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志洗

《神農本草經贊》~ 卷三 下經 (4)

回本書目錄

卷三 下經 (4)

1. 射干

味苦平。主咳逆上氣。喉痹咽痛。不得消息。散急氣。腹中邪逆。食飲大熱。一名烏扇。一名烏蒲。生川穀。

竹節姜根。庭臺夏遍。紫蝶斜飛。烏蒲低扇。緣木身輕。臨城竿緣。異獸喬柯。同名角炫。

白話文:

味苦,性平。主治咳嗽逆上之氣。喉嚨腫痛,不能言語。散解急促之氣。腹中邪氣逆行。飲食過熱。別名烏扇、烏蒲。生於山谷中。

苦寒,性平。主治咳嗽逆喘,喉嚨腫痛,不能說話。疏散急促之氣。腹中邪氣上攻。飲食過熱。別名烏扇,烏蒲。生長在山谷中。

土宿指南。一名扁竹葉。如側手掌形。根亦如之。日華子曰。根形似高良薑。五六七月採。

白話文:

土宿指南,又名扁竹葉。

外形如手掌側面的形狀,根部也相似。古籍《日華子》記載,它的根狀似高良薑,在五六七八月採收。

陶弘景曰。人家庭臺多種之。李時珍曰。今人所種。多是紫花者。呼為紫蝴蝶。其葉叢生。橫鋪如烏翅及扇之狀。陳藏器曰。射干之名有三。此是草名。佛經。射干貂㩆是惡獸。能緣木。阮公詩云。射干臨層城。是樹殊高大。蘇頌曰。別有射干。莖梗疏長。正如射人長竿狀。此不入藥。舒元輿賦。角炫紅缸。

白話文:

陶弘景說:人們家中庭院經常種植射干。

李時珍說:現在人們種植的射干,大多是紫花的,稱為「紫蝴蝶」。它的葉子成叢生長,橫向鋪開像烏鴉的翅膀或扇子。

陳藏器說:射干這個名稱有三個意思。這裡指一種草名。佛經中提到的「射干貂㩆」是一種兇猛的野獸,會爬樹。阮公的詩句裡提到「射干臨層城」,這裡的射干是一種高大挺拔的樹。

蘇頌說:還有一種射干,莖梗稀疏細長,就像射箭用的長桿一樣。這種射干不入藥。

舒元輿的賦文中提到「角炫紅缸」,這裡的「缸」指的是射干的花。

2. 蛇合

味苦微寒。主驚癇。寒熱邪氣。除熱。金創。疽痔鼠瘻。惡瘡頭瘍。一名蛇銜。生山谷。(合當作含)

高岡濕隰。細葉黃花。青含蛇口。紫折龍牙。傷連斷指。惡剪積瘕。澀酸竟命。知時滅瑕。

白話文:

味道苦,性微寒。主治驚癇、寒熱邪氣、除熱、金瘡、疽痔鼠瘻、惡瘡頭瘍。別名為蛇銜。生長於山谷(應為含有)。

高岡濕隰之處,有細葉黃花,青含蛇口,紫折龍牙。可以治療傷連斷指、惡剪積瘕,澀酸竟命。知道時機能除瑕疵。

蘇頌曰。生土石上或下濕地。陶弘景曰。用細葉有黃花者。李時珍曰。根名女青。葉似龍牙而小。背紫色。異苑。昔有田父。見一蛇被傷。一蛇含此草著瘡上。經日蛇愈。抱朴子。蛇銜膏連已斷之指。直指方。研敷身面惡癬根斷。雷斆論。勿用有柏尖葉者。號竟命草。其味澀酸。令人吐血。速服知時子可解。淮南子。抑微滅瑕。

白話文:

蘇頌說:這種植物生長在土石上或潮濕的地帶。

陶弘景說:使用細葉且有黃花的品種。

李時珍說:它的根稱為「女青」,葉子像龍牙但較小,背面呈紫紅色。

《異苑》中記載:從前有一位農夫看到一條受傷的蛇。另一條蛇叼著這種草藥敷在傷口上。過了一天,受傷的蛇痊癒了。

《抱朴子》中記載:蛇銜著這種草藥可以接上斷指。

《直指方》中記載:將草藥研磨後塗抹在身體和臉部,可以根治頑固的癬。

雷斆在論述中提到:不要使用帶有柏尖葉的品種,這種品種稱為「竟命草」,味道澀酸,會讓人吐血。如果誤食,應立即服用「知時子」解毒。

《淮南子》中記載:它能祛除細小的斑點和瑕疵。

3. 恆山

味苦寒。主傷寒。寒熱。熱發溫瘧鬼毒。胸中痰結。吐逆。一名互草。生山谷。(今名常山

白話文:

味道苦而性寒。用於治療傷寒、寒熱、發熱和溫瘧等疾病,也可以治療鬼毒。還用於治療胸中痰結、嘔吐。別名互草。生長在山谷中。(現在稱作常山)

藥以山名。儼尊北嶽。橫節圓莖。白花青萼。就燥陽晞。流濕陰濁。雞骨浮黃。功專已瘧。

白話文:

此藥以山嶽名為尊稱。莖呈圓形,橫向生長。花色潔白,萼片青綠。在乾爽陽光下曬乾,能祛除濕邪陰濁。雞骨草浮在湯藥中,呈現黃色。其功效主要在於治療瘧疾。

李時珍曰。恆山乃北嶽名。豈此藥始產於此歟。蘇恭曰。莖圓有節。二月生白花青萼。其草暴燥。色青白堪用。若遇陰便黑爛郁壞。易。水流濕。火就燥。陶弘景曰。細實黃者。謂之雞骨。用之最勝。蘇頌曰。此藥為治瘧之最要者。

白話文:

李時珍說:恆山是北嶽的名稱,難道這種草藥是最初產於此處嗎?

蘇恭說:莖部圓形,有節。二月開花,白色花瓣,青色花萼。這種草藥性燥,顏色為青白色才能使用。如果遇到陰雨天氣,就會發黑腐爛,失去藥效。

《易經》說:水流向低處,火會灼燒乾燥的東西。

陶弘景說:果實細小而黃色的,稱為雞骨,用來治病效果最好。

蘇頌說:這種草藥是治療瘧疾最主要的藥物。

4. 蜀漆

味辛平。主瘧及咳逆寒熱。腹中症堅痞結。積聚邪氣。蠱毒鬼注。生川穀。(即恆山苗)

漆何望蜀。互草新苗。轉丸縈結。傾酒醇調。蠱驅毒解。瘴御氣消。蜜香涼沁。甘飲相招。

白話文:

藥材說明:

藥性辛平。

主治:

  • 瘧疾
  • 咳嗽和打嗝、反胃
  • 腹部脹滿、痞結
  • 積聚的邪氣
  • 蠱毒和鬼祟作祟

生長環境:

生於川穀之中(即恆山上的苗)

詩歌描寫:

漆黑何懼望蜀, 新苗互生如草履。

丸轉相縈結, 酒香醇調宜。

蠱毒驅逐解, 瘴氣御消氣。

蜜香涼沁人, 甘飲相招致。

後漢書傳。敕岑彭曰。既平隴。復望蜀。陶弘景曰。採得常山苗。縈結作丸。得時燥者佳。雷斆論。以酒浸一宿。曝乾用。李時珍曰。嶺南瘴氣。寒熱所感。邪在營衛。欲除根本。非此藥不可。蘇頌曰。天台有一種土常山苗。味甘。人用為飲。又名蜜香草。性涼益人。非此苗也。

白話文:

後漢書中記載,漢光武帝對岑彭將軍說:「平定隴西後,接著要進攻蜀地。」陶弘景說:「可以收集常山苗,揉成丸子,乾燥的時候用效果最好。」雷斆在《雷公炮製論》中提到,可以將常山苗用酒浸泡一晚,然後曬乾使用。

李時珍說:「嶺南的瘴氣會引起寒熱,邪氣侵犯營衛之氣。要想根除這種病,非常山苗不可。」蘇頌說:「天台上有一種土常山苗,味道甘甜。人們用它泡水喝。又叫蜜香草。它性涼,對人體有益。但不是我們這裡說的常山苗。」

5. 甘遂

味甘寒。主大腹疝瘕腹滿。面目浮腫。留飲宿食。破症堅積聚。利水穀道。一名主田。生川穀。

白體赤膚。名甘汁毒。節逐珠連。圓旋指掬。結散心胸。塗周臍腹。相反相成。道通水穀。

白話文:

性味:甘,寒涼。

主治功能:

  • 治療大肚子,疝氣,腹脹。
  • 消除水腫,去除滯留的飲食。
  • 破除症塊,堅硬的積聚。
  • 利水通便。
  • 別名:主田,生川穀。

外形特徵:

  • 莖白色,根皮呈紅色。
  • 莖名甘汁毒,節上有珠粒狀突起,呈圓形或旋轉狀。
  • 分散開來的心形葉,塗敷於肚臍周圍和腹部。
  • 道通水穀系統,相反相成。

蘇頌曰。苗短小而葉有汁。根皮赤肉白。作連珠。大如指頭。張元素曰。此泄水之聖藥。水結胸中。非此不除。但有毒不可輕用。李時珍曰。張仲景治心下留飲。與甘草同用。保命集。凡水腫未消者。以甘遂末塗腹繞臍。服甘草水即消。王璆曰。一切腫毒。敷甘遂末。飲甘草汁即愈。二物相反。而感應如此。

白話文:

蘇頌提到,這種植物的苗短小,葉子含有汁液,根的外皮是紅色,內部的肉是白色,形成連珠狀,每個珠子約如指頭大小。張元素說,這是泄水的聖藥,可以解除胸中的水結。如果沒有這個藥物,水結無法去除,但由於有毒性,不可輕易使用。

李時珍提到,張仲景用這種藥材來治療心下的留飲,通常與甘草一起使用。《保命集》提到,如果水腫沒有消退,可以用甘遂末塗抹在腹部並繞著肚臍,然後服用甘草水,水腫會逐漸消失。根據王璆的說法,如果有一切腫毒,可以敷甘遂末,並飲用甘草汁,即可痊癒。這兩種物質雖然相反,但產生這樣的效果。

6. 白蘞

味苦平。主癰腫。疽瘡。散結氣。止痛除熱。目中赤。小兒驚癇溫瘧。女子陰中腫痛。一名兔核。一名白草。生山谷。

白話文:

藥性:味苦,藥性平和。

主治:

  • 皮膚腫脹
  • 膿瘍
  • 消除結塊
  • 止痛退熱
  • 眼睛發紅
  • 小兒驚厥、發燒
  • 婦女陰部腫痛,也稱「兔核」或「白草」。

生長環境:生長在山谷中。

干同芷白。喜雜林蕪。枝端五葉。藤蔓多株。狡藏兔核。信應雞孚。遏癰斂潰。質赤何殊。

白話文:

好與芷白相伴,喜愛雜居在荒林之中。枝條頂端有五片葉子,藤蔓蔓延形成許多株。狡猾的兔子藏在樹洞中,實信應當如同雞卵。阻止膿腫擴散,使潰瘍斂合。品質紅色有什麼不同?

陶弘景曰。根如白芷。說文注。初生根干為芷。李白詩。林壑久已蕪。蘇恭曰。蔓生。枝端有五葉。一株下有十許根。劉迎詩。人思狡兔藏三窟。說文注。卵孚也。如期不失信也。蘇頌曰。生苗多在林中。根如雞卵而長。三五枚同窠。又一種赤斂。花實功用皆同。但表裡俱赤耳。

白話文:

陶弘景說:白芷花的根與白芷的根相似。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註解道:芷是白芷剛發芽時的地上莖和根。李白的詩句:「林壑久已荒蕪」,指芷草多生長在荒野。蘇恭說:芷草是藤蔓植物,它的枝條末端有五片葉子。一株芷草下通常有十來根根莖。劉迎的詩句:「人思狡兔藏三窟」,意思是芷草有很多的根莖,可以像狡兔一樣藏在不同的洞穴中。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註解道:卵孚指卵殼,就像芷草會在約定的時間發芽,不會失信。蘇頌說:芷草的幼苗大多生長在樹林中。根像雞蛋一樣長,三四枚長在一起。還有一種紅色的芷草,它的花和果實與普通芷草相同,只是表裏都呈紅色。

7. 青葙子

味苦微寒。主邪氣。皮膚中熱。風搔身癢。殺三蟲。子名草決明。療唇口青。一名草蒿。一名萋蒿。生平谷。

鄰接胡麻。葙蘘音詭。高聳雞冠。尖垂兔尾。雁過秋紅。桃霏夏紫。披決光明。昭昭覺視。

白話文:

此草味苦、性微寒。能驅邪氣,治療皮膚燥熱、風搔瘙癢,還能殺滅寄生蟲。又名草決明,可治療嘴脣青紫。別名草蒿、萋蒿。生長於山谷中。

葉片與胡麻類似。花朵形狀如同雞冠,尖端下垂如兔尾。花朵在秋季開放,呈現紅色,形似大雁飛過。夏季開花,呈現紫色,如桃樹上的花朵。葉子舒展開來,光亮可鑑,清晰明亮,有覺醒視力的功效。

