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完素

《素問要旨論》~ 卷第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四 (1)

1. 抑怫鬱發篇第四

五運之氣,歲有天氣,抑而怫之,鬱極乃發,待時而作也。故經曰土鬱之發,岩谷振驚,雷殷氣交,(云之分也。)埃昏黃黑,化為白氣,飄驟高深,擊石飛空,洪水乃從,川流漫衍,田牧土駒,(大水去已,石土危然,若群駒散牧于田野。)化氣乃敷,善為時雨,物之始生始長,始化始成。

白話文:

五運之氣中,每一年的歲氣,都會把氣壓抑住,等到壓抑到極致,就會爆發,要等到適當時機才會發作。因此《內經》中說:土的鬱結發起,使得山谷震動,雷聲隆隆,氣交匯在一起(這是雲層形成的原因)。塵埃變得昏黃暗黑,轉化為白色氣體,飄浮旋轉在高空,擊打石頭飛上天空,洪水隨之而來,江河氾濫,田野中的泥土坍塌裂開,宛如一羣馬匹跑散在田野中(大水退去後,石頭和泥土崩塌成危巖,就像一羣散落在田野中的馬匹)。隨後,化氣逐漸散開,成為及時的雨水,萬物開始生長、長成,開始形成並完成。

故民病心腹脹,腸鳴而為數後,甚則心痛脅䐜,嘔吐霍亂,飲發注下,胕腫身重。(脾熱之生也。)云奔雨府,霞擁朝陽,山澤埃昏,其乃發也。其氣四,云橫天山,浮游生減,怫之先兆。(王冰云:天際云橫,山猶冠帶,岩谷叢薄,乍減乍生,有土之見,怫兆已彰,皆平明占之浮游,以午前候望也。

白話文:

因此,老百姓出現心腹脹滿,腸鳴腹瀉,情況嚴重時會心痛脅肋脹痛,嘔吐腹瀉,喝水後水會快速流過身體,小腿腫脹身體沉重。(這是脾熱引起的。)太陽升起時,雲彩像奔騰的河流,朝陽被霞光籠罩,山澤間霧氣陰暗,這時脾熱就會發作。它的徵兆有四點:雲彩橫亙於空中,像羣山一樣,時而聚攏時而消散,這是脾胃不和的先兆。(王冰註釋:天際的雲彩像山脈橫亙,像戴著冠冕和腰帶的山峯,巖谷中草木蔥鬱,時聚時散,有泥土的跡象,脾胃不和的徵兆已經明顯,這些都是早晨觀察空中浮遊的雲彩時得到的結果,要在上午觀察。)

)金鬱之發,天潔地明,風清勁切,大涼乃舉,草樹浮煙,燥氣以行,霿霧數起,(醜後辰前。)殺氣來至,草木蒼干,(其色黃赤黑而雜而至。物不勝殺,故草木蒼干。)金乃有聲,故民病咳逆,心脅痛引少腹,善暴痛,不可反側,嗌乾,面塵,色惡。(金勝而木病也。)山澤焦枯,土凝霜滷,怫乃發也。

白話文:

當金屬之氣旺盛時,天高氣清、地明風爽,大寒來臨,萬物浮動,乾燥的氣流蔓延,霧氣時常升起(醜時到辰時之前)。

殺氣隨之而來,草木枯黃(其色黃、赤、黑而混雜,植物無法承受殺氣,所以草木枯黃)。金屬之氣產生聲音,所以人們容易咳嗽、嘔吐,心絞痛蔓延至小腹,經常發生劇烈疼痛,無法翻身,嗓子乾澀,面部發黑,面色難看(這是金屬之氣旺盛而導致木氣受損)。

山川枯竭,土地凝結霜露,土氣也隨之發作。

(王冰云。)其氣五,夜寒白露,林莽聲淒,怫之兆也。水鬱之發,陽氣乃闢,陰氣暴舉,大寒乃至,川澤岩凝,寒雰結為霜雪,甚則黃黑昏翳,流行氣交,霜乃為殺,水乃見祥,故民病寒客心痛,腰脽痛,大關節不利,屈伸不便,善厥逆,痞堅腹滿。(陰勝陽,則故也。)陽光不治,空積沉陰,白埃昏瞑,而乃發也。

