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波元胤

《中國醫籍考》~ 卷四十 (1)

回本書目錄

卷四十 (1)

1. 方論(十八)

〔王氏(叔和)論病〕七錄六卷,佚

〔皇甫氏(謐)依諸方撰〕隋志一卷,佚

〔支氏(法存)申蘇方〕七錄五卷,佚

劉敬叔曰。沙門有支法存者。本自胡人。生長廣州。妙善醫術。遂成鉅富。有八尺𣰅㲪。光彩耀目。作百種形像。又有沉香八尺板狀。居常香馥。太原王琰為廣州刺史。大兒邵之屢求二物。法存不與。王因狀法存豪縱。乃殺而籍沒家財焉。(異苑)

孫思邈曰。諸經方。往往有腳弱之論。而古人少有此疾。自永嘉南渡。衣纓士人。多有遭者。嶺表江東。有支法存仰道人等。並留念經方。偏善斯術。晉朝仕望。多獲全濟。(千金方)

〔阮氏(文叔)河南藥方〕(唐志作阮炳。),七錄十六卷,佚

冊府元龜曰。阮炳。字叔文。為河南尹。精意醫術。撰藥方一部。

按文叔叔文。必有一誤。葛洪肘後方序云。阮河南等撰集暴卒備急方。豈是書之外。(別有所採錄歟。)

〔謝氏(泰)黃素醫方〕(舊闕撰人名氏。今據新唐志訂錄。)七錄二十五卷(舊唐志。作十五卷。)佚

按葛洪肘後方序。有崔中書黃素方。似與是書不同。

〔葛氏(洪)玉函方〕(晉書洪傳。作金匱藥方。)百卷,佚

葛洪曰。余見戴霸華佗所集。金匱綠囊。崔中書黃素方。及百家雜方。五百許卷。甘胡呂付周始甘唐通阮南河等。各撰集暴卒備急方。或一百十。或九十四。或八十五。或四十六。世人皆為精悉不可加也。余究而觀之。殊多不備。諸急病其尚未盡。又渾漫雜錯。無其條貫。有所尋按。

不即可得而治。卒暴之候。皆用貴藥。動數十種。自非富室。而居京都者。不能素儲。不可卒辨也。又多令人以針治病。其灸法又不明處所分寸。而但說身中孔穴榮衛之名。自非舊醫備覽明堂流注偃側圖者。安能曉之哉。余所撰百卷。名曰玉函方。皆分別病名。以類相續。其九十三卷。

皆單行徑易。籬陌之間。顧眄皆藥。眾急之病。無不畢備。家有此方。可不用醫。醫多承襲世業。有名無實。但養虛聲。以圖財利。寒白退士。所不可得使。使之者乃多誤人。未有若自閒其要。勝於所迎。無知之醫。醫又不可卒得。得又不肯即為人使。使腠理之微疾。成膏肓之深禍。

乃至不救。且暴急之病。而遠行借問。率多枉矣。(抱朴子)

晉中興書曰。葛洪。字稚川。丹陽句容人。幼覽眾書。近得萬卷。自號抱朴子。善養性之術。撰經用救驗方三卷。號曰肘後方。又撰玉函方一百卷。於今行用。(太平御覽)

〔玉函煎方〕隋志五卷,佚

〔肘後方〕(晉書洪傳。作肘後要急方。唐志。作肘後救卒方。)隋志六卷(舊唐志。作四卷。本朝現在書目。作一卷。)佚

自序曰。余既窮覽墳索。以著述餘暇。兼綜術數。省仲景元化劉戴秘要。金匱綠秩。黃素方。近將千卷。患其混雜煩重。有求難得。故周流華夏九州之中。收拾奇異。捃拾遺逸。選而集之。使種類殊分。緩急易簡。凡為百卷。名曰玉函。然非有力不能盡寫。又見周甘唐阮諸家。

各作備急。既不能窮諸病狀。兼多珍貴之藥。豈貧家野店。所能立辦。又使人用針。自非究習醫方。素識明堂流注者。則身中榮衛。尚不知其所在。安能用針以治之哉。是使鳧雁摯擊,牛羊搏筮。無以異也。雖有其方。猶不免殘害之疾。余今採其要約。以為肘後救卒三卷。率多易得之藥。