李時珍曰。此草多生於胡麻地中。胡麻葉亦名青蘘。音相近。豈以其相似而然耶。花葉似雞冠。苗似莧。故謂之雞冠莧。梢間出花。穗尖長。如鼠尾。又一種名雁來紅。其葉九月鮮紅。望之如花。故名。陳藏器曰。又一種名桃朱術。花紫。五月五日。婦人收子帶之。為夫所愛。急就篇。刃端可以披決。淮南子。覺視於昭昭之宇。

白話文:

李時珍說:「這種草大多生長在胡麻地中。胡麻葉也叫青蘘,發音相似,難道是因為它們外形相近嗎?」

它的花和葉子像雞冠,幼苗像莧菜,所以稱之為「雞冠莧」。梢頭長出花,穗尖長,像老鼠尾巴。

還有一種名叫「雁來紅」,它的葉子在九月時鮮紅,遠看像花,因此得名。

陳藏器說:「還有一種名叫『桃朱術』,花朵紫色。五月五日,婦女收集果實,戴在身上,可以讓丈夫更加愛護。」

《急就篇》:「刀刃的尖端可以割斷東西。」

《淮南子》:「在光明的地方睜眼看東西。」

8. 雚菌

味鹹平。主心痛。溫中。去長蟲。白𤸭。蟯蟲。蛇螫毒。癥瘕諸蟲。一名雚蘆。生池澤。

深秋叢葦。過雨繁釘。輕虛酥脆。表裡光熒。攻蛔羹臛。御虺塵腥。桑菰竹蓐。和美同馨。

白話文:

味鹹,性平。

主治:

  • 心痛
  • 溫中(溫暖中焦脾胃)
  • 去長蟲(驅除寄生蟲)
  • 白𤸭(一種寄生蟲)
  • 蟯蟲(蟯蟲)
  • 蛇螫毒(蛇咬傷中毒)
  • 癥瘕諸蟲(各種蟲子引起的疾病)

別名:

  • 雚蘆

生長環境:

  • 池澤

這味中藥味鹹性平,主要用於治療心痛。它能溫暖中焦脾胃,驅除寄生蟲,如白𤸭、蟯蟲等。此外,它還能解蛇咬傷中毒,以及各種由蟲子引起的疾病。它的別名是雚蘆,生長在池塘澤水中。

深秋時節,蘆葦叢生。雨後,蘆葦上釘滿了露珠。蘆葦輕盈酥脆,表裡透亮。用蘆葦熬湯,加入蛔蟲(蛔蟲)的肉,可以驅除蛔蟲。蘆葦的清香能去除虺蟲(一種蛇)的腥味。蘆葦和桑菰(木耳的一種)、竹蓐(竹子的嫩皮)一起食用,味道鮮美,香氣宜人。

李時珍曰。雚當作龿。蘆葦之屬。此菌生於其下故名。韓保升曰。秋雨以時即有。汪藻詩。累累萬釘繁。蘇恭曰。其菌色白輕虛。表裡相似。楊萬里詩。酥莖嬌脆手輕拾。外臺秘要。蛔蟲攻心。羊肉臛和食之效。李質賦。極驚蛇而走虺。元好問詩。鬧嫌人跡帶塵腥。潘之恆譜。

白話文:

李時珍說:雚應該是龿,是一種蘆葦類植物。這種菌類生長在它的根部,因此得名。

韓保升說:只要適時降秋雨,就會有這種菌。汪藻的詩句形容它:「累累萬釘繁。」

蘇恭說:它的菌體呈白色,質地輕盈,內外很相似。楊萬裏的詩句描繪它:「酥莖嬌脆手輕拾。」

《外臺祕要》記載:蛔蟲攻心時,可以羊肉燉龿菌食用。

李質的賦文中提到:「極驚蛇而走虺。」

元好問的詩句說:「鬧嫌人跡帶塵腥。」

出自潘之恆的譜志。

埋桑木於土中。澆以米汁生菰。竹蓐。生朽竹根節。得溽濕之氣而成。呂氏春秋。和之美者。越駱之菌。

白話文:

將桑木埋入土中,澆上米汁即可生長出菰。竹蓐是生長在朽竹根節上的菌類,因吸收潮濕的氣息而形成。(出處:《呂氏春秋》)菌菇類中和美者,就有像越駱這樣的食用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