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肱

《類證活人書》~ 卷第二十二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二

1. 卷第二十二

傷寒十勸

(一)傷寒頭疼又身熱。便是陽證。不可服熱藥。

傷寒傳三陰三陽。共六經。內太陰病頭不疼身不熱。少陰病有反發熱無頭疼。厥陰病有頭疼而無發熱。故知頭疼又身熱。即是陽證。若投熱藥必不救。

白話文:

傷寒傳染到三陰三陽,共有六條經絡受影響。其中:

  • 太陰病:頭不痛,身不發熱。
  • 少陰病:有反覆發作的發燒,但沒有頭痛。
  • 厥陰病:有頭痛,但沒有發燒。

因此,如果同時出現頭痛和身熱,就是陽證。如果使用熱性的藥物治療,就不能夠治癒。

(二)傷寒當直攻毒氣。不可補益。

邪氣在經絡中。若隨證早攻之。只三四日痊安。醫者乃妄謂先須正氣。卻行補益。使毒氣流熾。致殺人。

(三)傷寒不思飲食。不可服溫脾藥。

傷寒不思飲食。自是常事。終無飢死之理。如理中丸之類。亦不可輕服。若陽病服之。致熱氣增重。或致不救。

(四)傷寒腹痛亦有熱證。不可服溫暖藥。

難經云。痛為實。故仲景論腹滿時痛之證。有曰痛甚者加大黃。夫痛甚而反加大黃。意可見也。惟身冷厥逆而腹痛者。方是陰證。須消息之。每見醫者。多緣腹痛便投熱藥而致殺人也。

白話文:

《難經》說:疼痛是「實證」。所以張仲景在討論腹滿伴隨劇烈疼痛時,說「疼痛劇烈的,加大黃」。用大黃這種瀉藥來治療劇烈疼痛,其用意顯而易見。只有身體冰冷、四肢厥逆而腹痛的,纔是「陰證」,需要謹慎地辨證論治。經常看到醫生只看到病人腹痛,就開熱性藥物,結果害了人命。

(五)傷寒自利。當看陰陽證。不可例服補暖及止瀉藥。

自利惟身不熱。手足溫者。屬太陰。身冷四逆者。屬少陰厥陰外。其餘身熱下利。皆是陽證。當隨證依仲景法治之。每見醫者。多緣下利便投暖藥及止瀉藥而殺人。

白話文:

只對自己有利,身體不會發熱。手腳溫暖的,屬於太陰證。身體寒冷,四肢冰涼的,屬於少陰、厥陰外證。其餘身體發熱、腹瀉的,都是陽證。應當根據症狀,按照仲景的治法治療。我經常看到一些醫生,往往因為腹瀉就用溫熱藥物和止瀉藥,反而害了人。

(六)傷寒胸脅痛及腹脹滿。不可妄用艾灸。

常見村落間有此證。無藥便用艾灸。多致毒氣隨火而熾。膨脹發喘而死。不知胸脅痛。自屬少陽。腹膨脹自屬太陰也。此外惟陰證乃可灸耳。

白話文:

在鄉村地區常見這種疾病。如果沒有藥物,就用艾灸治療。但這樣做往往會導致毒氣隨著火勢而加劇,導致腹脹、氣喘,最後死亡。患者不知道胸脅疼痛,這是少陽證的症狀。腹脹是太陰證的症狀。除此之外,只有陰證才能用艾灸治療。

(七)傷寒手足厥冷。

當看陰陽。不可一例作陰證治。有陰厥。有陽厥。醫者少能分辯。陽厥而投熱藥。殺人速於用刃。蓋陽病不至於極熱。不能發厥。仲景所謂熱深者厥深也。熱深而更與熱藥。寧復有活之理。但看初得病而身熱。至三日以後熱氣已深。大便秘。小便赤。或譫語昏憒。及別有熱證而反發厥者。

白話文:

判斷陰陽疾病時,不能一概而論,採取相同的治療方法。陰證有「陰厥」,陽證有「陽厥」,許多醫者無法分辨清楚。如果陽厥卻給予熱性藥物,其致死的速度比用刀還要快。這是因為陽病不會熱到極點,而發為厥證。仲景說的「熱深者厥深」,是熱到極點才發為厥證。如果熱已經很深了,卻還再給予熱性藥物,哪還有生還的道理?只要看患者初期發病時發燒,到三天後熱氣已深入人體,大便硬結,小便赤紅,或者出現胡言亂語、神志不清的症狀,同時還有其他熱證,卻反而出現厥證。

必是陽證也。宜急用承氣湯下之。若初得病身不熱。大便不秘。自引衣蓋身。或下利或小便數。不見熱證而厥逆者。即是陰厥也。方可用四逆湯之類。二厥所以使人疑者。緣脈皆沉。然陽厥脈沉而滑。陰厥脈沉而弱。又陽厥時復指爪卻溫。陰厥常冷。此為可別也。