其不獲已。須買之者。亦皆賤價草石。所在皆有。兼之以灸。灸但言其分寸。不名孔穴。凡人覽之。可了其所用。或不出乎垣籬之內。顧眄可具。苟能信之。庶免橫禍焉。世俗苦於貴遠賤近。是古非今。恐見此方。無黃帝倉公和鵲逾跗之目。不能採用。安可強乎。

按是書名肘後者。言其方單省。足以立辨。其卷帙亦不多。可掛之肘後。以隨行也,隋志。有扁鵲肘後方一卷。抱朴子曰。闢蛇蝮。以乾薑附子。帶之肘後。其意並同。友人都梁伊憺甫(恬)亦曰。肘後者。斥佩囊之類。謂常在於肘腋下也。猶斥劍云腰間物。玉臺新詠集。魏繁欽詩。

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後。晉書周顗傳曰。今年殺諸賊奴。取金印如斗大系肘後。抱朴子勤求篇曰。盡其囊枕之中。肘腋之下。秘要之旨。王子年拾遺記曰。浮提國。獻神通善書二人。乍老乍少。隱形則出影。聞聲則藏形。出肘間金壺四寸。蓋腋下者。肘之所抵。故云肘後。

又云肘下。又云肘間。抱朴遐覽篇。載崔文子肘後經一卷。李先生口訣肘後二卷。其義可以類推也。

〔葛氏單方〕藝文略三卷,佚

〔陶氏(弘景)補闕肘後百一方〕新唐志。作補肘後救卒備急方。七錄九卷(新唐志。作六卷。書錄解題。作三卷。本朝現在書目。有葛氏肘後方三卷。陶弘景撰。又有肘後百方九卷。)佚

自序曰。太歲庚辰。隱居云。余宅身幽嶺。迄將十載。雖每植德施功。多止一時之設。可以傳方遠裔者。莫過於撰述。見葛氏肘後救卒。殊足申一隅之思。夫生人所為大患。莫急於疾。疾而不治。猶救火而不以水也。今輦掖左右。藥師易尋。郊郭之外。已似難值。況窮村迥野。

遙山絕浦。其間枉夭安可勝言。方術之書。卷軸徒煩。極濟殊寡。欲就披覽。迷惑多端。抱朴此制。貴為深益。然尚闕漏未盡。輒更採集補闕。凡一百一首。以朱書甄別。為肘後百一方。於雜病單治。略為周遍矣。應璩昔為百一詩。以箴規心行。今余撰此。蓋欲衛輔我躬。且佛經云。

人用四大成身。一大輒有一百一病。是故深宜自想。上自道人。下達眾庶。莫不各加繕寫。而究括之。余又別撰效驗方五卷。具論諸病證候。因藥變通。而並是大治。非窮居所資。若華軒鼎室。亦宜修省耳。葛序云。可以施於貧家野居。然而不止如是。今縉紳君子。若常處閒佚。

乃可披檢方書。或從祿外邑,將令遐徵。或宿直築闈。晨霄隔絕。或急速戎陣。城柵嚴阻。忽遇疾倉卒。唯拱手相看。曷若探之囊笥。則可庸豎成醫。故備論證候。使曉然不滯。一被條領。無使過差也。尋葛氏舊方。至今已二百許年。播於海內。因而濟者。其效實多。余今重以該要庶亦傳之千祀。

豈止於空衛我躬乎。舊方都有八十六首。檢其四蛇兩犬。不假殊題。喉舌之間。亦非異處。入塚御氣。不足專名。雜治一條。猶是諸病。部類強致殊分。覆成失例。今乃配合為七十九首。於本文究具。都無忖減。復添二十二首。或因葛一事。增構成篇。或輔葛所遺。准大更撰。

具如後錄。詳悉自究。先決比諸病。又不從類遂具。復勞在傷寒前。霍亂置耳目後。陰易之事。乃出雜治中。兼題與篇名。不盡相符。卒急之時。難於尋檢。今亦考其銓次。庶歷然易曉。其解散腳弱,虛勞渴痢。發背嘔血。多是貴勝之疾。其傷寒中風。診候最難分。則皆應取之於脈。

豈凡庸能究。今所載諸方。皆灼然可用。但依法施治。無使違逆。其癰疽金瘡。形變甚眾。自非其方。未易根盡。其婦女之病。小兒之病。並難治之。方法不少。亦載其綱要云。凡此諸方。皆是撮其樞要。或名醫垂記。或累世傳良。或博聞有驗。或自用得力。故復各題秘要之說。

