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 卷十八 大腸腑方 (11)

回本書目錄

卷十八 大腸腑方 (11)

1. 旋覆花丸

治停痰澼飲結在兩脅,腹脹滿,羸瘦不能食,食不消化,喜唾乾嘔,大小便或澀或利,腹中搖動作水聲,腹內熱,口乾好飲水漿,卒起頭眩欲倒,脅下痛方。

白話文:

治療停滯的痰飲停留在兩脅,導致腹部腫脹、消瘦、不能進食,進食後不消化,喜愛吐唾液並乾嘔,大小便有時乾結有時腹瀉,腹部有水聲,腹中燥熱,口乾喜歡喝水,突然感到頭暈欲倒,脅肋下方疼痛。

旋覆花,桂心,枳實人參(各五分),甘遂(三分),吳茱萸細辛大黃黃芩,葶藶,厚朴芫花橘皮(各四分),乾薑,芍藥,白朮(各六分),茯苓狼毒烏頭,礜石(各八分)

白話文:

旋覆花、桂心、枳實、人參(各 0.5 兩) 甘遂(0.3 兩) 吳茱萸、細辛、大黃、黃芩、葶藶、厚朴、芫花、橘皮(各 0.4 兩) 乾薑、芍藥、白朮(各 0.6 兩) 茯苓、狼毒、烏頭、礜石(各 0.8 兩)

上二十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酒服五丸,日二。後加以知為度。(《延年方》無白朮、狼毒、烏頭、礜石、細辛、黃芩、厚朴、吳茱萸、芫花、橘皮、甘遂,有皂莢附子各二分,蜀椒、杏仁、防葵各三分,地黃四分。)

白話文:

將以上二十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服用時,以酒送服五丸,每天兩次。服用後,觀察症狀變化,以此作為服藥的參考依據。(《延年方》中不含白朮、狼毒、烏頭、石膏、細辛、黃芩、厚朴、吳茱萸、芫花、橘皮、甘遂,而增加了皁莢、附子各二錢,蜀椒、杏仁、防葵各三錢,地黃四錢。)

2. 中軍候黑丸

治澼飲停結,滿悶目暗方。

白話文:

澼飲停結,滿悶目暗方

原文:

治澼飲停結,滿悶目暗。身腫者,五苓散加澤瀉、木通。發熱嘔吐者,五苓散加葛根、夏枯草。發熱口渴者,五苓散加天花粉、茯苓。身熱而渴者,白虎湯加澤瀉、木通。小便不利者,五苓散加車前子、瞿麥。目暗甚者,五苓散加防風、荊芥、羌活、藁本。

治療因飲水過多或水腫導致的身體腫脹、胸腹滿悶、視力模糊。

  • **身腫者:**五苓散中加入澤瀉、木通。
  • **發熱嘔吐者:**五苓散中加入葛根、夏枯草。
  • **發熱口渴者:**五苓散中加入天花粉、茯苓。
  • **身熱而渴者:**白虎湯中加入澤瀉、木通。
  • **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中加入車前子、瞿麥。
  • **視力模糊嚴重者:**五苓散中加入防風、荊芥、羌活、藁本。

芫花(三兩),巴豆(八分),杏仁(五分),桂心,桔梗(各四分)

白話文:

芫花(60克),巴豆(2.5克),杏仁(1.5克),桂心、桔梗(各1.2克)

上五味為末,蜜丸如胡豆,每服三丸,稍增得快下止。

白話文:

將五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調製成胡豆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丸。藥效逐步增加,達到快速通腸止瀉的效果。

3. 順流紫丸

治心腹積聚,兩脅脹滿,留飲痰癖,大小便不利,小腹切痛膈上塞方。

白話文:

治心腹積聚,兩脅脹滿,留飲痰癖,大小便不利,小腹切痛膈上塞方

治療心腹積食,兩側肋骨脹滿,飲水、痰涎停滯,大小便不通,小腹疼痛,隔膜上氣滯不通的方劑如下:

石膏(五分),桂心(四分),巴豆(七枚),代赭,烏賊骨,半夏(各三分)

白話文:

石膏(15 克),桂心(12 克),巴豆(7 粒),代赭石,墨魚骨,半夏(各 9 克)

上六味為末,蜜丸如胡豆,平旦服一丸,加至二丸。(胡洽有藜蘆、蓯蓉、當歸各三分。《範汪方》無石膏、半夏,有當歸一分,蓯蓉二分,茯苓三分,藜蘆五分。)

白話文:

將上述六味藥材磨成細粉,加蜂蜜製成胡豆大小的丸劑。清晨服用一丸,逐漸增加至兩丸。(《胡洽方》中包含藜蘆、蓯蓉、當歸各三錢。《範汪方》中不含石膏和半夏,但含有當歸一錢,蓯蓉二錢,茯苓三錢,藜蘆五錢。)

治停痰澼飲結在兩脅,腹滿羸瘦不能飲食,食不消,喜唾乾嘔,大小便或澀或利方:

白話文:

繁體中文:

治停痰澼飲結在兩脇,腹滿羸瘦不能飲食,食不消,喜唾乾嘔,大小便或澀或利方

治療痰飲停結在肋下兩側,腹脹氣滯、消瘦虛弱、食不下咽、消化不良、經常吐口水乾嘔,大小便時而通暢時而便祕的方子:

旋覆花大黃附子,茯苓,椒目,桂心,芫花狼毒乾薑,芍藥,枳實細辛(各八分)

白話文:

旋覆花、大黃、附子、茯苓、胡椒、桂心、芫花、狼毒、乾薑、芍藥、枳實、細辛(各 3.2 公克)

上十二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飲下三丸,日三服,後漸增。

治風氣膈上痰飲方:

用不開口苦瓠一枚,湯煮三五沸,以物裹熨心膈上。

治結積留飲澼囊胸滿,飲食不消方:

灸通谷五十壯。

白話文:

治風氣膈上痰飲方

製備方法:取一顆閉口的苦瓠,用滾水煮沸三至五次,以布包裹後熨貼於心膈上。

治結積留飲澼囊胸滿,飲食不消方

灸法:在肚臍正中心(肚臍穴)灸五十壯。

4. 九蟲第七

(論三首,方四十五首)

白話文:

論三篇,方四十五首

論曰:人腹中有屍蟲,此物與人俱生,而為人大害。屍蟲之形狀似大馬尾,或如薄筋,依脾而居,乃有頭尾,皆長三寸。又有九蟲,一曰伏蟲,長四分。二曰蛔蟲,長一尺。三曰白蟲,長一寸。四曰肉蟲,狀如爛杏。五曰肺蟲,狀如蠶。六曰胃蟲,狀如蝦蟆。七曰弱蟲,狀如瓜瓣。

白話文:

古文記載:人的肚子裡有屍蟲,這些蟲子與人同時出生,對人有害。屍蟲的形狀像大馬尾,或像薄薄的筋,依附在脾臟上,有頭有尾,長約三寸。此外,還有九種蟲子,分別是:

  1. 伏蟲,長度四分之一寸。
  2. 蛔蟲,長度一尺。
  3. 白蟲,長度一寸。
  4. 肉蟲,形狀像腐爛的杏子。
  5. 肺蟲,形狀像蠶。
  6. 胃蟲,形狀像蟾蜍。
  7. 弱蟲,形狀像瓜子瓣。

八曰赤蟲,狀如生肉。九曰蟯蟲,至細微,形如菜蟲狀。伏蟲,則群蟲之主也。蛔蟲貫心則殺人。白蟲相生,子孫轉多,其母轉大,長至四五丈,亦能殺人。肉蟲令人煩滿。肺蟲令人咳嗽。胃蟲令人嘔吐,胃逆喜噦。弱蟲又名膈蟲,令人多唾。赤蟲令人腸鳴。蟯蟲居胴腸之間,多則為痔,劇則為癩。