白話文:

(王冰雲。)其天氣有五種,夜晚寒冷有白露,林木發出淒涼的聲音,這是身體寒氣盛的徵兆。水氣鬱結而發作,陽氣便開泄,陰氣暴漲,導致極度寒冷,河流湖泊結冰,寒冷的氣息凝結成霜雪。嚴重時呈黃黑色,陰霾昏暗,流行的氣交感,霜就會成為致命的因素,水就會顯現出祥瑞的徵兆。所以民間因寒氣而得病的症狀,有心痛、腰腳痛、大關節不便,屈伸不利,容易抽筋,胸腹痞滿。(陰氣勝過陽氣,所以導致這些症狀。)陽光無法治療,陰氣積沉而不散,霧氣昏暗,從而導致疾病的發作。

太虛深玄,氣猶麻散,微見而隱,色黑微黃,怫之先兆也。(王冰云:寅至辰分,可候也矣。)木鬱之發,太虛昏埃,雲物以擾,大風乃至,髮屋折木,木有變。(土生異木,奇狀也。)故民病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膈咽不通,食飲不下,甚則耳鳴眩轉,目不識人,善暴僵仆。(是謂筋骨強直而不用,卒倒無所知也。

白話文:

元氣虛弱而隱藏很深,猶如麻繩散開一般,時而微弱地顯現又隱藏,面色黑微黃,這是發熱的先兆。(王冰註釋:寅時到辰時可以觀察。)木氣鬱結發作時,元氣昏暗,塵埃飛揚,雲物擾亂,大風將至,可以折斷房舍和樹木,樹木顯示出異樣。(土中生長的異木,形狀奇特。)因此,人會患上胃部疼痛、胸口疼痛的疾病,並伴有左右兩脅疼痛,橫膈與咽喉不通,不能進食,嚴重時會出現耳鳴眩暈,眼睛看不清人,容易突然僵硬跌倒。(這叫做筋骨強直而無法活動,突然倒地,不知人事。)

)太虛蒼埃,天山一色,或氣濁色黃黑,郁若橫云不雨,而乃發也。其氣無常,長川草偃,(無風而自低。)柔葉呈陰,(白楊葉也,無風而葉皆背見。)松吟高山,虎嘯岩岫,怫之先兆。(王冰云:甚者發速,微者發徐也。山行之候,以松虎期之,原行以麻黃為候,秋冬以梧桐、蟬葉候之。

白話文:

當天地間一片灰濛濛時,天山也會變成一片灰暗,或者空氣混濁,呈黃黑色,就像橫亙在天空中的烏雲,久久不散,這就是將要發病的徵兆。發病時氣候異常,長江兩岸的草木低垂(不是風吹,而是自己低下去),柔嫩的樹葉翻轉陰面(像白楊葉,沒有風吹,葉子卻都背面朝外),高山上松樹發出呼嘯聲,巖洞裡老虎發出咆哮聲,這些都是發病的前兆。(王冰解釋說:病情嚴重的發病快,病情輕微的發病緩慢。根據山行的徵兆,以松樹和老虎的異常行為來預測發病,平原地區以麻黃的變化來預測,秋冬季節則以梧桐和蟬葉的變化來預測。)

)火鬱之發,太虛昏翳,(而空見赤氣也。)大明不彰,(而昏暗是也。)炎火行,大暑至,山澤燔燎,材木流津,廣廈騰煙,土浮霜滷,止水乃減,蔓草呈黃,風行惑言,(南風行令,惑言雨而不作。

白話文:

火鬱發作,會出現神志不清,昏昏沉沉,(甚至只能看到一片紅色)。光明不明顯,(呈現出昏暗的狀態)。炎熱之火運行,酷暑到來,山澤被烈火焚燒,樹木體液流淌,大房子冒出煙霧,土地上浮現霜鹽,積水減少,草木呈現枯黃色,風吹令人迷惘,(南風吹動,人們誤以為會下雨,但實際上沒有下雨)。

