量證,多寡取用,庶不致浪擲可惜耳。引乃惠而不費之舉,非敢博利濟之功也。

白話文:

原典:金汁一種,痘熱證,在所必虛,服毒垂危,尤難猝辦,臨時即用,重價購求,尤恐真偽莫辨,難以取效,豈不誤事。無力之家,偏僻之處,更難剋期應用,不佞曾於小莊埋制數壇,願以濟世。凡遇貧而難覓者,幸為指引,以便相贈,但為數有限,望囑其量證,多寡取用,庶不致浪擲可惜耳。引乃惠而不費之舉,非敢博利濟之功也。

我製作了一種名叫「金汁」的藥,專門用於治療天花熱毒證。患這種病的人必定體虛,服用有毒藥物後危在旦夕,臨時再去找藥很困難。即使能找到,價格昂貴,還擔心真假難辨,可能難以奏效,豈不誤事!對於貧困的人家和偏僻的地方,更難在規定時間內用上藥。我曾經在自家的小莊園裡埋製了幾壇金汁,願意拿出來濟世救人。凡是貧困難以找到藥的人,請告知我,我會贈送給他們。不過金汁數量有限,請大家根據病情需求取用,不要浪費了。贈送金汁是我的一點善舉,不敢奢望以此獲得利益。

俞桂庭曰:史君孳孳為善,體貼入微,讀其書,可想見其為人,惜餘生也晚,不能負笈從遊,然千載之後,猶可聞風而興人之善心焉。所云不費之惠,豈止一端,他如膽星,亦屬易制;冬月醃芥滷亦可壇埋;野菊花與木芙蓉之葉,年年可採;龍眼之核,隨時可蓄:不費錢而又不費力,皆可以治大證,諸如此類,仁者識之。

白話文:

俞桂庭說:史君孳孳不倦地行善,體貼入微。讀他的書,就能想像他為人如何。可惜我生得太晚,無法背著書箱拜訪學習,但過了一千年後,我仍然可以聽聞他的風範,激發人們的善心。他所說的「不花錢的恩惠」不僅止於一端,像是膽星(一種藥材),也很容易製作;冬天醃漬芥菜的滷水也可以埋藏起來;野菊花和木芙蓉葉每年都可以採集;龍眼核隨時都可以儲存。這些東西都不花錢也不費力,卻都能夠治療大病。諸如此類的知識,仁德之人應當知曉。

倉卒救人方藥,凡友人相傳用之有效者,刊之惟恐不速,惟願見余書者,廣為告布,雖客程旅舍,亦宜抄而黏壁,使人人知有救急之法,必有因此而全活者矣,傳方者,豈無功乎!

白話文:

對於緊急救人的藥方,只要是朋友相傳有效的方法,我都會儘快地把它記錄下來。希望看到我這本書的人,能廣泛宣傳,即使在旅途中或寄人籬下的地方,也應該將這些藥方抄寫下來並張貼在牆上,讓所有人都知道應急救助的方法。這樣一定會有人因此而獲救,傳播藥方的功德豈不是很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