以避文繁。又用藥有舊法。亦不復假事事詮詔。今通立定格。共為成准。凡服藥不言先食者。皆在食前。應食後者。有各言之,凡服湯。云三服再服。有要視病源准候。或疏或數。足令勢力相及。毒利藥皆須空服。補瀉其間。自可進粥。丸散日三者。當取旦中暮進之。四五服。

則一旦之中。量時而分均也。丸下丸散。不云酒水飲者。本方如此。而別說用酒水飲。則是可通用三物服也。凡云分等。即皆是丸散。隨病輕重。所須多少。無定銖兩。三種五種。皆分均之分兩。凡云丸散之若干分兩。(是品諸藥。宜多宜少之分兩。)非必止於若干分兩。假今日三服方寸匕。

須瘥。止是三五兩藥耳。凡云末之。是搗篩如法。㕮咀者。皆細切之。凡云湯煎取三升。分三服。皆絞去滓。而後酌量也。字。方中用鳥獸屎。作矢字。尿作溺字。牡鼠。亦作雄字。乾作干字。凡云錢匕者。以大錢上全抄之。若半錢。則是一錢抄取一邊爾。並用五銖錢也。方寸匕者。

即用方一寸抄之可也。刀圭。准如兩大豆。炮熬炙洗治諸藥。凡用半夏。皆湯洗五六度去滑。附子。烏頭炮,去皮。有生用者。隨方言之。礬石。熬令汁盡。椒。皆出汗。麥門冬。皆去心。丸散用膠。皆炙。巴豆。皆去心皮。熬。有生用者。隨而言之。杏人。去皮尖。熬。生用者言之,葶藶。

皆熬。皂莢。去皮子。藜蘆枳殼甘草。皆炙。大棗。支子。擘破。巴豆。桃杏人之類。皆別研搗如膏。乃和之。諸角皆屑之。麻黃。皆去節。凡湯中用芒硝阿膠。黏糖。皆絞去滓。內湯中。更微煮令消。紅雪。朴硝等。皆狀此而入藥也。用麻黃。即去節。先煮三五沸。

搽去沫。後乃入余藥。凡以上諸法。皆已具載。在余所撰本草上卷中。今之人有此肘後百一者。未必得見本草。是以復疏方中所用者載之。此事若非留心藥術。不可盡知。則安得使之不僻繆也,案病雖千種。大略只有三條而已。一則腑臟經絡。因邪生疾。二則四肢九竅。內外文媾。

三則假為他物橫來傷害。此三條者。今各以類而分別之。貴圖倉卒之時。披尋簡易故也。今以內疾為上卷。外發為中卷,他犯為下卷。具列之云。上卷三十五首。治內病。中卷二十五首。治外發病。下卷三十□首。治為物所苦病。

陳振孫曰。肘後百一方三卷。晉葛洪撰。梁陶隱居增補。本名肘後救卒方。率多易得之藥。凡八十六首。陶並七首。加二十二首。共為一百一首。取佛書人有四大。一大輒有一百一病之義名之。

〔楊氏(用道)附廣肘後方〕八卷,存

自序略曰。方之行於世者多矣。大編廣集。奇藥群品。自名醫貴胄。或不能以兼通而卒具。況可以施於民庶哉。於是行省乃得乾統間所刊肘後方善本。即葛洪所謂皆單行徑易。約而已驗。籬陌之間。顧眄皆藥。家有此方。可不用醫者也。其書經陶隱居增修。而益完矣。既又得唐慎微證類本草。

其所附方。皆洽見精取。切於救治。而卷帙尤為繁重。且方隨藥著。檢用卒難。乃復摘錄其方。分以類例。而附於肘後隨證之下。目之曰附廣肘後方。下監俾更加讎次。且為之序。而刊行之。方雖簡要。而該病則眾。藥多易求。而論效則遠。將使家自能醫。人無夭橫。以溥躋斯民於仁壽之域。

以上廣國家博施愛物之德。其為利豈小補哉。皇統四年。十月戊子。儒林郎。汴京國子監博士楊用道謹序。

四庫全書提要曰。肘後備急方八卷。晉葛洪撰。洪字稚川。句容人。元帝為丞相時。闢為掾。以平賊功。賜爵關內侯。遷散騎常侍。自乞出為句漏令。後終於羅浮山。年八十一。事蹟具晉書本傳。是書初名肘後卒救方。梁陶宏景補其闕漏。得一百一首。為肘後百一方。金楊用道又取唐慎微證類本草諸方。