)濕化乃後,故民病少氣,瘡瘍癰腫,脅腹胸背面首四肢䐜憤,臚脹,瘍痱嘔逆,瘛瘲骨痛,節乃有動,注下,溫瘧,腹中暴痛,血溢流注,精液乃少,目赤心熱,甚則瞀悶懊憹,善暴死,刻終大溫,汗濡玄府,而乃發也。

白話文:

當身體濕氣過重時,人就會容易出現以下症狀:呼吸困難、瘡瘍腫脹、肋骨腰腹後背以及四肢麻木疼痛、腹脹、皮膚發炎、嘔吐反胃、頭暈目眩、骨頭疼痛、關節活動受限、尿量增多、身體發熱、腹痛、出血不止、精液減少、眼睛發紅、心火旺盛,嚴重時會出現昏迷、抑鬱、精神恍惚,並會突然死亡。死後身體會很溫暖,汗液浸透內臟,進而引起發病。

其氣四,〔(新添)鬱極乃發,待時而作者,天氣不足,地氣隨之,地氣不足,天氣從之,運居其中,木氣欲升,金氣鬱之,火氣欲升,水氣鬱之,土氣欲升,木氣鬱之,金氣欲升,火氣鬱之,丁酉、己亥、己巳、庚午、辛丑、庚寅。假令庚午,金氣欲升,天氣抑之,又逢三之氣,上下火鬱,不能升降。

白話文:

這股氣息共有四種,(新加註)一旦鬱結達到極點就會發作,等待時機而發動。天氣不足,地氣就會跟隨。地氣不足,天氣也會隨之。運氣運行在其中,木氣想要上升,金氣會壓制它。火氣想要上升,水氣會壓制它。土氣想要上升,木氣會壓制它。金氣想要上升,火氣會壓制它。

以丁酉、己亥、己巳、庚午、辛丑、庚寅為例。假設是庚午年,金氣想要上升,天氣會壓制它。又逢到三種氣息,上下火氣鬱結,不能升降。

故曰天氣下降,氣流於地,地氣上升,氣騰於天。故高下相臺,升降相因,而變作矣。多少而差其分,微者小差,甚者大差,甚則位易,氣變易則大變生而病作矣。《大要》曰:甚紀五分,微紀七分。甚紀者速,微紀者緩。一紀者十五日,甚紀者七十五日,而待時而發也,微紀者緩,一百五日而發也,所以知天地陰陽過差矣。〕動復則靜,陽極反陰,濕令乃化乃成,華髮水凝,山川冰雪,焰陽午澤,怫之先兆也。

白話文:

因此,天氣下降,氣息流動在地面上;地氣上升,氣息升騰到天上。因此,高低層次相互區隔,升降相互依存,從而產生變化。影響大小造成不同的分界,微小的是小的差別,嚴重的是大的差別;差別嚴重的話,位置會改變,氣息變化嚴重的話,就會產生大的變化,從而產生疾病。《大要》說:嚴重的紀律區分有五分,微小的紀律區分有七分。嚴重的紀律較快,微小的紀律較慢。一個紀律是十五天,嚴重的紀律是七十五天,等待時機然後發作;微小的紀律較慢,一百零五天才會發作,因此可以知道天地間陰陽的過度失衡。〕動極則靜,陽氣極盛會轉化為陰氣,濕氣命令才會變化才能形成,頭髮脫落、水凝聚、山川冰雪,酷熱的陽光午後融化的積雪,是陰性的先兆。

有怫之應,而後報也,皆觀其極,而乃發也。木發無時,水隨火也。其發無時者,示發無常。水隨二火之位,水火發於四氣,金髮五氣。然有多少,發有微甚,微則當其氣而不兼他氣,甚則兼其己所不勝。故水發而冰雹,土發而飄驟,木發而毀折,金髮而清明,火發而曛昧。

白話文:

當有激怒的情緒反應出現時,才會發作。所有這些現象都是觀察到其極限後才爆發的。木元素發作沒有固定時間,水元素會隨著火元素而動。發作沒有固定時間的,表明發作沒有常規。水元素會隨著兩個火元素的位置而改變,水火之氣會發自四氣,金元素會發自五氣。發作的程度有所不同,有的輕微有的嚴重。如果發作輕微,只會影響到它的相應元素,不會波及其他元素。如果發作嚴重,就會波及到本來勝不過它的元素。因此,水元素發作會導致冰雹,土元素發作會導致狂風暴雨,木元素發作會導致毀滅折斷,金元素發作會導致清朗明澈,火元素發作會導致昏暗迷茫。

其所不勝之氣,推其下承,而可知也。然下承者,所謂實盛過極,則有承襲之害也。故經曰:相火之下,水氣承之,水位之下,土氣承之,土位之下,風氣承之,風位之下,金氣承之,金位之下,火氣承之,君水之下,陰精承之,皆所以制其勝也,視其物而明也。如人物熱極,而體流津,以火鍊金,熱極反化為水,是知火熱過極,而兼水氣下承之也。

白話文:

它們所不能承受的氣,推測其下接的因素,就可以知道了。然而下接的因素,所謂實盛超過極點,就有承接後患的道理。所以經書上說:心火之下,水氣承接,水位之下,土氣承接,土位之下,風氣承接,風位之下,金氣承接,金位之下,火氣承接,腎水之下,陰精承接,都是用來制約它所不能承受的因素,觀察這些因素就能明白。比如人體熱到極點,體液就流出來,用火來煉金,熱到極點就反而化為水,由此可知火熱超過極點,同時也有水氣下接承接它。

又,水氣寒極,則物堅水凝如地,是知水氣過極,而兼土氣下承也。又,雨濕極盛,則為驟注烈風而淫潰,是知土氣過極,而兼風氣下承之也。又,風大則反涼,而草木散落,是知風氣過極,而兼金氣下承之也。又,秋氣大涼,而物皆乾燥,是兼火氣下承之象也。然萬事不可過,太過者必有勝己者來承而制之也。

白話文:

此外,寒氣極盛,就會使物質變硬,水結凍成冰,就像大地一樣。這說明水氣過盛,同時兼有土氣在下方承接。

另外,雨水極其充沛,就會形成暴雨、狂風,並造成洪水氾濫。這說明土氣過盛,同時兼有風氣在下方承接。

再者,風勢強勁,反而會帶來涼意,使草木凋零。這說明風氣過盛,同時兼有金氣在下方承接。

同樣地,秋氣極涼,萬物都會變得乾燥。這說明同時兼有火氣在下方承接。

然而,萬事不宜過度,過度就會招來剋制自己的事物來制衡它。

故經曰:亢則害,承乃制,制則生化,外列盛衰,害則敗亂,生化大病。然亢者,過極也,物惡其極,故曰物生謂之化,物極謂之變。又,俗雲物極則反,皆斯道也。

白話文:

《黃帝內經》上說:陽氣過盛就會造成危害,陰氣能夠制約陽氣,在得到制約的情況下,才會產生生命活動和轉化。外在表現的盛衰榮枯,是危害過度導致的紊亂,會導致嚴重的疾病。所謂的亢盛,就是過度激烈,事物都忌諱過度,所以說事物在生長發育的過程中被稱為化,而達到極限就被稱為變。俗話說,事物發展到極致就會向相反的方向轉變,都是這個道理。

(新添)善。郁之甚者,治之奈何?木鬱達之,(達者,在上湧之,吐令條達。)火鬱發之,(解表發汗,令其疏散。)土鬱奪之,(奪謂宣下之,令無擁礙也。)金鬱泄之,(滲泄、解表、利小便也。)水鬱折之。(抑制其盛氣,折其沖逆也。)過者折之,以其畏也。

白話文:

(對於鬱結很嚴重的情況)應該如何治療呢?木鬱的話要讓它疏通(疏通的方法是向上發散出來,讓它吐出來,使之暢通)。火鬱的話要發散出來(解表發汗,讓它疏散開來)。土鬱的話要奪取它(奪取就是宣導下行,讓它沒有阻礙)。金鬱的話要瀉它(滲泄、解表、通利小便)。水鬱的話要抑制它(抑制它旺盛的氣勢,遏制它的沖逆)。過度的話要抑制它,因為它畏懼。