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秉成

《本草便讀》~ 盛序

回本書目錄

盛序

1. 盛序

張君兆嘉著本草便讀共兩卷。既自序其書。邑侯安仁吳公。同邑惲竹坡大令。皆邃於醫者。亦序之。而從子宇懷。又為張君問序於余。夫干莫之寶。非張華不能審其氣。篪鍾之操。非鍾期不能識其曲。余不知醫。余烏乎序其書。雖然。固有不能已於言者。余自束髮受讀。壯歲挾策都下。

白話文:

張君兆嘉寫了《本草便讀》,共兩卷。他本人為本書寫前言。同縣的知縣安仁吳公以及同縣的惲竹坡太守,二人都精通醫道。他們也寫了序言。他的侄子宇懷,又請我為張君的書寫序言。那珍貴的寶物,若非張華不能鑒定其氣味。篪鍾的樂曲,若非鍾期不能識別曲調。我不懂醫術,哪裡能夠為這本書寫序言呢?不過,我實在有不得不說的話。我從小就開始讀書。壯年時,帶着書籍來到京城。

歷官皖鄂浙三省。晚憩吳門。嘗見通人學士。著作如林。往往裒古今興衰治亂是非得失之要。與夫律歷方輿行陳戰守之略。中國四裔強弱向背之幾。緯以諸子。旁及稗野。匯為一編。系之論說。見者歡為經世才。一旦受事叢脞。立見貽笑後世。其於醫也亦然。蓋醫之為道。橐龠於農軒。

白話文:

歷任過安徽、湖北、浙江三省的官職。晚年住在蘇州。曾經拜訪著名文人學者,他們寫了許多書,常常概括古今興衰治亂、是非得失的要點,以及律曆、地方誌、軍事策略等內容。還包括中國和周邊國家強弱、傾向等各方面的情況,輔以諸子百家的著作,旁及野史逸聞,彙集成一編,並加上自己的評論。看到這些的人,都高興地認為這些人有治理國家的才能。可是,一旦身居官職,處理事務,馬上就被人恥笑,貽笑後世。對於醫學也是如此。其實,醫學之道,是淵源於遠古的農軒時代。

發揮於岐跗。自是厥後。代有其賢。書亦大備。然而學者怵然於堂奧之深。津涯之廣。則相與掇拾糟粕以欺世。不復尋途索徑。由易入難。以幾於神化。是猶經濟家之矜奇好古而不適於用。良可慨也。余夙耳張君名。今歲之初。宇懷年七十。得痛痹疾甚劇。乃延張君治之。兩月而復。

白話文:

中醫學的發展可以追溯到岐伯和俞跗的時代。從那以後,一代又一代的賢人輩出,醫書也得到了極大的充實。然而,學習中醫的人往往被醫學的深奧和廣博嚇倒,於是他們只會拾取一些糟粕來矇騙世人,而不再尋求正途,循序漸進地學習。這種做法就像一些經濟學家只喜歡炫耀奇思妙想和古董,卻不切合實際,實在令人扼腕嘆息。我早聞張君的大名,今年年初,張君已經七十歲了,卻得了很嚴重的痛風病。於是我請張君為我治療,兩個月後便康復了。

余方以為神。及讀是書。而知張君之為醫。固循循然示人以易者。於虖。其易也。其神也。庖丁一日解十二牛不頓芒刃。若張君者。微特善醫。亦可謂善著書矣。若夫是書之用。則前序已言之。余又奚言。

白話文:

我以前以為神醫不傳,所以沒有詳細研究它是什麼。直到讀了這本書,才知道張仲景的醫術不是像神醫那樣不傳,而是循循善誘,把容易明白的道理告訴大家。在疾病方面,他把容易看懂的道理和精妙的醫術結合起來應用。廚師庖丁可以一天解十二頭牛而不傷刀刃,張仲景就是這樣一位妙手回春、出神入化的好醫生,也可以說是一位著作等身的醫生。前序已經談到這本書的價值,我就不再重複了。

光緒二十有一年。歲次乙未季春之月。武進盛康拜撰。時年八十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