附於肘後隨證之下。為附廣肘後方。元世祖至元間。有鄔某者。得其本於平鄉郭氏。始刻而傳之。段成己為之序。稱葛陶二君。共成此編。而不及楊用道。此本為明嘉靖中。襄陽知府呂容所刊。始並列葛陶楊三序於卷首。書中凡楊氏所增。皆別題附方二字。列之於後。而葛陶二家之方。

則不加分析。狀無可辨別。案隋書經籍志。葛洪肘後方六卷。梁二卷。亡。陶宏景補闕肘後百一方。九卷。亡。宋史藝文志。止有葛書。而無陶書。在隋已亡。不應元時復出。又陶書原目九卷。而此本合楊用道所附。只有八卷。篇帙多寡。亦不相合。疑此書本無百一方在內。

特後人取宏景原序冠之耳。書凡分五十一類。有方無論。不用難得之藥。簡要易明。雖頗經後來增損。而大旨精切。猶未盡失其本意焉。

〔範氏(汪)陽東方〕(案千金方太醫習業。有云範東陽張苗靳邵等。諸部經方。然則陽東。當作東陽。)隋志一百五卷錄一卷,粱一百七十六卷亡,佚

晉書曰。範汪。字玄平。性仁愛。善醫術。常以拯恤為事。凡有疾病。不限貴賤。皆為治之。十能愈其八九。撰方五百餘卷。又一百七卷。後人詳用。多獲其效。(太平御覽)

舊唐志曰。雜藥方一百七十卷。範汪方。尹穆撰。

〔陳氏(延之)小品方〕隋志十二卷,佚

〔廩丘公論〕隋志一卷,佚

〔殷氏(仲堪)荊州要方〕七錄一卷,佚

晉書曰。殷仲堪。陳郡人。能清言。善屬文。名士咸愛之。謝玄以為長史。厚遇之。仲堪父病積年。衣不解帶。躬本醫術。究其精妙。執書揮淚。遂眇一目。(太平御覽)

〔於氏(法開)議論備豫方〕隋志一卷,佚

紹興府志曰。於法開好仙釋。後避支遁君剡。更學醫。醫術明解。嘗旅行。暮投主人。其家妻臨產。而兒積日不墮。法開曰。此易治耳。殺一肥羊。食十餘臠。而針之。須臾兒下。羊膋裹兒出。

〔宋武帝雜戎狄方〕七錄一卷,佚

〔羊氏(欣)中散雜湯丸散酒方〕隋志一卷,佚

宋書本傳曰。羊欣。字敬元。泰山南城人也。曾祖忱。晉徐州刺史。祖權。黃門郎。父不疑。為桂陽太守。欣少靖默。無競於人。美言笑。善容止。泛覽經籍。尤長隸書。不疑初為烏程令。欣時年十二。時王獻之為吳興太守。甚知愛之。獻之嘗夏月入縣。欣著新絹裙。晝寢。

獻之書裙數幅而去。欣本工書。因此彌善。起家輔國參軍。府解還家。隆安中。朝廷漸亂。欣優遊私門。不復進仕。會稽王世子元顯每使欣書。常辭不奉命。元顯怒。乃以為其後軍府舍人。此職本用寒人。欣意邈恬然。不以高卑見色。論者稱焉。欣嘗詣領軍將軍謝混。混拂席改服。

然後見之。時混族子靈運在坐。退告族兄瞻曰。望蔡見羊欣。遂易衣改席。欣由此益知名。桓玄輔政。領平西將軍。以欣為平西參軍。仍轉主簿。參預機要。欣欲自疏。時漏密事。玄覺其此意。愈重之。以為楚臺殿中郎。謂曰。尚書。政事之本。殿中。禮樂所出。卿昔處股肱。

方此為輕也。欣拜職少日。稱病自免。屏居里巷。十餘年不出。義熙中。弟徽被遇於高祖。高祖謂咨議參軍鄭鮮之曰。羊徽一時美器。世論尤在兄後。恨不識之。即板欣補右將軍劉藩司馬。轉長史。中軍將軍道憐咨議參軍。出為新安太守。在郡四年。簡惠著稱。除臨川王義慶輔國長史。