白話文:

一定是陽證。應該趕快用承氣湯瀉下。如果剛得病時,身體不發熱,大便不不通暢,自己用衣服蓋住身體,或者拉肚子,或者小便次數多,不見有熱證而感到寒冷的,這就是陰厥。此時應該用四逆湯之類的藥方。二厥之所以讓人疑惑,是因為脈象都沉伏。但是,陽厥的脈象沉伏而滑利,陰厥的脈象沉伏而微弱。此外,陽厥有時手腳溫熱,陰厥則常常發冷。這是可以區別的。

(八)傷寒已在裡。即不可輕用藥發汗。

傷寒證須看表里。如發熱惡寒則是在表。正宜發汗。如不惡寒反惡熱。則是里證。若醫者一例發汗。則所出之汗。不是邪氣。皆是真氣。邪氣未除。而真氣先涸。死者多矣。又半在表半在裡之證。及無表裡之證。不惟皆不可下。仍亦皆不可汗。但當隨證而治之可也。

白話文:

判斷傷寒證狀時,必須觀察它的表裡證。如果發燒並畏寒,表示病在體表,這時適合發汗治療。如果沒有畏寒,反而怕熱,則屬於裡證。如果醫生一味發汗,那麼流出的汗液並非病邪,而是人體的正氣。這樣一來,病邪沒有清除,正氣卻先耗盡,導致死亡的很多。此外,還有表裡證兼存或無表裡證的狀況,不僅不能用瀉下法治療,也不能用發汗法治療。只能根據症狀來辨證論治。

(九)傷寒飲水為欲愈。不可令病人恣飲過度。

病人大渴。當與之水以消熱氣。故仲景以飲水為欲愈。人見此說。遂令病人縱飲。由是為嘔。為噦。為咳逆。為下利。為腫。為悸。為水結。為小便不利者多矣。且如病人慾飲一碗。只可半碗之水。少少與之為善也。

白話文:

病人非常口渴。應該給他一些水來消除體內的熱氣。因此,仲景將喝水作為治療方法。人們看到這種說法,便讓病人大量喝水。由此引發嘔吐、打嗝、咳嗽、腹瀉、水腫、心悸、水滯、小便不暢等問題。而且,如果病人想要喝一碗水,那隻能給他半碗就好。少量多次喝水纔是正確的做法。

(十)傷寒初瘥。不可過飽及勞動、或食羊肉、及行房事與食諸骨汁、並飲酒。

病方愈。脾胃尚弱。食而過飽。不能消化。病即再來。謂之食復。病方愈。氣血尚虛。勞動太早。病亦再來。謂之勞復。又傷寒食羊肉。行房事。立死。食諸汁飲酒者。再病之也。予每念父祖俱死於傷寒。乃取仲景所著。深繹熟玩。八年之後。始大通悟。陰陽經絡。病證藥性。

白話文:

當疾病剛痊癒時,脾胃功能還很虛弱。如果暴飲暴食,就會導致消化不良,這會使疾病復發。這就是所謂的「食復」。

當疾病剛痊癒時,氣血還沒恢復。如果勞動過早,也會導致疾病復發。這就是所謂的「勞復」。

還有,治療傷寒期間吃羊肉、行房事,會導致立即死亡。吃油膩食物或喝酒,也會導致疾病復發。

我經常想起我的父親和祖父都死於傷寒,於是認真研讀仲景所著的醫書,仔細思索和反覆推敲。八年後,我才真正領悟了陰陽經絡、疾病證候和藥性的關係。

俱瞭然於胸中。緣比年江淮之民。冒寒避寇。得此疾者頗眾。茲依仲景法隨證而施之藥。所活不啻數百人。仍知傷寒本無惡證。皆是妄投藥劑所致。因追悼父祖之命。皆為庸醫所殺。而又嘆人無間於貧富貴賤。於此不能自曉。則輕付一命於庸工之手也。今輒摭其流弊多誤有害於命者。

白話文:

我已將相關內容牢記於心。這些年來,江淮地區的百姓們冒著寒風逃離戰亂,因此罹患此病的人數眾多。我依照仲景的方法,根據不同的症狀開藥方,已經救活了不下數百人。從中我也明白,傷寒本身並無惡性,都是因為亂投藥物所導致的。我因此想起,我的父親和祖父,都是死於庸醫之手。我又不禁感嘆,無論貧富貴賤,人們對此都缺乏瞭解,輕易地將性命交到庸醫的手中。現在,我就舉出一些危害生命的常見誤治,以供參考。

略開其說。目曰傷寒十勸。其言不欲成文。冀人易曉而以為深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