白話文:

第八種是赤蟲,形狀像生肉。 第九種是蟯蟲,極其細微,形狀像菜蟲。 伏蟲,是眾多寄生蟲的頭目。 蛔蟲穿過心臟會致命。 白蟲相生,子子孫孫不斷繁衍,母蟲體型也會逐漸增大,長到四五丈長,也能致命。 肉蟲讓人腹脹難受。 肺蟲讓人咳嗽。 胃蟲讓人嘔吐、泛酸、反胃。 弱蟲又叫膈蟲,讓人唾液增多。 赤蟲讓人腸鳴。 蟯蟲寄生在腸道中,數量多會形成痔瘡,數量過多會變成癩痢。

因人瘡痍,即生諸癰、疽、癬、瘻、瘑、疥、齲,蟲無所不為,人亦不必盡有,有亦不必盡多。或偏有,或偏無,類婦人常多,其蟲凶惡,人之極患也。常以白筵草沐浴佳,根葉皆可用,既是香草,且是屍蟲所畏也。

白話文:

由於人體受傷破損,就會產生各種瘡瘍、毒瘡、癬、瘺、癤、疥瘡、蛀牙,這些寄生蟲無處不侵害,但患者未必會全部感染,即使感染也不一定很多。有些患者可能只感染一部分,有些則完全沒有。其中,婦女感染的機率較高。這些寄生蟲極為兇惡,是患者的極大痛苦。經常使用白筵草沐浴可以改善狀況,其根和葉都可以使用。白筵草不僅是一種香草,也是屍蟲所害怕的。

論曰:凡欲服補藥及治諸病,皆須去諸蟲,並痰飲宿澼醒醒除盡,方可服補藥,不爾,必不得藥力。

治肝勞生長蟲,在肝為病恐畏不安眼中赤方:

白話文:

凡是要服用補藥或治療各種疾病,都必須先去除身體中的寄生蟲,以及痰飲、宿食等廢物,完全清除後才能服用補藥。如果不這樣做,補藥的功效就無法發揮出來。

治療肝臟勞損導致的寄生蟲,寄生在肝臟內引起疾病、恐懼不安、眼睛發紅的方法:

蠟,吳茱萸東行根皮(各二兩),乾漆(四兩),雞子(五枚去黃),粳米粉(半斤)

白話文:

蠟(2 兩)、吳茱萸東行根皮(2 兩)、乾漆(4 兩)、雞蛋(5 個,去蛋黃)、粳米粉(半斤)

上五味搗吳茱萸皮為末和藥,銅器中煎可丸,如小豆大,宿勿食,平旦飲服一百丸,小兒服五十丸,蟲當爛出。(《集驗方》無吳萸根,名雞子丸。)

白話文:

將上文提到的五味藥材與吳茱萸皮搗成粉末後混合,再用銅器煎煮。煎煮後可以搓成丸劑,大小如小豆般。服用時(前一)晚上空腹,隔天清晨服用 100 顆,兒童則服用 50 顆。服用後,寄生蟲會自行排出體外。

治心勞熱傷,心有長蟲名曰蠱長一尺,貫心為病方:

白話文:

古代中醫方劑

治心勞熱傷,心有長蟲名曰蠱長一尺,貫心為病方

原文: 室用腦汁若涕,夜臥不寐,時復夢魘,時復驚擾,時復妄言,或狂笑,或嗔呼,或腹痛,或塊悶,此名心勞熱傷,心有長蟲,名曰蠱,長一尺,貫心為病。

腦中分泌物如鼻涕般外流,夜晚臥牀無法入睡,時常惡夢纏身、驚恐不安,還會胡言亂語、失常大笑或大罵,有時腹痛、或胸悶氣塞。這是由於心血虧損、熱氣傷心所致,心中生有寄生蟲,名為「蠱」,長約一尺,貫穿心臟引起疾病。