廬陵王義真車騎咨議參軍。並不就。太祖重之。以為新安太守。前後凡十三年。遊玩山水。甚得適性。轉在義興。非其好也。頃之又稱病篤自免。歸除中散大夫。素好黃老。常手自書章。有病不服藥。飲符水而已。兼善醫術。撰藥方十卷。欣以不堪拜伏。辭不朝覲。高祖太祖並恨不識之。

自非尋省近親。不妄行請。行必由城外。未嘗入六關。元嘉九年卒。時年七十三。

〔羊中散藥方〕七錄二十卷(宋書欣傳。作十卷。)佚

〔謝南郡療消渴病方〕隋志一卷,佚

〔宋建平王典術〕七錄百二十卷,佚

宋書曰。建平宣簡王宏。字休度。文帝第七子也。早喪母。元嘉二十一年。年十一。封建平王。食邑二千戶。少而閒素。篤好文籍。太祖寵愛殊常。為立第於雞籠山。盡山水之美。建平國職。高他國一階。二十四年。為中護軍。領石頭戍事。出為徵虜將軍。江州刺史。二十八年。

徵為中書令。領驍騎將軍。元凶殺立。以宏為左將軍丹陽尹。又以為散騎常侍。鎮軍將軍。江州刺史。世祖入討邵。錄宏殿內。世祖先嚐以口手板與宏。宏遣左右親信周法道。賫手板詣世祖。事平。以為尚書左僕射。使奉迎太后。還加冠軍將軍。中書監。僕射如故。臧質為逆。

宏以仗士五十人入六門。為人謙儉周慎。禮賢接士。明曉政事。上甚信杖之。轉尚書令。加散騎常侍。將軍如故。給鼓吹一部。尋進號衛將軍。中書監尚書令如故。宏少而多病。大明二年。疾動。求解尚書令。以本號開府儀同三司。如散騎常侍。中書監如故,未拜。其年薨。

時年二十五。追贈侍中司徒。中書監如故。給班劍二十人。

〔徐氏(叔向)雜療方〕(舊唐志。作徐叔和撰。)隋志二十二卷,佚

〔雜病方〕(舊唐志。作體療雜病方。徐叔和撰。)七錄六卷,佚

〔療腳弱雜方〕七錄八卷,佚

〔徐氏(悅)體療雜病疾源〕七錄三卷,佚

〔徐氏(文伯)藥方〕七錄二卷(本朝現在書目。作一卷)佚

〔徐大山試驗方〕隋志二卷,佚

〔巾箱方〕隋志三卷,佚

〔墮年方〕(本朝現在書目。作隨手方。)隋志二卷,佚

〔徐氏(嗣伯)落年方〕隋志三卷,佚

〔藥方〕隋志五卷,佚

〔雜病論〕舊唐志一卷,佚

〔徐氏(裝)要方〕七錄一卷,佚

隋志曰。無錫令徐裝撰。

〔徐氏(方伯)辨腳弱方〕七錄一卷,佚

〔徐氏(辨卿)藥方〕隋志二十一卷,佚

〔徐氏(闕名)雜方〕隋志一卷,佚

〔效驗方〕隋志三卷,佚

〔秦氏(承祖)藥方〕隋志四十卷見三卷(舊唐志。作十七卷。)佚

〔胡氏(洽)百病方〕(新唐志。作治百病要方。)隋志二卷(唐志。作三卷。本朝現在書目同。)佚

劉敬叔曰。胡道洽者。自云廣陵人。好音樂醫術之事。體有臊氣。恆以名香自防。唯忌猛犬。自審死日。誡弟子曰。氣絕便殯。勿令狗兒見我屍也。死於山陽。殮畢。覺棺空。即開看不見屍體。時人咸謂狐也。(異苑)

張杲曰。胡洽道士。不知何許人。性尚虛靜。心棲至道。以拯救為事。醫術知名。(醫說)

〔釋氏(僧深)藥方〕(舊唐志。作集方。)七錄三十卷,佚

孫思邈曰。宋齊之間。有釋門深師師道人。述法存等諸家舊方。為三十卷。其腳弱一方。近百餘首。(千金方)

又曰。深師述支法存所用。永平山敷師連範祖耀黃素等。諸腳弱方。凡八十餘條。皆是精要。(同上)

〔摩訶胡□□出胡國方〕七錄十卷,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