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張氏醫通》~ 卷六 (13)

回本書目錄

卷六 (13)

1. 虛煩(與緒論參看)

經云。夏脈者。心也。其不及者。令人煩心。肝虛腎虛脾虛。皆令人體重煩冤。是知煩多生於虛也。大法。津液去多。五內枯燥而煩者。八珍湯竹葉、棗仁、麥冬。營血不足。陽盛陰微而煩者。當歸補血湯硃砂安神丸。或生脈散加歸、地、棗仁、竹茹之屬。腎水下竭。心火上炎而煩者。

大劑生料六味丸。少用肉桂為引導。肥人虛煩。不眠不飲。溫膽湯。大病後有餘熱。嘔吐咳逆。虛煩不安。竹葉石膏湯。五心煩熱。口乾唇燥。胸中熱悶。千金竹葉湯。虛煩懊憹。顛倒不安。梔子豉湯。不應。加犀角黑參。久病餘熱不止。虛煩不安。臥寐不寧。六味丸加棗仁。

煩而小便不利。五苓散加辰砂、滑石。煩而嘔。不喜食。金匱橘皮竹茹湯。胎前產後諸煩。見婦人本門。

2. 讝妄

譫。多言也。言為心聲。由火燔而鳴。故心熱則多言。猶醉而心熱。故多言也。或寐而多言者。俗云睡語。熱之徵也。若熱甚雖寤而神昏不清。則譫語也。妄。虛妄也。火為陽。故外清明而內濁昧。其主動亂。故神志失常。如見鬼神也。夫血氣者。身之神也。神既衰乏。痰客中焦。

妨礙升降。不得運用。以致十二官各失其職。視聽言動。皆有虛妄。蓋虛病痰病。有似鬼祟。宜清神湯。或平補鎮心丹肉桂山藥、五味。加琥珀膽星麝香。大便不通。心腹脹滿刺痛。口噤氣急者。此為實。涼膈、承氣選用。若作邪祟。治之以金石。必死。產後譫妄。

見婦人本門。

石頑治文學黃稚潔諱振藻。譫妄顛仆。數月以來。或六七日一發。或二三日一發。或一日二三發。發則大吐涎水血沫。或一日半日而蘇。或二三時而蘇。醫禱不靈。近於邪祟。晝夜恆見亡婢僕婦。或時昏憒不省。或時妄言妄見。精氣不時下脫。不能收攝。服二冬、二地、連、柏、金櫻、石蓮之屬無算。

反加作瀉不食。後延石頑診之。脈來寸盛尺微。前大後小。按之忽無。舉之忽有。知為神氣浮散之候。因與六君子加龍齒、菖蒲、遠志。送養正丹。間續而進。前後共六七服。自後譫妄顛仆。絕不復發。邪祟亦不復見。惟夢泄為平時固疾。不能霍然。更與平補鎮心丹。兩月而安。

其尊人及昆弟親戚。咸謂金石之藥。能鎮鬼神。曷知從前譫妄。皆神氣浮散之故。得養正鎮攝之功。當無神魂飛越之患矣。因識此。以破杯影弓蛇之惑。

3. 循衣摸床

循衣撮空摸床。多是大虛之候。不問雜病傷寒。以大補之劑投之。多有得生者。許學士謂肝熱風淫末疾。故手為之循衣撮空。其人必譫語妄言。經謂肺入火為譫妄是也。海藏云。婦人血風證。因大脫血崩漏。或前後失血。因而枯燥。其熱不除。循衣撮空摸床。閉目不醒。揚手擲足。

搖動不寧。錯語失神。脈弦浮而虛。內躁之極也。生地黃黃連湯主之。熱極神昏。十餘日不大便。腹脹喘滿。氣粗鼻乾不潤。上下通燥。脈沉實而滑。此地道阻塞不通之故。急宜涼膈、承氣下之。若熱乘肺金。氣虛不能主持。叉手冒心。循衣撮空。譫語昏沉。不省人事。節庵升陽散火湯

小便利者可治。不利者不治。按涼膈、承氣。氣藥也。自外而入內者用之。生地黃黃連湯。血藥也。自內而至外者用之。升陽散火湯。氣虛火乘藥也。內外合邪者用之。三方俱治不大便者。病人手循衣縫。譫語者。不可治。病人陰陽俱絕。掣衣摸空妄言者死。撮空。服承氣。

下之後。脈弦者生。澀者死。

4. 喜笑不休

經云。神有餘則笑不休。精氣並於心則喜。心主手厥陰之脈。是動則病目黃。喜笑不休。

河間云。喜笑者。皆心火之盛也。五行之中。惟火有笑。昔治人笑不休口流涎。用黃連解毒湯半夏、薑汁、竹瀝。而笑止。

戴人治一婦。病喜笑不休。已半年矣。以鹽塊二兩。燒令通赤。放冷研細。河水煎服。探吐出熱痰五升。次服降火之劑。不數日而笑定。內經曰。神有餘則笑不休。此所謂神者。火是也。火得風而成焰。笑之象也。

倪惟德治一婦。病氣厥。笑哭不常。人以為鬼祟所憑。診之。六脈俱沉。胃脘必有積。遂以二陳湯導之。吐痰升許而愈。此積痰類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