雷丸橘皮桃仁(一作桃皮),石蠶(各五分),狼牙(六分),貫眾(二枚),殭蠶(三七枚),蕪荑,青葙,乾漆(各四分),亂髮(如雞子大燒),茱萸根皮(七分)

白話文:

雷丸:

  • 橘子皮、桃仁(或桃子皮)、石蠶:各 5 分
  • 狼牙:6 分
  • 貫眾:2 片
  • 僵蠶:37 片
  • 蕪荑、青葙、乾漆:各 4 分
  • 雞蛋大小的焦黑頭髮
  • 花椒根皮:7 分

上十二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空腹飲或酒下七丸,加至二七丸,日二服。(一方無石蠶。)

治脾勞熱,有白蟲在脾中為病,令人好嘔下蟲方

白話文:

將十二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狀,用蜜調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空腹時,用開水或酒送服七粒,逐漸增加到二十八粒,一天服兩次。(另一種方法不含石蠶。)

主治脾熱,有白蟲在脾中為病,導致嘔吐。

大麻子(八升),東引吳茱萸根(一尺大者),橘皮(二兩)

白話文:

**大麻子:**8升(約1.6公斤) 東引吳茱萸根: 一條長度約一尺(約33公分)、直徑約一尺(約33公分) 橘皮: 2兩(約75克)

上三味㕮咀,以水煎,臨時量服,凡合,禁聲勿語道作藥,蟲當聞便不下,切忌之。

治肺勞熱生蟲,在肺為病方:

白話文:

三種藥材研成細末,用清水煎煮,臨時依量服下。凡服藥時,禁止說話交談或從事與作藥無關的事情。若服藥後聽到蟲鳴聲,表示蟲子未被驅除,切記不可輕忽。

狼牙(三兩),東行吳茱萸根白皮(五合),東行桑根白皮(切一升)

白話文:

狼牙(120公克) 東方生長的吳茱萸根部的白色樹皮(250公克) 東方生長的桑樹根部的白色樹皮(切成一公升)

上三味㕮咀,以酒七升,煮取一升,平旦頓服之。

治腎勞熱,四肢腫急,蟯蟲狀如菜蟲,在腎中為病方:

白話文:

使用三味藥材搗碎後,加入七升酒中煮沸,取一升的量,在清晨空腹時一次服下。

治療腎虛發熱、四肢腫脹緊急、寄居在腎臟中狀似菜蟲的寄生蟲導致的疾病。

蕪荑,胡粉,槐皮(各一兩),乾漆(二兩),貫眾(三枚),杏仁(四十枚),吳萸(五十枚)

白話文:

柳絮,滑石粉,槐樹皮(各 30 克),乾漆(60 克),貫眾(3 枚),杏仁(40 顆),吳茱萸(50 顆)

上七味治,下篩,平旦以井花水服方寸匕,加至一匕半,瘥止。

治蟯蟲方:

以好鹽末二兩,苦酒半升合銅器中,煮數沸,宿不食,空心頓服之。

又方,真珠(二兩),亂髮(如雞子大燒末。)

上二味治下篩,以苦酒調,旦起頓服之。(《肘後方》用治三蟲)。

白話文:

治療蟯蟲的方子:

第一種方法:

  • 取優質鹽末二兩,苦酒半升倒入銅器中,煮沸幾次。
  • 前一天晚上不進食,空腹一下子喝完。

第二種方法:

  • 真珠(二兩),亂髮(如雞蛋大小,燒成粉末)。
  • 將上述兩種材料研磨成粉末,用苦酒調勻。
  • 早上起牀後,一次性喝完。(《肘後方》用來治療三蟲)

服用方法:

  • 篩除後,每天早上用井水服藥一湯匙,逐漸增加至一湯匙半。
  • 等到症狀消失後停止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